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80.88 KB
- 文档页数:3
临床医师规培绕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术培训(一)、柯力氏骨折:桡骨远端2-3cm向背侧移位,餐叉样改变,断端有嵌插。
(二)、小夹板固定术适应症:闭合性、非粉碎性、新鲜(2周内)骨折。
禁忌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皮肤表面明显瘀斑水泡、高龄(骨质疏松)。
劣势:肿胀,骨筋膜间综合征。
(三)、物品准备:夹板(2宽2窄)、绷带(3短1长)、石膏棉。
(四)、流程:面对病人,需描述病情:患者桡骨远端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有骨擦感,自诉不慎摔断,手掌着地,予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桡骨远端骨折。
观察患者皮肤表面无瘀斑、水泡,嘱患者活动手指,无明显神经、血管损伤,患者无明显禁忌,予手法复位(疼痛明显可于断端处注射利多卡因局麻)。
①牵引:助手双手置于前臂上2/3处,术者双手置于腕横纹下2cm左右,给予持续、循序、有力的牵引1-2min,直至轻微的骨擦感消失。
目的是放松痉挛肌肉、是嵌插断端复位。
②捋顺2次:拇指下压背侧畸形。
③给予两个角度复位:掌倾角10-15°尺偏角21-25°(注意力度,弓步向前)。
④上夹板:腹侧板(平腕横纹)背侧板(超腕横纹2cm)。
桡侧板(超腕横纹2cm)尺侧板(平腕横纹)。
需描述:软面贴向皮肤。
⑤绷带:先中间,后两边,打活结在背侧,松紧上下可活动1cm。
⑥悬吊带。
⑦拍片,检查复位角度是否满意。
⑧3天后、1周后、2周后分别复查,观察远端血循、感觉是否正常,一旦出现皮肤苍白发绀、感觉麻木,可立即松解固定,医院就诊。
临床医师规培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周围环境安全),表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不要紧张!(二)、物品准备: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并报告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夹板固定术操作评分标准目的:1、骨折、脱位复位术后,防止骨折、脱位再移位2、配合加压垫技术,对部分骨折进行持续复位适应症:1、几乎所有的闭合性四肢骨折。
2、创面较小、经过清创闭合创面后的开放性骨折3、某些陈旧性四肢骨折在经过手法整复后。
4、小夹板固定技术可以与牵引术配合使用。
操作前准备1、仪表端庄,衣帽整齐2、准备物品:夹板、棉纸、加压垫、绷带、剪刀3、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入院诊断、X光片、左右肢体4、核对医嘱、治疗单、操作项目5、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取得患者配合6、操作环境应光线充足、避风,冬天注意保暖,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操作方法及程序1、取合适规格的夹板,可裁剪夹板以符合患肢长度2、根据骨折类型准备好加压垫3、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显露患肢,手法整复骨折后,将患肢保持功能位或所需的位置,4、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安置加压垫并胶布固定,棉纸包绕患肢5、安放对骨折起主要固定作用的两块夹板,绷带自肢体远端向近端环绕包扎使其基本稳定,下一层压住上一层的1/2-1/36、再安置其他块夹板,继续绷带环绕包扎使其基本稳定,剪断绷带7、从远端端到近端缚扎带3-4根,每根扎带绕肢体两周后结扎,带结打在最外侧夹板的棱线上8、检查扎带的松紧度,以带结能上、下活动各1CM为准15、检查患肢末梢血运,上肢固定后需要前臂吊带悬吊16、询问患者患肢的感受,交代注意事项,术毕质量评估:1、患肢固定位置是否正确2、夹板规格的选取、加压垫的放置是否正确3、诸夹板的位置是否正确,松紧度是否合适,外观是否美观4、操作动作是否轻巧、熟练5、术前、术后的与患者沟通是否到位,。
小夹板固定技术评分标准一、准备工作(20 分)1、物品准备齐全(10 分)检查小夹板、衬垫、绷带、固定带等物品是否齐全、完好,缺少一项扣 2 分。
小夹板的规格和型号应与骨折部位相适应,不合适扣 5 分。
2、患者体位正确(10 分)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便于操作的体位,体位不当影响操作扣 5 分。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未充分暴露扣 5 分。
二、骨折复位(30 分)1、复位手法正确(15 分)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手法,如牵引、旋转、折顶等,手法错误扣 10 分。
复位过程中动作轻柔、稳定,避免粗暴操作导致二次损伤,操作不当扣 5 分。
2、复位效果良好(15 分)复查 X 线或通过触摸判断骨折端对位对线情况,对位对线不良扣10 分。
达到功能复位标准,未达到扣 5 分。
三、衬垫放置(20 分)1、衬垫选择合适(10 分)根据骨折部位和皮肤情况选择合适的衬垫材料,如棉垫、泡沫垫等,选择不当扣 5 分。
衬垫的厚度和大小应适中,不符合要求扣 5 分。
2、衬垫放置位置准确(10 分)在骨折部位、骨突处及可能受压的部位准确放置衬垫,位置错误一处扣 2 分。
衬垫应平整、无皱褶,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四、小夹板固定(20 分)1、小夹板固定顺序正确(10 分)按照先中间、后两端的顺序固定小夹板,顺序错误扣 5 分。
固定带的松紧度适宜,过松或过紧扣 5 分。
2、小夹板固定牢固(10 分)检查小夹板固定后的稳定性,有松动现象扣 5 分。
骨折端无异常活动,有异常活动扣 5 分。
五、包扎(10 分)1、绷带包扎方法正确(5 分)采用螺旋形或“8”字形包扎法,包扎方法错误扣 3 分。
绷带包扎均匀、紧密,有松散现象扣 2 分。
2、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5 分)固定完成后,应立即观察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如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未观察扣 3 分。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处理不当扣 2 分。
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对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量化评估。
骨折手术评分标准
介绍
骨折手术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骨折手术的效果和复原情况的一种工具。
它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的症状和功能恢复情况,对手术结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医生判断手术效果是否满意,并优化手术操作。
评分指标
评分指标可以根据骨折的类型和部位进行细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分指标:
1. 骨折愈合情况:根据X光片或其他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包括骨折线的消失和骨折段的对齐情况。
