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山东省淄博市桓台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物理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3
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A .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B .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必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C .第谷通过自己的观测,发现行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D .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测出了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值 2.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时刻速度大,加速度一定大 B .加速度大,速度的增量一定大 C .速度减小,加速度不一定减小 D .某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 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 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 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在质量为M 的木板上滑行,木板与地面间摩擦系数为μ1,物块与木板间摩擦系数为μ2,已知木板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木板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是( ) A .μ2mg B .μ1(m+M )g C .μ1Mg D .μ1Mg+μ2mg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密 封 线5. 如图,质量为M 的斜面Aμ向左的推力F 作用下,A 与B 体B 的质量为m ,则它们的加速度a A. )(,sin θ+==g m M F g a B.θ)(,cos m M F g a +==C.)(,tan θ+==m M F g a D.m M F g a )(,cot +==μθ6.A B C .该物体受的合外力可能等于零 D .该物体受的合外力一定不等于零7.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右图中虚线所示。
高三物理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答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使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超重状态;D.“神舟”六号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玩具小车以初速度v0从底端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滑去,此后该小车的速度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3.有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由碗边滑向碗底,碗的内表面是半径为R的圆弧,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块运动的速率不变,则木块()A.运动的加速度为零 B.运动的加速度恒定C.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 D.对碗的压力大小不变4.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光滑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个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A.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g的恒定加速度由5.质量为m的物体,在距地面为h的高处,以34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gh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4mgh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34mghC.物体的动能增加了34D.重力做功mgh6. 如图所示是卫星绕地球运行时变轨前后的两个轨道,A点是圆形轨道Ⅰ与椭圆轨道Ⅱ的重合点,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则关于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轨道Ⅱ上经过A时的速度小于经过B时的速度B. 在轨道Ⅱ上经过A时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时的动能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机械能D. 在轨道Ⅱ上经过A时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时的加速度7.如图,虚线a、b和c是某静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它们的电势分别为U a、U b和U c,U a>U b>U c.一带正电的粒子射入电场中,其运动轨迹如实线KLMN所示,由图可知()A.粒子从K到L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B.粒子从L到M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C.粒子从K到L的过程中,静电势能增加D.粒子从L到M的过程中,动能减少8.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一质量m=15kg的重物,重物静止于地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猴子,从绳子的另一端沿绳向上爬,如图所示,在重物不离地面的条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度 (g=10m/s2) ()A.5m/s2B.10m/s2C.15m/s2 D.25m/s29.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低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10.图1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n1与副线圈的匝数n2之比为10 : 1。
山东省桓台县2018届高三物理9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其中1~8小题为单选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小题为多选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叙述错误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B.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主要是应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C.在定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时,应用了比值的方法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小量放大的方法2.汽车自O 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 时间内先后经过P 、Q 两根电杆。
已知P 、Q 相距60m ,车经过Q 时的速率是15m/s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车的加速度为1.5m/s 2B.经过P 时的速率为5m/sC.O 、P 两点间距为7.5mD.车从出发到Q 所用的时间为9s3.竖直向上抛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阻力,加速度大小为g 45,若空气阻力大小不变,那么这个物体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A.g 45B.gC.g 43 D.g 21 4.甲、乙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同时沿同一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直线。
