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2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

1、什么是组织?

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2、组织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3、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4、组织行为的种类:微观组织行为、宏观组织行为、正向组织行为、反向组织行为。

5、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和组织绩效,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6、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来源: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

7、组织行为学的指导意义:

(一)改善质量与生产效率;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1.密切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不断的改进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4.精确度量5.向员工授权

(二)改善人际技能(关系);

(三)管理劳动力多元化;

(四)全球化趋势的影响;1.国际多元化 2.国内多元化

(五)如何对员工授权;

(六)诱发革新和变革,树立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8、人际技能是指无论是独自一个人还是群体中与人共事,理解别人、激励别人的能力。

9、有效的与成功的管理活动

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与控制。

2.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材料

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培训、冲突管理

4.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外部交往

10、人的行为特征:1、自发性2、原因性3、目的性4、持久性5、可变性

11、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影响人的行为的个人主观内在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客观外在环境因素包括:

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

12、个性的特点(掌握)

1、独特性(差异性和不同性)

2、稳定性(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3、整体性(思想、情感和行为之间的协调性、统一性)

4、倾向性(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兴趣和价值观,对事物的选择和特定的行为方式)

5、社会性

6、组合性

13、影响个性的形成因素(掌握)

1、自然的、遗传性因素。

2、社会化因素(适应环境、受教育程度)。

3、组织环境因素。

4、偶然因素(突发事件、重大变故)。

14、人性管理的方法 :目标动力、激励、控制

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复杂人假设15、Z理论的涵义:Z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如何提高生产率。生产率是一个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它需要以有效的方式,采用各种合作的和具有远见的做法,把个人的努力协调起来。

Z理论的内容:

(1)信任。生产率和信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

(2)微妙性。所谓微妙性就是以不强加于人的方法指导工作,分析人的个性,精确地了解人并决定谁和谁在一起工作最为恰当、组织效率最高的搭档或班组

(3)亲密性。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以及经过教导的无私性都来自密切的社会关系

16我国现代的人性理论:“主权人”的人性假设理论 ;“社会环境中动态系统人”的人性假设理论

17、态度: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态度的三种成分: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态度的特征:习得性;对象性;持续性;内隐性

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 ;工作参与;组织承诺

18、知觉与行为

一、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大脑中

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大脑中的反映。

1、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比感觉更高一级的反映形式,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的有机结合。

2、知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而知觉受人的各种主观意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19、知觉的分类:社会知觉、自我知觉

20、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2、作用:〈1〉影响个人行为及组织行为。〈2〉在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3〉同一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那么他们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4〉组织只有在平衡各方面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合理的组织目标。

21、激励的重要性

1.激励手段:滿足需求、驱动行为

2.內在报酬、外在报酬

內部激励行为:为本身的目的所产生的行为;激励的来源就是实际产生的某种行为,而激励来自于从事工作本身。

外部激励行为:为了获得物或社会报酬,或避免被处罚所产生的行为;激励的来源是行为的结果,而非行为本身。

22、早期的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麦克里可得X理论和Y 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存、安全、归属、自我尊重、自我实现。ERG理论: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成长发展的需要。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保健因子:可消除工作不满足的因素 。具备了这些因素,人门不会不满足,但是也不会获得满足。

2、激励因子:要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应强调那些能够增加工作满足感的激励因子。

23、双因素理论的贡献:

1、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采取了某种激励机制的措施以后并不能一定就带来满意。

2、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3、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用一些内在因素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24、现代的激励理论:成就需要激励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成就需要激励理论:

1、成就感需要:企图超越別人,达到某些标准,追求成功的驱动力。

2、权力需要:操控別人去做其本来並不想去做的事的需要。

3、归属感需求:追求友善及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公平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取决于他所能得到成果的全部期望价值与他认为达到该成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V×E式中:M表示激励力,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V表示效价,指某项活动成果所能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度;E 表示期望值,指一个人根据经验判断的某项活动导致某一成果的可能性的大小,即数学上的概率,数值在0~1之间。

25、群体: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情感上相互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且遵守共同行为规范的个体的组合。

群体的三要素:拥有一定规范,行为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依赖,联系成整体;有共同目标或利益。

26、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1)形成阶段(2)震荡阶段(3)规范化阶段(4)执行任务阶段(5)终止阶段

27、群体规范:指群体确立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

28、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29、高凝聚群体的特征:1、成员间信息沟通快、意见交流频繁、相互了解深刻、民主气氛好、人际关系和谐;2、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愿意参加群体活动;3、成员对群体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维护群体的利益和荣誉。

30、提高群体凝聚力的措施:

(1)设置符合群体成员利益的明确目标;

(2)加强组织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训;

(3)增进群体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加强群体制度的建设;

(5)采取民主参与的领导方式。

31、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1)群体决策的优点:信息全面、完整;多方面提出可能的方案;提高对最终决策的认同感;增加决策的合法性

