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38
目录第一单元 三字经(节选)人r én 之zh ī初ch ū------------------------4 苟ɡǒu 不b ù教ji ào ------------------------5 昔x ī孟m èn ɡ母m ǔ------------------------6 窦d òu 燕y àn 山sh ān ------------------------7 养y ǎn ɡ不b ù教ji ào ------------------------8 子z ǐ不b ù学xu é------------------------9 玉y ù不b ù琢zhu ó------------------------10 为w éi 人r én 子z ǐ------------------------11 香xi ān ɡ九ji ǔ龄l ín ɡ------------------------12 融r ón ɡ四s ì岁su ì------------------------13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九课 第十课 第二单元 弟子规(节选)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第五课弟d ì子z ǐ规ɡu ī------------------------15 父f ù母m ǔ呼h ū------------------------16冬d ōng 则z é温w ēn ------------------------17 事s h ì虽s u ī小xi ǎo------------------------18 亲q īn 所s u ǒ好h ǎo ------------------------19目录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亲qīn有yǒu过g uò-----------------------20 亲qīn有yǒu疾jí------------------------21 兄xiōng道dào友yǒu------------------------22 或h uò饮yǐn食s hí------------------------23 称chēng尊zūn长zhǎng------------------------24第三单元古诗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课望wànɡ天tiān门mén山shān------------------------26 绝jué句jù------------------------28四sì时shí田tián园yuán杂zá兴xīnɡ---------------30乌wū衣yī巷xiànɡ------------------------32咏yǒnɡ柳liǔ------------------------34山shān行xínɡ----------------------------36暮mù江jiānɡ吟yín------------------------38鹿lù柴zhài------------------------40江jiānɡ雪xuě---------------------------42惠huì崇chónɡ《春chūn江jiānɡ晓xiǎo景jǐnɡ》-------------44(节选)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 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校本教材审核制度概述校本教材审核制度是指学校内部对校本教材进行审核和评估的一套规定和流程。
旨在确保教材的质量和准确性,促进教学的规范化和优化。
目的校本教材审核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准确、全面的教育内容,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审核流程1. 教材申报:教师或教材编写小组向学校提交教材申报书,包括教材的名称、编写者、内容简介等信息。
2. 初审:学校教材审核小组对申报的教材进行初步审核,评估其是否符合教学需要和教材编写要求。
3. 专家评审:审核小组将教材交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评估教材的学术水平、内容准确性和教学适用性。
4. 修改完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教材编写者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教材质量达到要求。
5. 终审:教材审核小组对修改后的教材进行终审,确认教材是否符合审核标准。
6. 发布使用:通过终审的教材将被批准发布和使用于学校教学活动中。
职责分工- 教材编写者:负责编写教材,确保内容准确、全面,并按照教材编写要求进行撰写。
- 教材审核小组:负责教材的审核流程和评估工作,包括初审、专家评审和终审等环节。
- 专家评审组: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对教材进行评审和提供专业意见。
监督与评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或相关机构可对校本教材审核制度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审核流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教材使用后,学校还应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教材。
结论校本教材审核制度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加强对教材审核制度的重视,确保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
校本教材定义
校本教材是以学校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和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制定的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
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
而统编教材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编辑,通用于全国各地学校的教材。
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编制主体、使用范围以及编制目的。
首先,从编制主体上看,统编教材是由国家相关部门统一组织编写,而校本教材则主要由学校教师自主研究和编制。
其次,统编教材是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覆盖范围广,而校本教材主要针对具体学校的课程需求进行编制,使用范围较窄。
最后,统编教材的编制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要求,而校本教材的编制则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校特定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校本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规范和加强我校校本教材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立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研发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材〔2019〕3号《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校本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校本教材包括立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要充分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区域性等特点,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便于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突出专业特色,体现原创。
校本教材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一)专业性针对性强。
教材必须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编写。
校本教材具有创新性,展现新思想,新理念。
专业针对性要强,突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等。
(二)以培养能力为主。
教材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
对学生所要达到的素质、知识、能力目标为教学设计环节,并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材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等原则,同时,教材的编排设计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深度加强校企合作。
教材建设应适应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注重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开发课程教材,结合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规划,大力锤炼精品教材,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坚持创新与汲取新方法和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四)坚持保护知识产权。
严禁翻印、抄袭他人出版物,确需引用国家法规、标准、规定及他人材料时,必须加以说明,且总数一般不超过教材内容的20%,宏幅引用的材料应列入附录内容。
二、校本教材建设的基本特征与编写要求(一)立体化教材以纸质教材为主线和纽带,融合多种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立体化学习环境,助力教育教学,实现智慧课堂。
校本教材简介校本教材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教学特点、教育目标和课程需求,自行编写、整理的教材。
相较于传统的教材,校本教材更具有实际性和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校本教材的特点1. 针对性强校本教材是根据本校的教学需求编写的,因此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特点进行设计。
教材内容可以更加紧密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 灵活性高校本教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随时修改和调整。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修订和更新,保持教材与时俱进,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3. 实用性强校本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和案例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形式多样化校本教材的形式可以有多样化的选择,可以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教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和呈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应用1. 编写编写校本教材需要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首先,教师需要对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