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 0~2t 0时间内,乙的加速度一直大于甲的加速度 B.在0~2t 0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C.在0~2t 0内,甲乙间的最远距离为012v tD.在0~2t 0内,甲乙间的最远距离为0v t5.如图所示,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 的磨石对斜壁进行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大小为F 的推力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匀速运动,已知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A.()θsin mg F -B.()θcos mg F -C.()θμcos mg F -D.()mg F -μ6.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细线相连,再用轻质弹簧悬挂起来,在A 、B 间细线烧断后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分别是 A.A 、B 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方向都竖直向下 B.A 的加速度0,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C.A 的加速度大小为2g 、竖直向上,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D.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上,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7.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 点并系住物体m 。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2018年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物块从固定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其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块A.在0.5s时离斜面底端最远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2mC.在1.5s时回到斜面底端D.上滑时加速度大小是下滑时加速度大小的2倍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轻绳与斜面平行且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斜面体与墙不接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则A.水平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作用B.水平面对斜面体有向左的摩擦力作用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M+m)gD.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小于(M+m)g3.“嫦娥三号”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于2018年12月2日1时30分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开展嫦娥三期工程中的第二阶段——“落”。
据媒体报道,嫦娥三号卫星月球轨道为圆轨道,轨道高度100 Km,运行周期117分钟。
若还知道引力常量和月球平均半径,仅利用以上条件不能求出的是A.月球的平均密度B.月球对嫦娥三号卫星的吸引力C.嫦娥三号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D.嫦娥三号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加速度4.如图所示,有一矩形线圈绕OOˊ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交变电流,通过滑环接一理想变压器。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O 16 S32 Cl 35.5 Fe56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2.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3. 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Na2O、Ca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烧碱、纯碱均属于碱4.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5. 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B.NaCl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8 g O2含有4N A个电子B.1 L 0.1 mol·L-1的氨水中有N A个NH+4C.标准状况下,22.4 L盐酸含有N A个HCl分子D.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 A个电子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B.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C.NaHCO3溶液与稀H2SO4反应:CO2-3+2H+===H2O+CO2↑D.向FeCl3溶液中加入Mg(OH)2:3Mg(OH)2+2Fe3+===2Fe(OH)3↓+3Mg2+9. 水做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 )A .氯气和水的反应:Cl 2+2H 2O===HCl +HClOB .氟气和水的反应:2F 2+2H 2O===4HF +O 2C .氧化钙和水的反应:CaO +H 2O===Ca(OH)2D .电解食盐水: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10. 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pH =1的溶液中:Na +、K +、MnO -4、CO 2-3B .c (H +)=1×10-13 mol ·L -1的溶液中:Mg 2+、Cu 2+、SO 2-4、NO -3C .0.1 mol ·L -1NH 4HCO 3溶液中:K +、Na +、NO -3、Cl -D .0.1 mol ·L -1FeCl 3溶液中:Fe 2+、NH +4、SCN -、SO 2-411. R 2O n -8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 2+氧化成MnO -4,若反应中R 2O n -8变为RO 2-4,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n 值为 ( )A .1B .2C .3D . 412. 已知强弱顺序:还原性I ->Br ->Fe 2+>Cl -,氧化性Cl 2>Fe 3+>Br 2>I 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叙述不成立的是 ( )A .Br 2+2HI===I 2+2HBrB .2FeCl 2+Cl 2===2FeCl 3C .2FeCl 2+2HCl +I 2===2FeCl 3+2HID .Cl 2通入到NaBr 和NaI 的混合溶液中:I -先被氧化13. 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高B .由于铝的导电性比铜、银都强,所以常用其制造电线、电缆C .由于铝具有强还原性,所以可以通过铝热反应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D .常温下,由于铝与浓硫酸钝化时不反应,所以可用铝制槽车运送浓硫酸14. 卫生部发出公告,自2012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钙(CaO 2)等食品添加剂。
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高考物理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5~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以下能说明原子核内具有复杂结构的实验或现象是()A.光电效应B.阴极射线实验C.α粒子散射实验D.天然放射现象2.(6分)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登上某星球,在该星球“北极”距星球表面附近h处自由释放一个小球,测得落地时间为t,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B.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为C.宇宙飞船绕该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小于πtD.如果该星球存在一颗同步卫星,其距星球表面高度为3.(6分)在竖直墙壁间有质量分别是m和2m的半圆球A和圆球B,其中B球球面光滑,半球A与左侧墙壁之间存在摩擦。
