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旅游文化探索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无数令人陶醉的名胜古迹。
无论是神奇的自然景观还是雄伟的人工建筑,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探索。
本文将带您一起穿越中国,深入探索其中的名胜古迹,领略千年文化的瑰宝。
第一站:长城作为举世闻名的古建筑之一,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长城最初是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而修建,后来不断拓展和加固,成为了全长达万里的壮丽工程。
游客们可以沿着长城蜿蜒的轮廓,欣赏着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感受着古人用智慧和勇气所创造的伟业。
第二站:故宫位于北京的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建筑精致壮观,拥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感受到宫廷文化的华丽和庄重。
在宏伟的大殿、雕梁画栋之间,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亲密接触。
第三站:兵马俑位于陕西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称帝的第一位秦始皇陵墓的守卫者。
以其规模庞大和栩栩如生的造型而闻名于世。
兵马俑的发现对人们揭示了秦代壮丽的葬礼制度以及当时的军事力量。
游客们可以在兵马俑的陪伴下,感受到古代军队的气势和壮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气。
第四站:黄山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名山之一。
山峰陡峭险峻,奇松怪石,云海日出更是令人神往。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黄山更是一个绝佳的拍摄背景。
游客们可以徒步攀登,领略到山水之间的壮丽和宁静,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
第五站: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袖珍佛像,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的象征。
高达71米的佛像屹立在峭壁上,气势磅礴。
游客们可以乘坐游船一览佛像的全貌,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同时,游客还可以参观周边的灵岩寺、乐山大佛附近的名胜景点,感受到中国佛教的庄严与博大。
通过对这些名胜古迹的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领略到千年古老文明的辉煌与瑰丽。
中国的名胜古迹不仅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一次探寻和领略。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第一篇: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物业管理092班鹿同 09066219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归纳总结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情况我的家乡莱芜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720Ⅳ-119莱芜梆子山东省莱芜市传统美术(民间美术)类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838Ⅶ-62锡雕山东省莱芜市莱芜梆子莱芜梆子原名莱梆,它的发祥地是山西。
明朝,燕王扫北时,莱州{今泰安一代}的人因战争死亡过半。
燕王建都北平后,敕令山西洪洞县人往山东莱州搬迁。
洪洞县的地方戏剧于是在莱州安家落户,遂改名莱州梆子。
莱州改名泰安后,建制出现了莱芜,莱州梆子便讹成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又称“莱芜讴”,亦称“泰山梆子”。
音乐唱腔高亢激昂,豪迈奔放,风格独特,是中国戏曲中有地方独特风格的剧种之一。
山东泰安、莱芜、新汶、宁阳、东平、蒙阴一带的人们,尤为爱听。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庆”徽戏班奉调入京献演,随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接踵进京,其它许多徽班也纷纷向此开拓。
1850年(道光三十年)前后,徽班“老阳春”沿运河、顺驿道流入泰安一带,后来在泰安西南程子寨定居。
在此前后,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经河南流传到汶上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地梆子腔。
这种梆子腔粗犷高昂,比徽戏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的性格和趣味,因而影响不断扩大。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为了争取观众,以利自身发展,“老阳春”便逐步全盘吸收梆子腔这个艺术形式,开始了新的探索。
在相当长的演出活动中,历代班社都是徽戏和梆子戏同班并存,但不合二为一,演员既能演唱这一声腔的戏,又能演唱那一声腔的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越来越多,受当地方言、习俗和群众爱好的影响越来越深,便逐渐改为以演唱梆子戏为主,徽戏的成分日益减少,以致绝迹。
而被徽班吸收的梆子腔也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莱芜梆子。
