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桓台县2013届高考理综模拟试题(四)
- 格式:doc
- 大小:767.00 KB
- 文档页数:20
2013届山东省高三高考模拟卷(四)
理综生物部分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C 6.B
24.(除标明外,每空1分,共9分)(1)该植株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的差(2分)(2)将小烧杯中的蒸馏水换成CO2缓冲液对照组死的植物幼苗和CO2缓冲液(3)①CO2 线粒体内膜②甲、丙、丁、戊(2分)
25.(每空2分,共10分)(2)树突状和T细胞T细胞
(4)a.树突状细胞能诱导T细胞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
b.随着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用量的增加,裸鼠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能力增强
(5)定期瘤内注射与治疗组等量的树突状细胞的悬液,其他条件相同
26.(每空2分,共14分)(1)乙、丙、丁(缺一不得分)
(2)4 1/3
(3)①缺失黄色∶白色=1∶1
②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③黄色∶白色=2∶3 3/5
27.(每空1分,共8分)(1)如图所示
(2)鹰与蛇
(3)标志重捕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4)如图所示
(5)25kg 10000kg 95kg
3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1)纤维素酶和果胶
(2)18~25 30~35 满足酵母菌早期繁殖对氧气的需要 A
(3)培养液中的缺氧环境及酵母菌产生的酒精能抑制绝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2分)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3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1)具有优良性状的同种牛促性腺
(2)在透明带和卵黄膜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2分)
(3)内细胞团A(或B)
(4)免疫排斥生理和组织。
山东省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卷(四)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87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0小题。
1~13题每小题4分,14~20题每小题5分,共87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14 O-16 Fe-56 Cu-64 I-12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
山中伸弥的团队通过向人体皮肤细胞中植入4个经过重新编码的基因,使皮肤细胞具备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功能,从而获得所谓的iPS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B.被重新编码的皮肤细胞中基因不再进行选择性表达C.被重新编码的皮肤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人体内的干细胞也会衰老或凋亡2.适宜温度条件下,在研究酵母菌发酵的常用实验装置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图甲是酵母菌利用葡萄糖释放能量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X为丙酮酸,通过两层磷脂分子进入线粒体被利用B.图乙中最可能表示气泡释放速率变化的是曲线aC.若提高酵母菌发酵装置的温度,酶活性变化趋势可用图乙中的b曲线表示D.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 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自然选择与生物变异共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没有新的物种形成不能说明生物没有进化D.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主要原因4.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为主要特征,受多个基因的影响。
山东省聊城市某重点高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题(四)理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
共87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2.第1卷共20小题,l-13题每小题4分,14—20题每小题5分,共87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根本原因B.迁入、迁出能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严格白花传粉的植物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是造成种群个体之间生存和繁殖能力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2.右图表示某草场以牧民的定居点为核心统计牧草覆盖率的变化情况,3年中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
分析该图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牧数量最大的是第2年,最少的是第3年B.放牧数量与放牧范围呈正相关C.第2年该草场的营养结构最复杂D.定居放牧和轮牧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载畜量3.下表是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l~7年的种群增长速率。
据表分析该种群A.数量表现为“J”型增长B.第5年始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D.第4~5年间种内斗争最激烈4.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乙烯的作用下,生长素的合成减少B.若没有生长素,植物体内无法合成乙烯C.生长素可在转录水平上影响乙烯的生成速率D.生长素和乙烯在促进菠萝开花方面起协同作用5.突触小泡膜上分布有一种SB蛋白,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后它可以引发膜的融合进而使神经递质释放。
2013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2013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及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1.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速率的结构。
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A.神经细胞的树突B.线粒体的嵴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D.叶绿体的基粒2.将小鼠的myo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携带myoD基因的载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B.检测图中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C.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D.肌肉前体细胞比肌肉细胞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癌变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4.生物实验中常用到盐酸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5.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 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的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第Ⅱ卷[必做部分]24.(9分)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四)第I卷(必做,共87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O 1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B.核酸大部分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有丝分裂中期核基因能够发生转录和翻译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强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染3.