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课方案教版文(八年下册)第五元教课方案元主:人生体一、元文内容剖析:本元的主是人生体,此中有人生中“ ”的体悟;有情的表达;有生与死的真理;有“一棵” 的自比;也有修业苦程的回⋯⋯学本元重在通文本的解,感悟作者人生的独到体,并与自己的人生体相整合,生生命程的更新的,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地与人生品位。
故教课中着重文本的,倡导学生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并鼓舞学生合自己的人生体,极主的去和生成新的意。
二、元教课目:1、能通体悟文学家崇敬的人生境地,生生命程的珍惜感。
2、能通品尝作品中委婉隽永的言,生独到的人生体,辨的感悟人生。
3、能通和品位言,理解的要旨,感觉中的形象。
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的写作素材,提升作文的材5、能关怀社会热门问题,经过思虑,形成自己的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 15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漫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1课时)★朗读赏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课时)(古诗二首)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改正文章专题训练(1 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门问题商讨会(2课时)四、单元教课步骤:第 1 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 1、能初步认识单元课文内容;2、能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3、为单元研究活动蓄势。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省1、听,思虑。
导入:由单元提示导入2、阅读单元内容。
选出自己最喜爱的课文。
巡视;指导。
2、精读自己喜爱的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省1、用学过的念书方法精读自己喜爱的课文。
巡视;指导。
2、向大家介绍你喜爱的课文,并说明介绍原由听,适量评价。
反省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省1、归纳单元学习目标。
听,评论。
2、对比“伴你学语文”的学习目标,完美自己的学习目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22课《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②品味课文清新质朴的语言。
③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自读品悟——诱导点拨——合作探究相结合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师教学资源准备:(1)、百度视频:公益广告《让爱住我家》(2)、百度音乐:萨克斯乐曲《回家》(3)、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准备:(1)让学生搜集整理作者的相关介绍。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标画出自然段,给课文做批注。
1、播放百度视频:公益广告:《让爱住我家》2、提问:看着这温馨画面,听着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
能跟我们分享你与家人在一起所做的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吗?一、情感渲染,导入课题: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
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
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屏幕显示课题《散步》及作者)二、朗读课文,感知亲情1.组织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组织抢答(1)读准字音(2)根据意思找词语(3)你觉得这篇课文朗读时感情基调应该是( )A、舒缓而欢愉B、慷慨激昂C、沉痛忧伤(屏幕显示题目)3、指名三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师生评分:(1)积极参与1分(2)准确流畅1分(3)有感情1分(屏幕显示课文三个片段)4、配乐朗读:播放萨克斯乐曲《回家》让学生在乐曲声中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5、组织抢答二: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屏幕显示题目)6.指名2-3名学生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单元主题:人生体验常州市花园中学朱光琪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其中有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有对浓浓亲情的表达;有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有“一棵树”的自比;也有对求学艰苦历程的回顾……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体悟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对生命历程的珍惜感。
2、能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的语言,产生独到的人生体验,辨证的感悟人生。
3、能通过诵读和品位语言,理解诗的主旨,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
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5、能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1课时)★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课时)(古诗二首)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四、单元教学步骤: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单元课文内容;2、能明确单元学习目标;3、为单元探究活动蓄势。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
导入:由单元提示导入2、浏览单元内容。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反思2、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用学过的读书方法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2、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课文,并说明推荐原因听,适度评价。
反思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概括单元学习目标。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溧阳市强埠初级中学高国民周俊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一组探讨生命意义,抒写人生体验的文章,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也有很强的文学性。
在前面几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去体验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
《错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饱含作者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内蕴浓浓的亲情,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强烈的抒情意味;《送东阳马生序》展示的是作者对少年时期艰苦求学历程的回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意象、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的诗;《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创作的一首具有哲理意味的诗。
二、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因此,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受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学生在理解本单元含蓄的抒写人生体验时仍有一定的难度。
2、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
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三、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
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
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
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6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2课时)★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1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专题叶(1课时)五、单元教学过程第1课时错过(刘心武)(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名词误用:例: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 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
与完整、清晰并列。
可改为有条理 )2 动词误用例: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
可改为感人)3 形容词误用例: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
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 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4 数量词误用例: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
(二应改为两)。
5 代词指代不明例: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
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
( 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
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6 副词误用例: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
〈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7 介词不当:例: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对于误用,应去掉)8 助词误用例: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