两球心之间连线与水平方向成30°的夹角,两球恰好不下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半球A与左侧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B.C.D.4.(6分)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在物理学上,等效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能化难为易,使复杂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源,次级线圈接一个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线路电阻不计,若虚线框中的电路用一个阻值为R0的电阻等效替代,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B.C.D.5.(6分)如图所示,相同的乒乓球1、2恰好在等高处水平越过球网,不计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乒乓球自最高点到落至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网时球1的速度大于球2的速度B.球1的飞行时间大于球2的飞行时间C.球1所受重力的冲量等于球2所受重力的冲量D.球1的动量变化量大于球2的动量变化量6.(6分)如图所示,匝数为n,横截面积为S,电阻为R的线圈,处于一个均匀增强的磁场(未画出)中,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k,磁场方向水平向左且与线圈平面垂直,电容器的电容为C,定值电阻的阻值也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B.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C.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nkSCD.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7.(6分)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它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圆平面(未画出),一群比荷为的负离子(不计重力)以相同速率v0,由P 点在纸平面内向不同方向射入磁场中发生偏转后,又飞出磁场,最终打在磁场区域右侧的荧光屏(足够大)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一定相等B.离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一定相等C.由Q点飞出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D.沿PQ方向射入的离子飞出时偏转角最大8.(6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轻质弹簧与A、B物块相连,A、C物块由跨过光滑小滑轮的轻绳连接。
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高三(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1.(4分)(2011•怀宁县校级模拟)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 .0.01m/s2 B.0.05m/s2 C.36m/s2 D.180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2解答:解:,所以a===0.01m/s2.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x=aT2.2.(4分)(2013•启东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A.B.C.D.考点:自由落体运动.版权所有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可以知道第一个球经过T时间落地,第二球落地的时间为2T,依次3T、4T.逆过来看,小球四个小球所处的位置相当于一个小球每经过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解答:解: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可以知道第一个球经过T时间落地,第二球落地的时间为2T ,依次3T、4T.逆过来看,相当于一个小球每经过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可以知道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越来越大,所以从下而上,相邻两个小球之间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采取逆向思维,把四个小球的运动,等效为一个小球的运动.3.(4分)(2013•芜湖模拟)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十字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若从此刻开始计时,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t图象可能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此题应先根据V﹣t图象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来计算或估算位移的大小.解答:解:A、此图线表示汽车发生的位移为SA=×10×3=15m≠20m,故A错误;B、由图可知SB<15m,故B错误;C、SC=(10×1)+×10×2=20m,故C正确;D、D、SD=(10×)+×10×=17.5m,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V﹣t图象中位移的计算:即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4.(4分)(2014秋•周村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mA和mB,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则()A.A、B间无摩擦力作用B. 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Bgsin θC. B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gsin θD.取下A物体后,B物体仍能匀速下滑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版权所有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分别隔离对A和整体分析,抓住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共点力平衡分析A、B之间,B和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解答:解:A、对A分析,A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共点力平衡知,A所受的静摩擦力大小fA=mAgsinθ.故A错误.B、对整体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知,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B=(mA+mB)gsinθ.故B错误.C、因为B对A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gsinθ,则A对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Agsinθ.故C正确.D、斜面与B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取下B后,mBgsinθ=μmBgcosθ,知B物体仍然能匀速下滑.故D正确.故选: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5.(4分)(2014•河北模拟)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A.和B.3和C.和D.3和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相似知识求出t1,再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求出甲乙的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求解两物体质量之比.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相似得:=,得t1=.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得到:甲的加速度大小为a甲==,乙的加速度大小为a乙==10m/s2据题,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知,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两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则有质量之比为m甲:m乙=a乙:a甲=3:1.故选:B.点评:本题一方面考查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另一方面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6.(4分)(2012秋•香坊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实装备的总重量为G,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a,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 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A.F1=B.F2=GtanαC.