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员焕 胎盘早剥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治
- 格式:ppt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64
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办法研究
王洋洋;马冰倩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17(004)012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办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23例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后立即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给予患者抗休克治疗,补充凝血因子,评价本组患者预后及围产儿状况.结果本组患者均经剖宫产成功终止妊娠,其中18例患者并发产后出血,4例患者并发失血性休克,16例患者发生子宫胎盘卒中,1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无死亡病例.围产儿健康存活9例,死亡14例,其中10例为死胎,4例为新生儿重度窒息.结论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确诊后,立即终止妊娠,纠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总页数】2页(P20,22)
【作者】王洋洋;马冰倩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周口 466300;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周口 466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5
【相关文献】
1.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多种疾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疗效观察 [J], 胡亚荣;曹凤华;韦丽秋
2.胎盘早剥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J], 黄金双
3.大面积烧伤治疗后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一例 [J], 张毅平;李毅;王洪瑾
4.探讨成分输血在产科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J], 李蕾蕾
5.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 [J], 武子先;谢佳;张立敬;郑瑞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盘早剥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处理【摘要】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是改善围产结局的关键。
早期处理胎盘早剥合并dic的主要措施在于根据病情补充血容量及凝血因子,并及时终止妊娠。
应考虑胎儿的实际存活情况采取剖宫产或者经阴道分娩来终止妊娠。
【关键词】胎盘早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62-01胎盘早剥是指孕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发生率国内外报道相似,约为4‰~21‰,围产儿死亡率可达20%~60%。
本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速,可致新生儿窒息、围产儿病死率、早产率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增加,甚至可导致休克、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孕妇生命。
胎盘早剥时胎盘组织因子等促凝物质可通过母胎界面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从而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dic的主要原因之一,胎盘早剥是产科消耗性凝血障碍的常见病因之一。
明确诊断后紧急抢救可明显改善母婴预后,因此产科医师应重视胎盘早剥合并dic的紧急处理。
1 胎盘早剥合并dic的诊断胎盘早剥合并dic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出血倾向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轻型胎盘早剥由于症状与体征不够典型,诊断往往有一定困难,应仔细观察与分析,并借b型超声检查来确定,重型胎盘早剥的症状与体征比较典型。
dic的诊断标准:(1)血小板计数15s或比对照延长3s以上、aptt延长10s以上。
(3)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g/l或进行性下降。
(4)3p试验或乙醇凝胶阳性、fdp>20mg/l、d二聚体阳性。
(5)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120min(2h)或纤溶酶原降低。
(6)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
其中三项或以上异常方可诊断dic。
胎盘早剥致凝血功能异常子宫次全切术1例报道摘要】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往往意外起病,病情发展迅速,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国内报道其发病率为O.46%~2.1%,其预防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本例患者腹部触诊见子宫持续收缩,B超提示胎盘早剥,急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术中证实为胎盘早剥并子宫卒中。
【关键词】胎盘早剥子宫胎盘卒中子宫次全切术【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024-02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我院收治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及凝血功能异常1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32岁,孕23+6周,孕2产1,以“停经5月,阴道流水病腹痛2小时”为主诉入院。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3年3月3日,预产期2013年12月11日,停经40d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孕4月初觉胎动,不定期产前检查,于2013年8月17日13:50出现阴道大量流水并下腹痛,急诊于我科,给予产程观察,于20:00患者腹痛加剧,子宫硬,有压痛,宫缩1-2分钟,持续30-40秒,子宫达脐上1指,持续阴道流血,患者诉头晕、恶心,血压110/70mmHg,眼睑结膜、口唇、全身皮肤粘膜苍白,脉搏细数,血色素6.6g/L,急诊复查B超,B超提示:中期妊娠(死胎),胎盘后方与宫壁之间可见约140mm×117mm的高回声区,界限清,内回声不匀,胎盘变薄,厚约9.2mm,考虑“胎盘早剥至血肿”诊断明确。