然后,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与学生需求和兴趣相关的教材内容。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和完善。
2. 应用校本教材的应用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
校本教材的意义与价值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材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校本教材使用效果总结
校本教材使用效果的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校本教材基于学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贴合学
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兴趣。
2. 教学方法多样化:校本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丰富的教学活
动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 教材结构清晰:校本教材通常经过学校的多个层次的审查和调整,教材的整体结构
比较清晰,章节之间的组织合理,有助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高效地掌握学科
知识和技能。
4. 反馈及时性强:校本教材通常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对教材进行修订和调整,反馈机制更加灵活,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困惑和问题,实现有效的教学反馈。
5. 激发学生创造力:校本教材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综合
运用能力,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学
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校本教材的使用效果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师的教学水平
和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等。
同时,评估教材使用效果时应综合考虑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并与其他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进行比较评价。
小学校本课程教材小学校本课程教材第一章:语文课程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石。
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了识字、词语搭配、语法、阅读理解、作文等。
第一节:识字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从识字开始,学生通过识字学习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构造方法,并逐渐学习掌握常用汉字的发音和意思。
教材选取了常见的字词,便于学生学习和应用。
通过识字的学习,学生也能提高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第二节:词语搭配语言的表达离不开词语的搭配,小学语文课程中也着重培养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多样的练习和文本,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词语,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第三节:语法语法是语言的规则,小学语文课程也会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的基本组成、修饰语的使用等。
通过语法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第四节: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文章,学生能够培养对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材中选取了各种题材的文章,如小故事、科普文章、文学作品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第五节:作文小学语文课程中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学习一些基础的写作技巧,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材中包含了不同主题的作文练习,让学生提高写作的能力和表达的准确性。
第二章:数学课程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几何图形、数的分解与合并、数据分析等。
第一节:基本运算小学数学课程中会重点教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学生能够掌握运算的步骤和规则,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第二节: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数学的一部分,小学数学课程也会引导学生认识和绘制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曲线、平面图形等。
通过学习几何图形,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
学校校本教材建设指南近年来,校本教材建设在教育改革中逐渐引起重视。
校本教材以学校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积累教学经验,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教学实践的一套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分为十二个部分,探讨学校校本教材建设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建设过程及应用效果等问题。
一、重要性学校校本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1. 人本特色:校本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全面发展。
2. 适应性强:校本教材建设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解决传统教材无法满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3. 更新及时:校本教材建设能够借助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反馈意见进行不断调整和更新,保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和紧跟教学前沿。
二、指导原则校本教材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 学生为本:教材编写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为基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科学性原则:教材内容应符合学科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多元化原则: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多元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形式。
4. 紧跟时代: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关注社会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三、建设过程校本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教师研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教材评审,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的重点。
2. 调研分析:调研学校教育实践、学生需求和教材使用情况,以及其他学校的校本教材建设经验,为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3. 教材编写: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教师团队进行教材编写,注重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4. 试用反馈:将编写好的教材试用于教学实践中,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材内容。
小学校本教材课程教案一、第一章:认识学校本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本教材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学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学校本教材的定义和作用。
2. 学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
3. 学校本教材的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学校本教材。
2. 讲解概念:讲解学校本教材的定义和作用。
3. 示范使用:展示学校本教材的使用方法。
4. 强调注意事项:提醒学生使用学校本教材时的注意事项。
5.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第二章:学校本教材课程安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安排。
2. 让学生掌握学校本教材的学习进度。
教学内容:1. 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安排。
2. 学校本教材的学习进度。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本教材的学习安排。
2. 讲解课程安排:讲解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安排。
3. 展示学习进度:展示学校本教材的学习进度。
4.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第三章:学校本教材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本教材的学习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学校本教材的学习技巧。
教学内容:1. 学校本教材的学习方法。
2. 学校本教材的学习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本教材的学习方法。
2. 讲解学习方法:讲解学校本教材的学习方法。
3. 展示学习技巧:展示学校本教材的学习技巧。
4. 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第四章:学校本教材课程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实践。
2. 让学生掌握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实践技巧。
教学内容:1. 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实践。
2. 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实践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实践。
