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主备:张向峰备课时间:2012年8月31日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理解并概括课文内容.2.精读课文,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读课文,理解并概括课文内容.2.精读课文,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交流展示1.“预习课文”中几个题目,因为比较简单,可以直接让学生交流展示。
2.交流展示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可以先让其他同学帮助订正;如果其他同学仍不能订正正确的话(如概括语段内容),老师可以在解题方法上作“精讲点拨”,比如:概括语段,可以先抓住过渡句,再结合语段内容。
二、朗读训练: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
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
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三、互动探究:这个环节是本课时核心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部分中。
学生课前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也未必都能很好地解决,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不会的,或把握不准的,然后再集体交流展示。
1.文题揣摩: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文题就像一壶好茶,愈品就愈能感到它的芬芳。
本文的标题特别吸引人,好在哪里?如果换一个形象题目,你会拟什么样的题目?(方法指导:逐字品味;想一想小学时是否有类似的文题。
)[讨论明确]:一是标题醒目,二是采用比喻的写法,生动形象,三是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四是用“你”表示亲切的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产生探究的欲望。
(对出任3点即可)拟题示例:《蔚蓝的王国》、《为你推开一扇窗》《引你走进一座花园》。
2.难词、难句理解: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方法指导:结合语境。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教材:《为你打开一扇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和理解《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2.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1.教材《为你打开一扇门》
2.多媒体设备
3.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让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引出“打开一扇门”的主题。
2.引出故事《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阅读教学(4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跟读。
3.分组讨论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学生展示自己的理解。
4.教师讲解故事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5.带领学生再次阅读故事,让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6.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三、总结(10分钟)
1.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2.鼓励学生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3.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为别人打开一扇门”。
四、作业(5分钟)
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为你打开一扇门”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为你打开一扇门》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
能学会“为别人打开一扇门”,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让世界更美好。
《为你打开一扇门》《为你打开一扇门》是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语文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2019年版)的一篇序言的节选。
它被列入了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第一课。
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以“关闭”引人探求,以两个“只要”激发信心,激励青少年打开种种未知领域的大门。
再由“无数”转到“一扇”,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对文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3、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晰,读音准确。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初中一开始培养良好的朗诵习惯,培养他们注意朗读的意识;2、激发对文学的兴趣;3、形象地了解文学,引导学生爱读书;4、基本字词的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懂得遇事不要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相信实际的道理;3、激发对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领会文学的内容和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意义;2、读懂课文意境,从中体会到文学的魅力;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学作品丰富的感情。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文学魅力的作用;2、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书的情感。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课文的相关知识,预习生字词。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人的一生就像是在一条深巷中前行,在我们的两边有多少大小不一的门,这些门上都写着字。
我们一生能走入的门是极少的,有的我们能进去浏览一下,有的我们只能推门过去看一眼,而有的我们从未打开过,因而错过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如果能有一个人告诉我们,门里的世界,或者我们的人生会少一些这样的遗憾。
今天有一个站在了一个写着“文学”的门口,为正好路过此地的我们讲述着这样的话……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作者介绍: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1951 年生于上海。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目标呈现1.积累生字词语。
2.朗读品味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
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4.划出第四段的中心句。
5.抄写第四段。
讨论交流1.文化常识书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可以在文的前面,也可以附后,主要说明作品书籍的创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也可以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者对其中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发。
课文节选自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是一篇书序。
2.正音辨形(独学)憧憬()裨益() 徘徊()硕士() 诠释() 风俗()shuāi()弱liú()览无liáo()答案:chōnɡbìpái shuòquán sú衰浏聊3.据义填词(1):向往。
(2):益处。
(3):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中起了变化。
(4):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答案:(1)憧憬(2)裨益(3)潜移默化(4)危言耸听4.走进文本(1)“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
题眼是“”二字。
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_______ ——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
答案:打开初识大门(2)勾画出课文1~4段的中心句,并分析哪一句是文章的中心句。
答案:第1段: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第2段: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
第3段: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
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第4段: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第4段的中心句是文章的中心句。
知识链接寻找中心句的方法①从题目上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②从文章开头的总起句。
