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痢疾怎么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4.12 KB
- 文档页数:1
羔羊痢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概述:三个月内的糕羊可以喂土霉素,成年羊不能可以喂土霉素,因为羊瘤胃中的正常菌群会被土霉素破坏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三个月以上的可以喂庆大霉素,按说明书连用三天,脱水的要给它静脉补水。
另外一种方法是将大蒜参入饲料中。
羔羊痢疾的治疗方法1.初期应内服轻泻药物以清除肠内容物。
用硫酸镁2~3克溶于30~40毫升温水中,内加福尔马林0.2~0.3毫升,1次灌服。
2.取土霉素0.2~0.3克、胃蛋白酶0.2~0.3克,加入适量温开水灌服,每日2次,连用3日。
3.取碳酸氢钠、磺胺胍、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6克,加水100毫升混合均匀后,给每只羔羊灌服5毫升,每日2次。
4.中药选用:大黄、酒黄芩、焦枝子、枳实、厚朴、青皮、甘草各6克、朴硝15克(另包),除朴硝外加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后,再加朴硝混合煎汤,每只羔羊服20~30毫升,约8小时后改用乌梅、炒黄连、黄芩、郁金、炙草、猪苓、河子、泽泻各6克,焦山楂、神曲各12克,干饼1个,共研后加水煎汤,再加红糖50克,煎至150毫升,每只羊每次服30毫升,每日1~2次。
另外,根据羔羊病情,适当应用强心、收敛、助消化等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发病原因对母羊饲养管理不善,尤其是在怀孕期内未补充足够饲料,使所产羔羊体弱,从而诱发该病。
另外天气寒冷舍温过低,或接产羔羊时卫生护理工作不善,或羔羊产后吃奶不均,饥饱过甚,均易引发该病。
其传染源是病羔羊、带菌母羊及病羊的污染物等。
预防措施1.加强母羊饲养管理抓膘保脂肪,怀孕后期要补给优质饲草、青干草、胡萝卜及矿物质等。
2.产羔房要有防寒保暖设施室内要干燥清洁,接产时要注意卫生,对接产器具要严格消毒。
3.对羔羊护理要精心如脐带消毒要认真。
使羔羊尽早吃到初乳,吃奶量要均衡,防止饥饱过甚等。
产后12小时内可服土霉素预防。
4.预防接种菌苗怀孕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第1次于产前20~30天皮下注射2毫升,第2决于分娩前10~20天皮下注射3毫升。
羔羊痢疾是什么引起的羔羊痢疾的预防和治疗方羔羊痢疾是什么引起的呢?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核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该病常使羔羊大批死亡,给养羊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羔羊痢疾的预防和治疗疗方法。
一、羔羊痢疾是什么引起的羔羊痢疾是由B型产气荚膜核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主要危害2-4日龄的羔羊,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典型特征,可导致大批死亡,危害性非常严重。
本文就羔羊痢疾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羔羊痢疾的防控提供参考.二、羔羊痢疾的表现症状病羔主要突出表现是腹泻,但据笔者多年临床体会,常易被误诊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羔羊痢疾患羊不表现腹泻,一直没有腹泻的表现,却表现出其他异常特殊症状,一些病羊表现腹胀、便秘、排粪困难、四肢发软、卧地不起、呼吸喘粗、口流白沫、抽搐、体温一般不高,有些体温降低。
多数病羔初期精神不振,低头拱背,不吃母奶,不久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有的还带有血液。
三、羔羊痢疾的防预防要点治疗病羔要采取综合措施,该病主要发生于初生2~3天的羊羔,所以,发病主要与母羊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有关。
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是减少羔羊痢疾病的重要措施,母羊应供给营养全面的日粮,尤其要注意补给蛋白质饲料饲草,并注意补充矿物元素,当母羊膘肥体壮时所生羔羊很少出现痢疾病,羊群的羔羊成活率就很高。
在寒冷季节产羔时注意母羊及初生羔羊的保暖,其次应注意在产羔时期羊舍、产房、用具、场地的消毒,以消灭被污染的痢疾杆菌。
四、羔羊痢疾的药物治疗方法①1mg地塞米松1支,2mL穿心莲1支,4万庆大霉素1支,1次肌肉或后海穴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②2mL氯霉素注射液1支,1mL维生素B注射液1支,一次肌肉注射;③2mL乙酰甲喹注射液1支,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④杨树花口服液3~5mL,1次灌服,每天2次;⑤1mg地米松1支、2mL林可1支、2mL阿米卡星1支,一次性肌肉注射,每天2次。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羔羊痢疾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主要为肠道弯曲菌。