(2)群体决策的缺点: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不清。

32、群体思维是决策群体在一定条件下易出现的一种群体行为,是一种心理性症状,能使决策群体在不自知状况下做出愚蠢决策,导致消极的乃至灾难性的后果。

1、群体思维(“小集团思想”)的表现

(1)决策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试图文饰自己的错误坚持自己的观点。

(2)对怀疑多数人共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

(3)持不同意见者为了与多数人一致而保持沉默,避免意见交锋。

(4)造成一致通过的错觉,认为弃权就是赞成。

群体思维的结果,一方面会提高群体凝聚力及成员满意感,另一方面降低决策质量。

2、克服群体思维(“小集团思想”)的方法

(1)群体领导应要求参加决策的人尽可能清晰和合乎逻辑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听取和考虑其他人对自己意见的看法,欢迎不同意见。

(2)先把问题告诉大家,让大家独立思考和提出看法,可以采取匿名或书面的方式提意见。

(3)群体决策时,先以小组讨论,充分酝酿,然后把不同意见提交大组。

(4)讨论初期,领导应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

(5)群体领导可指派一名成员扮演“吹毛求疵”角色参加会议。这个角色可轮流担任,主要是把一些问题作建设性批评。

33、冲突的三个特点:主观知觉性;客观存在性;作用两重性。

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

1、 直线制组织结构

2、 职能制组织结构

3、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4、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5、 矩阵式组织结构

6、 新型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

特点:纵横两套管理系统

优点:1、协作和配合。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2、较强的机动性,能根据特定需要和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适应性。3、集思广益。把不同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更加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它在发挥人的才能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缺点:1、在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复杂性。2、稳定性差。由于小组成员是由各职能部门临时抽调的,任务完成以后,这要回到原职能部门工作,容易使小组成员产生临时观点,不安心工作,从而对工作产生一定影响。3、权责不清。由于每个成员都要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级领导,潜伏着职权关系的混乱和冲突,造成管理秩序混乱,从而使组织工作过程容易丧失效率性。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特点:“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原则

优点:1、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有利于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3、便于组织进行专业化生产

缺点:1、增加了管理的层次;2、事业部之间交流和合作减少;3、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

34、组织设计的现代原则:

1、明确以人为中心的原则,组织设计不能以物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

2、符合人的需要和特点的原则;

3、弹性原则,组织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这样才能适应情况的不断变化。

35、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组织规模、环境因素、技术因素。

36、组织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

基本特点 :

1、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中的个体拥有的一套价值观体系

2、 组织文化不仅仅写在纸上或在培训课程中清楚地讲解,而是

共同认可的

3、 组织文化是可通过符号手段来沟通的

组织文化的特征:独特性、无形性、民族性、功用性、继承性、革新性。

37、组织文化的功能:导向、激励、造型、凝聚、规范。

38、组织文化建设是指企业的领导者有意识地培养优良文化、克服 不良文化的过程。

内容:

1、 培育具有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念、塑造杰出的企业精神

2、 坚持以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3、 提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4、 加强礼仪建设,促进组织文化的习俗化

5、 改善物化环境,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

39、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身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

组织变革的核心问题是效率、效益和员工满意感问题

40、组织发展::简称为“OD”,就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行为

科学的知识,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变化的要求,通过有计划的、长期的努力,来改进和更新组织,从而实现更协调、更有效的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又以改善和更新人的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管理方式为重点。

组织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活力,提高组织的效率。具

体表现在:

1、 使组织的结构、战略、活动、人员与组织的作风、制度更好

地配合

2、 提出新的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开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

4、 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自考组织行为学(二)历年真题答案 2014-2017年

组织行为学(二) 历年真题2014年-2017年 一定过!

目录 2014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3) 2015年4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13) 2015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23) 2016年4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33) 2016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47) 2017年4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56) 2017年10月组织行为学 (64)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74)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76) 2017年10月真题答案 (77)

2014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 A.人事心理学 B.医学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 2.最早使用“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的是()。 A.泰勒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答案】B 【解析】教材没有标准答案。 20世纪60年代,莱维特在《心理学年鉴》中首次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扩大到了组织心理。 3.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是()。 A.案例研究法 B.观察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类,这种分类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分类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有关智力、能力趋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一般有三种具体的调查方法: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4.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忽视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进行全面评价的做法是()。 A.知觉防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C 【解析】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A知觉防御: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B首因效应: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2018年组织行为学第二次形考作业

