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解表清里。 方药:葱豉桔梗汤加黄芩、增损双解散。
16
3、热灼营分
症状: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或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口干咽燥而反不甚渴饮,舌红绛, 苔薄或无,脉细数。(或兼恶寒、无汗、头身 疼痛)
治法:清营泄热,有表者佐以透表。
方药:清营汤
17
清营汤(《温病条辨》)
犀角(水牛角)――咸寒以清心营 黄连――苦寒与水牛角相配有清热解毒之效 生地、玄参、麦冬――清营热而滋营阴 银花、连翘、竹叶――轻清透泄之品,伍于清营之品中, 可清透泄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 “透热转 气” ) 丹参――活血清脉络中瘀热
治法: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
32
犀角地黄汤(《温病条辨》)
犀角(水牛角)――清心肝之热而凉血解毒 生地――清血热且可生津益阴 芍药――和营泄热 丹皮――凉血散血
33
3、热与血结
症状:身热,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
大便色黑,神志如狂,或清或乱,口干而漱水不欲 咽,舌绛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沉实而涩。
王安道《医经溯洄集》提出本病的治则是“清里热”。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提出:春温属伏气温病,
“于少阴,发于少阳”,也有“外邪先受,引动在里伏
热”。
3
3、类型
(1)按发病病机浅深:
发于气分——病机较浅——轻 发于营分——病机较深——重 (2)是否兼表: 兼有表证——新感引动伏气 不兼表证——伏邪自发
二、鉴别诊断:风温、感冒、暑温
10
风温与春温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风
温
春
温
病因
风热病邪
温热病邪
发病季节 冬春,其他季节也见 春
初起症状
肺卫表热证:发热, 里热证:高热, 恶寒,咳嗽,口微渴,烦渴,小便黄赤 舌边尖红,脉浮数, 舌红苔黄,脉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