中国历史上的风景名胜与旅游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的古国,拥有丰富的风景名胜和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
这些风景名胜和旅游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也成为了中外游客游览和学习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风景名胜与旅游文化,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
一、古代名胜的影响古代中国的风景名胜如故宫、长城和黄山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这些名胜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国民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例如,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让他们亲身感受古老而庄严的皇家氛围。
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性建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团结力量。
黄山则以其奇特的山峰和云海景观而闻名,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灵感之源。
二、文化名城的吸引力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文化名城,如西安、杭州和成都等,这些名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
西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兵马俑等著名景点。
杭州以西湖和灵隐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闻名,是中国文人墨客们的心灵之地。
成都则以川剧、熊猫和美食而著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风景名胜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敦煌莫高窟、颐和园和泰山等。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样的壁画和文化遗迹闻名,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卓越成就。
泰山被誉为中国五岳之首,是中国儒家文化的象征。
四、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历史上的风景名胜不仅体现了传统的旅游文化,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机遇。
中国的旅游文化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节庆、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等,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中国的剪纸、京剧和中国结等民俗文化也成为了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绪论1、判断题(1)“景观”一词,本身有景色、景象之意。
景象生成了景色。
(2)所谓观赏价值,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观赏之后,能够唤起观赏者美好的情感与想象,产生心理愉悦,有一种美的感受。
(3)旅游景观按观赏状态分包括平视观景、仰视观景、俯视观景(4)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做好观赏前的准备、把握好观赏时机、选择好观赏位置、安排好观赏节奏、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2单选题(1)研究旅游景观的意义()。
A.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旅游景观B.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C.更多的增加旅游景点D.更好地发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自然旅游景观主要包括()A.水体旅游景观B.山地旅游景观C.大气与天象旅游景观D.特异地貌旅游景观E.生物旅游景观(3)旅游景观的客观特征()A.地域性B.阈限性C. 时代性D. 综合性E. 五维性(4)中国气候特征表现在()方面A. 不定风性B. 复杂多样C. 强烈的大陆性D. 典型的季风气候(5)承德的鸡冠山,山峰普普通通,而从(),却如一只雄鸡向南昂首,形象逼真。
A. 正面观赏B. 仰视观赏C. 俯视观赏D. 侧面观赏E. 平视观赏3、简答题(1)什么是旅游景观?(2)旅游景观是如何分类的?(3)旅游景观的特征及功能有哪些?(4)为什么中国旅游景观能形成如此的地理环境?(5)旅游景观欣赏分几种欣赏类型,观赏时应注意什么?4、实训题(1)讲述你游览过的自然旅游景观或人文旅游景观。
(2)在你游览过的景观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并分析它的旅游功能和美学价值。
1、判断题(1)南镇会稽山、东镇沂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称为“四镇”。
(2)泰山是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3)截至到2005年7月,全球共有812处世界遗产地,分布于137个国家。
(4)五岳包括:鲁之泰山、湘之衡山、陕之恒山、豫之嵩山、晋之华山。
(5)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跳(6)禅是武的精神本质,以禅如武,便可达到武术最高境界——武学大道。