江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020163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本)评阅教师 第 2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作业内容: 一、简答题 1.员工是怎样从工作当中学习不道德行为的? 2.如果你不得不对一名员工进行处分,请具体辩明你会怎么做? 二、讨论题 1.“所有的组织都会因为招募到最优秀的员工而受益”,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用一些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2.针对良好的能力与工作的匹配和良好的人格与组织的匹配两种情况,你认为哪种情况更可能导致成功?请解释你的理由。 作答结果: 简答题 1、员工从工作中习得不道德行为的途径通常有两种。 答: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学习。因此,管理者或行政人员这些员工的榜样的不道德行为,往往会对员工形成不良示范效应。 (1)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启示,行为是效果的函数,通过学习个体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或逃避他们不想要的东西。不道德行为的结果可能使得员工得到他们想要的或使他们避免不喜欢的情况出现。比如:为了不受到上司更为严厉的批评,一个员工可能会为他由于睡过头编造一个其他的谎言。 (2)不恰当的强化方式会触发员工不道德行为的增多或出现。员工在工作中学习不道德行为主要是由于组织的奖励系统正向强化错误行为,员工被鼓励做不道德的事情。正向强化指当一种反应之后伴随着愉快事件,如管理者称赞员工做得好,其导致了学习,强化了反应,增加了重复的可能性。在工作中学习不道德行为的例子,如组织对那些说谎、欺骗、歪曲事实的员工给予表扬、晋升、加薪或其他奖励等,员工便认识到不道德的行为会得到报偿。有时,为了完成目标,销售人员虚报销售数据,生产人员将不合格的产品装运发货,而这些虽然都已完全背离了目标设定的根本出发点,即获得高绩效,但是组织给予员工的奖励会鼓励其做出这些不道德的事情,并且此行为会重复发生。 2、答:对员工进行处分的活动常常包括口头批评、书面警告和暂时停职。但是,有关处分

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7月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一切人的行为 B. 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C. 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 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2. 组织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 A. 个体 B. 群体 C. 团队 D. 部门 3. 度量离中趋势常用的指标是()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标准差 D. 中位数 4. 按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来划分,美国组织行为学家史布兰格把人的价值观分 为() A. 五类 B. 六类 C. 七类 D. 八类 5. 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的是() A. 内因控制论者 B. 外因控制论者 C. A型性格的人 D. B型性格的人 6. 创造性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 A. 系统性 B. 开放性 C. 社会性 D. 主动性、首创性、适应性、有用性 7. 个人在组织内事业生涯变动的模式呈现出的是一个() A. 圆柱体 B. 圆锥体 C. 正方体 D. 圆球体 8. -般来说,在执行任务时,较为有效的群体是() A. 利益型群体 B. 友谊型群体 C. 同质性群体 D. 异质性群体 9. 在群体压力下,个体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这种效应是() A. 协同效应 B. 群体促进效应 C. 从众效应 D. 社会惰化效应

10.最民主、最通畅的正式沟通形式是() A. 圆式 B. 轮式 C. 全方位式 D. 链式 11.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这种观点源于() A. 人际反应特质理论 B. 社会比较理论 C. 人际相互作用理论 D. 社会交换理论 12.如果程序与规则不够充分,那么管理群体间互动首选的方法是() A. 设置层次等级 B. 设计联络员角色 C. 成立工作团队 D. 设立特别工作组 13.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景因素互相作用所构成的这种动态过程是() A. 管理 B. 领导 C. 冲突 D. 合作 14.将权力定位于群体的领导作风是() A. 民主型 B. 独裁型 C. 协商型 D. 集权型 15.领导方格理论中将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的领导类型称为() A. 贫乏式→即不关心人也不关心工作 B. 乡村俱乐部式→只关心人,不关心工作 C. 团队式 D. 任务式→将对工作高度关心,但对人很少关心 16.现代社会中,始终约束领导决策活动过程的因素是() A. 社会需要 B. 法律责任 C. 组织资源 D. 创新能力 17.在整个动机结构中,决定人的行为的最强烈的动机是() A. 原始动机 B. 习得动机 C. 衍生动机 D. 优势动机 18.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通过努力工作赚钱,有人通过投机取巧赚钱,这些现象表明() A. 同一行为可以出自不同的动机 B.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不同的行为 C. 好的动机可以引起不合理的行为 D. 坏的动机可能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掩盖 19.着重于对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的理论是() A. 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论、成就需要论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 .描述性研究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思 D.马科思·韦伯 3.法约尔没有.. 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 ) A.经营六职能 B.行政管理理论 C.14条管理原则 D.管理五要素理论 4.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5.某公司有作业人员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 ) A.10人 B.9人 C.8人 D.7人 6.根据群体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同,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 ) A.命令型群体 B.交叉功能型群体 C.生产线上的装配小组 D.利益群体 7.根据对强化程序的分类,按时领工资的方式属于( ) A.连续强化 B.固定强化 C.间断强化 D.可变强化 8.按照人类行为分类系统—即交互作用过程分析理论,发生概率最高的行为类型是( ) A.社会情感方面的积极行为 B.与任务相关的行为 C.与任务相关的咨询行为 D.社会情感方面的消极行为 9.按照团队角色理论,喜欢制定操作程序,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人力,建立制度,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这种团队角色是( ) A.总结者-生产者 B.控制者-核查者 C.推动者-组织者 D.评价者-开发者 10.K·卢因的“群体动力论”援引的理论基础是( ) A.空气动力学理论 B.环境科学理论 C.场论 D.团队角色理论 11.下列测定方法中,属于疲劳心理指标测定的是( ) A.脉搏数测定 B.劳动能量消耗测定 C.闪光融合频率测定 D.劳动动作变化的测定 12.按照组织结构的分类,集权制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 A.直线型结构 B.职能型结构 C.事业部型结构 D.矩阵型结构 13.决策者对未来情况虽然无法做出肯定的判断,但已知事件发生的概率, 这种类型的决( ) A.创新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程序化决策 14.当企业的净收益为零,保持不盈不亏时的销售数量或者销售金额被称为( ) A.保本点 B.盈亏点 C.盈利点 D.亏损点 15.一个人对他能胜任一项工作的信心,被称为( ) A.目标承诺 B.期望概率 C.积极强化 D.自我效能感 16.通过非结构化的群体互动来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方法是( ) A.敏感性训练 B.专业培训 C.组织变革 D.分权管理 17.学习型组织能够解决传统组织中固有的三个问题,即( ) A.分工、 竞争和效率 B.分工、 协调和反应性 C.专业化、 竞争和反应性 D.分工、 竞争和反应性