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与F2的合力变大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1增大,F2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版权所有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由题,该工人受力平衡,分析其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出F1和F2的大小.当工人下移时,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根据平衡条件得出拉力F1与支持力F2的表达式进行讨论.解答:解:A、B该工人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1==F2=mgtanα=Gtanα故A错误,B正确.C、D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大,cosα变小,tanα增大,则F1增大,F2增大,但F1与F2的合力与重力仍平衡,保持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由几何关系得到F1与F2的表达式,再讨论分析两力的变化情况.7.(4分)(2010•渭南一模)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B. 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时间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图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平均速度.解答:解:A、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知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故A错误,B错误.C、t1时刻两车图线切线的斜率不等,则速度不等.故C错误.D、0到t1时间内,两车的位移相等,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的含义.8.(4分)(2013秋•射阳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B=30kg的车厢B内紧靠右壁,放一质量mA=20kg的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对车厢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且F=120N,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得车厢B在最初t=内移动s=5.0m,且这段时间内小物块未与车厢壁发生过碰撞.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A.车厢B在内的加速度为2.5m/s2B. A在末的速度大小是4.5m/sC.内A在B上滑动的距离是0.5mD.A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车厢B在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2)对B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对B的作用力,再对A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A的加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即可求出A的速度;(3)A在B上滑动的距离为A、B运动的位移之差.解答:解:A、设t=内车厢的加速度为aB,由s=aBt2得aB=2.5m/s2.故A正确.B、D: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F﹣f=mBaB,得f=45N.对A,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的加速度大小为aA==2.25m/s2所以t=末A的速度大小为:vA=aAt=4.5m/s.故B正确、D错误.C、在t=内A运动的位移为sA=aAt2=4.5m,A在B上滑动的距离△s=s﹣sA=0.5m.故C正确.故选ABC.点评:该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9.(4分)(2009•中山市模拟)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则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所受支持力等于它的重力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由于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速度越来越大,故箱子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再对箱内物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讨论.解答:解:刚释放时,速度较小,阻力较小,箱子做加速运动,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阻力不断变大,故箱子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做匀速运动;对箱内物体受力分析,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N=ma由于a逐渐增大到等于g,故支持力N由0逐渐增大到mg,之后保持不变;故选CD.点评:本题关键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得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对m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分析求解.10.(4分)(2013•沧州二模)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图所示.则()A.x1一定等于x2 B.x1一定大于x2C.若m1>m2,则x1>x2 D.若m1<m2,则x1<x2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胡克定律.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先对AB整体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整体运动的加速度;再对隔离出受力最少的一个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出弹簧弹力,则可得出弹簧的形变量.解答:解:在竖直面内,对整体有:F﹣(m1+m2)g=(m1+m2)a1;对b分析有kx1﹣m2g=m2a1;解得:x1==水平面上,对整体有:F=(m1+m2)a2;对b有:kx2=m2a2解得:x2=所以x1=x2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注意应用整体与隔离法,一般在用隔离法时优先从受力最少的物体开始分析,如果不能得出答案再分析其他物体;本题中注意竖直面内时F作用的物体发生了变化,若F仍作用在B上,则形变量是不变的,可以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11.(8分)(2014•临沂模拟)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所示.①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匀减速运动,且直线与﹣x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越大(填“越大”或“越小”).②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c(填a、b、c、d、e)③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2.0 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①纸带剪接后图线变化规律恰好与速度一样.②求的速度,即求~内的平均速度.③利用△x=aT2求a解答:解:①纸带剪接后,水平方向每条宽度相同,正好与时间对应,竖直长度为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由于△x=aT2,纸带长度差相等,变化规律恰好与速度一样.图线可看作v ﹣t图象,即速度均匀减少,匀减速运动,图象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②求的速度,即求~内的平均速度,~内的位移恰好是纸带C段对应的长度.③利用△x=aT2,即xm﹣xn=(m﹣n)aT2,有:,所以a大小为2.0m/s2故答案为:①匀减速;大;②c;③点评: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减小了解题难度12.(10分)(2012秋•诸暨市校级期中)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1)甲同学在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物体质量m(kg)物体的加速度a(m/s2)物体质量的倒数1/m(1/kg)12345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所示的坐标中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点,并作出图象。