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北冥有鱼
- 格式:docx
- 大小:63.16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八年级语文文言文之《北冥有鱼》北冥有鱼(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②鲲(kūn):大鱼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
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垂:悬挂。
③海运:海水运动。
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
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②《齐谐》:书名。
一说人名。
③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物。
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
⑤野马也,①抟(tun):盘旋飞翔。
②扶摇:旋风。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
④息:气息,这里指风。
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②苍苍:深蓝色。
③极:尽。
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三)课文分析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1)"志怪." 怪:(2)怒.而飞怒:(3)抟.扶摇抟: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困于心,衡于虑D.其人舍然大喜3.翻译下列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去以六月息者也。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1.(1)怪:怪异之事。
(2)怒:振奋(3)抟:环旋着往上飞2.B3.(1)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怒、其、若)(2)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苍、其、正色、其、至极)(3)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去、以、息)(4)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抟、扶摇、去、以、息)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 有鱼,其名为鲲。
冥:(2)《齐谐》者,志怪. 者也。
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题汇总(含答案)北冥有一种鱼,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有几千里。
它能够化身为一种鸟,名为鹏。
鹏之背,也不知有几千里。
它怒而飞翔,犹如天空中的___。
这种鸟如果在海上飞行,就会往南飞往南冥海。
___也叫天池。
《齐谐》这本书是一本志怪的书。
书中说:“___往南冥,水面上扬起三千里高的浪花,它振动翅膀,飞离九万里远,六个月后才停息。
”野马、尘埃,生物都是通过呼吸相互影响的。
天空是苍苍的,它的颜色是正常的吗?它的边界是无限远吗?它俯视世界,仿佛如此。
9.鹏程万里10.(1)北冥:海洋(2)志怪者也:志怪的书(3)海运:海洋的运动(4)怒而飞:愤怒地飞翔11.(1)鹏鸟振动翅膀飞离九万里远,六个月后才停息。
(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通过呼吸相互影响的结果。
12.___写这个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绝对的孤立。
1)愤怒地飞翔,它的翅膀像是悬挂在天空中的云彩。
(2)这种鸟,如果海流运动,就会迁徙到南海去。
11、(4分)鹏是一个巨大的鸟,它的背部不知道有多大,翅膀展开像是天空中的云彩,能够飞行极远的距离。
12、(3分)答案不唯一,可以从文学、寓言、文化等多个角度来谈论。
例如,___寓意着人们对于自然和世界的敬畏与想象,也可以从___的迁徙和自由等方面谈论。
用力振翅,翱翔天际,它的翅膀仿佛是天空中的云朵。
这种鸟叫做鲲,它的身躯之大,不知有多少千里;如果化身为鸟,就叫做鹏,它的翅膀也不知有多少千里,当它怒气冲天地飞翔时,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朵。
这种鸟只有在海洋运动时才会迁徙到南海,南海是指天池。
《齐谐》是一部志怪小说集,其中说:“鹏鸟迁徙到南海时,水击打了三千里,它们抟扶摇而上飞了九万里,停留了六个月才息影。
”野马和尘埃都是生物的呼吸所形成的,天空的颜色是深蓝色的吗?天空的边际是没有尽头的吗?从我们所看到的来看,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北冥有鱼》原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冥有鱼》原文、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冥有鱼》原文: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作者简介: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题汇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3题。
(15分)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是谓大同D.今夕是何年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困于心,衡于虑D.其人舍然大喜9.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1分)答案:三、文言文阅读(0分)7.D8.B9.(1分)示例:鹏程万里(或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三)文言文阅读(12分)请阅读《北冥有鱼》完成第9——12题。
(12 分)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9.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北冥(míng)B.鲲之大(kūn)C.抟扶摇(chuán)D.徙于南冥(xǐ)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1)北冥()(2)志怪者也()(3)海运( ) (4)怒而飞()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冥有鱼文言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1. 出处。
二、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 “北冥有鱼”中的“冥”通“溟”,大海。
2. 古今异义。
-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海运”,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 “天池也”中“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
- “野马也,尘埃也”中“野马”,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野生的马。
3. 一词多义。
- 息。
-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之。
- “鹏之背”(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是……还是……)4. 重点实词。
-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怒而飞”。
- 垂:悬挂。
“其翼若垂天之云”。
- 徙:迁移。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抟:盘旋飞翔。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扶摇:旋风。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三、句子翻译。
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2.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3.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 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
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4. 齐谐者,志怪者也。
5.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6.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文言文重点注释翻译默写(《北冥有鱼》《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庄子》中的一篇,下面是《北冥有鱼》和《庄子二则》的重点注释翻译和默写。
《北冥有鱼》注释翻译:北冥:指北极之南。
鱼:泛指鱼类。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鸟飞则无患者,而蜃气上饶其羽翼,此之谓也。