组织行为学二历年真题

阿《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 第1 章组织行为学理论基础 一、单选题 1、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2、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为了证明某个观点所进行的研究是( B )。 A.工作研究 B.理论性研究 C.应用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3、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中,设有控制组并对研究条件方面进行最大程度控制的研究方法是( C )。 A.案例研究 B.现场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文献研究 4、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 C )。A.社会学 B.管理学 C.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5、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 A )。 A.描述性研究 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6、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并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人是( A )。 A.泰罗 B.赫兹伯格 C.莉莲·吉尔布雷斯 D.马科思·韦伯 7、在生产管理中,创制了运用线条图来对产品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B )。 A.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B.亨利·甘特 C.泰罗 D.亨利·福特 8、组织理论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近代组织理论的理论依据是 ( C )。 A.马科斯·韦伯的理论 B.亨利·法约尔的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9、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主张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还著有《新教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著作,因此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的是( C )。 A.法约尔 B.泰罗 C.马科思·韦伯 D.亨利·甘特 10、法约尔没有提出的理论或观点是(B)。A.经营六职能B.行政管理理论C.14 条管理原则 D.管理五要素理论 11、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的提出者是( B )。A.厄威克 B.法约尔 C.明茨伯格 D.韦伯 12、斯隆对现代管理的最大贡献是( C )。 A.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的“跳板”,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 B.首先采用了现代化的大规模装配作业线 C.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 D.进行了工时和 动作研究 13、只讲具体的人、物和案例,缺乏理论概括的理论派别是( A )。 A.经验主义管理学派 B.经理角色理论 C.古典管理理论 D.社会系统理论 14、按照明茨伯格提出的管理者角色理论,“挂名首脑”属于( B )。 A.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B.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C.决策方面的角色 D.其他角色 1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B)。A.亨利·甘特B.马克思·韦伯C.玛丽·福

组织行为学历年论述题汇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4)41.试论管理者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一-P6 42.联系实际案例说明管理者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管理。三-P73 (14.10)41.试述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 42.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4.7)41.试论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三-P55~57 42.联系实际谈谈期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十四-P327、331~333 (14.4)41.联系实际谈谈群体规范对群体行为的作用。 42.联系实际谈谈公平理论对我国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 (13.10)41.什么是组织认同感?试分析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 42.试分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3.7)41.试论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42.运用斯金纳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谈谈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使用惩罚。(13.4)41.试述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42.联系实际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制定组织变革的方案。 (12.7)41.试论群体思维现象的表现及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 42.联系实际谈谈组织管理者应如何进行组织文化变革,重塑组织文化。 (12.4)41.试述价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 42.结合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谈谈管理者应该如何正确运用惩罚。 (11.7)41.试述归因论的基本内容。 4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需要层次理论的"普遍性"、"层次性"和"主导性"的看法。(11.4)4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冲突与激发冲突。 42.试论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0.7)41.试述冲突过程的五阶段模型。 42.结合组织变革力场分析方法,谈谈组织管理者如何克服阻力,实施组织变革。(10.4)41.试述麦克里格Y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42.试述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及其在管理上的意义。 (09.7)41.试述x理论与y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 42.试分析领导威信的特点与作用,并谈谈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 (09.4)41.试述群体行为的模型。 42.试述优势动机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08.7)41.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的管理? 42.联系实际谈谈成就需要理论的现实意义。 (08.4)41.结合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领导的特点,联系实际说明如何选择领导方式。 42.结合组织发展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发展的趋势。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测验及答案