②由图象,你得出的结论为在物体所受合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③物体受到的合力大约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乙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对小车的拉力,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象如图2所示,则该图象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太过,小车的质量为2kg.(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然后作出图象;应用控制变量法根据图象特点得出实验结论;根据图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力.(2)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如果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过平衡摩擦力,则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对小车的拉力,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解答:解:(1)①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然后根据各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②由图象可知,a﹣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在物体所受合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③由图象可知,物体所受合力为F=ma==≈.(2)由图2可知,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即F=0时有加速度,这是由于在平衡摩擦力时,木板被垫的太高,木板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太过造成的;小车质量m===2kg;故答案为:(1)①图象如图所示;②在物体所受合力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③;(2)平衡摩擦力太过;2.点评:要掌握描点法作图的方法、实验时要注意平衡摩擦力,但不要过平衡摩擦力.三、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2014秋•桥西区校级期中)有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到达离地面40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列式求解;(2)火箭推力消失后,由于惯性继续上升做上抛运动,根据速度位移速度关系式求解继续上升的高度,最后得到总高度.解答:解:(1)设燃料恰好耗尽时火箭的速度为v,由于火箭点火后可认为作匀加速运动,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列式:h=t,解得:v===20m/s;(2)火箭能够继续上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由位移时间关系式得:02﹣v2=﹣2gx,代入数据解得:x=20m,即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高度20m火箭离地的最大高度:H=x+h=20+40=60m;答:(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20m/s;(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是60m.点评: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要注意题目如果能用平均速度解决时,尽量优先选择平均速度公式简便易解.14.(10分)(2014秋•恩施州期末)如图所示,物块的质量m=30kg,细绳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当人用100N的力斜向下拉绳子时,滑轮两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物体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滑轮上端的悬绳竖直(取g=10m/s2).求:(1)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2)滑轮上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版权所有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运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2)滑轮两侧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关于竖直方向对称,由力的合成法求解滑轮上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解答:解:(1)如图所示,对物体受力分析并由正交分解法得Fsin30°+FN=mg ①Fcos30°=Ff ②由①②得FN=mg﹣Fsin30°=300N﹣100N×=250NN(2)如图,对滑轮上一点受力分析有FT=2Fcos60°解得FT=100N答:(1)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大小是250N,摩擦力大小是50N.(2)滑轮上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是100N.点评:本题是共点力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运用正交分解法进行研究.15.(10分)(2014秋•桓台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B点进入水平直路面匀减速运动,物体经过B点前后可认为速度大小不变,物体最后停在C点.每隔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取g=10m/s2,试分析求解:t/s …v/(m•s﹣1)…(1)斜面的倾角α;(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t=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由表格读出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对应的时间,由加速度定义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斜面的倾角α;研究物体由t=0到t=过程,根据斜面上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等于水平面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求物体在水平面匀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动摩擦因数;物体在B点的速度最大,结合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和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相等,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最大时所经历的时间,再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t=时瞬时速度大小v.解答:解:(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1==5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α=ma1,代入数据,可得:α=30°,(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2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μmg=ma2,可得:μ=,(3)a1t=v'+a2(t'﹣t0)解得:t0=因此t=时瞬时速度大小为:v=a1t0﹣a2t″=5×0.5m/s﹣2×0.1m/s=2.3m/s答:(1)斜面的倾角α=30°;(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3)t=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2.3m/s.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物体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知道B点的速度最大,即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等于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16.(14分)(2014秋•吴兴区校级期末)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水平传送带,可以把沿斜面滑下的工件用水平传送带进行传送,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图所示,一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下端与水平传送带相连,一工件从h=0.20m高处的A点由静止滑下后到达B点的速度为v1,接着以v1滑上水平放置的传送带.已知:传送带长L=15m,向右保持v0=4.0m/s的运行速度不变,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g=10m/s2,空气阻力不计,工件可看成质点.