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跑马拉松教案1. 让学生了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相关赛事,提高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3. 引导学生掌握马拉松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跑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 马拉松赛事的分类和特点3. 马拉松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4. 学生实践跑马拉松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和发展、马拉松赛事的分类和特点、马拉松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2. 教学难点:马拉松运动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马拉松运动的历史背景。
(2)教师介绍马拉松赛事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马拉松赛事。
(3)教师讲解马拉松运动的基本技巧,如步态、呼吸、节奏等,让学生掌握跑步的正确方法。
(4)教师讲解马拉松运动的训练方法,如长期训练、间歇训练、阶梯训练等,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系统的训练。
3. 实践教学:(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训练,让学生实践所学到的马拉松运动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跑步心得和训练经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安排学生参加模拟马拉松比赛,让学生体验比赛的乐趣和挑战。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反思自己在马拉松运动中的不足之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认知水平,如了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发展和赛事分类。
2.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力,如跑步能力、耐力、毅力等。
3. 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态度和参与热情,如参与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等。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马拉松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马拉松》教案名称:《马拉松》中班语言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
2.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通过训练观察和听说能力,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马拉松》的图片或视频2. 白纸和铅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活动(10分钟)1. 引入话题:卡通片《奔跑吧,兄弟》中的马拉松比赛,向幼儿介绍马拉松运动。
2. 准备一些有关马拉松的图片或视频,向幼儿展示并让他们描述图片中的人和事。
步骤二:活动一、认识马拉松(15分钟)1.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2. 让幼儿用纸和铅笔画出一个马拉松比赛的场景。
3. 引导幼儿用口语描述他们画的场景,例如:有多少个参赛选手、他们在做什么、他们跑了多远等。
步骤三:活动二、完成比赛(15分钟)1. 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选择一名“选手”。
2. 设定一个起点和终点,让每组的“选手”从起点出发,跑到终点为止。
3. 教师负责计时和记录每个“选手”跑步的时间。
4. 比赛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并比较每个“选手”的成绩。
步骤四:活动三、分享心得(10分钟)1. 让每个组的“选手”分享他们参加比赛的感受和经历。
2. 鼓励幼儿用简短的句子或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感受,例如:累、开心、快等。
3. 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我很开心,因为我跑得很快。
步骤五:结束活动(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马拉松运动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多参与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
教学延伸:1. 在下一堂课上,可以引入一些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或成就,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马拉松的知识。
2. 可以鼓励幼儿家长一起参加一次慈善马拉松或家庭运动会,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马拉松的体育教学设计马拉松是一项广受欢迎的长跑项目,也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运动。
对于马拉松的体育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掌握马拉松的基本规则和比赛要求;2.了解马拉松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长跑耐力和体能素质;4.培养学生的比赛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1.马拉松的基本知识:介绍马拉松的起源、比赛规则、比赛项目和不同跑道的区别等;2.马拉松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递增原则、间歇训练、长、中、短跑结合等;3.长跑准备工作:包括热身运动、拉伸训练、基本跑姿和呼吸节奏等;4.马拉松训练技巧:包括跑步技巧、节奏掌握、食物补充和水分摄入等;5.比赛策略和心理调节:介绍比赛中的应对策略和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6.团队合作与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安排小组合作训练,并分工参与各个训练环节。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1.直观教学法:通过投影仪、PPT等工具展示马拉松比赛和训练的实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马拉松的过程和训练方法;2.示范教学法:教师可以自己示范正确的跑步姿势和节奏,并让学生模仿跟随,然后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训练,可以让他们相互竞争、相互鼓励,并在训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4.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比赛环境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进行训练和比赛模拟,提高其实战能力和应对能力。
四、教学资源的利用:1.图书和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马拉松相关的图书、杂志和视频资料,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马拉松知识;2.运动场地和器材:为了进行实际训练,教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运动场地和器材,如室外田径场、心跳表、定位卡等;3.训练计划和日程安排:教师可以提前制定好训练计划和日程表,安排好学生的训练时间和内容,保证训练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马拉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马拉松》。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马拉松”、“奥运”、“选手”等。
(3)了解马拉松比赛的历史和规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关注。
(2)培养学生尊重选手、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马拉松》。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马拉松比赛的历史和规则。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马拉松比赛规则的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马拉松》课文。
2. 参考资料:关于马拉松比赛的历史、规则及相关故事。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马拉松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体育运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马拉松比赛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马拉松》。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如“马拉松”、“奥运”、“选手”等。
4. 学习马拉松比赛规则:(1)教师介绍马拉松比赛的历史和规则。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来加深对比赛规则的理解。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场马拉松比赛的情景。