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③从文章结尾的总结句。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12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以朗读的形式组织课文内容学习,提高学生普通话朗读水平;2、引导学生理解文学的含义并激发初中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3、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学习并逐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对文学的理解并产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热情;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课程目标:1、把握生字词(会读会写),正确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清楚课文脉络。
二、课程引入(预计时间:2分钟)首先,很荣幸可以陪着大家一起开始你们的初中生活。
初中充实而美好的世界已经在你们的面前出现,希望大家初中生活愉快。
世界上有无数的大门,你们初中生活的大门,充满数字奥秘的数学大门,有着美妙旋律的音乐大门……今天,我将与大家一同开启一扇大门,已经预习的同学应该知道,这是一扇文学的大门。
三、教学过程: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预计时间:5分钟)(1)请个别学生朗读ppt中的生字词;(2)采取抢答方式由学生解释生词的含义。
2、朗读并理解课文(预计时间:30分钟)(1)由学生一段一段地朗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句子的正确朗读;(2)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进行体会、分组讨论自我感想,欣赏并理解重点语句;(3)带领学生理解每段内容,归纳段意,使学生清楚课文脉络;(4)采取小组比赛的方式,小组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朗读指导;(5)请学生在自由朗读地基础上,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3、总结课文(预计时间:5分钟)(1)在朗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们说说这扇门里的世界是怎样的;(2)老师总结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扇神奇的大门,而这扇门里的世界正如部分同学所说的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你们刚刚跨进初中的大门,老师希望大家能够走进文学这扇门里去,感受一个美丽的世界,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语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篇1本文作者赵丽宏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又精辟的见解,怀着满腔的激情殷切地盼望青少年们去打开文学之门。
本文语言精美,富有感染力,应引导学生反复认真地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鉴赏,同时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在情感价值观上,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目标:1.宏观: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去了解文学,亲近文学。
2.微观:(1)理解文学的含义;(2)理解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现代人的发展关系;(3)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使用第二人称“你”的写作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理解文学的重要性。
2.难点:(1)理解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文学与人的发展关系;(2)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与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提问法相结合。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自制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上课!学生:老师好!教师:同学们好,请坐。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胡杨(板书),这学期的语文课呢,由我为大家来上。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本学期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请把课本翻到第1页。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今天,进入中学的第一堂语文课就为你打开一扇文学之门,接着你将读到著名作家巴金、冰心的优美诗文,法国文豪雨果的动人小说,我国古代思想家的寓言故事。
在这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帘,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将使你着迷,令你陶醉......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卷首语”。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如何理解“文学”这个词的?或者说,你们认为什么是“文学”?大家畅所欲言,随便谈......学生:(各种理解)教师:好,不错。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优秀10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生字词,理解课文;2、能正确朗读并书写文中字词;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全体朗读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们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其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
(二)学生朗读课文,并对照注释把不认识的字词标注在文中相对位置。
(用圈点读书法)学生自己解决字词教师补充(三)分组朗读自己体会课文。
初步体会什么是文学?(四)、请同学朗读1、2段。
请同学弄清“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的门”指的有哪些们?题目中的“门”具体指什么门?(学生讨论完成)文学之门――也就是老师今天要为你们打开的门。
(五)请同学读3-4段;思考:1、什么是文学?2、如何理解文学这个概念?3、文学与我们有什么关系?4、如何才能打开文学这扇门?学生讨论完成思考题。
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六)全体朗读第4段,并背诵。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文学的丰富多彩。
2、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
3、朗读比赛二、教学重点:检查学生背诵课文情况;扩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文学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文学可以把我们引进辽阔美好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让我们懂得人生的真谛。
我们已年了6年的书,也已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那位同学可以给大家讲讲你了解到的文学作品。
(同学自由发展)(三)六个小组分组朗读《致文学》评出最优秀的一组,教师适当点评。
要求:1、声音洪亮。
2、字正腔圆。
3、抑扬顿挫。
(四)作业:写一篇介绍你最喜欢的书或文学人物的短文,200字以上。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篇二第一教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一、激发兴趣,通览全书。
三垛镇三垛初中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第 1 页 共 1 页 第一单元 亲近文学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2.积累本文丰富多彩的词汇,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 积累本文丰富多彩的词汇,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2.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 导入二、 亮标三、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提示学生重要词的读音:诠.释 憧憬.. 裨.益 凝.聚浏.览 徘徊.. 硕.士 野蛮.2.了解作者四、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1.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门”指的是什么?2.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3.为什么要打开这扇门?作者认为如何才能打开“文学”这扇门?五、互动探究:(重点理解第四段)1.划出本段的中心句。
2.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1)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2)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3.“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4.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的原因是什么?5.“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这两句中两个加点的“这”分别指什么?六、课堂练习,师生共析:七、布置课后作业:见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