该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其特点是腹泻、发热、肠道炎症等症状。
诊断与防治是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诊断羔羊痢疾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点:1. 临床症状观察:病羔羊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2. 病原学检测:可以通过粪便检测来检测肠道弯曲菌的存在,如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如Gram染色和生化试验等。
也可以采用PCR技术进行快速检测。
3. 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对死亡羊进行解剖检查,观察肠道病变等来确诊。
预防和控制羔羊痢疾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 强化饲养管理:加强对羊群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和饮水设施的清洁,定期对饮水设施进行消毒,定期清理粪便和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2. 提高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增加饲养羔羊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3. 疫苗接种: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对羊进行定期接种,增强羊的免疫力,预防病原菌的侵袭。
4. 严格隔离:对于发现患病的羊只,要及时隔离,防止疾病的传播。
并对其所在环境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菌的残留。
5. 进行有效治疗:发现羊只患有羔羊痢疾的症状时,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羔羊痢疾是一种常见的动物肠道传染病,给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提高羊只的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进行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羊只以及进行有效治疗等都是防治羔羊痢疾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全面且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有效防止和控制羔羊痢疾的传播,从而保障养殖业的正常发展。
羔羊痢疾的病因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养羊技术羔羊痢疾发生于7月龄左右的初生羔羊,主要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等引起,以剧烈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羔羊痢疾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由于其高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羔羊痢疾的病因羔羊痢疾的诊断与治疗。
1、症状除了一般下痢症状外,还有一些急性昏迷的病例,常见于1-2日龄的羔羊。
病初精神不振,停止吃奶,四肢发软,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鼻、眼黏膜发绀,口流白沫,多数表现腹胀而无下痢,少数排出带血的粪便,体温往往降到常温以下,最后出现昏迷、角弓反张,甚至死亡。
病程一般为2-3天。
呈急性昏迷状的病程很短,发病后常在数小时到十多个小时内死亡。
病羊如只排出黄色或淡黄色稀便,则预后良好;排血便或呈现急性昏迷症状的,预后不良。
检查血相,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
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羔羊的品种、饲养管理条件以及护理情况等不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的差别。
地产羔羊的发病率为10%-30%,致死率在20%左右;纯种羔羊和杂交羔羊的发病率较高,一般为50%-80%,发病盛期可达90%以上,致死率在30%-50%。
2、病理变化肠壁呈卡他性肠炎:肠黏膜表面附有黏液,上皮细胞变性,颜色变淡,胞核浓缩或溶解。
有时上皮连同绒毛一起脱落,与黏液混合。
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浸润,有时还伴有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
这种变化又见于黏膜下层,同时可见充血、水肿。
有时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呈出血性肠炎变化。
有些病程较长的病例,在卡他性肠炎的基础上,伴有大小不同的坏死病灶。
病灶可局限于黏膜表面,又可透过黏膜肌层,而深达黏膜下层以下,外围有一细胞浸润和充血、出血带。
