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花果之乡:漳州
- 格式:doc
- 大小:12.63 KB
- 文档页数:1
漳州的地域特色闽台同根同源,漳州具有作为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和文化重要发祥地,台湾2300万人口中,有35.8%的祖籍是漳州,又是台商投资密集区的独特对台优势。
台湾赏石理念和专业水平在中国赏石界也属前卫,举办此次活动将成为促进两岸文化与赏石艺术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新契机。
漳州,福建省下辖地级行政区域,是东南沿海城市之一,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公元686年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黄道周、蔡新、林语堂等一大批平和、豁达、知书、尚义的先贤出于此。
一、漳州古城——一个不愿醒来的梦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有着“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又有青山碧水、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的“海滨邹鲁”之美誉,又是中国女排五连冠培训基地、水仙花基地,以及国药片仔癀、八宝印泥原产地。
漳州曾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
文/王友福 庄耿忠 by Wang Youfu Zhuang Genzhong漳州古城一角漳州古城双门顶漳州孔庙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的漳州古城,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漳州古城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近年来,先后有《台湾往事》《云水谣》《海峡》《剧场》等一批影视剧把漳州古城作为重要取景地,到历史街区取景拍摄。
“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闽南韵味、侨台同辉”是其最佳概括。
二、漳州小吃——一个月不重样漳州的著名小吃有卤面、五香卷、蚵仔煎、连子圆、四果汤、生烫、猫仔粥、鸡仔胎、豆花粉丝、石花蜜、三角粿、麻糍四果汤、豆花粉丝、豆干面、锅边糊、麻糍、牛肉面、肉粽、干拌面等。
漳州有什么特产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
这里盛产"六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以及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海珍品。
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国宝神药"片仔癀牌片仔癀和"国货之光"八宝印泥,被誉为"漳州三宝",名扬海外。
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农产品:桂圆、荔枝、天宝香蕉、芦柑、龙眼、柚子、菠萝、华安铁观音茶、蘑菇、竹笋、橄榄。
花卉:水仙花、玉兰花、木棉花、茶花、兰花海产品:牡蛎、江东鲈鱼、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扇贝特色小吃:沙茶面、干拌面、鸭面、田草、石花、豆花、五香、锅边糊、猫仔粥、鲁面、漳州“臭头粿”、鸡仔胎、润饼、蚝仔煎、蚵仔面线、四果汤、手抓面、马蹄酥、三角饼、扁食最著名的特产为“漳州三宝”:片仔癀牌片仔癀、水仙花、八宝印泥。
漳州特产有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等“六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八宝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等。
水仙水仙花又称中国水仙,系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花卉或球根花卉,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江、浙、闽、粤、湘、鄂较多见,以漳州水仙最为有名。
此花在我国已有13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水仙,别名凌波仙子、玉玲珑、金盏银台、水仙花、姚女花、女史花、天葱、雅蒜,为多年生草本。
地下部分的鳞茎肥大似洋葱,卵形至广卵状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
叶狭长带状,二列状着生。
花葶中空,扁筒状,通常每球有花葶着数支,多者可达10支,每葶着花数朵至10余朵,组成伞房花序;花被高脚碟状,外花被片6枚,白色;内花被片(称副冠)黄色,浅杯状,清香。
花期1月-2月。
福建省漳州市1544.5米,为漳州市第一高峰。
九龙江全长1923公里,为福建第二大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
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除旱象。
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和华安县铁路:漳州已成为闽南、粤北地区铁路枢纽,境内有鹰厦铁路、龙厦高铁、厦深高铁等铁路经过;现有漳州站、漳州东站、漳州角美站、漳浦站、南靖站、南靖龙山站、云霄站、诏安站等站。
公路:漳州公路网络由2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5条省道、57条县道和众多得乡、镇、村道路组成。
其中沈海高速漳州段、324国道、省道官九线、漳东线和厦成高速漳州段、319国道、省道西港线、东东线构成了漳州市“四纵四横”公路主干网,农村公路已实现行政村的村村通水泥路。
港口:漳州港漳州拥有海岸线715公里,居全省第三位。
漳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辖区内有漳州港的古雷、东山、云霄、诏安四个港区和厦门湾的招银、后石和石码共七个港区。
