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文言文语句翻译_
- 格式:ppt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44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册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原文: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文言文词语翻译中:zhōng①内;里。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②中间;内部。
《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
”③半;一半。
《乐羊子妻》:“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④中等;不高,不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⑤内心。
《史记·韩安国列传》:“深中隐厚。
”⑥中国。
《图画》:“图画之设彩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
”zhòng①符合。
《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②射中。
《卖油翁》:“见其矢十中八九。
”③击中。
《荆轲刺秦王》:“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④考中。
《范时中举》:“你恭喜中了举人。
”⑤猜中。
《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
”⑥中伤。
《书博鸡者事》:“臧怒,欲中守法。
”每:měi①每一。
《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②每逢;每一次。
《庖丁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时常;往往。
《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④在近代汉语中表名词复数,相当于“们”。
《窦娥冤》:“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mèi见“每每”。
【每每】⒈肥美,茂盛的样子。
⒉昏昧的样子。
切:qiē①切割;用刀分割东西。
《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②磨。
《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qiè①贴近;切近。
《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切。
”②恳切;深切。
《柳毅传》:“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③迫切;急切。
《黄生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
”④严厉。
《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⑤务必;一定。
《失街亭》:“切宜小心在意。
”甫:①古代男子的美称。
《仪礼·士昏礼》:“伯某甫,促叔季,唯其所当。
”②大;广大。
《诗经·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③刚刚;刚。
《汉书·匈奴传》:“今歌吟之声未绝,伤痍者甫起。
一、经典语句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经典语句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古代,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与远方的朋友相聚,是一种难得的乐事。
三、经典语句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了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经典语句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要发自内心,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经典语句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孔子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经典语句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此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七、经典语句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阳,见一樵夫负薪而行。
孔子问之:“子何之?”樵夫对曰:“往泰山之阴,以易米。
”孔子曰:“子负薪而往,岂不劳乎?”樵夫笑而答曰:“吾虽劳,然得易米以养亲,不亦乐乎?”孔子听之,喟然而叹,曰:“善哉斯言也!吾闻之,君子以自强不息,而百姓以勤劳致富。
吾虽游学四方,亦当效此樵夫,勉力而行,不以贫贱而自馁。
”孔子归,告诸弟子,曰:“夫樵夫虽微,其志不凡。
吾观其行,勤勉而笃实,诚可师也。
”弟子们闻之,皆感奋,曰:“夫子之言,真可启发吾辈之心矣!自今而后,吾等当以樵夫为榜样,勤学不辍,以成大器。
”孔子于是勉励弟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教如不及,犹恐后之。
吾辈当自强不息,勉力进取,以光大门楣。
夫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吾等虽非樵夫,亦当效其勤劳,砥砺德行,以报国恩。
”弟子们闻言,莫不奋发向前,朝夕勤学,夜以继日。
孔子见之,喜曰:“善哉,吾弟子之进也!吾知我国之兴,必在此辈矣。
”【翻译】从前,孔子在泰山的南坡游玩,看到一个樵夫背着柴草在行走。
孔子问他:“你要去哪里?”樵夫回答说:“我要去泰山的北坡,去换取米。
”孔子说:“你背着柴草去,难道不觉得劳累吗?”樵夫笑着回答:“我虽然劳累,但是能够换取米来养活双亲,不是很快乐吗?”孔子听后,感慨地说:“这话说得真好!我听说,君子自强不息,而百姓通过勤劳致富。
我虽然四处游学,也应当效仿这个樵夫,努力前行,不要因为贫贱而自卑。
”孔子回来后,告诉他的弟子们,说:“这个樵夫虽然身份低微,但他的志向非凡。
我看他的行为,勤劳而踏实,真是值得学习的。
”弟子们听后,都感到振奋,说:“老师的话,真可以启发我们内心的想法啊!从今往后,我们应当以樵夫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孔子于是鼓励弟子们,说:“学习就像追赶一样,还怕赶不上;教育就像追赶一样,还怕跟不上去。
我们应当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以荣耀家门。
学习优秀了就可以做官,做官优秀了就可以继续学习。
我们虽然不是樵夫,也应当效仿他们的勤劳,磨砺自己的品德,来报答国家的恩情。
(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们终究会死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却比鸿毛还要轻。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翻译:千里的远行,都是从脚下开始。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五、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翻译:道路漫漫而又漫长,我将不断地努力寻找。
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物资的匮乏,而要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生活的不安定。
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在贫穷的时候,只关心自己的品德修养;在富贵的时候,要关心天下百姓的福祉。
以上这些翻译句子,都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经典语句,它们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富有诗意。
掌握这些句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其中的韵味。
同时,这些句子也富含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句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掌握文言文必备翻译句子,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多读多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将这些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质。
相信在不断地努力下,我们都能在文言文的海洋中畅游,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
一、《论语》中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二、《诗经》中《关雎》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翻译: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理想的配偶。
三、《楚辞》中屈原《离骚》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翻译:道路又长又远啊,我将努力寻找答案。
四、《左传》中记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
五、《史记》中记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翻译:君子的行为,以静心修养自己,以俭朴培养品德。
六、《庄子》中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使自己陷入困境。
七、《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草木也无情,岂能比得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翻译:草木都没有感情,怎么能与人相比呢?人不是草木,谁又能无情呢?
通过对以上文言文对称语句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中的对称语句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这些语句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当今社会,学习文言文,了解文言文中的对称语句,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