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供热工程室外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334.76 KB
- 文档页数:11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目录一、设计题目 (4)二、原始资料 (4)三、热负荷计算 (4)1. 有关的气象资料 (4)2. 计算热负荷 (4)3. 建筑物供暖热指标计算 (4)四、系统布置及散热器选择 (10)五、水力计算 (13)六、选择系统的附属设备和器具 (18)七、附表及附图 (18)八、参考书目及资料 (18)室内采暖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题目多层居民楼采暖系统设计二、原始资料2.1建筑修建地区:呼和浩特2.2土建资料:居民楼底层,顶层,标准层采暖(见蓝图)2.3其他资料:2.3.1热源:独立锅炉房2.3.2资用压头:10000Pa(1-1.5mH20)2.3.3设计供回水温度:95/70℃2.3.4建筑周围环境:室内,无遮挡三、热负荷计算3.1有关的气象资料1)大气压力:90.09kpa2)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9℃3)冬季主导风向及其频率:NW4)冬季主导风向的平均风速:4.5m/s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9m/s6)最大冻土深度:143cm7)冬季日照率:69%8)朝向修正X ch:方向南北东/西修正率% -23 8 -23.2房间编号说明如图1:符号说明:A房间所在单元, X房间所在楼层, 后两位数字为具体编号,楼层方位面积相同的后两位数字编号相同。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5- 图13.3 计算或查出有关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并计算其面积(见附表1):1.外墙:普通砖四九墙(490mm),双面抹灰热阻 R0=0.801m2∙℃/W, K0=1.25W/m2∙℃ , ∑D=6.862, 冬季类型I 。
2.外窗:平开或推拉铝窗,传热系数K=3.26W/m2∙℃,每米窗缝空气渗透量L=0.1m3/(m∙h)或L=0.5m3/(m∙h)。
3.外门:M009金属防盗门,传热系数K=6.40W/m2∙℃,每米门缝空气渗透量L=1.2m3/(m∙h)。
供暖管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供暖管网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相关术语。
2. 学生能够描述供暖管网的布局设计、管道材料选用及安装要求。
3. 学生能够解释供暖管网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供暖管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简单的供暖管网设计与计算。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供暖管网的安装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暖管网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节能环保意识,关注供暖管网的能效提升。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供暖管网工程中与他人沟通、协作。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实践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供暖管网的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我国供暖行业培养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暖管网概述- 供暖管网的作用与分类- 供暖管网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2. 供暖管网的设计与计算- 管网布局设计原则- 管道材料选用及其性能参数- 管网水力计算方法3. 供暖管网的安装与施工- 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工艺- 管网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管网系统调试与验收标准4. 供暖管网运行与管理- 供暖管网运行参数检测与调整-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分析- 供暖管网节能措施及运行管理5. 供暖管网案例分析- 典型供暖管网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供暖管网概述及基本组成第二周:供暖管网设计与计算第三周:供暖管网的安装与施工第四周:供暖管网运行与管理第五周:供暖管网案例分析及总结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内容: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供热原理、热负荷计算、热力循环等方面的内容。
2. 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热源选择、管道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3. 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系统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4.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故障排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步骤: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相关课堂教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3.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安装调试: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5. 经验总结: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设计任务,总结经验并进行报告。
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编写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等。
2. 设计成果: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工作,取得可行的设计成果。
3. 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备注:该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为参考,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设计原则、施工流程及验收标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技术规范及相关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小区供热外网工程图纸的绘制与识图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小区供热外网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项目协调、沟通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区供热外网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的态度。