坏死组织失去正常微细结构,轻的保持原来的轮廓,重的表层脱落,形成溃疡。
在坏死溃疡灶内可见革兰氏阳性菌。
皱胃黏膜上皮细胞常见脱落、变性,与渗出物混合。
有的腺体上皮脱落,腺体之间可见大量红细胞浸润,杂有炎性细胞,呈卡他性出血性胃炎变化。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羔羊痢疾,又称“白痢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针对家畜群体,特别
是小肠部位。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多次腹泻,严重情况下也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等危险情况,以及使家禽禽类和其他动物感染,甚至传染给人类。
因此,正确诊断和及时
采取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羔羊痢疾非常重要。
诊断
诊断羔羊痢疾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病理学检查分析羔羊的肝、肠道等组织器官,或是通
过肛门周围和直肠的粘液组织和粪便再生物学检查实验。
一旦确诊羔羊患有痢疾,应及时
隔离,以防止疾病的传染。
防治
1. 饲养环境卫生 : 饲养环境卫生是预防痢疾的一个关键。
饲养时要保持环境干燥和
清洁,每天清理饮食地点,并用消毒剂杀灭细菌,以消除污染源。
2. 疫苗接种 : 疫苗接种是预防羔羊痢疾的最有效方法。
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从而预防病源袭击。
3. 给予药物:对于已经感染痢疾的患羊,需要采取一些药物治疗。
抗生素和类似的
药物可抵制病菌的生长,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要减少或预防羔羊痢疾的传播,必须采取积极措施。
在饲养时要保持卫生,及时清除你的污染源,并限制其他动物与被感染动物接触。
必要时,可以采用疫苗接种,
或是采用其他防治手段,经常巡视控制病情,避免疫情扩散。
羔羊痢疾的预防与治疗
出生后七天以内的羔羊易发此病,且死亡率较高,故该病对羊群繁殖威胁很大。
羔羊感染此病,首先奶欲减退、精神萎靡,常卧地不起,粪便起初是黄色稀汤,后来为血样紫黑色稀粪。
也有的羔羊发病很快,未见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
防治措施:①产羔前对产房作彻底消毒,可选用1%~2%的热烧碱水或20%~30%石灰水喷洒羊舍地面、墙壁及产房一切用具;②刚分娩的羔羊留在家里饲养,可口服青霉素片,每天1~2片,连服4~5天;③灌服土霉素,每次03克,连用3天;④对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两次,一次在分娩前25天左右,皮下注射2毫升,隔10天再注射3毫升。
一旦发现羔羊患有痢疾可采取如下方法治疗:①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克,分为包,每小时加水灌服一次;②盐酸土霉素200毫克,每小时肌肉注射一次,连用~天;③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克,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0.6克,分为包,每小时加水灌服次,连服~天;④磺胺胍、胃蛋白酶、乳酶生各06克,分成包,每小时加水灌服一次,连用~天;⑤磺胺脒、乳酸钙、次硝酸铋、鞣酸蛋白各份,充分混合、日灌服次,每次~1.5 克,连服数日;⑥严重失水或昏迷的羔羊除用上述药方外,可静脉注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20~40毫升,皮下注入阿托。
新生羔羊痢疾防治对策
新生羔羊痢疾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消化道传染病。
一旦发生疫情,将会严重影响羊群的生产和生命安全。
因此,制定防治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预防措施:
(1)加强羊圈的卫生管理。
羊圈每天应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细菌在其中繁殖。
(2)对孕羊进行疾病防治。
孕前、孕中、孕后均需注重
疾病预防与控制,避免将病原体传染给新生羔羊。
(3)加强对新生羔羊的管理。
对于新生羔羊,应及时给
予高营养价值的奶粉或母羊的初乳,提高其体质免疫能力。
(4)注意饮水卫生。
痢疾常见于污染的饮用水中,因此
应将水源保持干净、卫生,以保证羊只喝到干净的饮用水。
防治措施:
痢疾一旦发生,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1)药物治疗。
在病情较轻时,可采取给予药物治疗的
方法,以达到控制病情并加快恢复的效果。
(2)强制检疫。
一旦出现疫情,应立即进行羊只的检疫,并对有症状的羊只进行隔离治疗。
并在痊愈后再进行检疫。
(3)加强病原体监测。
定期对羊群进行病原体监测,以及时发现并防控病菌。
总之,预防胜于治疗,加强预防才是羊群健康的关键。
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饲养技术的学习与提高,掌握新生羔羊痢疾的预防措施以及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保障羊只的健康和增强乳制品和肉制品的安全性。
羔羊患上痢疾怎么办办?羔羊患上痢疾的
治疗方法
【常见问题】:羔羊患上痢疾怎么办?