旅游景观文化与赏析旅游是人们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景观文化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景观文化是指地理环境、历史遗迹、民俗风情、艺术品等一系列有形无形的文化景观。
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欣赏、感受、体验这些景观,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加深对历史、风土人情的了解,达到参与旅游文化的目的。
一、地理环境景观地球上的大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景观。
云南的石林、桂林的漓江、四川稻城亚丁、西藏羌塘大草原等都是天然奇观,让游客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中,云南的石林是一处以石为主体的奇景。
由于地壳运动和地质变迁长时间的作用,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形态各异的各种奇石,是自然神奇创造的壮观奇景。
桂林的漓江则是一处典型的水景观。
漓江溯江而上,每一段都有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色。
清澈的江水、嶙峋的岩壁、青山环绕,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宏壮观。
稻城亚丁是一处典型的高山草甸景区。
其海拔高度、气候环境等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让游客领略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二、历史遗迹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记录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沿革,包括文化遗址、古建筑、文物等。
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历史遗迹,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迹众多。
北京的故宫、西安的秦始皇陵、南京的中山陵、山东的孔庙孔府等,都是著名的历史遗迹。
故宫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区,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陵墓,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陵墓内镶嵌着大量珍贵文物,是古代中国最为神秘、雄伟的皇家陵墓之一。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山上,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的陵墓。
中山陵为中、西文化相结合的陵墓,设计独具创新,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武夷山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部生物多样性、中部九曲溪生态、东部自然与文化景观以及城村闽越王城遗址等四个保护区构成该遗产主体。
鉴于武夷山有上述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中国政府推荐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福建武夷山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人就已在此繁衍生息。
如今悬崖绝壁上遗留的“架壑船”和“虹桥板”,就是古越人特有的葬俗。
西汉时,汉武帝曾遣使者到武夷山用乾鱼祭祀武夷君。
唐代,唐玄宗大封天下名山大川,武夷山也受到封表,并刻石记载,还明令保护山林,不准砍伐。
唐末五代初,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里,把武夷山列为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称之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宋绍圣二年(1095年),祷雨获应,又封武夷君为显道真人。
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羽流禅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宫观、道院和庵堂故址。
武夷山还曾是儒家学者倡道讲学之地。
陈朝顾野王首创武夷讲学之风。
宋代学者杨时、胡安国和朱熹等都先后在此聚徒讲学,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颂赐宋儒朱熹,匾额悬挂于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
故后人称武夷山为“三朝理学驻足之薮”。
至今山间还保存着宋代全国六大名观之一的武夷宫、武夷精舍、遇林亭古窑址、元代皇家御茶园、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山寨以及400多处历代名人摩崖石刻等文物古迹,为研究武夷山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一)武夷山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属罕见的自然美地带,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1. 武夷山景区自然风光独树一帜,是天然的山水园林。
贯穿于景区的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森林茂密的西部,水量充沛,水质清澈。
九曲溪两岸是典型的单斜丹霞地貌,分布着三十六奇峰、九十九岩,顶斜、身陡、麓缓,昂首向东,如万马奔腾,气势雄伟,千姿百态。