(2)各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邀请其他同学参与模拟比赛。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检查课文《马拉松》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3. 学生收集有关马拉松比赛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3.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跑步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1. 了解马拉松运动的基本知识。
2. 掌握跑步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1. 长时间跑步对身体的影响及如何应对。
2. 如何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拉松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二、基本知识讲解1. 马拉松运动的基本规则和距离。
2. 马拉松运动对身体的要求和锻炼效果。
3. 马拉松运动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跑步技巧与注意事项1. 教师示范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跑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热身、补水、饮食等。
四、团队协作训练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接力跑比赛。
2. 每组学生轮流担任领跑者,要求团队成员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碰撞。
3. 教师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强调沟通与配合。
五、心理素质培养1. 讲解马拉松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疲劳、信心不足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跑步经历,互相鼓励、支持。
3. 教师总结: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坚持到最后。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积极参与马拉松运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跑步技巧和注意事项方面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提升。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马拉松比赛,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2. 组织学生进行马拉松知识讲座,传播马拉松文化。
3. 邀请专业教练为学生进行跑步技巧培训。
《马拉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认识马拉松比赛的基本规则。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体育意识。
感受运动员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解析:课文《马拉松》讲述了一次马拉松比赛的过程,描绘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2. 知识点: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马拉松比赛的基本规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马拉松》的内容理解;马拉松比赛的基本规则;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教学难点:马拉松比赛的心理分析和运动员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引发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基本规则,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和精神品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态度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马拉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马拉松》,巩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 收集有关马拉松比赛的其他资料,了解马拉松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开展情况。
八、教学资源1. 课文《马拉松》文本。
2. 马拉松比赛的相关视频、图片资料。
3. 马拉松运动的历史背景资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历史和发展,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马拉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马拉松》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与中国马拉松运动员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2)激发学生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关注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马拉松》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马拉松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与中国马拉松运动员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马拉松》及相关背景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马拉松》。
(2)收集有关马拉松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马拉松资料。
(2)简要介绍马拉松的起源和发展,引入课文《马拉松》。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理解上的问题。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教师点评并讲解。
(2)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如“起跑”、“冲刺”等。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马拉松》。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运动的小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朗读和写作情况。
六、教学过程6. 分析马拉松精神(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马拉松精神的语句。
北师大版《马拉松》教学设计一. 教学背景《马拉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阅读文章,主要向学生介绍了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和特点,同时呼吁学生热爱运动,锻炼身体。
本教学设计将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目的。
二.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和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与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
三. 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最近有哪些体育比赛在进行,如奥运会、世界杯等。
•提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马拉松比赛吗?它起源于何时何地?步骤二:阅读课文(2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马拉松》。
•学生自主标注生词,提问不理解的地方。
步骤三:讨论和学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马拉松比赛的特点和意义。
•不同小组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步骤四: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出示若干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步骤五:学习运动表达(10分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关于跑步和健康运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步骤六:小组合作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一项大众体育运动(如足球、跑步等),并进行规划。
•学生讨论并列出每周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训练计划。
步骤七: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马拉松比赛的起源、特点,以及保持运动的重要性。
四.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结合阅读和运动,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
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讨论,能学以致用,将课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汇报和分享,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学习,增强了合作意识。
