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1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物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课程。
该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电子电路设计、分析、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教学大纲将详细阐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2、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如基本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3、培养学生解决电子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如电路仿真、电路调试、故障排除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半导体器件基础: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二极管、晶体管等。
2、电子电路分析: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直流分析、交流分析、频率响应等。
3、电子电路设计:介绍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如放大电路、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等。
4、电子技术应用:介绍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通信、计算机、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包括:1、课堂讲解:由教师详细讲解课程内容和概念。
2、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项目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电子电路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
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考察学生整体学习效果。
4、项目实践: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大纲附表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附表如下,详细说明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七、教学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1、教师需准确讲解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原理,确保学生理解。
电子技术基础(精选)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的学科。
它是现代电子工程的基础,涵盖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电路理论方面,我们学习基本的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我们研究电路的稳定性、传输特性、频率响应等,并学习如何分析和设计各种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是研究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解调等处理方法。
我们学习各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模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以及它们在通信、音频、视频等领域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研究数字信号的传输、处理和存储。
我们学习数字逻辑电路、数字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等知识,并了解它们在计算机、通信、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信号处理是研究信号的采集、变换、滤波、检测等处理方法。
我们学习各种信号处理算法和工具,如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信号检测等,并了解它们在通信、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应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研究电磁波的传播、辐射、散射等特性。
我们学习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微波器件的设计和应用,以及它们在无线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的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工程的基础学科,它为后续的电子工程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设计和调试各种电子电路的方法,并为将来的电子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精选)电子技术基础是研究电子设备和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的学科。
它是现代电子工程的基础,涵盖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电路理论方面,我们学习基本的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高中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高中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高中技术课程中,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是两个重要的学科内容。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于学生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1. 电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的基础是电路理论。
要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方法解析电路问题,掌握电路的串并联关系,以及交流电路的相关知识。
2. 电子元器件学生需要熟悉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选型和使用。
3. 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分支。
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如与门、或门、非门等逻辑门的工作原理,以及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4. 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学生需要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理,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模拟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1. 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并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
2.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协议等。
同时,了解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应用的相关知识。
3. 编程语言学生需要学习一门编程语言,如C语言或Python语言。
通过编程实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数据库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如SQL语言的编写和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
三、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应用1. 电子产品开发与维修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学生可以参与电子产品的开发与维修。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块,是一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元器件的识别和基本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有关的电子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后续课程主要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及应用》等。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是三门课并成一门课,内容多、概念多、电路种类多、电路与参数符号多,时间又少,因此教学中更需突出重点。
电路部分,重点是直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路;模拟电路部分,重点是半导体三极管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数字电路部分,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对于实际的集成电路芯片,应着重芯片的逻辑功能和使用。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根据电子技术的学习规律,采用项目为教学情境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情境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本课程共划分为电路定理分析验证、助听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表决器的制作与调试、数字电压表的制作与调试等五个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
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
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
