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
- 格式:ppt
- 大小:7.92 MB
- 文档页数:113
中国通史目录
版本一(《中国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前言、自序、绪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古代的开化、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古代社会的综述、秦朝治天下的政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汉武帝的内政外交、前汉的衰亡、新室的兴亡、后汉的盛衰、后汉的分裂和三国、晋初的形势、五胡之乱(上)、五胡之乱(下)、南北朝的始末、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隋朝和唐朝的盛世、唐朝的中衰、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北宋的积弱、南宋恢复的无成、蒙古大帝国的盛衰、汉族的光复事业、明朝的盛衰、明清的兴亡、清代的盛衰、中西初期的交涉、汉族的光复运动、清朝的衰乱、清朝的覆亡、革命途中的中国。
版本二(《中国通史》中国工人出版社):
卷一总编绪论、上世(包括三皇五帝事略、古代文化发生次序)、夏商周事略、春秋分并事略、战国分并事略、东迁以还文化之变迁;中世(包括秦室兴亡事略、楚汉之际事略、西汉事略、东汉事略、三国事略、两汉三国政教之大概、两晋兴亡事略、南北朝兴亡事略、两晋南北朝政教之大概、隋室兴亡事略、唐室兴亡事略、隋唐政教之大概、五季之乱)、近世(包括北宋兴亡事略、南宋兴亡事略等)。
卷二地形编,卷三食货编。
请注意,不同版本的中国通史目录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您根据您所持有的版本查看目录。
中国通史具体介绍中国通史是指对中国历史从古代至现代的全面介绍和研究。
本文将对中国通史的各个时期进行具体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等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多神信仰王朝。
在西周时期,周天子通过封建制度管理各个封建诸侯国。
春秋时期,诸侯开始逐渐壮大,并形成以鲁、齐、晋、楚、秦、燕、赵、韩、魏等国为代表的“八国”格局。
到了战国时期,这些封建诸侯国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秦为首的强大中央集权国家。
二、秦汉时期(公元221年-公元220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基础,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封建社会。
东汉时期,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即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的对立。
西晋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世袭制政权。
三、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治的时期,分为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
南朝包括刘宋、南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周五个朝代。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战乱和动荡,但也出现了许多文化繁荣的现象。
四、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朝由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的开国之功是统一了南北朝时期分裂的中国,但其统治时间较短。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王朝,唐太宗李世民以征服东突厥和高句丽等北方战争为标志,疆域辽阔。
唐朝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也达到了顶峰,被誉为“贞观之治”。
五、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这五个王朝。
十国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南汉、南唐、后蜀、南吴、吴越、闽国和南汉这十个割据政权。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政治动荡,频繁的战乱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国通史每集知识点《中国通史》是一部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的作品,每集都有很多知识点。
以下是每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集的知识点较多,只能简要提及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集:中国古代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的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公元前3000年的夏朝的建立以及贵族制度的出现。
-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的崛起及商代青铜器的发展。
-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的建立以及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第二集:封建社会之春秋时代-公元前771年的西周灭亡,春秋时代的分封制度。
-春秋时代的列国时代及列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
-孔子及儒家学派的兴起,提倡仁义道德的教育思想。
-鲁国向晋国称臣,晋国联合列国废除鲁国的封地。
第三集:封建社会之战国时代-战国时代列国的割据形成,七雄争霸。
-商鞅变法,推行法家思想,引发社会变革和经济繁荣。
-孟子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仁政和君主责任。
-荀子主张法治和严刑峻法,代表了法家思想。
第四集:封建社会之秦汉时代-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秦始皇的,设置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及度量衡。
-秦始皇的统一文字,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汉高祖刘邦的起义,建立西汉,开创了汉朝。
第五集:封建社会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由曹魏建立晋朝。
-五胡乱华,北方民族入侵,南北朝时期的分裂。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流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桓谭的文学创作等。
第六集:封建社会之隋唐时代-唐朝的盛世,科举制度的推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官僚体制。
-唐朝文化的繁荣,如诗歌、绘画等。
-公元751年的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塔里木大战,标志着唐朝的衰落。
第七集:封建社会之宋代及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科举制度,放宽士人的考试条件。
-宋代的经济繁荣,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
-元朝的统一,成吉思汗及其后人的征服,打破了宋朝和南宋的抵抗。
-明朝的光辉时代,大航海时代的启蒙,出现了世界级的船舶探险家。
《中国通史》是一部由白寿彝先生主编的通史性著作,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发展。
全书分为五卷,分别为《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中国通史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和《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其中,第一卷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脉络;第二卷至第四卷则按照时间顺序,详细阐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第五卷则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包括晚清、民国等时期。
总的来说,《中国通史》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中国历史的著作,对于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通史复习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设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
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北方各族加快了内迁速度。
北方各族政权在彼此征战中,原有的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较晚内迁的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措施,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并提供相关史料,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学习目标1.识读《淝水之战示意图》,了解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2.了解北魏统一北方的时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影响等基本史实。
3.通过北魏陶俑、敦煌莫高窟壁画等,理解北方各族交融的表现及历史意义。
4.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书目)。
2.影视作品:《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首先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然后提问这56个民族中是否有历史上曾出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
二、预习检查1.说说淝水之战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影响。
2.说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简述北朝更替的过程。
4.说说魏晋以来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出示北朝民歌《敕勒歌》,并讲述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人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鲜卑族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一政权吗?你想了解鲜卑族杰出政治家——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吗?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起了解北朝的历史。