求:(1)求工件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离开传送带C点所用的时间.(2)假设传送带是白色的,工件为一煤块,则工件从B滑到C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S=?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从A到B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时间和末速度;B到C过程是先加速后匀速的过程,根据牛顿第二粒求解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时间;(2)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相对位移即可.解答:解析:(1)匀加速下滑时:mgsinθ=ma1﹣﹣﹣﹣﹣﹣①﹣﹣﹣﹣﹣﹣②得:v1==2m/s﹣﹣﹣﹣﹣﹣③从A﹣B用时t1:v1=at1得:t1=﹣﹣﹣﹣﹣﹣④从B﹣C先匀加速后匀速:加速时:μmg=ma2得:﹣﹣﹣﹣﹣﹣⑤匀加速时间t2:v0=v1+a2t2得:t2=10s﹣﹣﹣﹣﹣﹣⑥在t2内:=3m﹣﹣﹣﹣﹣﹣⑦匀速时:L﹣x1=v0t3得:t3=3s﹣﹣﹣﹣﹣﹣⑧从A﹣C总时间:t=t1+t2+t3=﹣﹣﹣﹣﹣﹣⑨(2)在t2内,传送带位移为:x2=v0t2=4m﹣﹣﹣﹣﹣﹣⑩黑色痕迹长度:S=x2﹣x1=1m答:(1)求工件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离开传送带C点所用的时间为;(2)假设传送带是白色的,工件为一煤块,则工件从B滑到C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为1m.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清物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规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2018年高三一模物理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3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至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8至21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14.D 15. B 16.C 17.A 18.AC 19.AD 20.BC 21.BCD 22.(7分)(1)①减小B 的质量;②缩短木块释放点距O 点的距离③增大A 的质量(任选其中两条即可) (2) ()1211k k μ=+本题评分标准:(1)题中每空2分;(2)题3分 23.(8分)(1)b (2)1.33 3 (3)小于 本题评分标准: 每空2分 24.(12分)解:(1)对小球A 、B 及细线构成的整体由平衡条件知:mg lkq l k q 224=+ (3分) 得 qm glk 32=(1分)(2)分析可知当A 向左运动达到速度最大时电场力等于拉力,则有:2mg Eq = (2分)得2mgE q=(1分)2k k mgE r r q==又则速度最大时有: (1分)代入k 解得:3lr =对A 球从开始运动到达到最大速度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12()(0)02r m mg l r q mv ϕ-+-=- (3分)解得:2836mr mgl mv q ϕ-=(1分)25.(20分)(1)对物块及木板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mv mv Mv =+ (2分)代入数据解得:14/3v m s =(1分) 对物块及木板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知:22201111222mv mv Mv mgl μ=++ (2分) 代入数据解得:1l m = (1分)(2)在物块和木板有相对滑动过程中物块的加速度由1a g μ=得:212/a m s = ① (1分)木板的加速度由2F mga Mμ+=得:224a F =+ ② (1分) 分析可知当物块滑到木板最右端恰与木板共速时F 最小,设此过程用时为t ,达到的共同速度为共v ,则有:01v v a t =-共, ③ (1分)2v a t =共 ④ (1分)又此过程二者有位移关系为:0022v v v t t l ++=+共共⑤ (2分)由①---⑤式联立可得F 最小值为:F=1N (1分) 分析可知当木块滑至某处与木板达到的速度相同,且之后物块与木板之间恰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F 最大,两者一起加速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212/a m s = 对木块和木板整体由1()F m M a =+ (1分) 得F 最大值为:F =3N (1分)综上所述,为确保物块不滑离木板,F 的大小范围为:13N F N ≤≤ (1分)(3)分析可知当N F 3>时,物块从木板左端滑下,当二者共速时设二者的相对路程为,s ,则此过程中由二者位移关系为:0,022v v v t t s ++=+共共(1分)再结合①---④式可得:,43s F =+则物块整个在木板上运动的相对滑动路程,2s s=解得:83s F =+(1分)由1388F s =+知1F s-图像如图: (2分)33.【物理—选修3-3】(15分)(1)(5分)BDE (2)(10分)(i )由题意可知,右侧玻璃管中被封闭气体初态状态参量为:10P P = ,10T T = 末态状态参量为:20mgP P s=+(1分) 设末态的温度为2T 由等容变化规律知:1212P P T T = (2分) 代入数据解得:200(1)mgT T p S=+(1分) (ii )由题意可知,左侧玻璃管中被封闭气体初态状态参量为:'10P P = ,'1V Ls = '10T T =末态状态参量为:'202mgP P gh sρ=++(2分)'2()V L h s =+ 设末态的温度为'2T 由理想气体状体方程知:''''1122''12P V P V T T = ① (1分) 对右侧被封闭气体等压过程有 初态状态参量为:2V Ls = ,200(1)mgT T p S=+ 末态状态参量为:33V L s = ,'32T T = 由等压变化规律知:3223V V T T = ② (2分) 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数据可知:030(2)()P s mg ghs L h L P s mgρ+++=+ (1分)34.【物理—选修3-4】(15分)(1)(5分)BDE (2)(10分)由光路图及折射定律可知:11sin sin r n i = ① (2分) 22sin sin r n i = ② (2分) 由题意可知: r 1+r 2=90°则:2212sin sin 1r r += ③ (1分)联立①②③式得n 2=1sin 2 i 1+sin 2 i 2 ④ (2分)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i 1=l 24l 2+l 24=117⑤ (1分)sin i 2=32l 4l 2+9l24=35⑥ (1分) 联立④⑤⑥式得n =1.55 (1分)2018一模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说明:凡元素符号、化学式写错,方程式没有配平的,相关内容均不得分。
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模块检测高 三 物 理 试 题第Ⅰ卷 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4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那么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为零B. 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C.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作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D. 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也可以做正功2、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电梯正在减速上升,在电梯中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B .磁悬浮列车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使时,列车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C .荡秋千时秋千摆到最低位置时,人处于超重状态;D .“神舟”六号飞船在绕地球做圆轨道运行时,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地球的卫星由离地高度为200 km 圆轨道变换为更远的343 km 圆轨道上稳定运行,则:A .速度变小,周期变长,角速度变小,势能增加B .速度变大,周期变短,角速度变大,势能增加C .速度变小,周期变长,角速度变小,势能减少D .速度变大,周期变短,角速度变大,势能减少4、某人把原来静止于地面上的质量为2kg 的物体向上提1m ,并使物体获得1m /s 的速度,取g 为10m /s 2,则这过程中正确的是:A. 人对物体做功21JB.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JC.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1JD. 物体重力势能增加21J5、如图所示,为一攀岩运动员正沿竖直岩壁缓慢攀登,由于身背较重的行囊,重心上移至肩部的O 点,运动员的质量为60kg ,运动员双手臂所能承受的拉力不能超过540N 。