运输: 漳州市已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共有道路客运站47个(其中一级站3个、二级站11个),一、二级站场均分布在市区和县域行政中心。
2011年户籍人口479.23万人(常住人口48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4‰。
漳州是福建重点侨乡和台胞的清代主要祖籍地,台湾人口中清代祖籍为漳州的占35.8%,全市旅居海外的侨胞、港澳同胞80万人,归侨、侨眷50多万人。
漳州古代居民属于闽越族,居民主要是汉族。
此外,还有畲族、高山族等21个民族居住,通用语言为闽南话。
5A级景区南靖土楼;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号称“闽南碑林”,朱熹题称“溪山第一”的云洞岩;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天下第一奇石美誉的东山风动石;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平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白礁村慈济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史学界和建筑界的专家学者称为“国之瑰宝”、载入了《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的赵家堡;保存着53座完整的土楼的云水谣古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等旅游景区景点;明代旅游家徐霞客二度漂游的九龙江北溪;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的东山岛;黄道周赞誉其“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的灵通岩;此外,还有长泰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乌礁湾国家海滨森林公园,南靖乐土亚热带原始雨林保护区等。
介绍家乡福建漳州作文500字
我诞生于漳州,一个被誉为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丽之地。
这座城市赋予了我童年的欢乐与幸福,它既是我的家乡,也是我心灵的归宿。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漳州也不例外。
名扬四海的漳州三宝便是漳州的一大文化。
天香丽质的水仙花、八宝印泥和片仔癀,在漳州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漳州的小吃,名扬四方。
石花、豆花、五香、郭边糊……看了让你流口水。
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悠久,还拥有美味小吃的城市,我们又怎能不幸福呢?
漳州不仅文化悠久,地理条件更是优异。
漳州位于福建省南部,东为台湾海峡西,东北是厦门与泉州,西北为龙岩,西南是广东的潮州。
在这样的环境下,,漳州更是风调雨顺。
春天百花争艳,夏天绿叶成阴,秋天瓜果飘香,冬天寒风凛冽。
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我们又怎能不幸福呢?
漳州是个文明的城市,人们相处的都很和谐。
在公交车上,我常常都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老人缓缓走上公交车。
一位年轻人匆忙离开座位,让老人坐下。
这一切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意外地发现,现在马路上的垃圾比以前少多了。
我真不由的感叹:现在的人越来越讲文明了!生活在这样的和谐与文明中,我又怎能不幸福呢?
我爱幸福漳州,我爱幸福的家!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永远幸福!。
美丽漳州优秀作文美丽漳州优秀作文(通用20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美丽漳州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漳州优秀作文篇1朋友,你到过漳州吗?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地处闽南金三角,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她有一市二区八县,具有很多优美的景色。
这里一年四季如春。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到漳州去看一看。
山岩;江流;森林;名花;在漳州有座著名的云洞岩:又名鹤名山。
云洞岩被誉为"闽南第一碑林"的风景文化名山,远看云洞岩具有千山万壑之概,犹如一座小巧玲珑的"山石盆景"明代学士称这里"山尽石,市尽美且巨,他山莫侪”。
尚书陆完有诗云:突兀万石攒,逶迤两溪抱,风狭云进凉,泉留月停皓。
准确而生动的勾画出云洞岩的独特风貌。
云洞岩胜景的绮丽多姿,让游人入景如踏青云履仙境,留连忘返。
漳州还有许多名山如灵通岩,南太武,海月岩,东门屿,鹅仙洞,九侯岩……如果你有机会来游玩一下会让你流连忘返的。
漳州还有一条母亲河一一九龙江。
这一条哺育了厦门,漳州等地区的江河被人们称为母亲河,九龙江的水清澈见底。
河水滔滔流淌直奔向大海,像一条小龙在投入自己母亲的怀抱。
在漳州有天柱山森林公园,里面植物上百千种,占地上千公顷,这里或古木参天,或树根盘结。
或须髯悬垂,有如热带雨林,鸟啼蝉鸣。
幽出尘寰,在这里还有许多花,最为出名的是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南国花王的美称。
关于水仙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你有空到漳州来,我讲给你听。
还有茶花,兰花这被称为三大名花。
在这里还有一座百花村,那里摆设各种各样的花,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古迹;艺术习俗;美食;这里的名胜古迹最为多多,这些古迹无一不在向游人细说历史古城的辉煌与璀璨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现在我来介绍几个吧。
江东桥原名通济桥,俗称虎渡桥是我国十大古代名桥之一。
