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2编日习计划第15天——张衡传
- 格式:ppt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3
优选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演示文稿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古代科技、文化和艺术》中的《张衡传》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数学家、诗人张衡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重点讲解张衡在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贡献,以及他发明地动仪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掌握他在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培养学生对古代科学家及其成果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代科技的兴趣。
3. 提高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张衡在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重点:地动仪的发明及其在我国科技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演示文稿、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张衡的生平,引导学生关注张衡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张衡的主要成就。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张衡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方面的贡献,重点介绍地动仪的发明过程和意义。
4. 实例分析:分析地动仪的原理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古代科技的先进性。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张衡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学习张衡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张衡传板书内容:1. 生平事迹天文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数学家诗人2. 成就天文学:浑天仪、月面图地理学:《地形赋》数学:《算罔论》发明:地动仪3. 地动仪原理:杠杆原理、齿轮传动结构:青铜铸造、八组杠杆意义:世界最早的地动监测仪器、地震预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各个领域的成就。
2. 答案:张衡,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数学家、诗人。
他发明了浑天仪、月面图,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地形赋》是我国地理学的经典之作;他在数学领域的代表作为《算罔论》;他发明的世界最早的地动监测仪器地动仪,为地震预警提供了可能。
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中国古代文学》第五章第二节《张衡传》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天文学家张衡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重点分析《张衡传》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掌握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能够理解并分析《张衡传》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献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张衡的生平事迹和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张衡传》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讲解:详细讲解《张衡传》的内容,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张衡传》的理解和感悟。
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张衡传》板书内容:生平事迹:出生:东汉时期成就:文学家、天文学家地位:古代文学史重要人物艺术特色:真实描绘人物形象生动表现人物性格丰富描绘社会风貌文学价值:较高艺术成就历史价值思想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张衡传》的内容,分析张衡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案:张衡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天文学家,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如《二京赋》、《归田赋》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还发明了地动仪,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作业题目:请从艺术特色的角度分析《张衡传》的特点。
真实描绘人物形象:通过详细描写张衡的生平事迹,使读者对张衡有了深刻的了解。
生动表现人物性格: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张衡忠诚、正直、勤勉、创新的性格特点。
丰富描绘社会风貌:通过描绘东汉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对张衡的生平事迹和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深入了解,对《张衡传》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也有了认识。
2024年《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张衡传》的相关内容。
教材的章节为《两汉政治·科技与文化》中的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制作原理及其在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掌握其在古代科技发展中的贡献。
2. 理解《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制作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张衡《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制作原理。
重点:张衡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张衡传》原文及注释、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出古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进而导入张衡的《浑天仪》和《地动仪》。
2. 讲解:详细讲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分析其在古代科技发展中的贡献。
讲解《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制作原理,阐述其在天文学和地震学领域的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张衡的制作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张衡传》的选择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关于张衡生平事迹和科技成就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张衡生平事迹2. 《浑天仪》制作原理3. 《地动仪》制作原理4. 张衡在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论述张衡的科学成就及其在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2. 答案:张衡的科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制作上。
《浑天仪》展示了古代人们对天体运行的认识,为后世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为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手段。
张衡在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我国科技史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学生对张衡的生平事迹和科技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20240601143040.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张衡传》进行复习,该传记载于《后汉书·张衡列传》中。
教学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后汉书·张衡列传》2. 详细内容:张衡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在地震学、天文学、数学等领域的贡献,以及他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及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成就。
2. 掌握《张衡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文学特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张衡在地震学、天文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张衡传》中的文言文表达。
2. 教学重点:张衡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成就,《张衡传》的文学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展示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及相关图片。
2. 学具:课本,《后汉书·张衡列传》复印件,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张衡的画像,引导学生猜测他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张衡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成就。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扮演张衡,模拟他在地震仪、浑天仪等发明创造的过程。
4. 例题讲解:选取《张衡传》中的难点词汇、句式进行讲解,分析其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张衡传》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张衡生平事迹地震学:地震仪天文学:浑天仪数学:圆周率文学:汉赋2. 《张衡传》重点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张衡在地震学、天文学、数学等领域的成就。
2. 答案:(1)张衡在地震学方面发明了地震仪,在天文学方面发明了浑天仪,在数学方面推算出了较为精确的圆周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张衡的其他成就,如文学作品等,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张衡传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史》教材第六章“两汉时期”的第三节“科技与文化”,主要围绕张衡的生平及其科技成就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张衡的地震仪、浑天仪以及文学作品等方面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张衡的生平及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成就。
2. 掌握张衡地震仪、浑天仪的工作原理及历史意义。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张衡文学作品的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张衡地震仪、浑天仪的工作原理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张衡的科技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张衡传课件、视频资料、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张衡的画像,引发学生对张衡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1)张衡生平简介:介绍张衡的出生背景、为官经历等。
(2)张衡的科技成就:a. 地震仪:讲解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历史意义等。
b. 浑天仪:介绍浑天仪的构造、功能以及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3)张衡的文学作品:分析张衡的文学作品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尝试制作简易的地震仪模型,增强其对地震仪工作原理的理解。
4. 例题讲解:以张衡地震仪为例,讲解相关的物理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张衡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
