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鲁迅先生鄙视他们、厌恶他们、感到失望。
展示提升
朗读27-31段,概括段落内 容,并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与鲁迅 弃医从文的关系
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 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 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 慨,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 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 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 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 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 强盛的愿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高高耸起的学
生制帽比作富士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清
国留学生”既不想剪辫子又怕被外国人嘲笑
的心理,反映了他们庸俗、浑浑噩噩的精神
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反语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 就是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
意,一般含有否定、讽刺及嘲弄的意
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 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 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 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 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 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 中国早。
1902年4月,鲁迅到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速 成班补习日语。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 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弃 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多
年后,鲁迅在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下离开北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