一、单选题 (共40.00分) 1.韦克斯勒认为() A.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的一种扩散的或全面的才 能 B.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的一种聚集的或全面的才 能 C.智力定义为“智力是个人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可实行的一种聚集的或全面的 才能 D.智力定义为“智力是群体行动有目的、思维合理、应付环境有效的一种聚集的或全面 的才能 正确答案:B 2.奥尔伯特经典的价值观理论() A.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 B.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 C.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 D.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和宗教型 正确答案:D 3.外倾性表现为() A.合群的、好交际的 B.精力充沛的、有保留的 C.好表现的、令人不快的 D.努力的、独立 正确答案:A 4.()是对再生性能力的最有效测量,而()则是对推断性能力的最佳测量。() A.词汇测试,非语言的图形推测 B.非语言的图形推测,词汇测试 C.图形推测,非语言的图形推测、 D.非语言的图形推测,非语言的图形推测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共33.00分) 1.管理人员的价值体系会对下面那些方面造成影响()(1)是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 法,从面影响人际关系; (2)是个人对决策和同题解决方法的选择; (3)是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 (4)是关于道德行为标准的确定; (5)是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 (6)是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法; (7)是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8)是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选择 A.1.3.5.7.8 B.2.4.6 C.6.7.8 D.1.3.4.5.6.7 E.2.4.5.7 正确答案:A B 2.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包括() A.招聘与选拔 B.培训 C.共情 D.彼此尊重 E.提高知识 正确答案: A B C 3.霍兰德提出的职业人格类型包括() A.企业型、社会型 B.常规型、艺术型 C.现实型、调研型 D.企业型、社会型、现实型 E.调研 型、社会型 正确答案:A B C

组织行为学2

一、判断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任务型群体也是由组织结构决定的正式群体,它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 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组成的群体。任务型群体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还可能跨越直接的命令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团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是由少量的人组织,这些人具有互补的 技能,对一个共同目的、绩效目标及方法做出承诺并彼此负责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人们对于激励做出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 现实中激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非常个性化和情景性的管理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信息技术在办公场所和生产场所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强度,带 来了工作效率,而且对于员工的生理和心理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高级经理人员常常是B型个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要改变个体的态度,首先要改变个体的有关行为,可以通过引导个体 积极参与有关活动,在活动中转变原先态度,形成新的态度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在管理学领域,人们通过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去探讨如何 预测和激发员工的动机、满足人的需要、引导员工行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A. 错误

正确 满分:2 分 8. 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如冲突、组织内的政治、权力,对我们准确的解 释和预测组织中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贡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激励的实质就是根据员工的需要设置某些目标,并通过一定措施激发 员工的和组织目标一致的强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式导引员工的行为的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学者斯蒂芬 P.罗宾斯在论述企业社会责任时将其区分为社会责任和 社会义务两个部分,认为一个企业只要履行了经济和法律责任,就算履行了社会义务,而社会责任则是在社会义务的基础上再加上道德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自尊心弱的人更注重取悦他人,他们很少站在 不受欢迎的立场上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A型个性,很少因为要从事不断增多的工作或无休止地提高工作效 率而感到焦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知觉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人的定势心理、防卫心理和习惯心理容易对说服宣传持排斥或逆反 的态度,因而不利于转变那些原有的态度和倾向 A. 错误 B. 正确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

《组织行为学》(第二版)2011年4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练习 1.群体凝聚力越高,生产率就越高。 2.工作设计的理念由最初的工作专业化转为现在的工作丰富化。 3.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是一回事。 4.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绩效就越高。 5.组织政治行为是组织绩效的大敌,要坚决压制。 6.人是组织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员工需求的变化是岗位设计不断更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7.高成就需要者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辨析题参考答案: 1.群体凝聚力越高,生产率就越高。 解答: 错误。 首先,内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结果。群体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助于降低紧张情绪,提供一个顺利实现群体目标的良好环境。顺利地实现群体目标,以及群体成员作为成功群体的一份子的感觉,有助于提高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感。反过来,群体取胜会强化友谊关系,提高内聚力,也就是说,成功的绩效导致成员间吸引力的提高。其次,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如果群体的绩效规范比较高(比如,高产出、高质量、积极与群外员工合作),那么内聚力高的群体就比内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但如果一个群体的内聚力很高,绩效规范却很低,群体生产率通常比较低。如果群体内聚力低,但绩效规范高,群体生产率比较高,不过比不上内聚力和绩效规范都高的群体。如果内聚力和绩效规范都低,群体生产率肯定低于一般水平。因此,该判断错误。 2.工作设计的理念由最初的工作专业化转为现在的工作丰富化。 解答: 正确。 工作设计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专业化(19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第二阶段,工作的轮换和扩大化(20世纪40—60年代);第三阶段,采用现代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种现代的方法主要是把工作设计得更具有挑战性、成就感、责任感和自主性,实现工作的丰富化。因此该判断正确。 3.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与领导—成员交换理论是一回事。 解答: 错误。 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领导分为交易型和变革型;交易型领导是指领导以下属所需要的报酬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下属的努力和绩效;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