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应用。
2. 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
3. 学习基本的电子电路分析方法,包括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等。
4. 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仪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子技术的定义和发展1.2 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1.3 电子技术的基本电路元素第二章:电子元件2.1 电阻2.2 电容2.3 电感2.4 二极管2.5 晶体管第三章:基本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3.2 并联电路3.3 混联电路3.4 电路的功率和能量第四章:常用电子仪器仪表4.1 万用表的使用4.2 示波器的使用4.3 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的使用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团队协作5.1 电子实验的基本操作5.2 电子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5.3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电子技术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电路分析和实际操作,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2. 实验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仪表。
3. 辅助材料:教案、PPT课件、实验指导书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规范。
2.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是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应用电子技术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我院工科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模拟部分教学大纲学时:55 学分:4适用专业:电子类、自控类、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技术基础》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半导体器件1、正确理解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作用,熟练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正确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
2、掌握放大电路定性分析方法及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
3、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4、正确理解放大器失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概念及其频率特性。
5、了解级间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指标的估算,选频放大电路。
第三章场效应管放大电路1、正确理解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掌握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确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结构,工作原理。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器1、熟练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性能特点和基本单元电路。
2、正确理解差动放大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了解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3、了解集成运放的应用及两种基本电路。
第五章负反馈放大电路1、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和极性。
2、熟练掌握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1、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线性电路和非线性应用电路的方法和应用知识。
2、练掌握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法和积分运算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等的结构及分析方法。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第一单元讲稿、问题、练习题分析前言:本讲稿是《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的授课主线,以《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作为参考教材。
由于课时紧张,所以按内容或类型划分单元讲述和考核。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
第二单元: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七章。
第四单元:第八章、第九章。
第五单元:第十章、第十一章。
第一单元第一篇(第一章)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一、电路的概念:(参见书1.1)元件有:电阻(器)R、电源、开关、电容C、电感L等。
物理量:电流、电压、功率。
电路模型如右图1-1:干电池=U S+R S,导线电阻=R1,灯泡=R L。
图1-1二、电路的定律和计算例1-1 计算图1-2的电压U ab,电流i3,R2、R3、3V、6V电源的功率P。
图1-2解:(一) 准备知识:①理解欧姆定律 (IU 相关) )()()(欧伏安R U I =②理解电功率P (瓦)=U (伏)*I (安)应用P 式计算元件功率时,首先需要判断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为关联方向,若为关联,则p = ui ;否则 p = - ui 。
计算结果若p >0,表明元件实际消耗功率(或吸收功率 );若p <0,表明元件实际发出功率(或产生功率) 。
③理解书上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参考方向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电流参考方向在电路中通常用实线箭头或双下标表示。
而且规定: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选的参考方向一致,则电流为正值,即i >0;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所选的参考方向相反,则电流为负值,即i <0。
电压参考方向(参考极性)的选择同样具有任意性,电压参考方向(“+”到“-”的方向)通常在电路图上用“+”表示参考方向的高电位端,“-”表示参考方向的低电位端。
或用双下标表示电压的参考方向,如u ab 表示电压参考方向从a 点指向b 点。
电压实际方向的判定与电流的类似(是u ab >0,还是u ab <0)。
a →b 点间的电压U ab = U a (a 点的电位)- U b (b 点的电位),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到参考零电位间的电压。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大一知识点电子信息工程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向,它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在大一学习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电子技术基础1. 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础元件的结构和性质。
2. 电路基础:串联、并联、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电路理论和分析方法。
3. 信号与系统: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表示与分析,系统的时域和频域性质。
二、通信技术基础1. 通信系统概述: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信道和信号传输方式。
2. 调制与调解:调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各种调制方式的原理与特点。
3. 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红外线、激光)的特点和应用。
4. 数字通信:数字信号的产生、编码和解码,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
三、计算机技术基础1. 计算机组成与原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等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作用、功能和组成,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等基本原理。
3. 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等基础知识。
四、电子信息工程应用1. 电子产品:了解常见的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视、音响等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2. 通信系统:对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常见的通信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 计算机应用:了解常见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数据库等。