病程中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差,无大小便;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66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血压120/70mmHg(1mmHg=0.133 kPa)。
休克面容,末梢湿冷,言语无力,两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腹部膨隆,宫底脐上1指,板样硬,全腹压痛明显。
专科情况:宫高35 cm,腹围99cm,无胎心音,无胎动。
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策略发布时间:2021-09-01T01:29:44.10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1期作者:李跃琴[导读] 作为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李跃琴仪陇县人民医院四川仪陇 637676作为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胎盘早剥对于母婴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威胁。
诱发胎盘早剥的因素较多,出于保护母婴考虑,有必要主要胎盘早剥的诊断和处理。
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胎盘早剥的诊断要点及处理策略。
1、胎盘早剥的基本情况所谓胎盘早剥指的是在胎儿尚未出生时,胎盘过早地从子宫壁脱落的一种现象。
从临床表现情况来看,胎盘早剥的主要症状表现为:(1)胎盘早剥属于轻度时,孕妇阴道会有明显的出血症状,通常阴道出血量较大,且整体呈暗红色;同时患者有程度较轻的腹痛表现,贫血貌并不明显。
(2)胎盘早剥问题较为严重时,患者持续性腹痛表现较为明显,有的患者有腰酸和腰痛表现。
要注意的是,受剖宫产面积大小和产后出血量多少的影响,严重胎盘早剥的危害程度有所差异。
研究表明,诱发胎盘早剥的因素具有多样性,通常,除孕妇血管病变、子宫内压骤降外,外伤、脐带过短、脐带绕颈等机械因素等都是引起胎盘早剥的重要原因。
临床中,胎盘早剥的起病和病情恶化均比较快,有必要做好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和应对处理。
2、胎盘早剥的诊断开展胎盘早剥诊断对于胎盘早剥处理具有深刻影响,其能有效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
2.1临床诊断孕妇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问题,且伴随有子宫持续收缩和按压疼痛时,可考虑存在胎盘早剥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患者临床诊断中,应注意胎盘早剥的征兆的观察,如患者为前置胎盘早剥时,症状表现并不明显;而当孕妇有先兆性子宫破裂问题时,患者不仅有严重宫缩、腹痛问题,而且烦躁不安、少量阴道出血的表现极为明显,此外,胎儿有窘迫等症状。
2.2超声诊断超声检查已经成为胎盘早剥诊断的首选方式,采用超声检查子宫壁之间边缘不清楚液性暗区时,一旦提示孕妇胎盘增厚,或者胎盘绒毛膜版凸向羊膜腔,又或者羊水存在流动的点状回声,应警惕胎盘早剥问题发生。
胎盘早剥的诊断及处理标签:胎盘早剥;诊断;处理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发展快,处理不及时会危及母儿生命。
特别是部分胎盘早剥孕妇失血量与阴道出血量不符,病情被掩盖,延误诊治。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对此加以重视。
1胎盘早剥的诊断1.1发病诱因注意有无外伤史、本次妊娠情况。
胎盘早剥与妊娠高血压病、胎膜早破、早产、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受限、双胎等有关。
1.2临床症状及体征胎盘早剥有多种临床表现。
轻者可仅表现为少量阴道流血,与临产见红相似,而无其他不适,无明显腹部体征,有规律宫缩,胎心音正常,常在破膜后发现血性羊水、产后检查胎盘发现胎盘母体面有血凝块压迹,才诊断为胎盘早剥[1]。
重型胎盘早剥则表现为持续性腹痛、阴道流血。
当胎盘早剥为隐性出血或混合性出血时,阴道流血不多或无阴道流血,与体征不一定相符,如有明显贫血貌及出血的体征:如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血色素下降、胎心率变化时,要考虑胎盘早剥的可能。
笔者所在医院曾收治一位藏族牧民孕妇,因从马背上跌落后,出现腹痛及少量阴道流血,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胎心正常,超声检查结论为晚孕、头位、胎盘二级,以先兆早产收入院治疗。
次日早查房时患者诉入院后一直有阴道流血,查体见患者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胎心音未闻及,查肛宫口未开,查血常规血色素为6 g/L,行剖宫产术。
术中取出一死婴,羊水为血性,术中证实为胎盘早剥、子宫卒中。
1.3辅助检查B超检查胎盘早剥的典型表现有胎盘后血肿、胎盘厚度增加、胎盘边缘血肿等。
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取决于胎盘剥离的面积、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剥离距超声检查的时间兴长短及检查者的熟练程度。
当胎盘剥离面积小、出血少,后壁胎盘,胎盘剥离为显性出血,胎盘剥离距超声检查时间较短时,超声检查的准确性下降。
因此,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依靠询问病史及临床症状、体征,超声检查只是辅助手段。
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对此加以重视。
例:一孕妇在乘车的途中,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到医院后作超声检查结论为“晚孕、头位、胎盘三级”以“待产”收入院。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出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血浆置换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将患者体内的血浆移除,并替换为新鲜的血浆或其他适宜液体,以达到治疗效果。
