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建筑木雕装饰共48页
- 格式:ppt
- 大小:5.13 MB
- 文档页数:48
TEXT /许丽苹李纶向颖晰文雅一、大理白族民居所适应的自然环境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大理市属于地震易发区,白族民居建筑在架构上采用了一些有效的防震措施;由于大理地区风大,且风向多为西南风和南风,所以,房屋大多数为坐西朝东,这样既避免风直接吹进屋内,且由于大理西高东低,该朝向便于采光;由于大理地区在雨季时期雨水较多,在建筑上民居的屋顶均为瓦顶,且用“封火檐”,以避免大风将瓦片吹掉,增强防风的功能。
二、大理白族民居装饰特点大理民居最大的装饰特点就是民族个性,每家每户都有所不同,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他的个性特点在于它的装饰艺术方面[1]。
白族民居具有建筑功能实用性,布局灵活性,设计多边性,构造合理性,材料使用的经济性,外观造型的民族审美性,反映出白族的特征和本地的地方特色。
三、喜洲典型民居建筑装饰特色浅析1、严家大院民居建筑装饰严家大院由一进四院和一栋洋楼别墅组成。
为“六合同春”式白族民居,两院通过楼上的檐廊相连为一个整体,为“三坊一照壁”形式和四合五天井形式组合而成的院落,主房四方均居西,每院风格不同,各门的立柱、飞檐、灰雕等做工精细彰显气派。
(1)门楼装饰严家院正门门楼为三叠水的形式,类似一个小三开间的牌楼,它有两个形式的门楼(图1),一种:为“平头”有厦门楼,屋顶两端起翘稍短,这是白族传统的瓦木结构门楼形式;另一种门楼形式是纯欧式装饰的砖石结构门楼形式,这就形成了白族民居中典型的在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风格,大门做成拱形形状,颜色为中国红和黑色搭配,显示了典型的民族特色,檐下有排列整齐的斗拱装饰,拱形门上部以浮雕彩画装饰,边梃两侧贴有门联,门框上部有门簪装饰,门簪上雕有动物装饰,在门簪上部安放匾额,大门两侧的墙壁为不加粉刷和贴面材料的“清水墙”[2],其上面的砖缝用灰浆勾填,防止雨水侵入的同时看起来更为整洁、朴实和干净,下方墙裙用青石板制作,台基是用自然石砌成的“如意踏跺”形式,为三级阶梯,来显示主人的身份地位。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一、建筑特点1.结构简洁:云南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简洁明了,常见的有单层或两层的独立房屋,采用木结构或石结构。
屋顶多采用坡屋顶或平券屋顶,屋脊多为直角形,屋顶外面有石板覆盖。
2.布局合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布局通常遵循“三进”、“四合院”的原则,即有前进、中进、后进,各进之间通道相连,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以保障家庭生活的私密性。
3.外观简洁:白族传统民居外观线条简洁,墙体多采用石砌或黏土砖砌,外墙没有过多的装饰,保持纯洁质朴的特点。
二、装饰特点1.装饰花纹: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花纹丰富多样,通常以寓意吉祥如瑞云、阳光、树叶等,同时还会运用一些动植物的形象,比如葡萄、花朵等,这些花纹都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彩绘壁画:白族传统民居内部墙壁经常布满彩绘壁画,壁画的主题往往与白族的宗教信仰有关,如白族民居常见的有八卦、孔雀、龙凤、花鸟等,这些壁画极富艺术性和装饰性,为民居增添了色彩和韵味。
3.雕刻工艺:白族传统民居的家具和装饰物常常采用雕刻工艺进行装饰,如木雕、石雕等。
这些雕刻工艺精湛,常用来装饰门窗、梁柱、墙壁等部位,使整个房屋更加华丽独特。
4.织物装饰:白族传统民居装饰中,织物也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常被用来装饰床上四周的帐幔、窗帘、靠垫等,以及地板的地毯等。
织物的图案多是以民族花纹为主,色彩鲜艳,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三、风格特点1.浓厚的地方特色: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其装饰元素和风格通常与白族的风俗习惯、信仰文化紧密相连,体现了白族的独特文化。
2.质朴、自然的风格:白族传统民居装饰风格注重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繁杂装饰,彰显了白族人民淳朴自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统一3.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注重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又满足了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4.丰富多样的装饰方式:白族传统民居装饰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彩绘壁画、雕刻工艺等传统技艺,也有织物装饰、摆设物等,凸显了白族装饰文化的多样性。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装饰的特点与风格研究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地区。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是白族先民们历经千余年的岁月沉淀及吸取各民族优秀建筑文化的结晶。
白族村庄处处蕴含着丰富的建筑文化,如照壁门楼、坡顶屋面、白墙灰瓦、流檐飞阁、大理石屏、淡墨彩画及精美木雕与石雕等,由此体现出白族鲜明的地方特色及民族风格。
云南白族民居是白族人民为适应白族民俗习惯、生活方式及自然环境所创造出的别具风格的建筑形式,也是白族传统文化所呈现出的物质形态,因此白族民居从整体空间至细部装饰、从室外至室内及从选址至营造的方方面面均凝聚着白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本文侧重谈论云南白族民居装饰的特点及风格,以期对现代室内设计有所启发。
