文言语句翻译之实词突破
- 格式:ppt
- 大小:659.50 KB
- 文档页数:14
班级________ 姓名日期:2月26--27日编号012 设计人李玲【二轮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重要实词——翻译之关键【展示课导学】(时段:自研互动+展示两课时)·学习目标(2分钟):1、能准确判断可能成为得分点的重要实词并翻译到位。
2、强化利用临场推断破解疑难实词的能力。
【增分探究】探究活动一如何辨识出可能成为得分点的重要实词竹溪逸民传(宋濂)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
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
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
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
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
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
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
梅朵绿萼微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
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
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
‛其友疑其诞。
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
无所利,乐矣。
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
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
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翻译下面句子,辨识可能成为得分点的重要实词。
文言翻译6维突破文言重点实词的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3·新课标I卷)1.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实词: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
审:仔细考察。
信:真实。
译文: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2023·新课标II卷)2.(谢)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
我众彼寡,势必万全。
”(节选自《百战奇略》)实词:却:动词,后退。
周旋:动词,交战,应付。
缓辔:放松缰绳,骑马慢行。
译文:请你稍稍后进,使将士们得以从容交战,我与各位验马慢行观战,不是很愉快吗!3.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祸来连我。
今日吾君召晋公子,其遇之无礼,我与在前,吾是以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之主也;其左右从者,万乘之相也。
今穷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子奚不先自贰焉。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实词:反:同“返”,返回。
无礼:对他无礼的人。
首:第一,首先。
译文:这个人如果回晋国,一定会惩罚对他无礼的人,那么曹国就首当其冲了。
(2023·河北衡水中学5月综合测评)4.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
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
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节选自苏洵《权书》)实词:度:推测。
潜:暗中。
谓:以为。
患:担心。
译文:敌人袭击我军的地点,部署兵力进行防备,敌人想不到我们的部署,就会以为我们还有富余的兵力,那为什么还要担心军队人数少呢?(2023·山东济宁5月三模)5.乡使(徐)福说得行,则国无裂土出爵之费,臣无逆乱诛灭之败。
高考文言文翻译困难成因及破解作者:刘洋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1期高考文言句译,是不言而喻的难点,更可以说是难中之难。
因为翻译要求做到:一是要正确理解,二是要紧扣语境,三是要准确表述。
这其中,既有信息的输入,又有信息的加工,更有信息的输出,综合性十足,实践性很强,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不难才怪。
一、文言文翻译,造成困难的原因(一)翻译语言,本身就难。
它要扫除不同的语言障碍,要跨越不同的语言鸿沟,需要翻山越岭,需要跋山涉水。
不然,怎么出现了“翻译学”呢?大学为什么要专题讲解“文言文翻译问题”呢?怎么出版陈蒲清编著《文言今译教程》呢?书中还例举了“文言今译常见十弊”,又为什么呢?又怎么会出版吴其宽、吴瑞华著《古文今译技巧》呢?又怎么会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呢?(二)高考命题,便于选才。
高考试题,不可能都是容易做的,全是容易做的,那还是高考吗?那又怎么样选才?高考试题,又不可能都是很难做的,全是很难做的,那还是高考吗?那又怎么样选才?从结果看,文言高考译句,困难,简直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这不全是命题的原因。
因为很大一部分学生本来就对文言文掌握不到位。
(三)积累不够,自然困难。
文言实词需要积累,一是数量的达标,二是重点的把握,三是思维的伴随。
文言实词需要积累了到一定量,比如120个、300个,而每个实词又有多个意义。
这就需要不断积累,不懈努力。
文言实词在高考试题中重点考查的重点是古今异义。
从2015年至2019年全国试题来看,句子翻译的关键词语一共有90个,而古今异义词就有70个,约占77.8%。
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从考情来说,学生又多出在古今异义词上,如把“绐”理解为“狡辩”“辩解”等。
其实,“绐”是欺骗的意思。
把“依旧”理解古今一样的,其实,“依旧”在文言中是两个词,是“依照旧的制度”的意思。
从语言发展史来看,语音、语法变化不大,而词汇变非常大,是最为活跃的。
无疑,古今异词语,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拦路虎。
五种方法攻克文言实词理解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般情况下根据其构成可推导字义。
形声字的形旁表义,揭示这个字的意思或表明这个字与什么有关,是参透一个汉字的“关窍”所在。
据此规律,再加上语境提示,我们可以直接从字形推导出字义,至少可以据字形推断其意义范围,从而“解锁”词义。
例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词义推断:“骐”和“骥”的偏旁都是“马”,马字旁的字大多和马有关,推测这可能是一种“马”,再结合语境推测,“骐骥”在这里应是“骏马”的意思。
【课文链接】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解析:“组”的偏旁是“纟”,而用“纟”作偏旁的字大多与“丝织品、绳索”等有关,再结合前文的“系”,可推断“组”在此是“绳索”的意思。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后梁君臣的首级,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看解析:“眄”的偏旁是“目”,目字旁的字大多和眼睛有关。
再根据“眄”的对象“庭柯”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译文: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3.后召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
(节选自《后汉书》)赏赐解析:“赉”的上面是“来”,下面是“贝”,含“贝”的字大多与金钱有关,故有“金钱到来”之意。
再结合前面的“赏”可知,这里是“赏赐”的意思。
译文:后来又召到安福殿谈政事,受尚书郎,多次陈述朝廷得失,朝廷增加对他的赏赐。
4.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节选自《庄子·秋水》)水边解析:“涘”的偏旁是三点水(氵),带三点水(氵)的字大多跟水有关,或表示水流、水域的名称,或表示与水有关的动作或活动。
文言翻译专项突破训练(附参考答案)一、文言实词的翻译方法方法一:代入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选项中对“申(施展)”的解释放在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
方法二:语境判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方法总结:可用因文定义法。
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故选项中“矩度(气度)”错误。
〖参考译文〗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方法三:联想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方法总结:运用联想推断法。
“次”结合下一句“将乃就舍”,联想初中课文《陈涉世家》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一句中的“次”,推断出“次”是“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即临时驻扎”之意。
而选项“次(次序)”错误。
〖参考译文〗在通过险阻要塞,遇到泥泞道路时,将领必须要先下来步行,这叫作力将。
将领不身体力行,就无法了解士兵的劳苦。
士兵都驻扎安定了,将领才就寝;饭菜都做熟了,将领才吃饭;士兵不举火照明,将领也不举火照明,这叫作止欲将。
方法四:句式推断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