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小组活动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训练计划和目标。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拉松运动的历史、文化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坚持长跑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耐力和体能。
3. 通过团队协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 马拉松运动的历史与文化2. 马拉松运动的技巧与训练方法3. 马拉松比赛规则与注意事项4. 校园马拉松比赛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马拉松运动的历史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马拉松运动如此受欢迎?二、课堂讲解1. 马拉松运动的历史与文化- 讲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 介绍马拉松运动在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2. 马拉松运动的技巧与训练方法- 讲解马拉松跑步的基本姿势和呼吸技巧。
- 介绍长跑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简单的长跑热身活动。
2. 教师示范正确的跑步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跑步技巧。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加校园马拉松比赛?二、课堂讲解1. 马拉松比赛规则与注意事项- 讲解马拉松比赛的规则和流程。
- 介绍比赛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2. 校园马拉松比赛实践- 介绍校园马拉松比赛的具体安排和参赛要求。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马拉松比赛。
- 每组确定一名队长,负责协调队员间的配合。
- 教师担任裁判,监督比赛过程。
2. 学生分享比赛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历史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2. 学生掌握了马拉松跑步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
3. 学生能够遵守比赛规则,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在模拟比赛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力和毅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则。
2. 技能目标:掌握跑步的基本姿势和技巧,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二、教学对象大学体育课学生三、教学时间共4课时四、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马拉松运动概述2. 第二课时:跑步基本姿势和技巧3. 第三课时:跑步速度和耐力训练4. 第四课时:模拟马拉松比赛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解马拉松运动的相关知识。
2. 演示法:示范跑步基本姿势和技巧。
3. 练习法: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训练。
4. 比赛法:模拟马拉松比赛,检验学生训练成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马拉松运动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马拉松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比赛流程。
3. 讨论:分组讨论马拉松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第二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跑步基本姿势和技巧。
2. 讲解:讲解跑步的基本姿势和技巧,包括头部姿势、手臂摆动、脚步落地等。
3. 演示:教师示范跑步基本姿势和技巧,学生跟学。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跑步基本姿势和技巧。
第三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跑步速度和耐力训练。
2. 讲解:讲解跑步速度和耐力训练的方法,包括间歇训练、长距离慢跑等。
3. 演示:教师示范跑步速度和耐力训练的方法,学生跟学。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跑步速度和耐力训练。
第四课时1. 导入:回顾前三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模拟马拉松比赛。
2. 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模拟马拉松比赛。
3. 比赛规则: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以用时最短者为胜。
4. 总结:对比赛进行总结,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练习效果。
2. 模拟比赛:根据学生在模拟马拉松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速度、耐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
马拉松
龙湾小学张启强
教学目标:
1.了解马拉松的意义即歌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2.借鉴本课描写人物的手法。
3.了解历史上其他传递信息的故事,马拉松比赛相关知识了解。
教学重、难点:
1.菲利比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2.用形象生动的语句来突出人物特征的写作手法借鉴
3.拓宽视野收集历史上传递信息故事及马拉松比赛知识等。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探究式阅读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感交流。
小朋友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知道我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吗?猜一猜。
(哇,你;真厉害,一下子就猜
中了,你叫什么名字?你真是我的知己呀!)
二、提问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马拉松吗?谁能说说马拉松是什么?”
2、板书课题:《马拉松》(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交流学习情况。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写好“野、晓、奥、匹”。
四、正确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这篇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同学分段接读这篇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读正确了。
五、小组内读文。
1、提出学习要求:在四人小组内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3、全班交流、反馈。
(指导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
六、了解、感知马拉松比赛的长度。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马拉松比赛的是多长。
换算距离,感知42千米195米相当于学校操场的几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首先,我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大家边看边想这是一种什么运动项目?(跑步…马拉松)对了,这是2007年6月17日,第21届大连国际马拉松比赛。
这位大连姑娘姜园园她率先冲刺撞线,以2小时41分1秒的成绩获得了冠军。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马拉松》。
(齐读课题:马拉松)
二、品读感悟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A、理解“野心勃勃”
B、马拉松交战的双方和.
C、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何?
D、希腊人民有没有坐以待毙,战争的结果又是如何?
E、你怎么看待希腊人民?
1.指导朗读,全班齐读------敬佩、喜悦的语气
三、品读感悟2、3自然段
通过重点词语体会菲利比斯身上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1、理解词语“翘首以待、筋疲力尽”
2、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最能体现菲利比斯精神的词语。
3、“筋疲力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面红耳赤”描述画面
上的运动员。
4、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菲利比斯是了一个的人。
四、小结:这篇课文介绍了马拉松运动项目的来历,马拉松的比赛的距离最后被确定为42千米195米,这个项目的设立是为纪念马拉松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菲利比斯。
尽管菲利比斯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的那种奋勇拼搏、坚持不懈爱国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五、拓展延伸历史上传递信息故事:鸿雁传书、驿站、烽火台、鸡毛信等。
六、作业:1、同学之间交流了解著名马拉松比赛故事。
2、结合单元主题,读《在互联网上》,由问题“菲利比斯在今天?!”展开关于“通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想。
七、板书:设计
马拉松
马拉松之战争——菲利比斯传捷报
1896年——马拉松比赛坚持不懈顽强拼搏
1920年——确定长度42千米19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