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D.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相同4.下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 .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6.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 .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 .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 .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7.化学与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三)第Ⅰ卷(必做,共88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l C:12 Fe:56 O: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 )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2.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质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菌紫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等色素分子类似B.嗜盐菌内的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C.嗜盐菌的能量转化发生在类囊体膜上D.加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菌紫质的合成3.某研究小组从蛙的精巢中提取了一些细胞,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突变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图。
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核DNA数目为2NB.乙组细胞中有一部分可能正进行DNA复制C.乙组细胞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D.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不可能发生在丙组细胞中4.已知玉米的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
品系②~⑥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的,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选作亲本的组合可以是①和②B.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做亲本进行杂交C.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D.玉米的高度与胚乳颜色这两种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5.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
2013届山东省高三高考模拟卷(四)理综物理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4.AB 15.AC 16.BD 17.AC 18.BC 19.BD 20.BCD21.(1)3.150(2)glal bg -(3)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点的位置时读数有误差,用刻度尺测量AB 的距离时读数有误差,测长方体边长有误差,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2)(1)0.996mm-1.000 mm 、5.0W-6.4W (2)R U -1、kb 22.(16分)(1)滑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由牛顿定律得:mg ma μ= 得3a g μ==m/s 2 (2分)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02v t a ==s (1分) 前2s 内的位移21162x at ==m (1分) 之后滑块作匀速运动的位移216x L x =-=m (1分)所用时间2201x t v ==s (1分) 故123t t t =+=s (1分) (2)滑块由B 到C 运动的过程中有动能定理得:2201122C mgH mv mv -=- (1分) 在C 点:Rv m mg F C N 2=+ (1分) 解得:90N F =N 方向竖直向下 (1分)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90N 方向竖直向上 (1分) (3)滑块由B 到D 运动的过程中有动能定理得:22011(2)22D mg H R mv mv --=- (2分) 在P 点:tan 45D v v = (1分) 竖直方向有:22gh v = (1分)解得: 1.4h =m (1分)23.(18分)(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t v L 02= ………………………………………………………1分20)2(21v L m qE L =……………………………………………………2分 qLmv E 220=…………………………………………………………………2分 (2)设带电粒子经C 点时的竖直分速度为 v y :、速度为v002v v L m qE t m qE v y ===………………………………………………2分 02v v =,方向与x 轴正向成45° 斜向上………………………… 2分粒子进入区域Ⅰ做匀速圆周运动,R v m qv B 21= 102qB mv R = 解得:L R 2= …………… 2分 由几何关系知,离开区域时的位置坐标:L x = 0=y …………… 2分(3)根据几何关系知,带电粒子从区域Ⅱ上边界离开磁场的半径满足L r L ≤≤43 …………………………1分 2qB mvr =得qLmv B qL mv 3242020≤≤……………………………………… 2分 根据几何关系知,带电粒子离开磁场时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夹角009030≤≤θ ……………………………………………………………… 2分36.(1)D (2)①000mgT T sP + ②增大、吸热【解析】(2)①初状态密闭气体的压强为0P ,温度为0T ,末状态密闭气体的压强为10mg P P s =+,等容变化,根据0101P P T T =,得0100mgT T T sP =+。
腹有诗书气自华山东省201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理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2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0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Mn 55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 1 127 Pb 20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B .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C .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D .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2.右图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⑦是糖蛋白(如干扰素),则该蛋白中的糖基与蛋白质分子的连接处可以是图中的②B .若⑦是抗体,则⑦从内质网腔到细胞外共穿过4层生物膜C .在图中的结构①和⑧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 .⑦可能是胰岛素3.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 h 内CO 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单位:mg),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CO 2的吸收量和CO 2的释放量表示。
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 )A.在18时和6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假设该植物在24 h 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10 mg ·h -1,最大光合速率为85 mg ·h -1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D.中午12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 5的含量下降腹有诗书气自华4.某海岛上生知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横坐标为个体数,纵坐标为翅长度)。