2020年(组织设计)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历年试题及答案

(组织设计)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历年试题及答 案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0938 壹、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壹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企业的运营活动中,营销部门经理同财务部门经理的沟通、销售代表同销售会计之间的沟通都属于() A.纵向沟通 B.横向沟通 C.外部沟通 D.非正式沟通 2.根据双因素理论,下面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X公司的政策和管理 B.工作本身 C.工作业绩 D.上进心 3.垂直的、遵循权力的系统,且只进行和工作相关的信息沟通的网络是() A.正式沟通网络 B.非正式沟通网络 C.小道消息沟通网络 D.小群体沟通网络 4.为了防止变革的失败,库尔特·卢因提出了三步变革模式,即() A.改造、变革和重新解冻

B.解冻、变革和创新 C.解冻、创新和重新解冻 D.解冻、变革和重新冻结 5.关系到企业全局的长期性决策是() A.战略决策 B.战术决策 C.业务决策 D.宏观决策 6.斯隆首创的组织结构是()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参谋型组织结构 C.直线型组织结构 D.事业部型组织结构 7.提出“超Y理论”的学者是() A.麦格雷戈 B.劳伦斯和洛希 C.莫尔斯和洛希 D.玛丽·福莱特 8.在职能型组织结构中,被称为参谋部门的是() A.生产车间 B.市场营销部门 C.海外分X公司

D.财务部门 9.按照利克特的四种制度组织理论,效率高的组织方式是() A.专权命令式 B.参和式 C.协商式 D.温和命令式 10.按照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任务取向的领导干得更好的情境是() A.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低、职位权力弱 B.上下级关系差、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强 C.上下级关系差、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弱 D.上下级关系好、任务结构高、职位权力强 l1.提出强化理论的学者是() A.F.斯金纳 B.维克多·弗鲁姆 C.力曼·泊特 D.爱德华·劳勒 12.媒体借助于闭路电视、计算机、静电复印机、传真机等壹系列电子设备,将这些设备和言语和纸张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沟通方式是() A.非语言沟通 B.口头沟通 C.电子媒介沟通 D.书面沟通

版自考组织行为学第二章章节真题及答案(20200701215823)

一、单项选择题 (201504 ) 4、 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D ) 2 A 、创造性能力 B 、优秀的品格 C 、独特的个性 D 、超强的记忆 (201504)19、决定人的行为方向的是( C )2 A 、价值观 B 、抱负水准 C 、动机水平 D 、激励程度 (201510)5、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 法是( C ) 2 201510)19、基于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物体的共同需要是( A )2 A 、原始动机 B 、 一般动机 C 、习得动机 (201604)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D )2 A 、创造性需要 B 、创造性动机 C 、创造性思维 (201604)16、 决定组织运行与发展方向与水平的是( C )2 A 、外部环境 B 、公共政策 C 、领导者 (201610)1、体现个体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C )2 A 、价值观 B 、能力 C 、气质 (201610)3、行为的直接动因是( A )2 A 、动机 B 、需要 C 、目标 (201610)4、人们在认识特定对象时所具有的心理上的准备状态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心理定势 D 、刻板效应 (201704)3、引发行为最直接的原因是( A )2 A 、动机 B 、需要 C 目标 D 、情感 (201704)4、在个性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 C )2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情绪 (201704)5、用于描述临时性工作任务群体发展变化情况的模型是( D )2 A 、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B 、群体发展六阶段模型 C 、塔克曼模型 D 、间断一平衡模型 (201710)3、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 A )2 A 、需要 B 、动机 C 、目的 D 、行为 (201710)4、在个性心理中,有“好坏之分”的是( C )2 A 、气质 B 、能力 C 、性格 D 、情绪 、多项选择题 201504)26、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有( ABCD )2 A 、知觉防御 B 、首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投射 E 、价值观 (201504)30、 对人的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 ABC )2 A 、爱好和兴趣 B 、价值观 C 、抱负水准 D 、外界环境 E 、个性 A 、世界观 、人生观 C 、价值观 D 、态度 (201510)6、 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杰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D )2 A 、个性 B 、能力 C 、气质 D (201510)7、 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A )2 、性格 A 、创造性能力 B 、创造性气质 C 、创造性动机 D 、创造性需要 D 、衍生性动机 D 、 创造性能力 、技术与工艺 、性格 、态度 C ) 2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2