2. 疼痛程度:根据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感受,评估手术对疼痛的缓解效果,包括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客观评估。
3. 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患者手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包括关节活动度、力量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等。
4. 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感染、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应用范围
骨折手术评分标准可以应用于各种骨折手术,包括但不限于股骨骨折、尺桡骨骨折、踝关节骨折等。
不同类型骨折手术评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临床意义
骨折手术评分标准的使用对于指导骨折手术的决策和判断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客观评估手术结果,医生可以及时发现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此外,骨折手术评分标准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参考,让他们了解手术后的预期效果和康复进程。
结论
骨折手术评分标准是一项有益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折手术的效果和复原情况。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
分指标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
这将有助于提高骨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效果。
手指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本文档旨在为手指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制定评分标准,以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与准确性。
以下是评分标准的要点:操作准确性(40分)评分者将根据参赛者的操作准确程度进行评分,包括以下指标:1. 定位准确度(10分):评估参赛者将夹板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并确保夹板与骨折部位紧密接触。
定位准确度(10分):评估参赛者将夹板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并确保夹板与骨折部位紧密接触。
2. 固定稳定性(15分):评估参赛者将夹板固定到正确的部位,并确保固定牢固,不会松动或移位。
固定稳定性(15分):评估参赛者将夹板固定到正确的部位,并确保固定牢固,不会松动或移位。
3. 绷带使用(10分):评估参赛者正确使用绷带将夹板固定在手指骨折部位。
绷带使用(10分):评估参赛者正确使用绷带将夹板固定在手指骨折部位。
操作技巧(40分)评分者将根据参赛者展示的操作技巧和流程进行评分,包括以下指标:1. 仪器选择和准备(10分):评估参赛者选择和准备骨折固定所需的仪器和器材是否得当。
仪器选择和准备(10分):评估参赛者选择和准备骨折固定所需的仪器和器材是否得当。
2. 操作流程(20分):评估参赛者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包括清洁、消毒、固定等步骤。
操作流程(20分):评估参赛者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包括清洁、消毒、固定等步骤。
3. 操作手法(10分):评估参赛者的操作手法是否规范,有效且安全。
操作手法(10分):评估参赛者的操作手法是否规范,有效且安全。
时间控制(20分)评分者将根据参赛者完成操作所用的时间进行评分,时间越短,分数越高。
请注意,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评分还需要根据比赛规则和裁判的要求进行调整和确认。
谢谢!。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操纵流程(克雷氏(colles)骨折)一、评估环境及告知平安环顾四周,(顺序:左、上、右、下,双上自自然打开)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平安并陈述(周围环境平安),标明身份:您好!我是医生,现在由我为您包扎固定,请您配合,没关系张!二、物品准备药膏、绷带、压垫、夹板、扎带、剪刀。
三、认真检查伤员伤情检查并陈述伤情:左桡骨远端闭合性骨折,骨折呈“银叉、枪刺样”畸形,为克雷氏(colles)骨折。
四、骨折整复口述:骨折复位。
指导两名助手维持复位。
五、敷药包扎要点:(1)膏药:放置桡背侧;(2)包扎:绷带环绕纠缠自腕关节开始,环绕纠缠膏药两周后,向上环绕纠缠至前臂上1∕3位置(约于所选夹板等长)。
(3)松紧度:(口述+动作)“以能插进小手指为宜”。
六、放置压垫:要点:压垫放置位置及顺序口述:①“骨折远端、桡背侧”②“骨折近端、桡掌侧”③“桡侧骨折端”④“尺侧远端”七、放置夹板要点:夹板位置及顺序口述:“1号板:远端至第Ⅱ、Ⅲ、Ⅳ掌骨底部”“2号板:远端至腕关节”“3号板:远端至第Ⅰ掌骨底部”“4号板:远端至尺骨小头术者放置夹板时,助手帮忙扶持。
八、绑扎带扎带捆绑3-4道。
扎带打结在1、3号夹板缝隙处,打活结。
九、调节扎带松紧度上下活动以不超出1cm为宜。
术者口述+动作:“扎带上下活动1cm”。
十、修剪扎带长度尾端留出2cm为宜。
术者口述:“扎带尾端2cm”。
十一、悬挂采取绷带双悬挂法。
要点:截取两段适宜长度绷带,一根置于远端扎带处,另一根于近端扎带处,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胸前,两绷带绕于颈后打结,打活结。
口述:“请将患肢置于胸前,屈肘90度”。
十二、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要点:拇指按压指甲以观察甲床毛细血管反应时间,一般在3至5秒;食、中指指腹触顶患者指腹,以感觉指腹张力大小。
口述:“末梢血运良好,指腹张力适中!”。
操纵时以检查拇指为例即可。
十三、指导患者指导患者做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肘关节功能锻炼。
脊椎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脊椎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提供评分标准。
该比赛旨在评估参赛者在脊椎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手术中的技术能力
和操作水平。
评分标准旨在全面评价参赛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精确性、安全性和流畅度。
评分标准
下面是脊椎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的评分标准:
1. 操作准备(20分)
- 检查手术设备是否齐全,并准备妥当(5分)
- 熟悉手术区域解剖结构(5分)
-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手套、口罩等)(5分)
- 术前患者评估和获取知情同意书(5分)
2. 伤口处理(20分)
-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消毒和暴露(5分)
- 准确评估和处理软组织损伤(5分)
- 控制出血和处理血管损伤(5分)
- 妥善处理并固定骨折块(5分)