六、板书设计1. 《张衡传》高三一轮复习2. 内容:a. 张衡生平b. 科技成就地震仪浑天仪c. 文学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张衡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张衡文学作品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答案:(2)张衡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诗歌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如《东京赋》、《西京赋》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张衡科技成就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张衡在其他领域的贡献,如数学、地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张衡地震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历史意义。
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幻灯片课件《张衡传》一轮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三课《张衡传》,本文介绍了张衡的生平事迹和他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重点介绍了他在天文学和地震预测方面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2. 能够分析并评价张衡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各个领域的成就;3. 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张衡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的掌握。
难点:分析并评价张衡的生平事迹;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张衡的画像和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3. 内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张衡在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分析并评价张衡的生平事迹。
4. 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讲解: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张衡传生平事迹科学成就文学成就艺术成就七、作业设计答案:张衡,字平子,南阳人也。
少孤,博学多才。
举孝廉,不行,累迁郎中。
衡以文学知名,世称张平子。
衡好天文,始作浑天仪,又作地动仪,能测地震。
衡善辞赋,有《二京赋》等传世。
又善草隶,自称“吾书胜颜真卿”。
2. 作业题目:请分析并评价张衡的生平事迹。
答案:张衡,字平子,南阳人也。
少孤,博学多才。
举孝廉,不行,累迁郎中。
衡以文学知名,世称张平子。
衡好天文,始作浑天仪,又作地动仪,能测地震。
衡善辞赋,有《二京赋》等传世。
又善草隶,自称“吾书胜颜真卿”。
衡为人正直,不畏权贵,累上疏弹劾宦官,不避权贵。
《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一、教学内容《张衡传》位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章,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以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展开。
主要包括张衡的生平简介、地动仪的发明、《东京赋》和《西京赋》的创作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在我国科学、文化史上的地位。
2. 学习张衡的科技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品质。
3. 鉴赏张衡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张衡地动仪的原理及其在当时科技发展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和文学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张衡传》课件、地动仪模型、张衡画像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张衡画像,引导学生猜测这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和文学成就。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地动仪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东京赋》和《西京赋》的文学特点,鉴赏张衡的文学造诣。
六、板书设计1. 张衡生平生平简介科学贡献文学成就2. 地动仪原理3. 张衡文学作品鉴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张衡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我国科技、文化史上的地位。
(2)请结合地动仪模型,分析地动仪的原理及其在当时科技发展中的意义。
(3)鉴赏《东京赋》和《西京赋》,分析张衡的文学成就。
2. 答案:(1)张衡,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他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有地动仪、浑天仪等,文学方面有《东京赋》、《西京赋》等作品。
张衡在我国科技、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科圣”。
(2)地动仪是一种检测地震的仪器,通过铜球滚动触动机关,指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在当时科技发展中,地动仪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体现了张衡的创新精神。
(3)《东京赋》和《西京赋》是张衡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品以辞藻华丽、结构严谨、寓意深刻著称,展现了张衡的文学造诣。
2024年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幻灯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张衡传》这篇课文,该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课文背景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张衡在地震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课文中的重要词句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在地震研究领域的贡献。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从张衡的事迹中汲取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要词句理解和翻译,张衡地震研究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张衡的生平事迹,地震研究方面的贡献,以及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张衡地震仪模型。
2. 学具:课文原文,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张衡地震仪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科学家张衡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背景介绍: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他在古代科技领域的地位。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原理,进一步理解张衡的地震研究。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
答案:张衡于是制作了地动仪,用来验证地震。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其他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张衡传生平事迹地震研究课文解析2. 地动仪原理七、作业设计答案要点:(1)发明地动仪,验证地震。
(2)发现地震的规律,为后世地震研究奠定基础。
2. 课后反思: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谈谈自己对张衡精神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张衡的科学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张衡在地震研究领域的贡献”。
优选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演示文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优选一轮复习教材《张衡传》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文学作品,以及他在地动仪方面的创新成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张衡的生平及其在科学、文学领域的贡献。
2. 使学生掌握地动仪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动仪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和文学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优选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演示文稿、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选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引入本节课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贡献、文学成就,以及地动仪的原理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张衡为什么能在多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张衡传的阅读理解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与张衡相关的一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对本节课内容的感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六、板书设计1. 张衡生平出生:78年逝世:139年成就:科学、文学、政治2. 科学贡献地动仪天文观测数学研究3. 文学成就诗歌散文哲学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张衡的《东京赋》,分析其文学特点,并谈谈你对张衡文学成就的认识。
2. 答案:张衡的《东京赋》以辞藻华丽、结构严谨、寓意深刻为特点。
通过对都城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张衡的文学成就体现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才华和独特见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张衡的了解是否深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张衡的其他作品,了解他在其他领域的贡献,提高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动仪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一轮复习《张衡传》课件幻灯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复习《张衡传》这一课。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文学作品及其影响。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第10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张衡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体会其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
2. 通过分析张衡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和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张衡的科学成就及其在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重点:张衡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及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震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人公——张衡。
2. 讲解:详细讲解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文学作品,结合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张衡的科学成就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4. 例题讲解:分析《张衡传》中的文言文句式和难点词汇,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张衡生平事迹2. 科学成就地震仪浑天仪3. 文学作品《东京赋》《西京赋》4. 精神品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张衡的科学成就和文学成就的认识。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张衡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文言文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与张衡相关的资料,了解他在天文学、地震学等方面的更多成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作业设计的要求和答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