此时手臂与身体垂直,手臂与岩壁夹角为53°,则此时行囊的质量不能超过(设手、脚受到的作用力均通过重心O ,g 取10m/s 2,sin53°=0.8,cos 53°= 0.6)A .60kgB .50kgC .40kgD .30kg6、如图所示,以v 0=9.8m/s 的水平速度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斜角为30°的斜面上,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是:3A s.23B sC .2D s7、我国计划在2025年实现载人登月,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 空间站.如图所示,关闭动力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向月球靠近,并将与空间站在B 处对接,已知空间站绕月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中航天飞机正加速飞向B 处B .航天飞机在B 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必须点火减速C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月球质量D .根据题中条件可以算出空间站受到月球引力的大小8、如图所示,从光滑的1/4圆弧槽的最高点滑下的小滑块,滑出槽口时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槽口与一个半球顶点相切,半球底面为水平,若要使小物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1,半球的半径为R 2,则R 1和R 2应满足的关系是:A .21R R ≤B .221R R ≤C .21R R ≥D .221R R ≥9、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沿水平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s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 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f L =21Mv 2 B. -f s = 21mv 2 - 21mv 02 C. 系统摩擦生热Q=f sD. f (L +s )=21mv 02-21mv 210、如图所示,两个重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的斜面上,设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两滑块都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沿斜面下滑,在这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A 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零B .A 、B 间有摩擦力,且A 对B 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C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2mgcos θD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1mgcos θ第Ⅱ卷 60分二、实验题(11题4分,12题8分,共12分)11、(1)图中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是 mm ,游标卡尺的示数是 mm 。
山东省淄博市 2018 届高三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一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4 分, 1-8 为单项选择题, 9-15 为多项选择题,选对但不全得 2 分,共60分)1、下边对于加快度的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A.匀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为其速度很大,因此加快度也很大B.加快度在减小,但速度能够在增添C.加快度不变(且不为零)时,速度也有可能保持不变D.加快度渐渐增添时,物体必定做匀加快运动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下图,则以下图中能正确反应其加快度规律的是()3、如下图,三段不行伸长的细绳OA、OB、OC能蒙受的最大拉力同样,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
此中 OB水平, A 端、B 端固定,若渐渐增大 C端所挂重物的质量,则最初断的绳()A.必然是 OAB.必然是 OBC.必然是 OCD.可能是 OB,也可能是 OC ABO4、如下图,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 O点为其C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圆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头分别系有质量为m 和1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均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 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
两小球的质量比m1/m2为()A.3/3 B.2/2C.3D.25、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木块 A 保持静止。
此刻木块 A 上作用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而且使推力 F 由 2mgsin θ渐渐减小,木块 A 一直保持静止,上述过程木块 A 所受的摩擦力的变化状况是()A.向来在增大B.向来在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6、有三个圆滑斜轨道1、2、3。
它们的倾角挨次是 60°、 45°、 30°,这些轨道交于点 O。
现有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三个物体甲、乙、丙分别沿这三个轨道同时从静止自由下滑,如图所示,物体滑到 O点的先后次序是()A.甲最初,乙稍后,丙最后B.乙最初,而后甲和丙同时抵达C.甲、乙、丙同时抵达D.乙最初、甲稍后,丙最后7、竖直向上抛的物体在上涨过程中因为遇到空气阻力, 加快度大小为4 g ,若空气阻力大小3不变 , 那么这个物体降落过程中的加快度大小为()A. 4g B.g 3C. 2g D.1g 328.“天津之眼”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是天津市的地标之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有一列火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第1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180m。
第6分钟内发现火车前进了360m。
则火车的加速度为A.0.01m/s2 B.0.05m/s2C.36m/s2D.180m/s22.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将依次碰到地面。
则如下所示各图中,能正确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3.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十字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若从此刻开始计时,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vt图像可能是下图中4.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m A和m B,叠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下滑,则A.A、B间无摩擦力作用B.B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 B gsinθC.B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m A gsinθD.取下A物体后,B物体仍能匀速下滑5.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和0.30sA.13B .3和0.30sC .13和0.28s D .3和0.28s6.如右图所示,清洗楼房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 ,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 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 2, 则 A .F 1=G sin αB .F 2=Gtan αC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 1与F 2的合力变大D .若缓慢减小悬绳的长度,F 1减小, F 2增大7.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得到两车的位移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时刻甲车从后面追上乙车B .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 .t 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 .从0时刻到t 1时刻的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8.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 B =30kg 的车厢B 内紧靠右壁,放一质量m A=20kg的小物体A(可视为质点),对车厢B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且F=120N,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