(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9 连词误用例:他的话明确和有力。
(和应改为而 )(二)词义不当1 词义误解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2词义轻重不当例: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
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成就词义过重。
应改为成绩)3 词义范围不当例: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
(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三)色彩不当例: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
终于打退了敌人的顽强进攻。
〈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四)关联词语误用1 错用关联词语例: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2 滥用关联词语例: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
〈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3 缺少关联词语:例: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1①25岁中进士。
②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③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成语的有:一视同仁、异曲同工、垂头丧气、袖手旁观、弱肉强食、落井下石、牢不可破、杂乱无章、名存实亡、再接再厉……⑤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明确:看了资料二,同学们你们觉得韩愈是千里马吗?(是)那为什么会有和千里马相似的遭遇呢?因为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得力之人的推荐。
马说说谁呢?其实说的就是韩愈自己。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达到的一个共识是这篇文章名义上是在写马,其实是写人。
马中的精品是千里马(板书:马──千里马),人中的精英是人才(板书:人──人才)。
作者在其中寄寓了很丰富的情感和意图。
(板书:托物寓意)所以,韩愈借马的遭遇发的不平之音也就激起了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同学们不是也从此文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吗?(三)韩愈,我想对你说……那么,既然都是同病相怜的人啊,彼此温暖一下吧。
韩愈写出了大家的心声,大家也拿起笔给怀才不遇的韩愈写几句安慰的话。
(下发纸条,学生写安慰的话,然后全班交流展示)三、争鸣千里马和伯乐,谁重要?(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根据学情也可以形成一个小辩论会)屏显下图:小结:关于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展示了良好的口才和思辨能力。
伯乐和千里马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觉得这张图可以很好地诠释它。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作者对自然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感情。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培养视听能力,提高视听效果。
5、能就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呼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苏州园林》 3课时《都市精灵》 1课时《幽径悲剧》 1课时《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诵读欣赏(单元自荐美文交流)《城市听鸟》1课时《治水必躬亲》 1课时写作 2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1课时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
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说是激发人类善待野生动植物,善待大自然,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很大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到达这样高的一个层面。
从几篇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议/lw/Index.html>论文),体裁多样化。
虽说潮流对文体要求无须过高,甚至不作要求,但对文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些,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根本的手段。
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着学生多与大自然来几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义、道理,能唤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可以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得到一定的升华,也就实现了本单元编者的初衷。
掌握教案,学好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学好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主要讲的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点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单元,因为它涉及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对于我们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好这一单元的教材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掌握教案,是学好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基础和前提。
教案作为教师备课的工具,其核心是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所学知识和能力。
因此,学生只有掌握好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进而灵活运用。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做到心中有数,达到自学的效果。
学好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需要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对教材的细节揣摩,学习课文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特点,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化的脉络。
同时,我们还要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拓宽我们的文化眼界,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类梳理,重点掌握与文化发展相关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词汇,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
同时,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易混淆知识点的区分和辨析,防止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混淆。
除了掌握教案和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辅助学习方式,如参加文化课程、参观文化遗址、交流学习等,从多个角度来拓宽我们的文化视野,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学好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需要我们的认真学习和刻苦钻研。
只有通过掌握好教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以及多种辅助学习方式的参与,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得,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送东阳马生序》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一读顺:朗读课文,扫清字障。
3.二读通:疏通文意,把握大意。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反复朗读,朗读成诵。
疏通文意,把握大意。
(二)难点疏通文意,把握大意。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揭示学习目标。
(二)走进作者、课前检测。
课前检测:听课手册(三)一读顺:朗读课文,扫清字障。
教师师X朗读,学生听读。
自由朗读。
一生试读,其他生点评。
全班齐读。
(四)二读通:疏通文意,把握大意。
自学指导一:【自学内容】:自主感知、合作探究【方法指导】:自读课文,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把重点字句的意思注于课文中,并试翻译全段。
(无法自主解决的字词句可小组谈论)【自学时间】:(10分钟)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查效果。
【成果交流】:全段翻译: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爱好学习。
家里贫穷,没办法书来看,时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来书,自己亲手抄录,数着日子到时候归还。
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里,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得没法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写.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成年之后,(我)更加地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忧虑)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学生们挤满了整个屋子,(对待学生)不曾略微把话说得柔和一些,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第五单元一、单元主题解析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体裁上看:有杂文,有散文,有古代的赠序,有现代诗歌;从内容上看:有珍惜生命历程的独特体验,有对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弘扬,有对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的提倡,有对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精神的歌颂。
1、X心武的《错过》辨证地叙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以及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