北极之南有一种鱼,名叫鲲。
鲲的大小,无法估量,可能有几千里长。
它可以化身为鸟,名叫鹏。
鹏的背部也无法估量,可能有几千里宽。
它生气时飞翔,其翼就像垂挂在天空的云朵一样。
它是一种渡海的鸟,将要前往南极。
南极是天体浩瀚之池。
鸟一飞行就不会遇到阻碍,而且水汽会充盈羽翼。
这就是说鹏飞行时没有任何困扰的原因。
《庄子二则》注释翻译:庄周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之鲵鱼,宜水而游,鳣之鲕脍鱼,宜陆而处。
鲵鱼鳞甲之厚,不可以入于陆;鲕脍鱼水中之虫不能以加于鳟。
蕴而外物者,不可得而闻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乎?’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庄子和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庄子说:“鲵鱼和鱼宜水游,鳣鱼和鱼宜陆处。
鲵鱼的鳞甲很厚,不能在陆地上活动;鳣鱼的天敌水中的虫也不能加它。
因此,留在外面的东西不可以得到而去听闻。
”惠子说:“先生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呢?”庄子说:“先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呢?”惠子说:“我不是先生,确实不知道先生,先生确实不是鱼,先生之所以不知道鱼的乐趣,就完全了。
”庄子说:“请按照事物的本质来说。
您说‘汝(你)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呢?’既然知道我知道这一点而问我,我知道这一点就是在濠梁上。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翻译及解析《北冥有鱼》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鼓起翅膀飞行时,它的翅膀好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注释1. 北冥有鱼,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2.鲲之.大,之:主谓之间。
大:非常巨大,作谓语。
鹏之.背,之:助词,的。
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4.志怪者也,志:记载。
怪:怪异。
5.水击三千里,击:拍打。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tuán):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7.“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倒装句。
以: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8.野马也,尘埃也,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如野马一般。
9.天之苍苍,苍苍:深蓝。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极:尽。
10.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表选择,是?还是?1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其:代大鹏。
下:向下。
是:这样。
中考⽂⾔⽂:《北冥有鱼》知识点分类梳理北冥有鱼《庄⼦》考情搜索:近14年未考【原⽂与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不知其⼏千⾥也;化⽽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千⾥也;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抟扶摇⽽上者九万⾥,去以六⽉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所⾄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体积巨⼤,不知道有⼏千⾥;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千⾥;当它奋起⽽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啊,海⽔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池。
《齐谐》是⼀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的⼤海之时,翅膀击⽔⽽⾏,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它乘着旋风盘旋飞⾄九万⾥的⾼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的⼤风。
”⼭野中的雾⽓,空⽓中的尘埃,都是⽣物⽤⽓息吹拂的结果。
天⾊湛蓝,是它真正的颜⾊吗?还是因为天空⾼远⽽看不到尽头呢?⼤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在地⾯上看天⼀样罢了。
【⽂学常识】本⽂作者庄⼦,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物,《庄⼦》⼀书是庄⼦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本⽂节选⾃《逍遥游》⼀篇。
【重点词义】1.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意思是:海2.古今异义(1)怒.⽽飞:振奋,这⾥指⽤⼒⿎动翅膀(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动(3)天池..也:天然形成的⽔池(4)野马..也,尘埃也:⼭野中的雾⽓,奔腾如野马3.词类活⽤(1)名词作状语抟扶摇⽽上.者九万⾥:往上飞(2)形容词作名词志怪.者也:怪异的事情4.其他重点实词(1)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迁移(5)志.怪者也:记载(6)⽔击.三千⾥:拍打(7)抟扶播...⽽上者九万⾥: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8)去.以六⽉息.者也:去,离开;息,⽓息,这⾥指风(9)其远⽽⽆所⾄极.邪:尽头(10)亦若是.则已矣:这样5.⽂⾔虚词(1)为:其名为.鲲:动词,是(2)之:鲲之.⼤:的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独⽴性,不译⽣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独⽴性,可不译(3)其: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指⼤鹏其.远⽽⽆所⾄极邪:表⽰选择,译为“或者”“还是”(4)⽽:化⽽.为鸟:连词,表承接,可不译怒⽽.飞: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便”“然后”(5)于: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到(6)以:⽣物之以.息相吹也:凭借(7)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就【特殊句式】(1)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北冥有鱼》《广异记》《行路难》含答案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广异记(节选)滑州刺史韦秀庄,暇日来城楼望黄河。
楼中忽见一人,紫衣朱冠。
秀庄知非人类,问是何神,答曰:“即城隍之主。
”又问何来,答云:“黄河之神,欲毁我城。
克后五日,大战于河湄。
恐力不禁,故来求救。
君之城也,惟君图之。
”秀庄许诺,神乃不见。
至其日,河中忽尔晦冥.,有白气直上十余丈,楼上有青气出。
秀庄命弓弩乱射白气,气形渐小,至灭,唯青气独存,逶迤如云峰之状。
初时,黄河俯近城之下,此后渐退,至今五六里也。
【丙】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关于文中加点词词义的理解,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助工具书进行释义——从工具书中可以查到“志怪者也”中“志”有“记载”的意思。
B.联系成语推断词义——“屏声敛息”中“息”是“气息”的意思,可推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息”也表示“气息”。
C.通过语境推导词义——由“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推知甲文“怒”是“用力鼓动翅膀”的意思。
D.联系课内明确词义——“北冥有鱼”的“冥”,同“溟”,海,可推知“河中忽尔晦冥”的“冥”也是这个意思。
9.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0.下列对甲文和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开篇的三句话运用了顶真手法,将北海的鲲化为鹏鸟的过程有机联结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起来语气连绵,音韵流畅。
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题汇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3题。
