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分类与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15
实用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文案-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第六章泌尿系统疾病知识点一:尿路感染【概述】(一)定义、发病率、分类尿路感染,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内大量生长繁殖所致的尿路炎症反应。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尿路感染中最多见的是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急性尿路感染的80%~90%。
2.感染途径最多为上行感染,即细菌由尿道口上行至膀胱、输尿管、肾盂,少数经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
3.易感因素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导尿、膀胱镜检查、妊娠、性生活损伤和机体免疫力低下等。
糖尿病、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重症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等患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妊娠或月经期妇女等是易感人群。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可无、可轻、可重,分述如下:1.急性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
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即尿路刺激征,常有白细胞尿,约30%有血尿,偶有肉眼血尿。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
2.急性肾盂肾炎可有或无尿路刺激征,可有或无腰痛、肋脊角压痛、叩击痛,可有或无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血白细胞升高等,血培养可能阳性。
3.慢性肾盂肾炎单纯性尿路感染,即使反复发作,也极少能发生慢性肾盂肾炎。
复杂性尿路感染,在尿路有功能性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器质性梗阻(结石、畸形)时,可能会发生慢性肾盂肾炎。
4.无症状细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可以不予以治疗。
(二)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个/ml,如能排除假阳性,则为真性菌尿。
(三)诊断真性菌尿患者伴有发热>38℃,有明显肋脊角疼痛和叩击痛,血白细胞增加,可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
【处理要点】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灭菌尿、控制症状、驱除诱因、防止复发、保护肾功能。
治疗应根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化验结果出来之前可根据经验选药,一般选用肾毒性小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
转诊1.男性泌尿系感染或反复发作患者,应转上级医院行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泌尿系X线或B超检查,了解致病菌及有无前列腺疾病、结石、梗阻、反流、畸形等易感因素,并做相应治疗。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临床上,泌尿系感染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判断,本文将介绍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症状和体征。
泌尿系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下腹部不适等。
体征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腹部压痛、尿道口红肿等表现。
在诊断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二、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泌尿系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出现白细胞增多、蛋白质阳性、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此外,尿培养和药敏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肾盂肾炎的患者,可以进行B超、CT、MRI等影像学
检查,以了解肾脏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的范围和严
重程度,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
炎症指标等辅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
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帮助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泌尿系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
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根据以上标准,提高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水平,
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猫咪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猫咪作为家庭常见的宠物之一,享有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随着繁殖和饲养技术的进步,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泌尿系统疾病对猫咪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其进行及时而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一、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分类与症状泌尿系统疾病在猫咪中可分为上尿路和下尿路疾病。
上尿路疾病包括尿路感染、结石和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和尿血等症状。
下尿路疾病主要包括膀胱炎和尿道阻塞等,其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量减少以及血尿等。
二、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对于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初步诊断,我们可以根据其临床症状来辅助判断。
如有排尿困难、尿频、尿量减少、尿血等症状的猫咪很可能患上了泌尿系统疾病。
2. 尿液检测尿液检测是诊断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尿液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猫咪尿液中的PH值、比重和颗粒物质等指标,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和结石等疾病。
3. 影像学检查对于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确诊,常常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超声波和CT等,这些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猫咪泌尿系统的内部情况,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结石、肿瘤和肾脏疾病等问题。
三、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尿路感染和膀胱炎等疾病,我们常常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结石和肾脏疾病,我们通常会采用利尿剂和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我们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的准确控制。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猫咪泌尿系统疾病,如结石无法通过药物清除、尿道阻塞等情况,我们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清除病灶和恢复猫咪的正常排尿功能,对病情掌握准确的医生进行手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3.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猫咪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尿失禁分类及标准尿失禁是指尿液无法被正常控制,导致尿液不经意地流出的症状。
这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发于老年人和女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尿失禁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失禁的分类及标准。
一、尿失禁的分类1. 动态性尿失禁:也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咳嗽、打喷嚏、搬重物或者运动等活动时,由于膀胱内压力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经意地流出。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常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
2. 急迫性尿失禁:也称为切实性尿失禁,是指突然出现强烈的尿意,而且无法控制,导致尿液不经意地流出。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常见于老年人和脑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3. 混合性尿失禁:这种类型的尿失禁是指动态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同时存在,即在运动或者咳嗽等活动时,同时伴随着强烈的尿意,导致尿液不经意地流出。
4. 过度活动性膀胱尿失禁:这种类型的尿失禁是指膀胱肌肉过度收缩,导致尿液不经意地流出。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常见于年轻女性和儿童。
5. 溢流性尿失禁:也称为无力性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排空障碍,导致尿液滞留在膀胱内,而且无法完全排空,最终导致尿液不经意地流出。
这种类型的尿失禁常见于老年人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二、尿失禁的标准1. 膀胱容量:膀胱容量是指在排空前,膀胱内能够容纳的最大尿量。
膀胱容量的测量需要通过导尿的方式进行,一般来说,男性的膀胱容量为300-500ml,女性的膀胱容量为200-400ml。
2. 尿流率:尿流率是指尿液从膀胱排出的速度。
尿流率的测量需要通过尿流测试来进行,一般来说,正常人的尿流率为15ml/s以上。
3. 残余尿量:残余尿量是指在排尿结束后,膀胱内仍然残留的尿液量。
残余尿量的测量需要通过超声波技术或者导尿的方式来进行。
4. 尿失禁评分:尿失禁评分是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常用的尿失禁评分工具包括ICIQ-SF、UDI-6和IIQ-7等。
泌尿外科专科疾病知识宣教目录一、基础知识宣教 (3)1. 泌尿系统概述 (4)2. 泌尿外科疾病分类及特点 (5)3. 泌尿外科常见症状 (6)二、常见泌尿外科疾病知识 (7)1. 肾结石 (9)a. 病因及发病机制 (10)b. 诊断方法 (12)c. 治疗手段 (13)d. 预防措施 (15)2. 输尿管结石 (16)a. 病因及发病机制 (17)b. 诊断方法 (18)d. 预防措施 (21)3. 膀胱结石 (22)a.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b. 诊断方法 (24)c. 治疗手段 (25)d. 预防措施 (26)4. 前列腺炎 (27)a. 病因及发病机制 (28)b. 诊断方法 (29)c. 治疗手段 (30)d. 预防措施 (31)5. 前列腺增生症 (33)a. 病因及发病机制 (33)b. 诊断方法 (35)d. 预防措施 (37)6. 尿路感染 (38)a. 病因及发病机制 (39)b. 诊断方法 (40)c. 治疗手段 (41)d. 预防措施 (43)三、诊疗流程与注意事项 (44)1. 门诊就诊流程 (46)2. 住院治疗流程 (46)3. 手术治疗注意事项 (47)4. 康复期护理要点 (48)四、预防与康复指导 (50)1. 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 (50)2. 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52)3. 心理调适与压力应对 (52)4. 社会支持与家庭关爱 (53)五、专科医生介绍与咨询途径 (55)1. 主任医生团队介绍 (56)2.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团队介绍 (56)3. 咨询途径与联系方式 (57)一、基础知识宣教泌尿系统结构: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脏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并产生尿液;输尿管将尿液从肾脏输送到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尿道负责排放尿液。
泌尿系统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中的废物、调节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排泄尿液以及生产精子。
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肾炎、肾结石、膀胱炎、前列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