被《世界之最》一书列为最大的石梁桥,被中外桥梁建筑专家视其为桥中珍宝。
漳州市,常住人口为498万。
地处东经117°-118°、北纬23.8°-25°之间,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城市象征-威镇阁,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西北与龙岩相接,西南与广东的潮州毗邻。
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胞三分之一祖籍漳州,因而漳州是侨、台胞寻根谒祖的地方之一。
漳州是福建南部的“鱼米花果之乡”,青山碧水,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饶,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也是闽西南的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滨海城市。
漳州人民勤劳勇敢、民风淳朴;历史上人才荟集,俊贤辈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
曾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光荣称号。
当前,漳州人民正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加快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构筑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实现“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群众安居乐业”,把漳州建设成为海峡西岸一颗璀灿的明珠。
漳州文化丰富多彩,五彩缤纷。
角角美美良良才才芋芋良才芋产自龙海市角美镇铺透村的良才自然村,其地理优越,背北朝南,北面紧靠天柱山,南临角美集镇,山上林木茂盛,山下果园围绕,生态良好。
这里的土壤与众不同,且有优质的山涧水灌溉,自然形成土质砂砾搭配,满足了良才芋生长的特殊土质要求。
良才芋是在“惊蛰”、“春分”时节种植,属半年熟作物。
一亩地可种700株,亩产二点五吨左右,外表棕黄色,芋肉色泽美,含有紫色条须,味道香又酥,百食不厌,令人回味。
海海澄澄““双双糕糕润润””月港民间每逢岁时节日,婚庆喜事,莫不蒸制糯米糕粿,民间称之为“甜粿”,参配红糖者叫“红甜粿”,参配白糖者叫“白甜粿”,“红白甜粿”各有特色。
海上灯塔引入小故事
我的家乡在漳州,一个近海的小城市,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
在漳州,有这样一个地方,被喻为福建的“小垦丁”,它常年被海风吹佛,带着海苔清新的味道,它未被开发,带着原始的气息,它的名字叫镇海角。
镇海角在镇海卫伸出海边的凸出地,这里有两座灯塔,一新一旧,新的还在使用旧的已经飞起。
来到这脑子里不禁浮现“大海,渔村,灯塔”构成了它标志性的画面。
当地的村民,大多以捕鱼为业,对于渔民来说,相比与遇到恶劣的天气,海上作业最让他们担心的是迷失方向和触礁,因此,灯塔和航标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它是闽中南地区最重要的灯塔,扼守台湾海峡航运干线和厦门港入口,在这里守护灯塔的人,与大海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关系,他们对大海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给船舶带来了安全感,他们也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中,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他们说:看到了灯塔,就看到了家的方向。
这里的人都知道蔡亚财,蔡亚财是漳州航标站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坚守一线二十三年的老航标工,作为灯塔的守护人,二十三年来,每隔几天,蔡亚财都会在渔民回港时与渔民聊上几句,他的父亲、大哥、二哥都在捕鱼,他希望渔民每天都能安全回港。
村里有两千多户人口,一半以上还继续从事捕鱼,有时候捕鱼会迷失方向,所以他一直守护灯塔到现在。
傍晚时的镇海角,就像是一幅画,牛儿在这里悠哉的吃着草,时间也慢了下来,灯塔似的风车,礁石缝里的“鲜”货,赶海回来的渔船载着大自然的馈赠,这些日复一日地上演着。
告别城市的喧嚣与生活的烦恼,来到美丽的镇海角。
无边无际的大海,让疲
惫的我们,卸下满身的压力。
大海、蓝天和草地,保持着最美的样子,实现了我们对大海最美好的向往。
哩厚,江究!--漳州旅游资源介绍漳州(闽南语:Chiang-chiu-chhī)是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东与厦门相邻、南接广东省,是泛珠三角、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是“海上丝绸之路”九大申遗城市之一、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核心城区为芗城区、龙文区,圆山新城,中心城区有漳州台商投资区、漳州开发区,是厦深高铁、龙厦高铁、鹰厦铁路交汇的重要枢纽城市、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
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2014年当选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百强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
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南靖土楼、云洞岩等景点。
漳州系历史文化名城,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于一万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686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
历史上人才荟集,俊贤辈出,走出了林语堂、黄道周等文化名人。