以上是电子信息工程导论大一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在后续学习中,我们将会深入学习这些知识,掌握更多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篇文章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兴趣,积极探索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概述1.1 电子技术的定义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的定义讲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1.2 电子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讲解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1.3 电子技术的基本测量与测试方法介绍电子技术的测量与测试方法讲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原理第二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1 模拟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讲解二极管、晶体管等有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2.2 模拟电子电路分析并讲解基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介绍模拟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2.3 模拟信号处理讲解模拟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介绍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第三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1 数字电子元件介绍逻辑门、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特点讲解触发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的应用3.2 数字电路设计分析并讲解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数字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3.3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的编码与解码介绍数字信号的滤波与加密技术第四章: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践4.1 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电子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2 电子电路仿真与实验讲解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安排电子电路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4.3 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讲解电子电路的安装工艺和注意事项介绍电子电路调试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与发展5.1 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介绍微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微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应用5.2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介绍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讲解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5.3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讲解嵌入式系统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第六章:传感器与信号检测6.1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其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2 信号检测技术讲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信号处理技术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6.3 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安排传感器与信号检测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七章:电源技术与电子测量7.1 电源技术基础介绍电源的分类和基本原理讲解电源电路的设计和保护7.2 电子测量技术介绍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讲解电子测量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7.3 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安排电源与电子测量实验项目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第八章:可编程逻辑器件与计算机8.1 可编程逻辑器件介绍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和应用8.2 计算机硬件基础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讲解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8.3 计算机软件与编程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计算机编程语言及其应用第九章:电子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9.1 电子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通信系统、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通信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2 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讲解自动化控制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9.3 电子技术在现代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分析电子技术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案例讲解医疗电子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第十章: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10.1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介绍电子技术在科研、产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分析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0.2 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讲解电子技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10.3 电子技术的创新与产业发展探讨电子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电子技术创新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挑战重点解析本文档是《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的完整版,共包含十个章节。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培训对象:本科学生课程性质:必修,考试总学时数:理论56 学时,实践20 学时学分:开课学期:第×学年×季学期二〇二×年×月一、学习目标本课程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介绍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具有技术发展快、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
依据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学生打牢学科基础,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内容设计模拟部分,沿“先分立后集成”的主体思路,教学内容由常用半导体器件、常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引入反馈对电路性能改善的分析判断、集成运放内部电路、集成运放的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等章节组成。
在一条主线的牵引下,牵扯出各章节的相关知识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数字部分,主要由“组合”到“时序”、“小规模”到“中规模”的顺序介绍,运用逻辑代数基础和逻辑门的特性,导出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而介绍加法器、译码器、选择器等常用中规模组合功能器件的功能和应用;引入时序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由触发器构成的小规模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而介绍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常用中规模时序器件的功能和应用;最后介绍半导体存储器和PLD 这类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分类、特点和简单应用以及模数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转换技术和参数指标。
计算机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专业:_计算机类____姓名:_朱斌____学号:_3110307123___辅导教师:卢光宝/陈佳新/鄢仁武日期:2012/9/3-2012/9/7_目录一、前言 (3)二、设计 (3)2.1 设计的目的: (3)2.2 任务: (3)三、实验原理: (3)3.1 电源变压器 (4)3.2 整流和滤波: (4)3.2.1、整流电路 (4)3.2.2、滤波电路 (5)3.3 稳压电路 (6)四、设计方案及其剖析: (6)4.1、整体的设计的电路图如下: (6)4.2、参数计算和选择: (7)五、仿真调试: (8)六、设计总结: (11)一、前言此次专周是设计设计一个串联型稳压电源。