我们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人生的终点”。
2、莫怀戚的《散步》通过描写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平常的散步经历,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3、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和勉励之情。
4、李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通过塑造“一棵树”这一艺术形象,抒发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深厚情感,表现了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献身的强烈愿望以及崇高精神。
5、臧克家《有的人》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打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阶级,深刻揭示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二、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通过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
但是,由于受到了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他们在理解本单元含蓄深刻的人生体验时还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
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马说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
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却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一起看看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欢送查阅!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理解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寓意。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2、了解文章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说有关“马〞的成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它用力挣扎,汗水淋漓,还是拉不上车去。
伯乐见了,就赶紧挽住千里马,泪流满面,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低下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谢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马说是通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议论文体。
“说〞是“谈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2、字词学习:祗(zhǐ) 骈(pián)3、学生齐读课文。
三、翻译理解1、学生自学,划出疑难点;2、全班交流:⑴重点词: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么能临:面对。
⑴一词多义: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
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四、课堂小结翻译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这三字诀。
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其中有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有对浓浓亲情的表达;有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有“一棵树”的自比;也有对求学艰苦历程的回顾……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体悟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对生命历程的珍惜感。
2、能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的语言,产生独到的人生体验,辨证的感悟人生。
3、能通过诵读和品位语言,理解诗的主旨,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
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5、能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1课时)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课时)无题(1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四、单元教学步骤: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单元课文内容;2、能明确单元学习目标;3、为单元探究活动蓄势。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过程:1、听,思考。
导入:由单元提示导入2、浏览单元内容。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并精读。
①用学过的读书方法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②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课文,并说明推荐原因听,适度评价。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①、概括单元学习目标。
听,评价。
②、比照“伴你学语文”的学习目标,完善自己的学习目标。
4、小组讨论单元探究活动方案:①、自行分组,讨论方案。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专题叶教案模板范文
1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叶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整合提炼信息能力。
2.理解“叶“在古诗词中作为意象的含义。
2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对于《叶》专题学习兴趣较高,课前准备充分,主动搜集不同的叶。
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平板电脑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但是对于浩瀚的网络资源还缺乏对提取有用信息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整合提炼信息。
难点:“意象”的理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叶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整合提炼信息能力。
2.理解“叶“在古诗词中作为意象的含义。
4.1.2学时重点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学会整体提炼信息。
4.1.3学时难点
"意象"的理解.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认识叶
叶给你怎样的印象?
显示四季图片,发现叶的美。
这节课一起仔细看看树叶,发现它的美。
活动2【活动】认识叶。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重难点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学习准备课件设计思路: 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学习流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板书课题及作者。
)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1)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
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出示课件2)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3)1.给加点字注音。
(完成《学习与评价》“基础知识”。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
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通用2篇)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篇1常州市清潭中学于伟军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通畅地阅读课文,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体会文章流露出的作者对自然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自然的意识。
3、能正确使用和修改常用的、用错的标点符号,学会在记叙中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真切的感情。
4、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容,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开展交流,学会倾听、应答,培养视听能力,提高视听效果。
5、能就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设计方案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表达自己的态度,呼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苏州园林》 3课时《都市精灵》 1课时《幽径悲剧》 1课时《明天不封阳台》 1课时诵读欣赏(单元自荐美文交流)《城市听鸟》 1课时《治水必躬亲》 1课时写作 2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标点符号的修改) 1课时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1课时单元学习小结 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与环境”。
本单元的主题可以说是激发人类善待野生动植物,善待大自然,善待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主题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接受,产生共鸣,有很大难度,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还不能达到这样高的一个层面。
从几篇文章体裁来看,有说明文、随笔、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议论文),体裁多样化。
虽说潮流对文体要求无须过高,甚至不作要求,但对文体的相关知识也需要学生了解一些,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诵读是必要的、有效的基本的手段。
创设课堂教与学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引导学生自己感悟,引导学生畅谈感受。
有条件的话,创设活动情境,教师带领学生多与大自然来几次亲密接触,让学生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能产生事半功倍之效。