2. 讲解课程实践:讲解学校本教材的课程实践。
校本教材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改革中,校本教材建设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受到广泛关注和探讨。
二、校本教材的概念所谓校本教材,是指由学校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专门编写的教材。
与传统的统一教材相比,校本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校本教材建设的意义1. 个性化教学:校本教材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弥补教材缺失:传统的统一教材往往无法全面覆盖学科知识,而校本教材能够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填补教材空白,提供更全面的学科内容。
3. 促进教师发展:校本教材建设注重教师的参与和创造,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四、校本教材建设的原则1. 实用性原则:校本教材应贴近学生实际,并且具有足够的实用性,为学生提供直接可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 科学性原则:校本教材建设应基于科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确保教材内容科学、准确。
3. 教学目标导向原则:校本教材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
4. 增量原则:校本教材与传统教材相结合,应积极引入前沿的教学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
五、校本教材建设的步骤1. 需求调查:学校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需求和期望。
2. 编写教材大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制定教材编写的大纲和框架。
3. 教材编写:由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小组,按照大纲和框架,逐步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
4. 试用教材:教材编写完成后,进行试用和修改,根据试用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5. 出版发行:经过试用和修改,校本教材达到一定质量水平后,可以申请出版发行,供学校内外使用。
六、校本教材建设的挑战1. 缺乏经验:校本教材建设相对传统教材而言还属于新的探索领域,学校需要克服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mǐn nïnɡ33 悯①农(二)táng lǐshēn【唐】李绅chūn zhînɡyī lì sù ,春种一粒粟②,qiū shōu wàn kē zǐ 。
秋收万颗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海无闲田④,nïnɡfū yïu â sǐ 。
农夫犹⑤饿死。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Bï)州谯(qiáo)县,字公垂。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友甚密。
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存其诗四卷。
【疑难注解】①悯:怜悯、同情。
②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③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④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⑤犹:仍然。
【诗文大意】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nìng)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诗的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引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古诗拓展】我还会背《悯农》的另两首诗。
悯农(其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三)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jiānɡnán fénɡlǐɡuīnián41 江南逢李龟年①tánɡ dùfǔ[唐] 杜甫qíwánɡ zhái lǐxún chánɡ jiàn岐王②宅里寻常③见,cuījiǔtánɡ qián jǐdùwén崔九④堂前几度闻。
zhènɡ shìjiānɡ nán hǎo fēnɡ jǐnɡ正是江南⑤好风景,luòhuāshíjiéyòu fénɡ jūn落花时节⑥又逢君⑦。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
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
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疑难注解】①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②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③寻常:经常。
④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⑤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⑥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⑦君:指李龟年。
【诗文大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诗句赏析】该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古诗拓展】1、你的朋友肯定也很特别吧!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2、我也要把我与朋友相见的情景写下来。
chūn rìǒu chãnɡ45 春日偶成①sînɡ chãnɡ hào(宋)程颢yún dàn fēnɡ qīnɡ jìn wǔ tiān 云淡②风轻近午天,bànɡ huā suí liǔɡuî qián chuān傍花随柳③过前川。
shírãn bùshíyúxīn lâ时人④不识余心乐,jiānɡ wâi tōu xián xuã shào nián将谓⑤偷闲学少年。
【作者简介】程颢 (hào)(1032—1085),北宋人,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生于湖北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
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受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wǔ)第38位。
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疑难注解】①偶成:偶然写成。
②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③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④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⑤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诗文大意】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阳光温暖极了。
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在玩耍呢。
【诗句赏析】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天空中,淡淡的白云,轻柔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面上,红花,绿柳,碧水。
从上到下,互相映照,短短十四个字,便画出了一幅春景图。
后两句抒发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出语新颖,平淡中寓有深意,这种怡然自得之乐,似乎也感染了读者。
全诗色泽协调,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性格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yǔ qínɡ【一】雨晴tánɡ wánɡ jià【唐】王驾yǔ qián chū jiàn huā jiān ruǐ,雨前初见花间蕊①yǔ hîu quán wú yâ dǐ huā雨后全无叶底②花。
fēnɡ diã fēn fēn guî qiánɡ qù蜂蝶③纷纷④过墙去,quâ yí chūn sâ zài lín jiā却疑⑤春色⑥在邻家⑦。
【作者简介】王驾(851~?),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
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
后弃官归隐。
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
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
【疑难注解】①蕊(ruǐ):花朵开放后中间露出的柱头花丝等,分雌蕊、雄蕊。
②叶底:绿叶中间。
底,底部。
③蜂蝶:蜜蜂和蝴蝶。
④纷纷:接连不断。
⑤疑:怀疑。
⑥春色:春天的景色。
⑦邻家:邻居的家。
【诗文大意】下雨之前鲜花初开可以看到花蕊,下雨之后绿叶中间再也不见鲜花。
蜜蜂蝴蝶纷纷飞到墙的那边去了,还是怀疑春色在邻居家的院子里。
【诗句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
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来写春景,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
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大胆而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
其中,“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而又浑然天成,令人顿时耳目一新。
这一句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
【古诗拓展】这首诗还有另一版本。
【二】dà lín sì táo huā大林寺①桃花 tánɡ bái jū yì【唐】白居易rãn jiān sì yuâ fānɡ fēi jìn人间四月芳菲尽②,shān sì táo huā shǐ shânɡ kāi山寺桃花始盛开③。
chánɡ hân chūn ɡuī wú mì chù长恨春归无觅处④,bù zhī zhuǎn rù cǐ zhōnɡ lái不知转入此中来⑤。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疑难注解】①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②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③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④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⑤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诗文大意】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诗句赏析】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