组织行为学试卷 一、填空题 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人。 2.个性主要是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证两大部分所组成。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并综合运用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为手段。 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叫做准实验。 二、单项选择题 1.组织行为学最早产生于本世纪( C ) A.20-30年代 B.30-40年代 C.50-60年代 D.70-80年代 2.以下不属于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D ) A.面谈法 B.电话调查法 C.问卷调查法 D.案例研究法 3.需求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亚当斯 D.斯金纳 4.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B )。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B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6.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 C ) 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7.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下述哪方面规律性的科学( C ) A.一切人的心理活动 B.一切人的行为 C.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 D.一切人的心理与行为 8.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C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9.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 C )

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10.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 ) 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三、名词解释 1.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2.动机 答: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群体凝聚力 答: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4.组织文化 答: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答: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别最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⑴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讲义

第二章个体行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个体行为规律,从需要与动机、气质、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掌握个体差异及管理,了解五种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个体行为规律 2.个体差异及管理 难点:1.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 2.有关情绪的理论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多媒体展示 学时安排:4学时 教学内容: 一、首先利用案例引入认识研究组织成员个体行为的重要性。 案例:用人的艺术 某家电子计算机集团公司,几年前,通过公开招聘,招收了两名刚刚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张某和李某,人事经理决定让他们从事计算机的推销工作。从工作申报表和面试等人事资料看,张某和李某虽然都想从事这项推销工作,但他们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差异来。张某很显然是外倾性格,热情、开朗、善交际、积极主动;而李某则表现出内倾性格,爱思考,不愿与人说话,喜欢独处。一年后,张某看起来很快适应了销售工作,得心应手,成绩出色,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不久将提升为部门经理。李某虽然也能完成交给的任务,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后不久,李某就找人事经理谈话,说他不想干了,准备辞职。人事经理让他说出理由,李某也说不出个原因来,其中有一点,人事经理已经悟出来,那就是李某对销售工作已经不感兴趣了。私下里,人事经理了解到,李某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很善于搞些发明创造。据说,他在中学时代,还获得过少年科技发明奖,这种创造意识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人事经理与总经理商谈之后,把李某单独请到家里,吃完饭后与他谈了一次,最后决定调李某到研究开发部。在李某调动到调研开发部的那年年底,他的两项发明已为公司创收了十几万元。 由案例引发的同学们的思考:

组织行为学(二)选择题精编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二)选择题 一 .选择题 1. 组织行为的载体是() A 个体 B 群体 C 组织机构 D 社会环境 2. 首先提出“劳动报酬奖金制”的是() A 甘特 B 泰罗 C 福特 D 吉尔布雷 3. 与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相比 , 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加进了() A 对组织体制的研究 B 对管理行为规范的研究 C 对组织结构的研究 D 对人的因素的研究 4. 经理角色理论认为,经理在承担信息方面的角色时,可以充当 3 种角色一监督人角色,信息传播人角色以及() A 谈判者角色 B 联络者角色 C 企业家角色 D 发言人角色 5. 企业内各种职位之间 , 各种职员之间网络关系的模型及其安排体系称为() A 管理层次 B 管理跨度 C 组织结构 D 指挥链 6. 以“借力、双赢和共生”为基本指导思想的组织结构是() A 事业部型结构 B 矩阵型结构 C 多维立体结构 D 网络结构 7. 下列有关群体形成五阶段模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五阶段模型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五个阶段的标准程序 B 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成是群体的一员时 , 标志着震荡阶段结束了 C 在规范化阶段 ,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关系 D 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按照五阶段发展 8. 提出群体动力论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是() A k ·卢因 B 乔治·霍曼斯 C 查尔斯·汉迫 D 费伦奇 9. 企业领导者是首要职能是() A 确保任务完成 B 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 C 强化组织管理 D 选好用好干部 10. 途径一目标理论认为 , 可以激励员工奋发进取并有望使下属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的领导方式是() A 指示型 B 支持型 C 参与型 D 成就向导型 11. 将沟通分为人际沟通 , 群体之间的沟通和组织之间的沟通是按照() A 沟通媒介不同 B 沟通对象不同 C 沟通信息的传递方向不同 D 沟通的信息是否有反馈 12. 信息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以便信息显得对接受者更为有利的情形成为() A 选择性知觉 B 信息过滤 C 晕轮效应 D 投射 13. 与激励一绩效模型(一)相比 , 激励一绩效模型(二)添加了变量() A 能力 B 激励 C 机会 D 续效 14. 根据双因素理论 , 下列因素的改善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的是() A 公司政策 B 同事关系 C 奖励 D 工作环境 15. 当决策者对未来情况做出肯定的判断但了解事情发生的概率时作出的决策是 A 非程序化决策 B 战略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高层决策 16. 非程序化决策又被称为() A 分析型决策 B 风险型决策 C 被动决策 D 主动决策 17. 以下产生压力的原因中 , 不属于工作〈任务〉上的压力是() A 角色模糊 B 领导作风 C 人际关系因素 D 挫折因素