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乙中的 ( )5.下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B.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C.环境温度为28 ℃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D.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6.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流感大流行就是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引起的。
物理模拟测试四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4、15、16、20、21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其他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物理公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
现有物理量单位:m (米)、s (秒)、C (库)、A (安)、V (伏)、F (法)、T (特)和Wb (韦伯),由它们组合成的单位与力的单位N (牛)等价的是A .V·C/sB .C/F·sC .T·s·C/ mD .Wb·A/m15.如图所示,P 是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用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的轻绳将P 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m ,在P 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桌面以上的绳子始终是水平的,关于物体P 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的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A .P 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就是m ,大小等于mgB .P 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不是m ,大小等于mgC .P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一定小于mgD .P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有可能等于mg16.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某一位置P 处斜向上抛出,到达斜面顶端Q 处时速度恰好变为水平方向,已知P 、Q 间的距离为L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关于抛出时物体的初速度v 0的大小及其与斜面间的夹角α,以下关系中正确的有A .tan tan αθ=B . ()2sin 2tan 21sin θαθ=+C.0v =D.0cos v =17.太空中存在一些离其它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
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四)第I卷(必做,共87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O 1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不会影响胰岛素的合成B.核酸大部分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有丝分裂中期核基因能够发生转录和翻译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一定会分化且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就越强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D.免疫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不利于抵抗病原体的侵染3.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原理、技术或方法正确的是A.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B.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C.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中好氧细菌的作用是检测氧气的释放部位D.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相同4.下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6.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表中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B .该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C .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D .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7.化学与环境保护、工业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杂质的粗硅B .大力实施矿物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减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C .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D .硫酸和硝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和炸药 8.a 、b 、c 三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a与b 的质子数之和比c 的质子数少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a 与c 均存在同素异形体B .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 > a > bC .b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 c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D .c 的单质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 9、A .装置①测定化学反应速率B .装置②制取并吸收HClC .装置③制备纯净的NH 3D .装置④可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能与新制的Cu(OH)2 悬浊液生成红色沉淀B .正戊烷和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C .在酸性条件下,CH 3CO 18OC 2H 5 的水解产物是CH 3COOH 和 C 2H 518OHD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11.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12.Na 2CO 3 水溶液中存在CO 32— + H 2OHCO 3— +OH — 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稀释溶液,c (HCO -3)·c (OH -)c (CO 2-3)增大 B .通入CO 2,溶液pH 减小C .升高温度,此平衡常数增大D .加入NaOH 固体,c (HCO -3)c (CO 2-3)减小13.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表示1mol H 2 (g)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吸收241.8 kJ 热量B .甲表示2 mol H 2(g)所具有的能量一定比2 mol 气态水所具有的能量多483.6 kJC .乙表示常温 下,稀释HA 、HB 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 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温同浓度的NaA 溶液的pH 小于NaB 溶液的pHD .乙图中起始时HA 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HB7乙V(H 2O)/mL能 量 甲-1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多 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某粮库使用电动传输机向粮垛上输送麻袋包.