该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中之一就是用于改善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通过对血浆置换治疗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和一些相关问题。
1. 患者选择血浆置换治疗适用于一些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重症肝炎、ITP等。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血浆置换治疗。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因、身体状况及其他相关因素,确保血浆置换治疗对患者的安全和疗效都是最佳的选择。
2. 治疗过程血浆置换治疗一般需要在医院内进行。
治疗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使用特殊的血浆置换机器,通过血液引流和回输系统,将患者的血浆置换为新鲜的血浆或其他液体。
治疗的频率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进行多次治疗。
3. 疗效观察血浆置换治疗的疗效观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有改善;二是相关实验室指标是否恢复正常。
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患者的病情和症状是最直接的反映。
比如,对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数量和尿红细胞减少,症状缓解,肾功能改善等都是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对于重症肝炎患者,治疗后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等也是评判疗效的重要指标。
实验室检查是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之一。
比如,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效果。
实验室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判断疗效,还可以指导治疗的调整和持续观察。
4. 不良反应与合并症血浆置换治疗在大部分患者中是安全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与合并症的风险。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出血、过敏反应等。
胎盘早剥的应急预案
1、保持呼吸道通行,立刻吸氧.病人取中凹卧位,有利于气体交流,增长回血汗量,进步有用轮回血量,改良主要脏器的血液供给.中断氧气吸入,氧流量3-4l/min,对意识不清.焦躁不安病人实时清算呼吸道排泄物,须要时行气管插管.同时留意保暖.
2、快速树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充血容量,扩容首选心理盐水或均衡液,并应填补新颖血液和血浆,并应依据病情用药物.留意速度,在扩容进程的同时,要谨防急性肺衰竭和心力弱竭的产生.
3、周密监测性命体征变更:赐与心电监护,亲密不雅察病人的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阴道流血量.
4.积极合营大夫做好帮助检讨,采血检讨血通例.血型.凝血
功效及交叉配血等
5、增强心理护理.
6、敏捷做好术前预备:护士应敏捷做好各项术前预备,腹部备皮.留置尿管.预备母婴急救用物,专人护理,以最快的速度护送病人手术室.。
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并不罕见,常见原因为患有凝血功能方面的基础疾病或是因为药物治疗而影响了凝血功能。
手术医师需要在术前仔细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因为即使是对未确诊的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小手术,也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一)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随着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技术的完善和推广,很多外科医师都忽视了基本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但是任何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查都代替不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认真的体格检查。
外科医师术前必须仔细采集患者的病史和认真进行体检,大多数有临床意义的凝血功能紊乱都能在术前病史采集中发现。
应了解患者有无贫血史、有无黏膜出血病史(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的时间和频率、皮肤青紫瘀斑史、肝病或肾病史、月经周期和月经量及有无出血性疾病的家族史等内容。
术前体格检查要观察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触诊有无肝脾肿大,关节松弛,创伤愈合不良等。
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出血征,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缺陷:如患者有瘀斑说明血小板有异常,或血管缺乏完整性;血友病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创伤或术后出血,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肌肉关节出血,形成单个的深部血肿;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常是联合因子缺乏,出血以鼻部、牙龈、皮肤、消化道、泌尿道出血为主,也可为肌肉血肿。
患者的术前用药史也很重要。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由于治疗或预防的需要,同时使用了多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术前必须考虑到这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实验室检查术前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查尽管阳性率低,但仍是必需的,可以在术前了解患者有无凝血功能异常,有效预防术中及术后出现难以止血的意外情况,也是诊断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重要方法。
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PT、APTT、INR、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