中国通史的主要内容
中国通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夏商西周时期:涵盖了中国早期历史的起始阶段,包括夏、商、西周三个朝代。
主要内容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以及周朝的分封制度等。
2. 春秋战国时期: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包括诸侯争霸、儒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兴起,并涉及到一些战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3. 秦汉时期:涉及到秦朝的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建立,重点在于秦始皇的治理、兵马俑的发现以及汉武帝的开创性举措。
另外,还包括了西汉的倾覆和东汉的建立等内容。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描述了三国时期的群雄割据、两晋南朝的兴起以及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等情况。
该时期的历史事件较多,包括杨坚的隋朝建立、唐朝的繁荣等等。
5. 宋元明清时期:描述了宋朝的北方与南方政权更替,元朝的建立和明朝的兴起,同时也包括了清朝的建立和统治等。
该时期的历史事件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
此外,中国通史还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文化、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儒家思想的传播、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总体而言,中国通史涵盖了中国历史的整体发展过程,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变迁。
第6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知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2、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基本史实;【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政权更迭、江南开发学习难点:民族交融【教学环节】第一章政权更迭1、199年-200年,官渡之战,基本上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2、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三国鼎立1、魏国: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东汉灭亡2、蜀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3、吴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曹魏:继承汉制,巩固对黄河地区的统治,在西域设戊己校尉,对西域进行管理。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促进西南地区发展。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1、统一历程①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②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③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2、统一意义:结束了东汉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3、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西晋短暂统一原因:①根本原因:宗室诸王争权夺势(八王之乱),政治动荡,秩序混乱;②统治阶级奢侈腐化激化阶级矛盾;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③直接原因:民族矛盾激化,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夺权(五胡内迁)(三)东晋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永嘉之乱,是西晋后期匈奴刘汉军攻破晋都、俘虏晋帝、最终使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大量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2、门阀士族政治——东晋政治的基本特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从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中国通史》第6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辉煌与纷争观后感《中国通史》第6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辉煌与纷争”为主题,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这一段中国历史上充满变革、战争与文化交融的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多变的时期,也是一个英雄辈出、文化繁荣的时代。
通过这一集的观看,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首先,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极为复杂。
三国鼎立、两晋短命、南北朝对立,政权更迭频繁,战争不断。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各个政权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了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发展。
例如,曹魏实行屯田制,有效地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东晋南朝则实行世族政治,使得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政治制度的变革,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实际需求,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佛教的传入与融合、道教的兴起与发展、玄学的盛行与影响,都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例如,王羲之的书法被誉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则开创了中国古代绘画的新风格。
这些文化艺术的成就,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氛围,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这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社会阶层开始发生分化,新兴的商业阶层和士族阶层逐渐崛起。
同时,由于战争频繁和政权更迭,人民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和苦难。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民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不断奋斗,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
观看《中国通史》第6集,让我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一时期虽然充满了纷争和变革,但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民智慧。
它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总是在不断的变革与进步中实现的。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历史中的人民命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实现社会公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
中国通史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如何巧记方法:以奴隶社会为例: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就是商(前16世纪)再减去5个世纪——就是西周(前11世纪)——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理解记忆:半殖民地——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中国通史简本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较为完整的历史记载。
中国通史简本旨在概述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轨迹,以便读者能够对中国的漫长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也被称为中国的古代文明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国家分裂,战争频繁,但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有着较长的历史时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国家分裂,民族大迁徙。
三国时期有魏、蜀、吴三个国家;两晋时期有晋、东晋两个国家;南北朝时期有南朝和北朝两个国家。
5. 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60年):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又一个巅峰时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大一统王朝,被誉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五个朝代相继兴衰的时期。
6. 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912年):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大一统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大一统王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七个大一统王朝,是由汉族建立的。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由满族建立的。
7. 近代时期(1912年-1949年):近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现代化进程开始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