现将一麻袋包放置在倾斜的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向上匀速运动,其间突遇故障,传送带减速直至停止.若上述匀速和减速过程中,麻袋包与传送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只受重力与支持力作用B .匀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上C .减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下D .减速运动时,麻袋包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沿传送带向上1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分别向相反方向作如图所示的运动,则下列关于汽车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前80s ,乙车平均速度是甲车平均速度的四倍B .70s 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60s 末两车相距最远D .80s 末两车相距最远16.2012年2月6日国防科工局发布了由“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这是我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设地球、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半径分别为R 1、R 2,某人造地球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其环绕周期为T ,则环绕月球表面飞行的探测器的速度和周期应该为 ABCD17.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1 :1,R=1Ω,原线圈允许通过电流的最大值为1A,副线圈ab两端电压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线圈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242VB.原线圈两端交变电压的频率为550 HzC.副线圈中电流的最大值为11AD.为保证电路安全工作,滑动变阻器R '的阻值不得小于1Ω18.水平线上的O 点放置一点电荷,图中画出电荷周围对称分布的几条电场线,如图所示.以水平线上的某点O ' 为圆心,画一个圆,与电场线分别相交于a、b、c、d、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e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a点电势低于 c点电势C.b、c 两点间电势差等于e 、d两点间电势差D.电子沿圆周由d 到b,电场力做正功19.如图所示,虚线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 L,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总电阻为R 的直角三角形导线框,两条直角边边长分别为2L和L,当该线框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始终不变B.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一直在增大C.线框所受安培力方向始终相同D.当通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时,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零20.如图所示,光滑固定的竖直杆上套有小物块 a,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通过大小可忽略的定滑轮连接物块 a 和小物块b,虚线cd水平.现由静止释放两物块,物块 a从图示位置上升,并恰好能到达 c处.在此过程中,若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 a 到达c点时加速度为零B.绳拉力对物块a 做的功等于物块a 重力势能的增加量C.绳拉力对物块b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绳拉力对物块 b 做的功等于物块b机械能的减少量第II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53分)注意事项:第Ⅱ卷共18大题,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考生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1—38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择1个物理、1个化学和1个生物题目作答,多选多做不计分。
【必做部分】21.(12分)(1)某同学利用如左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发光二极管 D的正向电阻.其中两个固定电阻阻值分别为R 1 = 7.5 Ω、R 2 = 6.0 Ω.实验时,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应置于位置(填:M 端、N端或中间),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二极管正向导通正常发光,此时,理想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如右图所示,则二极管的正向电阻为Ω.(2)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自制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沿竖直墙面固定一根刻度尺,使刻度尺的零刻度与水平地面重合;在墙上,距离地面高度为 L的 P点固定一小定滑轮,用一根轻质尼龙丝线绕过定滑轮,两端拴接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开始时,将两物体处于相等高度位置,丝线绷直,通过刻度尺,记录A、B 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然后,同时由静止释放A、B 物体,较重的A 物体竖直下落与地面相碰后静止,较轻的B 物体仍向上运动,观察B 物体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并记录下来.①根据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计算 A、B两物体质量之比m A= ;m B②用天平测量两物体质量,所得 A、B 两物体质量之比,与上述①所得数据略有差距,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③若要尽量减小本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有哪些;④若换用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该实验,每次释放后,要使较轻的B物体不至于碰到定滑轮,那么,丝线所需的长度不应小于.22.(16分)如图所示,木板 OA 可绕轴 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某研究小组利用此装置探究物块的加速度a与斜面倾角θ之间的关系.已知物块始终受到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8 N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的质量m =1kg,通过多次改变斜面倾角θ,重复实验,用测得的数据描绘出了如图所示的a—θ关系图象.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0.2,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 g =10 m/s2.求:(1)图线与 a轴交点坐标a0;满足的条件(用代数式表示);(2)图线与θ轴交点坐标θ1(3)如果木板长L=2 m,倾角θ=37°,物块在F 的作用下从 O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要使物块不冲出木板顶端,力F 作用的最长时间.(sin37°=0.6,cos37°=0.8)23.(18分)在真空室内,竖直放置的M、N板涂有荧光物质,如图所示.两板间竖直条形区域Ⅰ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Ⅱ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磁场和电场均有界,宽度均为 L,且足够长,磁场的强弱可以调节,电场强度恒为E.现有一束质子从A处连续不断地射入磁场,入射方向与 M板成θ = 60°夹角且与纸面平行,已知该质子束由两种速度的质子组成,一种速度大小为 v的低速质子,另一种速度大小为3 v 的高速质子.当Ⅰ区域的磁场较强时,M板出现两个亮斑,缓慢改变磁场强弱,直到两个亮斑相继消失,此时观察到N板有两个亮斑.已知质子质量为m,电量为e,不计质子重力和相互间作用力,求:(1)若保持M、N 板各有一个亮斑,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2)当 M 板亮斑刚好消失,N 板出现两个亮斑时,两个亮斑之间的距离.24.(10分)当其他条件均最适宜时,北沙参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光合速率以干重增加速率(mg/单位面积•h)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