优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又为群峰披上一层绿装,山麓峰巅、岩隙壑涧都生长着翠绿的植被,造就了石头上长树"的奇景,构成了罕见的自然山水景观。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物业管理092班鹿同09066219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2
归纳总结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情况
我的家乡莱芜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戏剧类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720 Ⅳ-119 莱芜梆子山东省莱芜市
传统美术(民间美术)类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838 Ⅶ-62 锡雕山东省莱芜市
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原名莱梆,它的发祥地是山西。
明朝,燕王扫北时,莱州{今泰安一代}的人因战争死亡过半。
燕王建都北平后,敕令山西洪洞县人往山东莱州搬迁。
洪洞县的地方戏剧于是在莱州安家落户,遂改名莱州梆子。
莱州改名泰安后,建制出现了莱芜,莱州梆子便讹成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又称“莱芜讴”,亦称“泰山梆子”。
音乐唱腔高亢激昂,豪迈奔放,风格独特,是中国戏曲中有地方独特风格的剧种之一。
山东泰安、莱芜、新汶、宁阳、东平、蒙阴一带的人们,尤为爱听。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安徽的“三庆”徽戏班奉调入京献演,随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接踵进京,其它许多徽班也纷纷向此开拓。
1850年(道光三十年)前后,徽班“老阳春”沿运河、顺驿道流入泰安一带,后来在泰安西南程子寨定居。
在此前后,陕西、甘肃一带的秦腔经河南流传到汶上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地梆子腔。
这种梆子腔粗犷高昂,比徽戏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的性格和趣味,因而影响不断扩大。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为了争取观众,以利自身发展,“老阳春”便逐步全盘吸收梆子腔这个艺术形式,开始了新的探索。
在相当长的演出活动中,历代班社都是徽戏和梆子戏同班并存,但不合二为一,演员既能演唱这一声腔的戏,又能演唱那一声腔的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演员越来越多,受当地方言、习俗和群众爱好的影响越来越深,便逐渐改为以演唱梆子戏为主,徽戏的成分日益减少,以致绝迹。
而被徽班吸收的梆子腔也演变成为独具特色的莱芜梆子。
清朝光绪末年到抗日战争爆发,为莱芜梆子的兴盛阶段,专业班社数量可观,演出活动十分活跃,流行区域不断扩大。
莱芜梆子历史上属于民间艺术,以莱芜、泰安、新泰为主要活动区域,后来流行于东至日照,西至平阴,南到临沂,北抵济南的广大区域内,但以在莱芜、泰安,新泰、沂源影响最深。
在当地流传着“跑断腿,磨破脚,还不知赶上磨旦子(莱芜梆子著名老艺人)出角不出角”的歌谣,可见其魅力之大,影响之广。
1954年1月山东省莱芜县成立莱芜县民艺剧团,1956年更名为“莱芜梆子剧团”,使该剧种得以进一步发展提高。
1965年剧团晋京汇报演出《送猪记》,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彭真、叶剑英和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1975年又为庆祝建国26周年晋京献礼演出《三定桩》,1977年《三定桩》赴广交会为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演出。
1982年初又到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演出《红柳绿柳》,再次受到彭真、康克清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
其中《三定桩》和《红柳绿柳》分别由上影厂、“八一”厂和山东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并先后有《借闺女》等几个剧目被省、市电视台录制,其中《借闺女》被中央电视台转播。
现代戏《正月十五雪打灯》获1995年度山东省精品工程奖,1996年参加文化部在西安举办的全国梆子戏优秀剧目交流演出,荣获七项奖。
1997年,现代戏《雪
野风情》获山东省第四届精品工程奖。
现代戏《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先后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
《推媳妇》2000年12月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在长安大戏院演出,2002年参加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群星奖”优秀剧目展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往观看,给予高度评价
莱芜锡雕(参与上海世博展览)
在中国浩瀚的民间工艺中,莱芜锡雕工艺堪称一绝。
它不仅有普遍的生活使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可谓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土生土长,古色古香,风格独特,蜚声中外。
莱芜锡雕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
和当地的独特的地方戏曲剧种“莱芜梆子”的起源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莱芜锡雕主要流传在莱芜的广大农村,最早见于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一带的穷苦百姓中。