测得车厢B在最初t=2.0s内移动s=5.0m,且这段时间内小物块未与车厢壁发生过碰撞。
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A.车厢B在2.0s内的加速度为2.5m/s2B.A在2.0s末的速度大小是4.5m/sC.2.0s内A在B上滑动的距离是0.5mD.A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9.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右图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
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10.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由轻质弹簧相连。
当用恒力F 竖直向上拉着物体 a ,使物体a 、b 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1;当用大小仍为F 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 a ,使物体a 、b 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 2,则 A .x 1一定等于x 2 B .x 1一定大于x 2C .若m 1>m 2,则 x 1>x 2D .若m 1<m 2,则 x 1<x 2高三学分认定考试物理试题第Ⅱ卷注意事项:第Ⅱ卷 6道题,共60分。
第II 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位置。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1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
从A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右图所示。
(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 __运动,且直线与-x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 _(填“越大”或“越小”)。
(2)从第一个计数点A开始计时,为求出0.25s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__ __(填a、b、c、d、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m/s2。
12.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1)甲同学在小车所受合外力不变时,改变小车的质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a.根据表中数据,在图4甲的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实验数据点,并作出a -1m 图象。
b .由a -1m图象,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小车受到的合力大约为________。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乙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对小车的拉力,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kg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大题4小题,共4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
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 s 到达离地面40 m 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 m/s 2,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 (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14.(10分)如图9所示,物块的质量m=30 kg,细绳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当人用100 N的力斜向下拉绳子时,滑轮两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物块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滑轮上端的悬绳竖直(取g=10 m/s2)。
求:(1)地面对物块的弹力大小和摩擦力大小;(2)滑轮上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
图915.(10分)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B点进入水平直路面匀减速运动,物体经过B点前后可认为速度大小不变,物体最后停在C点。
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取g=10m/s2,试分析求解:(1)斜面的倾角;(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6.(14分)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水平传送带,可以把沿斜面滑下的工件用水平传送带进行传送,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所示,一倾角030=θ的光滑斜面下端与水平传送带相连,一工件从m h 20.0=高处的A 点由静止滑下后到达B 点的速度为1ν,接着以1ν滑上水平放置的传送带。
已知:传送带长m L 15=,向右保持s m v /0.40=的运行速度不变,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20.0=μ,2/10s m g =,空气阻力不计,工件可看成质点。
求:(1)求工件从A 点由静止下滑到离开传送带C 点所用的时间。
(2)假设传送带是白色的,工件为一煤块,则工件从B 滑到C 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S=?A16题二、本题共2小题,共18分11. 答案:(1)匀减速直线(2分) 越大(2分) (2)c (2分) (3)2m/s 2(2分) 12. 答案:(1)a .a -1m 图象如图所示 (2分)b .在物体受外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2分) C .0.16 N (2分)(2)木板倾角过大(2分) 2.0(2分)三、本题共4小题,共42分13.(8分)解:设燃料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v 1,所用时间为t 1.火箭的上升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为做匀加速上升运动,第二个过程为做竖直上抛运动至到达最高点. (1)对第一个过程有h 1=12v t 1——————2分 代入数据解得v 1=20 m/s ——————2分(2)对第二个过程有h 2=212v g——————2分代入数据解得h 2=20 m ——————1分所以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h 1+h 2=40 m +20 m =60 m —————1分14.(10分)解:(1)如图甲所示,对物块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有甲乙Fsin 30°+F N=mg——————2分Fcos 30°=f——————2分解得F N=250 N——————1分f=50 3 N——————1分(2)如图乙所示,对绳上与滑轮接触的点受力分析有F T=2Fcos 60°——————2分解得F T=100 N——————2分15.(10分)解:(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1=△V/△t=5m/s2——————1分mg sin =ma1——————1分可得: =30 ——————1分(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V/△t=2m/s2——————1分mg =ma 2——————1分可得: =0.2——————1分(3)由2+5t =1.1+2(0.8-t )——————2分解得t =0.1s ——————1分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s ,则t =0.6s 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其速度为v =v 1.2+a 2t =2.3 m/s ——————1分(2)在传送带位移为:——————⑩内2t m t v x 0.4202==黑色痕迹长度:——————○11评分细则:①②③各2分,④⑤⑥⑦⑧⑨⑩○11各1分,共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