【专家解答】: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此病可导致羔羊发生大批死亡,给养羊朋友带来巨大损失。
【疾病症状】:病初垂头弓背,不吃奶,随即腹泻,有的粥状,有的水样,颜色灰白、黄绿、有绿等,并有恶臭味,体温升高39.5℃,后期肛门失禁,粪中带血。
身体震颤、被毛粗乱,眼窝下陷,哀叫,衰竭而死亡。
死检主要表现为肠道可见出血性炎症,肠粘膜溃疡和坏死,溃疡面大小不一,部位不定,可见于大肠,有的在小肠,应采刚死亡的病羔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心血等,做微生物学检查以确定病原。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羊膘情,使之产羔壮实,增强抗病力;
2、搞好羊舍卫生,定期有5-10%漂白粉溶液或10-20%石灰
乳喷洒羊舍及周围环境。
保持羊舍干燥、温暖,做好接羔工作,保证适时哺乳。
3、常发地区可于产前给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可口服土霉素预防,每天一次,每次0.15-0.2克,连服3-5天。
4、精心护理,在搞好保温和哺乳的基础上,用磺胺咪0.5克,鞣酸蛋白0.2克,恩诺沙星0.5克等药物治疗。
【本人总结】:养羊要定期疫苗,可以有效的预防,每年秋季注射羔羊痢疾苗产前2-3周再接种一次,减少羔羊疾病的发生。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羔羊痢疾,是一种由于肠道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这种疾病可能会给羔羊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及早进行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介绍,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病因羔羊痢疾的病因主要是肠道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这些病原菌会通过食物、饮水或者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传播,进入羔羊的肠道引起感染。
饮用污染的水源或食用受污染的饲料也是感染的重要途径。
在饲养条件较差,卫生状况不佳的养殖场,羔羊痢疾的发生率往往较高。
二、临床症状羔羊痢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
在初期,羔羊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毛色不佳等非特异性的症状,随后出现腹泻、大便稀软、呈糊状或水样,并夹杂有黏液、血液等。
羔羊还可能出现腹部胀满、腹痛、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在病情严重时,羔羊可能会出现脱水、虚弱、无力,甚至休克等严重症状。
三、诊断对于怀疑患有羔羊痢疾的羔羊,需要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临床检查可以观察羔羊的精神状态、体温、食欲等,检查是否有腹泻、腹部胀满、腹痛等症状。
要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查找是否有寄生虫卵、病原菌等。
还可以进行血液学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评估羔羊的免疫状态和内脏器官功能,有助于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四、治疗一旦确诊为羔羊痢疾,应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治疗的关键是要对感染的病原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控制腹泻,保持羔羊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般而言,治疗羔羊痢疾可以采用抗生素、止泻药、抗菌药等药物,以及补液、维生素等辅助治疗措施。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支持疗法,包括输液、营养支持等,以维持羔羊的生命体征和免疫力。
对于羔羊痢疾的治疗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患羔羊的护理管理,包括保持环境卫生、合理饲养管理、避免交叉感染等。
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
羔羊痢疾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感染疾病,常见于年幼的羊羔、山羊等动物,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
本文将介绍羔羊痢疾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希望能对养殖业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病因和症状
羔羊痢疾是由福氏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厌食等,严重者会出现血便、贫血、水肿等症状。
二、诊断
1.病史询问:确认患者是否食用了腐败不新鲜的饲料、水源等是否存在污染现象。
2.临床表现:通过观察患羊的呼吸情况、体温变化、拉稀的程度等表现来诊断病情。
3.粪便分析:将患羊的粪便样本采集到实验室,进行细菌检测和分析,确定福氏痢疾杆菌的存在。
三、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对患羊进行抗生素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氨苄西林等。
2.止泻药物:用于缓解患羊的腹泻症状,如鸦胆子等。
3.支持疗法:对患羊进行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营养支持等支持疗法,加速康复。
四、预防和防治
1.饮用干净水源:养殖场在给患羊提供饮水时,应保证水源的干净、清洁,防止污染。
2.合理饮食:饲料应新鲜、不腐败,以免患羊食用后出现感染。
3.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及消毒养殖场、饮水设施等,防止病菌污染。
4.加强检疫:及时排查患羊、隔离和治疗确诊病例,减少病菌传播机会。
五、总结
羔羊痢疾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细菌性感染疾病,对于养殖业者来说,定期消毒、加强检疫、定时清理饮食源和环境卫处等是预防和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
一旦发现有症状,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整个养殖群体的健康。
羔羊痢疾怎么治疗
症状羔羊痢疾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羔羊剧烈性下痢,死亡率高。
该病可分为两大类:
肠型和败血型。
①肠型:多发生于2~8日龄的羔羊,主要表现为下痢,精神萎靡,不愿吃奶,粪便呈糊状,颜色由浅黄变为灰白色,进而排粪如水、恶臭,严重时混有血液,最终
多因虚脱而死。
②败血型:主要发生于14~20日龄的羔羊,病羔很快虚脱,关节肿胀疼痛,出现神经症状,最后昏迷死亡。
羔羊痢疾怎么治疗:
(1)预防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健康发育,让羔羊吃到初乳;圈
舍保持干燥、温暖、清洁卫生
(2)使用英国意康生产的刀豆素,鸡、鸭、鹅:每支本品可用于雏禽4000羽,成禽2000羽,重症加倍,连用2-3天。
牛、羊、猪:每支打500斤体重,每日1次。
连用
2-3天,不需加倍。
混饮:稀释后溶于饮水中,每日一次,连用3-5天,药量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