(15分)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是谓大同D.今夕是何年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困于心,衡于虑D.其人舍然大喜9.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1分)答案:三、文言文阅读(0分)7.D8.B9.(1分)示例:鹏程万里(或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三)文言文阅读(12分)请阅读《北冥有鱼》完成第9——12题。
(12 分)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9.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北冥(míng)B.鲲之大(kūn)C.抟扶摇(chuán)D.徙于南冥(xǐ)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1)北冥()(2)志怪者也()(3)海运( ) (4)怒而飞()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冥有鱼》知识点复习及阅读练习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志,)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一、文学常识:北冥有鱼(“”通“”,).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通“”,).三、词性活用:怒而飞怒:词作词,.鲲之大大:词作词,.《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词作词,.四、古今异义的词: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今义:..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今义:..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列前茅。
().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北山愚公长息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⑷而: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⑸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时则不至。
().⑹以: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⑺其:其名为鲲。
().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六、文章理解及分析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2、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有何作用?3、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中考复习资料《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北冥有鱼
《庄子》
中考考点梳理
一、重点词语
1. 通假字
北冥有鱼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________,今义:愤怒、恼怒
(2)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________,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3)南冥者,天池
..也
古义:________,今义:高山湖泊名
(4)野马
..也,尘埃也
古义:________,今义:一种动物
3.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形容词
南冥者,天.池也
原意:天空,句中意: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用作名词
志怪.者也
原意:奇怪,句中意:__________________
(3)名词用作动词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位置在高处,跟“下”相对,句中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____________
(2)《齐谐》者,志.怪者也志:____________
(3)水击.三千里击:____________
(4)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抟:____________
扶摇:__________
(5)去以
..六月息.者也去:____________
以:____________
息:____________
(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息:____________
吹:____________
(7)天之苍苍
..,其正色
..邪苍苍:__________
正色:__________
(8)亦若是.则已矣是: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六月息.者也。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天之苍苍
..,其正色
..邪?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其视下
..也,亦若是则已矣。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探究
理解概括
1.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2. 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3. 文章末尾的问答意蕴深远,请谈谈你的理解。
写作技巧
4. 本文善于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夸张来说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5.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中考考点梳理
一、1. 冥溟海
2. (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海水运动(3)天然形成的水池(4)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3. (1)天然形成的(2)怪异的事物(3)至
4. (1)悬挂(2)记载(3)拍打(4)盘旋飞翔;旋风(5)离开;凭借;气息,这里指风(6)气息;吹拂(7)湛蓝;真正的颜色
(8)这样
二、1.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起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3.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拍打水面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5.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内容探究
1. 示例:“野马”“尘埃”这样极微小的事物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说明万物均“有所恃”,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表明背部就有几千里之大的大鹏,更需借助风力,同时也解释了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才能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
表明“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2. 示例:文中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3. 示例:说明人仰望天空,不能确定所看到的天空的颜色是不是真正的颜色,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是如此,并不能认清天空的本色;意在说明人和大鹏认识世界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4. 示例: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鲲、鹏身躯之大,想象奇特丰富,为下文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需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做铺垫。
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鹏的翅膀比作悬挂在天空的云,描摹出磅礴的气势和雄浑的景象。
③“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出大鹏飞离北海时的壮观场面,意境壮阔雄浑。
5. 示例: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营造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对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事物,以大小对立来阐述“万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其中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