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
- 格式:ppt
- 大小:608.00 K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实用10篇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 1教学目标1、体会蕴含于小说中的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2、学习在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3、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重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浓浓的爱心和淡淡的哀怨。
【自学质疑】结合学案内容,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提出自己的疑惑,组内解决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拨和指导。
(此环节放在课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音乐《假如爱有天意》,创设情境。
传说: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精力照顾好他们,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
于是有了这么一个地方,它永远在你的心灵最深处,你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呵护它,这个地方,叫做“家”;而有这么一颗心,他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获__文学奖的__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二、交流展示:了解感人故事1、第一小组__展示学案第1题。
(1)走近作者川端康成,__现代小说家。
1968年获__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__》、《雪国》、《古都》等。
__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
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
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
《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
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
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2)给划线字注音。
濑户lài 褴褛lánlǚ 酬谢chóu 函馆hán舱房cāng 失魂落魄hún p2、第二小组__展示学案第2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本文讲述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爱心。
苏教版八上《13、父母的心》课文原文父母的心川端康成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懒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集合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贵夫人。
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周围。
离贵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小孩,最大的七八岁。
小孩们看上去个个聪慧可爱,但是每个小孩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不知什么缘故,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
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小孩多。
真欢乐啊!”“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小孩。
穷人小孩多了更苦。
不怕您见笑,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小孩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
这不,现在确实是为了小孩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但是没有小孩。
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小孩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假如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答谢。
”“那但是求之不得啊!可我依旧和小孩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亲小孩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翌日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亲小孩显现在贵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认真地考虑了好久,不总管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亲小孩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如何说是不合适的。
假如承诺,我们想用二亲小孩换回大亲小孩!”“完全能够“。
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贵夫人舱内,专门难为情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苦恼了。
我二亲小孩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
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夫君了。
再说,小孩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
他差不多明白得是我们抛弃他的。
这太悲伤了。
假如您承诺,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贵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稍有点不快乐,看见母亲难过的模样,也只好同意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牺牲。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爱与牺牲的主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体会。
3. 写作法: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 图片展示: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3. 视频资料:播放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文,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文章。
4.2 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阅读理解:15分钟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4. 课后作业:布置并说明作业要求,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后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心的表达。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和无私付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探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父母的心》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4.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作文。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和背景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
3. 写作法: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爱意和无私付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思考能力。
2. 批改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
2. 相关背景知识的资料。
3.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引导。
5.2 教学材料1. 课文《父母的心》的打印文本。
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文学作品,如《背影》、《傅雷家书》等,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懂得感恩父母,珍惜家庭关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父母的心》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 探讨课文所传递的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3. 学会欣赏和珍惜家庭关系,培养感恩父母的态度。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亲情和家庭价值观。
2. 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感悟。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2 教学手段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材料。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入课文《父母的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4.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个人对家庭关系的感悟和体验。
5.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亲情价值观。
4.2 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2. 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理解和感悟。
3. 小组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享,互相交流意见。
4.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
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讲述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引出课题《父母的心》。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情感变化。
3.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讨论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父母心理变化的原因。
4.重点语句解析老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解析。
学生结合上下文,阐述自己的理解。
5.情感体验学生模拟父母与子女的对话,体验父母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表示要更加热爱和尊敬父母。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孝顺父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体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3.课后作业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父母之爱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2.邀请家长到校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子女的感情。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情感态度。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解程度和情感表达。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满意度,以及对父母之爱的认识程度。
八、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2.关于父母之爱的相关资料3.亲子活动方案九、教学时间1课时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父母的心》这篇课文,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内容和主题。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深入探讨父母的心情和关爱。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理解父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心情。
学习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父母的关爱。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父母的爱”为主题,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关心和照顾我们的?2.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父母的心》,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中的父母为什么会感到担心和牵挂?他们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3.小组讨论父母的心情是如何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化的?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父母的心情?4.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5.仿写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进行仿写练习,描述自己父母的心情。
学生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对父母的关爱和理解,提出今后如何更好地孝敬父母。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父母的作文,题目自拟。
2.阅读一篇关于父母关爱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父母的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的无私关爱。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仿写练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的心情:教师提问:“课文中父母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学习课文中描写父母心情的语句:教师指出:“课文中有许多描写父母心情的细腻语句,比如‘母亲的心里是一块温暖而深厚的田地,孩子是田地里的种子’。
苏教版八上《13、父母的心》课文原文父母的心川端康成轮船从神户港开往北海道,当驶出懒户内海到了志摩海面时,聚集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位衣着华丽、引人注目、年近四十的高贵夫人。
有一个老女佣和一个侍女陪伴在她身边。
离贵夫人不远,有个四十岁左右的穷人,他也引人注意: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七八岁。
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聪明可爱,可是每个孩子的衣裳都污迹斑斑。
不知为什么,高贵夫人总看着这父子们。
后来,她在老女佣耳边嘀咕了一阵,女佣就走到那个穷人身旁搭讪起来:“孩子多。
真快乐啊!”“哪里的话,老实说,我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
穷人孩子多了更苦。
不怕您笑话,我们夫妻已没法子养育这四个孩子了!但又舍不得抛弃他们。
这不,现在就是为了孩子们,一家六口去北海道找工作啊。
”“我倒有件事和你商量,我家主人是北海道函馆的大富翁,年过四十,可是没有孩子。
夫人让我跟你商量,是否能从你的孩子当中领养一个做她家的后嗣?如果行,会给你们一笔钱作酬谢。
”“那可是求之不得啊!可我还是和孩子的母亲商量商量再决定。
”傍晚,轮船驶进相模滩时,那个男人和妻子带着大儿子来到夫人的舱房。
“请您收下这小家伙吧“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
第二天清晨,当船驶过房总半岛,父亲拉着五岁的二儿子出现在贵夫人的舱房。
“昨晚,我们仔细地考虑了好久,不管家里多穷,我们也该留着大儿子继承家业,把长子送人,不管怎么说是不合适的。
如果允许,我们想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完全可以“。
贵夫人愉快地回答。
这天傍晚,母亲又领着三岁的女儿到了贵夫人舱内,很难为情地说:“按理说我们不该再给您添麻烦了。
我二儿子的长相、嗓音极像死去的婆婆。
把他送给您,总觉得像是抛弃了婆婆似的,实在太对不起我丈夫了。
再说,孩子五岁了,也开始记事了。
他已经懂得是我们抛弃他的。
这太可怜了。
如果您允许,我想用女儿换回他.。
”贵夫人一听是想用女孩换回男孩,稍有点不高兴,看见母亲难过的样子,也只好同意了。
第三天上午,轮船快接近北海道的时候,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卧舱里,什么话还没说就放声大哭。
八年级语文教案父母的心9篇父母的心 1学习目标:1、体会文中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教学设想:1、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
2、课前布置学生交流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准备课堂交流,以感受父母的爱。
3、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收集到积累本上,准备课堂交流。
4、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
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再全班交流)1、围绕“父母的心”设置了哪些画面?你能否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那位母亲”的心理?2、你认为文中哪个画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3、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什么?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1、用“鲜花、果实、风华正茂、饱经风霜”四个词语中的任意三个,创设情境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
(提示: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示)2、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课文《父母的心》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能够把握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孝道意识和家庭观念。
2. 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父母的心》是一篇描写父母之爱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展现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和牺牲精神。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把握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2.2.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父母之爱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父母的心》,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短文。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
4.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
5.2 课堂展示学生可以选择一种形式,如演讲、表演或绘画,展示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和感受。
教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教案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父母的心》的文本,确保学生可以轻松阅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