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问题,为我国供热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概述- 供热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供热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我国供热政策、技术规范及相关法规介绍2.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要求- 热负荷计算方法- 管网布局及设备选型3.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施工- 施工流程及关键技术- 施工组织与管理- 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4. 小区供热外网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讨论- 问题解决与经验总结5. 供热外网工程图纸绘制与识图- CAD软件操作技巧- 图纸绘制规范- 识图能力培养6. 供热外网工程实践与参观考察-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 参观考察小区供热外网工程- 实际操作与体验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小区供热外网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环节。
明确教学大纲,安排合理进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目录前言 (3)上篇集中供热外网设计 (5)第一章供热外网系统设计热负荷 (5)第二章计算采暖年耗热量,绘制热负荷延续图 (7)2.1 采暖年耗热量的计算 (7)2.2 热负荷延续时间图的绘制 (8)第三章供热方案的确定 (9)3.1 集中供热系统 (9)3.2 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9)第四章供热管网平面布置及敷设方式 (14)4.1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形式的确定 (14)4.2 管道平面布置型式的确定 (15)4.3 管道纵断面布置型式的确定 (16)第五章经济技术比较分析 (18)5.1 管材的用量 (19)5.2 管道的绝热工程 (19)5.3 土石方工程量 (21)5.4 方案论述 (23)第六章管道的水力计算 (34)6.1 热网水力计算的基本原则 (34)6.2 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34)第七章水压图的绘制 (52)第八章设备、附件的选择计算 (54)8.1 选定保温材料,确定保温材料厚度 (55)8.2 活动支座间距的确定[5] (57)8.3 固定支架的确定 (60)8.4 补偿器选择计算 (60)下篇换热站系统设计 (65)第一章换热站热负荷计算 (65)1.1 换热站最大计算热负荷 (65)1.2 换热站平均热负荷 (65)1.3 换热站全年热负荷 (66)第二章换热器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67)第三章泵的选择计算 (69)3.1 循环水泵的选择 (69)3.2 补给水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70)第四章分水缸的选择及尺寸确定 (72)第五章除污器的选择 (73)第六章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74)参考文献: (75)谢辞 (76)前言本次设计是关于是外网及热源的工程设计,由换热站通过热网输送给热用户所需的热量。
应与实际相结合,对管道保温和防腐采用新措施,设计换热站的系统。
查阅相关资料及最新规范,实时的进行分析。
尤其是在管道的保温和防腐上应多考虑新的材料,应用于实际中。
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希望能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及提高管道保温防腐效果.本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实际结合,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过程。
供热工程哈尔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分析供热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1)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了解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供热工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热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具体内容包括: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4.供热工程的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供热工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供热工程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供热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供热系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工程相关的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供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扩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形象生动地展示供热工程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暖外网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原始数据1.1气象数据和物理数据1.2城市用气1.3燃气管网布线1.4城市燃气加臭规定1.5燃气管网系统1.6设计城镇燃气的几种类型1.7燃气输配方案的比较1.8燃气输配系统的组成1.9管道的防腐1.10管道的保温第二章城市燃气水力计算2.1燃气消耗量和单位长度在途排放量计算2.2城市燃气流量计算2.3城市燃气水力计算2.4高压分支管网水力计算步骤第三章室内燃气管网水力计算3.1管段号3.2管段额定流量的确定3.3预选管径3.4当量长度的计算3.5单位压力降的计算3.6附加压头的计算3.7实际压力损失的计算3.8总压力降的计算参考文献一燃气课程设计第一章原始材料1.1设计题目:北京市半岛国际城燃气输配管网设计1.2气象资料及物理资料(1)温度:历年最高极端温度:3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0℃(2)年主导风向:西北风(3)最大冻土深度:0.5m(4)地下水位:2.0m(5)土质:以沙质粘土为主,地耐力2-2.5kg/m2(6)人工然气物理化学性质天然气理化性质混合气平均分子量(kg/KMOL)V(m2/s)(kg/m3)16.979025×100.46-6低热值室内燃气管道允许压降(kJ/Nm3)△ P(PA)1510080-1001.3城镇用气量(1)在设计燃气系统时,首先应确定燃气管网的计算流量,计算流量取决于燃气需求和不均匀需求。
城市用气需求取决于用户类型、数量和用气指标,而居民用户用气则取决于用气指标(用气定额)、气化率和城市居民人数。
影响居民用气指标的因素很多,如家用燃气器具的种类和数量、住宅建筑的等级和卫生设备的设置水平、供暖方式和热源类型、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每户平均人口、气候条件、,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的发展、燃气价格等。
各种影响因素对住宅用户燃气消费指数的影响无法准确确定。
一般情况下,根据居民用气量的实际统计数据,通过综合分析计算得出用气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