他们为了谋生,利用掌握到的这一独特手艺作为混饭吃的本领,肩挑简易的加工工具,四处奔波,手工打制各种锡质家用生活器皿,如酒罐、酒壶、酒盅及卖洒用的酒提、酒漏斗等。
据说,用锡制成的这些酒具,在盛酒的过程中可以保持酒的本来面目,不串味,不变质。
另外,还可以检测酒中是否投毒。
若是毒酒,锡制洒具器皿会有变色反应。
如同银筷、银勺、银二叉子的功效。
在酒具器皿中,锡酒壶最普及最实用。
锡酒壶是用来烫酒和煮酒用的,不仅导热快,保温时间长,更主要的是不发生化学反应。
由于酒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利用率较高,制作者们又从普通的锡质酒具加工,逐步向高层次探索和追求。
他们在酒具上添置花样,提高酒具的观赏价值,先在洒壶的嘴与壶身的交接处焊接上十二生肖,又逐步增添花虫鸟兽,扩大锡制品的生活使用领域和艺术观赏领域。
莱芜市莱城南关有一个王姓制锡世家,他们总结了历代他人的制锡经验,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锡雕工艺。
经过王姓家族五代人的创造革新,制出的第一批配套茶具、酒具器皿,飘洋过海,走向了世界。
他们制作的古香炉,妙趣横生,别具一格。
古香炉在香案前一摆,犹如生出“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风雨洒松梢”的佛堂仙境。
这种锡香炉不仅在国内名声大噪,而且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国际银牌奖。
其后的几十年里,莱芜锡雕又有了长足发展,制作工艺更高一筹,其代表作为“仙鹤烛台”。
这种锡器的主体造型是一只鼓翅欲飞的仙鹤,它单腿立于烛台之上,另一只腿抬起提高,爪抓灵芝,鹤颈挺伸,口衔仙草,仙草上高插红烛,当烛光点燃,细烟缭绕,仙鹤双翼鼓动,似腾空飞翔,被行内人士誉为特异之品。
清咸丰年间,与莱城南关王姓制锡世家同步发展的还有莱城区韩王许村的韩姓制锡世家。
当时,大埠头村一带乡间百姓的生活极端困苦,虽终日辛勤仍难保温饱,大多数穷苦人急于寻找谋生之道,纷纷前来拜师学艺,使锡制工艺逐步蔓延,达到局部性普及。
至1903年,仅大埠头一村就有80多家锡雕户。
每逢农闲时节,人们挑担推车,成伙结队,外出耍手艺,南至新泰、蒙阴、临沂、费县、郯城,直到江苏省的北部;北到章丘、历城、惠民、利津、青州一带。
河北、江苏、河南等与山东交界乡镇县城,也有大埠头村锡匠艺人的足迹和制作的手工器皿产品。
“打锡壶哟”,“打锡壶来”,锡匠艺人呼叫买卖的吆喝声,如同莱芜梆子上下两句的唱腔一样,脍炙人口,优美动听,至今回荡在人们的记忆中,年轻人和娃儿们动不动就吆喝上两句,过把瘾。
大埠头村锡雕艺人制作的锡制品使用量大,销售面广,倍受用户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制作者群策群力,互相探讨,互相求索,专在结实、耐久、实用、美观上做文章,善于观察分析市场,靠信誉占领市场,扩大市场。
莱芜锡雕发展到当今,其造型、镶嵌、雕刻、磨洗等手段都有了较大的创造革新,使锡雕艺术日趋完美,大放光彩,不断攀登高峰。
茶具、酒具、香炉等实用手工艺品,式样繁多,工艺精巧。
除大部分在国内销售外,也有的打入国际市场。
莱芜锡雕以精锡为原料,靠手工制作,加工分为化锡、制板、下料、焊、洗、磨、雕、镶嵌等十几道工序。
制作者要首先确立主题立意,结构层次,待构思成熟后做出草图,制出模型小样,即可再化锡,制板,下料,
焊接成型。
其独到之处是烤焊,再把焊成的毛坯,分别用锉、粗糙的纺织品、绸缎等软纺织品,经过粗、细、精三个磨洗阶段,便可雕刻。
雕刻分为阴阳两种,阴刻主要是字画纹饰;阳刻包括浮雕,主要是花、鸟、鱼、龙等动植物。
然后镶铜嵌玉,最后装饰完成,有的还刻上诗词文字,既增妙趣,又表露出作者的心境。
莱芜锡雕从起源到兴盛,有黄金时代,也有衰败时期。
目前,大埠头村锡雕业户已恢复到40多户,其他村庄也常有重操旧业者。
由于原料缺乏,价格昂贵,工艺落后,工序繁多,至今形不成生产规模。
但广大锡雕手工业者正在苦心求索,立志把祖辈传下来的民间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广大。
在继承中不断改革旧工艺,吸取新技术,走现代化、科学化的新路,走与美术相结合的路子,在大型摆件、壁挂件上做文章,使锡雕工艺产品成为当代名副其实的珍品、精品。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作业3
《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是我这个学期的一门选修课,这门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各地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
通过了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感觉从中得到了不少收获,真的是受益颇深。
大学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到全国各地转一转,虽然实现还有点困难,但这门课关于不同地区风景的介绍好像自己已经被老师在课上带到了全国各地!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在《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赏析》这门课中得到了不少收获,也让我明白了一个坚持的道理。
上课时,从刚开始的全场爆满到之后人数越来越少。
旅游课从表面上听起来时很浪漫很美好很风花雪月,似乎就是游山玩水啊。
可是深入其中会发现它也有枯燥无味的时候,这需要我们有一颗真正从旅游中发现美的心,去领略其中的奥妙。
旅游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从中放松身心,陶冶性情。
这些,是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这些对于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也会是很好的指导。
这就是我的学习心得。
在这里也对老师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让我们在这们课上学到这么多的知识,真的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