组织行为学第一二三次在线作业及复习资料

第一次在线作业 1.( 2.5分)组织的构成要素有目标、资源、管理和( ) ?A、人员 ?B、制度 ?C、环境 2.(2.5分)根据分析水平的不同,可把组织行为分成微观组织行为和( ) ?A、宏观组织行为 ?B、中观组织行为 3.(2.5分)根据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可把组织行为分为正向组织行为和( ) ?A、中向组织行为 ?B、反向组织行为 4.(2.5分)著名组织行为专家基思·戴维把管理者影响员工行为的管理模式分为专制模式、监护模式、支持模式和( ) ?A、联盟模式 ?B、合作模式 ?C、分权模式 5.(2.5分)组织的有效性与战略导向、高层管理、组织设计和( )有关 ?A、薪酬体系 ?B、激励机制 ?C、晋升渠道 ?D、组织文化 6.(2.5分)组织有效性的提高可以从个体绩效、群体绩效和( )三方面入手 ?A、团体绩效 ?B、整体绩效

7.(2.5分)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 ) ?A、沟通能力 ?B、语言能力 ?C、创造力 ?D、文字能力 8.(2.5分)组织对员工的能力管理可以从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管理和( )三方面入手 ?A、员工的选拔与安置 ?B、职业培训 ?C、岗位锻炼 9.(2.5分)荣格认为,人格可以分为意识、个人潜意识和( ) ?A、群体意识 ?B、集体意识 ?C、集体潜意识 10.(2.5分)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是哪位管理学家( ) ?A、马斯洛 ?B、麦克利兰 ?C、赫茨伯格 ?D、.斯金纳 11.(2.5分)提出ERG理论的是哪位管理学家( ) ?A、马斯洛 ?B、麦克利兰 ?C、赫茨伯格 ?D、克莱顿·P·阿德佛

12.(2.5分)提出成就动机理论的哪位管理学家( ) ?A、马斯洛 ?B、麦克利兰 ?C、赫茨伯格 ?D、.斯金纳 13.(2.5分)双因素理论中“双因素”是指激励因素和( ) ?A、保健因素 ?B、安全因素 ?C、风险因素 14.(2.5分)期望理论提出动机强度取决于效价、期望值和工具性三个因素的( ) ?A、乘积 ?B、之和 15.(2.5分)强化理论认为,强化有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 ?A、忽视 ?B、消退 16.(2.5分)报酬可分为经济报酬和( ) ?A、物质报酬 ?B、精神报酬 ?C、非经济报酬 17.(2.5分)工作再设计的内容包括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和( ) ?A、岗位调整 ?B、环境改善 ?C、工作丰富化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组织行为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过程为目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称为( A ) A.描述性研究B.预测性研究 C.归纳性研究D.解释性研究 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提出者是( B ) A.亨利·甘特B.马科思·韦伯 C.玛丽·福莱特D.亨利·法约尔 3.为了克服由于命令的统一原则而产生的信息传递的延误,专门设计了一种分层管理,以沟通信息,及时处理问题。这项设计被称为( D ) A.管理方格图B.韦伯行政管理图 C.质量圈D.法约尔跳板 4.在生产管理中,创造了线条图来对产品生产活动进行计划调度和控制的人是( B ) A.弗兰克·吉尔布雷思B.亨利·甘特 C.泰罗D.亨利·福特 5.在现代管理中,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晋升、年功序列工资制为特点的管理体系被称为( C ) A.美国式管理B.德国式管理 C.日本式管理D.英国式管理 6.在组织设计实践中,由各类小组形成的混合体所组成,这些小组分别负责特殊的职能领域,这种灵活性组织结构是( B ) A.网络结构B.蜂窝状结构 C.母性结构D.矩阵结构 7.根据沟通理论,属于正式沟通渠道的是( D ) A.小道消息B.社交场合 C.食堂的午餐D.员工会议 8.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中被称为“认知理论”的是( A ) A.归因理论B.挫折理论 C.强化理论D.公平理论 9.在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的学派中,把人的本性假设为懒惰、缺乏进取心、不愿负责任、缺乏理性的理论是( A ) A.X理论B.Y理论

《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首页-我的作业列表-《组织行为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欢迎你,窦建华(VC114158002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 (B ) A.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 霍桑试验? C. 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 D.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 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 (B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3. 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B)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4. 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 ? (A ) 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 性格 5. 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 ) 。? ( B ) A. 自我 B. 本我 C. 超我? 6. 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荣格 B.阿德勒 C.麦迪 D.弗洛依德? 7. 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 。? ( C ) A.能力低下 一般能力 B. C.天才 D.才能? 8.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 ) 。? ( C ) 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9.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 ) 。? ( B )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