全市户籍人口497.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32‰。
2015年GDP2766.6亿元,增速连续3年位居福建第一、财政收入274.75亿元。
漳州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湾祖居地,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同胞有70万人,台胞三分之一祖籍漳州,境内有客家人数十万。
第一站:南靖土楼南靖土楼是指遍布漳州市南靖、华安、平和、诏安、云霄、漳浦等县山区的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
漳州游记作文精选5篇漳州地域仅以东山县和芗城区发现的人类化石为据,在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已有人类在这里活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漳州游记作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学习。
漳州游记作文1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地方的中国味,它们是丰富多彩的、悠久深长的、表现地方特色的“味道”。
漳州味也是如此。
——题记漳州的“味道”丰富多彩,其中也有一些让人眼睛发亮的美味——面食、豆花、锅边糊、猫仔粥......其中的面食是手抓面和卤面:手抓面——它是漳州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
它的名字源于吃它的时候要把面卷起来用手抓着吃,所以得名手抓面。
吃起来是香味十足,油而不腻;卤面——它在漳州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先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吃卤面是纪念屈原,现已发展成四季均吃卤面。
卤面营养高,色、香、味俱全,好不美味。
我也不一一多说了,让我们直奔下一幕!第二幕:悠久风俗情我跟你们说,其实漳州人原来是中原人。
后来将中原的传统风俗带入闽南一带,渐渐把中原的风俗与闽南各地风俗融合在一起,渐渐把中原的风俗与闽南各地风俗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明显的属于漳州的地方特色。
不信你看——除夕围炉:每年旧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家家贴春联,并且还会“倒”贴”福”字在家门上,寓意“福到;早上祭祀祖先,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这叫围炉,寓意“全家团聚,平安幸福”晚餐丰盛、气氛隆重。
除了鱼肉外,一定要有刚,因为刚寓意“财宝”;也要有甜点,因为寓意“全家生活甜蜜”;饭后还要给儿童压岁钱,用红纸包裹,寓意“孩子们红红火火火地成长”;最后,除夕之夜还要灯火通宵,门前挂红灯笼,这叫“守岁”。
除了这个,漳州还有一个“回娘家与连尾甘蔗”的风俗,内容太多了,我就不多讲了。
第三幕:多彩文艺秀漳州里的文艺也很多,有“竹马戏”、“大鼓凉伞”、“芗剧”、“布袋木偶戏”......其中“芗剧”让我印象深刻。
“芗剧”早先源于九龙江流域,九龙江又称芗江,故称芗剧。
现广泛流传于漳州、厦门等地。
小时候到现在我经常和爷爷奶奶去看芗剧,里面分位生、旦、净、丑,表演很夸张,讲话很委婉,并且还刻意安排情节,把人物心境表现出来,灵活巧妙地把本地的风土人情表现出来,闽南气息非常浓郁。
漳州抬菩萨作文
我的家乡在福建省漳州市,这里是一个瓜果飘香、风景怡人的好地方。
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
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很热闹精彩,但最热闹精彩的要数正月初五,这一天是村里迎神的日子,是一年一度的抬菩萨天典。
从早上6点开始,安排去抬菩萨的人早早的起来了,能去抬菩萨的人可不是普通的人,他们必须是我们镇子里德高望重,并有一定的人脉的人。
有些小孩子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山上拿彩旗。
一大早,我们就被锣鼓声叫醒,出门一看,哇!全村男女老少都出来了。
壮小伙们抬着菩萨,跑啊、冲啊,一个比一个快,一个比一个猛,他们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引来了一阵阵欢呼声。
戏台上,女村民们表演着平时锻炼身体的健身舞,成了节日一道亮丽的风景。
家乡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日,我喜欢家乡漳州的春节。
鱼米花果之乡:漳州
漳州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漳州市是福建省东南部地级市,全市总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481万。
东濒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东北与泉州和厦门接壤并一同被称为“闽南金三角”,南部与广东的汕头、潮州毗邻。
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美誉。
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
20本词条正文缺少必要目录和内容, 百科名片缺少图片, 欢迎各位编
辑词条,额外获取20个积分。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漳州面积1.26万平方公里外文名称Zhangzhou人口481万别名芗城、中国水仙之乡方言闽南语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
华东著名景点东山岛、南靖土楼、云水谣古镇、三平寺、百花村、火山公园等下辖地区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等政府驻地芗城区东铺头街道办事处火车站漳州站电话
区号0596车牌代码闽E邮政区码363000地理位置福建省东南部目录1概述2地理位置3自然气候4旅游景区5旅游指南6历史文化7政治经济8教育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