具备输出两档电压,具有可换档性、稳定性。
主要设计部分包括:变压、整流、滤波、整流、比较放大电路,基本实现了作为一个稳压电源的要求。
设计过程中利用了EWB软件进行仿真。
其中,分析了串联稳压电源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并设计了一款稳压电源,详细介绍了用EWB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对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各个部分进行仿真分析的过程。
通过仿真软件中虚拟仪器和仪表观察到的电路不同部位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读出的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值,判断电路工作情况,可以很快找到故障,排除故障,是较好掌握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工作原理及辅助设计的有效途径。
二、设计2.1 设计的目的:(1) .设计用晶体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的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
掌握直流稳压电路的设计;(2).学习使用学习使用EWB软件并对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进行仿真验证。
(3).熟悉稳压电路的有关参数与测试。
2.2 任务:(1)、基本要求A、电路能输出直流4.5V与10V两档电压;B、拟定测试方案和设计步骤;C、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元件参数,选好元件,并画出电路图;D、通过仿真软件,观察电路不同部位的输入、输出电压波形, 仿真验证输入、输出电压和电流值输出信号;E、写出设计报告。
(2)、技术指标:A、输出4.5V与10V两档直流电压;B、输出额定电流350mA,最大电流700mA;C、在最大输出电流时纹波电压峰值小于0.3V三、实验原理: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 电 源 + 整 流 + 滤 波 + 稳 压 + u 1 u 2 u 3 u I U 0 _ 变压器 _ 电 路 _ 电 路 _ 电 路 _(a )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u u u 3(b )整流与稳压过程图1稳压电源的组成框图及整流与稳压过程电路框图:3.1 电源变压器电源变压器的作用是将来自电网的220V 交流电压u1变换为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u2。
电源变压器的效率为:效率=P 2/P 1。
其中:2P 是变压器副边的功率,1P是变压器原边的功率。
因此,当算出了副边功率2P 后,就可以算出原边功率1P 。
3.2 整流和滤波:3.2.1、整流电路整流电路是将工频交流电转变为具有直流电成分的脉动直流电。
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故利用二极管可进行整流。
向导电性,故利用二极管可进行整流。
整流有半波整流,全波整流和桥式整流。
四个整流二极管只要任何一个开路,桥式全波整流就会变成半波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oU=0.45i U;而四个整流二极管全部正常时,电路为全波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oU=0.9i U,整流电路经理论知识得知用桥式整流电路,并适当的选择桥堆元件,本实验选择桥堆的型号为BYM10-1000,其每个二极管的压降为0.75V。
下面是桥式整流:(1)、工作原理:当vi 为正半周时,二极管D1、D3导通,在负载电阻上得到正弦波的正半周。
当vi为负半周时,二极管D2、D4导通,在负载电阻上得到正弦波的正半周。
(2)、参数的计算:输出电压中的直流分量:根据桥式整流的波形图可知,输出电压是单相脉动电压。
将输出电压用付立叶级数展开由此可得直流分量:流过负载的直流电源: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3.2.2、滤波电路滤波电路是将脉动直流中的交流成分滤除,减少交流成分,增加直流成分。
利用电抗性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可实现滤波。
常用:电容滤波,LC滤波,阻容π型滤波三种。
下面是电容滤波:电容器C对直流开路,对交流阻抗小,所以C应该并联在负载两端。
(1)、工作原理:当电容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大于变压器付边的电压时,二极管D2截止,电容又开始通过负载电阻放电,重复前述的过程。
如下图:(2)、参数计算:使用条件:RL ≥(3至5)T/2;近似条件:VL = 1.2 V2到这里我们可以根据要输入到稳压电路的电压来进行计算并选择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的大小。
3.3 稳压电路由于输入电压u1发生波动、负载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U I会随着变化。
因此,为了维持输出电压U I稳定不变,还需加一级稳压电路。
稳压电路的作用是当外界因素(电网电压、负载、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能使输出直流电压不受影响,而维持稳定的输出。
稳压电路一般采用集成稳压器和一些外围元件所组成。
采用集成稳压器设计的稳压电源具有性能稳定、结构简单等优点。
这里是带放大器的串联型稳压电路:电压电路和比较放大器四个基本保护组成。
调整管就如:T1’,T2’及周边的元件构成胆管直流放大器,D2是稳压管,R5是限流电阻。
又来提供基准电压VZ 。
R1和R2组成分压器,用来反映输出电压的变化,成为取样电阻。
稳压电路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深度负反馈的自动调节系统。
四、设计方案及其剖析:通过整流滤波,再进行稳压,最后输出4.5V与10V两档直流电压,并且要求输出的额定电流350mA, 最大电流700mA,在最大输出电流时纹波电压峰值小于0.3V。
4.1、整体的设计的电路图如下:电路分析:直流稳压电源由电源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四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4.2、参数计算和选择:1、稳压电源的设计,是根据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 o、输出电流I o、输出纹波电压ΔU op-p 等性能指标要求,正确地确定出变压器、集成稳压器、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路中所用元器件的性能参数,从而合理的选择这些器件。
稳压电源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根据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 o、最大输出电流I omax,确定稳压器的型号及电路形式。
U,确定电源变压器副边电压u2的有效值U2;根据稳压电2)根据稳压器的输入电压I源的最大输出电流I0max,确定流过电源变压器副边的电流I2和电源变压器副边的功率P2;根据P2,从表1查出变压器的效率η,从而确定电源变压器原边的功率P1。
然后根据所确定的参数,选择电源变压器。
U和滤波电容3)确定整流二极管的正向平均电流I D、整流二极管的最大反向电压RM的电容值和耐压值。
根据所确定的参数,选择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
2、在实验中用到了诸多器材:电阻:8个;变压器:2个;运算放大器:2个;电容:2个;电压表,电流表,二极管,三极管等;调节输出电压:负载电阻的计算:R (L )=U/ I =10V/700mA=14.29(欧);在整流电路中,每只二极管所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22U U RM =流过每只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I D = I R /2 = 0.45U 2/R; 当输出为10V 时 R=14.29欧;当输出为4.5V 时 R=6.43 欧;电容的计算: 2)5~3(T RC >; C=(2200--300)(uF ); 采样电路的比例计算:U 。
=(R1+R2) /R2*Uz; R1/R2=0.47; 同理,可得到另一个电路的值。
在经过桥式整流得到了输出电压是单相脉动电压,电压的波动就只在y 轴的正半轴。
这里是用四个二极管组成的。
电容进行对单相脉动电压进行滤波,脉动直流中的交流成分滤除,减少交流成分,增加直流成分。
利用电抗性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可实现滤波。
此时的电压波形就是一条脉动很小的直流电流了。
五、仿真调试:1)通过调高输入稳压电路的电压时或者调高稳压电路中的负载电阻都不会使得电路的输出电压发生很大的变化,保持在输出的电压的而要求值中。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输出电压UO降低,即T1的发射极电压(UT1)E降低,由于UD1保持不变,从而造成T1发射结电压(UT1)BE上升,引起T1基极电流(IT1)B上升,从而造成T1发射极电流(IT1)E被放大β倍上升,由晶体管的负载特性可知,这时T1导通更加充分管压降(UT1)CE将迅速减小,输入电压UI更多的加到负载上,UO得到快速回升。
这个调整过程可以使用下面的变化关系图表示:UO↓→(UT1)E↓→UD1恒定→(UT1)BE↑→(IT1)B↑→(IT1)E↑→(UT1)CE↓→UO当输出电压升高时整个变化过程与上面完全相反。
当输出电压上升时,整个分析过程与上面过程的变化相反。
从电路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稳压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稳压管D1的稳压值UD1要保持稳定;二是调整管T1要工作在放大区且工作特性要好。
其实还可以用反馈的原理来说明简易串联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由于电路是一个射极输出器,属于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电路的输出电压为UO=(UT1)E≈(UT1)B,由于(UT1)B保持稳定,所以输出电压UO也保持稳定。
滤波电路坐标图滤波后的波形图。
最后输出的直流电压六、设计总结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对串联直流稳压电源方面知识有了一个人全新的认识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在电路的EWB仿真过程中提升了我的动手能力,加深对这个仿真软件的认识,熟练的应用这个软件。
本次实践也培养了我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了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我熟悉了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
规格。
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