初中语文教案-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单元主题:人生体验常州市花园中学朱光琪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其中有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有对浓浓亲情的表达;有对生与死的哲理阐发;有“一棵树”的自比;也有对求学艰苦历程的回顾……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
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体悟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产生对生命历程的珍惜感。
2、能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的语言,产生独到的人生体验,辨证的感悟人生。
3、能通过诵读和品位语言,理解诗的主旨,感受诗中的艺术形象。
4、能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
5、能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1课时)★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课时)(古诗二首)无题★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四、单元教学步骤: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单元课文内容;2、能明确单元学习目标;3、为单元探究活动蓄势。
1、整体感知单元课文内容: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
导入:由单元提示导入2、浏览单元内容。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反思2、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用学过的读书方法精读自己喜欢的课文。
巡视;指导。
2、向大家推荐你喜欢的课文,并说明推荐原因听,适度评价。
反思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概括单元学习目标。
听,评价。
2、比照“伴你学语文”的学习目标,完善自己的学习目标。
巡视。
反思4、小组讨论单元探究活动方案: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自行分组,讨论方案。
提示,巡视,指导。
反思第2课时错过(刘心武)(一)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意义;2、能了解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3、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4、能通过诵读,品味文章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回答。
导入:比较“错过”和“过错”两个词,对待它们应该怎样,它们之间会产生联系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巡视;指导。
3、思考并回答:以“错过”为题好不好,为什么?听,指导学生评价。
(解决文章思路问题。
)反思2、细读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或语句。
巡视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巡视,或参与某组。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3、全班交流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3课时错过(刘心武)(二)1、语文活动:真情告白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回忆。
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2、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
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
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2、语文积累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尝试背诵出来。
巡视。
2、推荐精彩语句,并说明推荐理由。
听,适度评价。
反思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第4课时散步(莫怀戚)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2、学习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回答。
导入:平时你们散步吗?和谁一起,喜欢到哪里散步呢?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2、有感情朗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事件及表现的主题。
巡视;指导。
3、回答事件及主题。
听,适度评价。
反思2、语文活动:我写《散步》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任选文中“母亲”、“妻子”、“儿子”中的一位,用她(他)的口吻,合理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改写课文。
巡视。
2、成果展示;评价口吻、心理活动等是否恰当。
听,适度评价。
反思课后学习:与亲人散步时,把《散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听听他们的感想。
第5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学习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2、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能理解课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
直接导入。
2、听,用笔给不会读的字注音,用竖线标出某些长句的朗读节奏。
教师范读。
3、自读,读给同桌听,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
听,适度评价。
反思2、疏通文意: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
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巡视,参与。
3、全班交流疑难。
听,评价。
反思课后学习:熟读成诵课文。
第6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二)1、复习上节课内容: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试背课文,听,评价。
由检查课后学习导入。
2、分两组比赛:自行出题(关于课文翻译方面的问题),思考,回答。
主持比赛,适度评价。
反思2、语文活动:宋濂VS马生VS我(填表)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细读课文,填写表格。
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巡视,参与。
3、全班交流,重在评价“比赛结果”,谈感受。
听,适度评价。
反思附表格:(比赛项目自填,越多越好)选手比赛项目宋濂马生我书的来源向别人借,还要自己动手抄写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比赛结果课后学习:以马生的身份给宋濂写封回信。
第7课时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李瑛)学习目标:1、能通过诵读,感受“一棵树”的艺术形象;2、理解诗所表达的主题;3、学习多种修辞方法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1、解题,把握情感。
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
导入:树是那么平凡,可有人却愿意做一棵树并为之而骄傲。
2、思考:“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能否换成“我是一棵树,我骄傲”?并回答。
指导解题。
反思2、语文活动:比一比,谁最“骄傲”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有感情朗读全诗,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节反复诵读,准备读给大家听。
巡视。
2、朗读,听,评价:看谁能把诗中“骄傲”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
听,适度评价。
3、找寻诗中“一棵树”赖以“骄傲”的资本,看谁找得最多,体会得最深。
巡视。
4、说,听,评价:找得是否恰当。
听,指导学生评价。
反思课后学习:借鉴本诗的写法,以“我骄傲,我是一滴水(一棵草、一朵云一只蜂、一头牛……)”为题写一首诗。
第8课时有的人(臧克家)学习目标:1、能理解鲁迅的为人和精神;2、能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3、能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
课前学习:了解鲁迅的事迹,评价他的为人。
1、解题,初步感知课文: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
导入:你了解鲁迅吗?2、听,思考。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思考并回答: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听,适度评价。
反思2、第9课时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能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2、能背诵和默写两首古诗。
1、诵读: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听,思考。
直接导入。
2、浏览诗后语段后,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达到背诵的程度。
巡视;指导。
3、成果展示,评价:谁读得最好。
听,适度评价。
反思2、欣赏: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任选一首,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写一段心理活动描写。
巡视。
2、成果展示,评价:心理活动是否恰当。
听,适度评价。
反思第10、11、12课时写作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0、阅读短文,听读范文,思考,感悟。
巡视,范读。
11、写作。
巡视。
反思小组评议作文,全班交流好作文,修改“病文”巡视,适度评价。
第1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阅读短文,思考。
直接导入。
2、做有关练习。
巡视;指导。
3、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巡视,指导,适度评价。
反思第14课时综合实践活动(一)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阅读短文,了解社会热点的有关知识。
巡视。
2、观看有关热点问题研讨的录像资料。
(例如:“非典”时期的电视访谈节目等)巡视。
3、分组讨论,选好话题,全班表决,确立2-3个话题,再分组讨论。
巡视,参与。
反思课后学习:为研讨会的召开准备资料。
第15课时综合实践活动(二)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反思1、作好会前准备工作:会场布置;邀请嘉宾等。
指导。
2、代表发言。
听。
3、全班交流,嘉宾发言听,参与。
4、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