3. 小夹板外固定操作(40分)
- 准确定位并选择合适的夹板(10分)
- 夹板固定牢固,不影响患者运动(10分)
-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解剖结构,避免损伤(10分)
- 操作流畅,时间控制合理(10分)
4. 术后处理(20分)
- 妥善处理伤口闭合,并固定敷料(5分)
- 给予患者术后的适当护理和建议(5分)
- 根据患者情况安排随访和复查(5分)
- 填写和归档相关手术记录(5分)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脊椎骨折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的评分标准,以
评估参赛者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
参赛者应在操作准备、伤口处理、小夹板外固定操作和术后处理等方面展示专业技能和严谨态度。
使用本评分标准可确保比赛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 . . .
可编辑骨折外固定术评分标准
. . . . .
可编辑骨折外固定术提问答案
1.小夹板固定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肌牵拉力大,需结合持续骨牵引;
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口小,经处理后创口已愈合者;
3)四肢陈旧性骨折,仍适合于手法复位者。
2.石膏固定的适应症?
1)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愈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者;
2)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者;
3)某些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如股骨骨折髓内钉或钢板螺丝钉固定术后,作为辅助性外固定;
4)畸形矫正后矫形部位的维持和骨关节术后的固定,如腕关节融合术后;
5)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骨折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评分标准
一、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骨折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的评分标准。
二、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
1. 操作准确性(30分)
评估参赛者在操作骨折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时的准确性和技巧。
- 操作流畅、连贯(10分)
- 夹板位置正确(10分)
- 夹板固定牢固(10分)
2. 操作速度(20分)
评估参赛者完成骨折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速度。
- 操作迅速(10分)
- 时间控制合理(10分)
3. 卫生操作(20分)
评估参赛者在操作骨折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时的卫生操作。
- 工作区域整洁(10分)
- 消毒操作准确(10分)
4. 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20分)
评估参赛者在操作过程中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 指示明确、简洁(10分)
- 团队合作默契(10分)
5. 操作材料与设备的熟练程度(10分)
评估参赛者对操作所需材料与设备的熟练程度。
- 材料使用正确(5分)
- 设备操作熟练(5分)
6. 整体表现(总分10分)
评估参赛者整体的操作表现。
- 专业形象与仪态(5分)
- 操作技术难度处理(5分)
三、评分细则
- 分数按照每一项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到总分。
- 具体的评分标准由评委根据比赛情况进行确定,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得分权重。
四、总结
以上为骨折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操作比赛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的公正和客观性对于比赛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评委应根据标准进行准确评分,确保比赛结果的准确性。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 探讨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
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9年 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Colles骨折198例。
结果:12个月以上随访 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
复位情况:整复后优 145例,良 32例 ,差 3例,总优良率达 98.3%。
6周后掌倾角变小 9例,占 5%。
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总优良率达96.1%。
结论小夹板具有轻便舒适,固定可靠,调整方便。
对于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32-01Colles骨折即桡骨远端背伸型骨折是急诊科常见伤病,约占平时骨折1/10。
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
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3cm范围内,多为闭合骨折。
一般为间接暴力致伤。
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
骨折线多为横形,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
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骨折移位明显时,可见餐叉状及枪刺样畸形。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治疗Colles骨折19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0例,均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其中男5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11~78岁;稳定性骨折23例,不稳定性骨折157例。
致伤原因:摔伤158例,车祸伤17例,坠落伤5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3例,血气胸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5例。
1.2治疗方法。
首先拍X线片,了解骨折的程度和类型,尤其是桡骨远端缩短的情况和关节面塌陷及有否翻转的情况,指导整复时的手法。
绝大多数患者可在门诊治疗室进行整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