建筑装饰是一种以建筑实体为依附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对建筑造型艺术的深化与发展,因此装饰对充分表现建筑艺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采用四合院式,因此白族人民十分重视对建筑的装饰与美化,建筑的用料、造型、结构及装饰均体现出白族的民族特色,且白族民居采用砖木结构,因此十分讲究对室外的装饰。
白族民居的装饰特点与风格具体由民居的重要装饰部位及装饰手法体现出来,同时建筑的庭院景观陈设、色彩搭配及用材也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本文侧重从装饰手法角度浅析云南白族传统民居的装饰特点与风格。
(1)木雕装饰工艺。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的格子门、吊柱、横坡、走廊栏杆及板锯等部位普遍采用木雕装饰工艺。
中国古建筑木雕刻饰艺术是一种运用多种技术及艺术手段对建筑形象进行雕刻加工与美化的雕饰门类。
木雕有贴雕、圆雕、浮雕、线雕、嵌雕、透雕等类别。
云南白族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多由剑川木匠所创作,且从古至今,中原文化便影响着剑川白族木雕艺术。
白族民居的窗户、斗拱、梁柱、隔扇及横坡等部位均刻有剑川木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且各图案纹饰多取自中原地区的牡丹、龙凤、鹿及马等传统题材,但白族工匠融合了白族人民的审美观点及生活情趣,由此创作出二龙抢宝等独具民族特色的图案纹饰。
白族建筑案例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白族建筑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于世。
在白族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建筑案例,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层建筑。
白族人民居住在多层建筑中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他们善于利用山地地形,建造出坚固耐用的房屋。
白族建筑通常采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稳固,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在多层建筑中,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下层通常用于存放粮食和家畜,中层是起居和休息的地方,而上层则是起居和储藏物品的地方。
这种多层建筑的结构不仅能够满足白族人民的生活需要,还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外,白族建筑还以其独特的装饰艺术而闻名。
白族人民善于利用木雕、石雕、壁画等手工艺术,在建筑上进行装饰,使得建筑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感。
他们常常在建筑的门窗、梁柱、墙壁上雕刻各种图案和花纹,这些图案和花纹往往富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白族人民对自然、生活、神灵的崇拜和祈福。
同时,白族建筑的装饰艺术也反映了白族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白族建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寺庙和祭祀场所的建筑案例。
白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和本地宗教,因此在他们的村落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寺庙和祭祀场所。
这些建筑通常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富有宗教氛围,是白族人民祈祷和祭祀的场所。
这些寺庙和祭祀场所的建筑风格独特,装饰艺术精美,展现出白族人民对宗教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闻名于世。
多层建筑、装饰艺术、寺庙和祭祀场所等都是白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建筑不仅是白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白族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今后能够加大对白族建筑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白族建筑的魅力。
云南白族建筑云南,这个充满神秘魅力的地方,拥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其中,白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白族人民居住的建筑物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感,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白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是“三多”的设计原则:多层、多柱和多檐。
在白族建筑中,多层的设计使得建筑物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同时提供更多的空间。
多柱的结构则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使其在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更为可靠。
至于多檐,则赋予了建筑物更加优雅和华丽的外观。
白族建筑的外观多采用高高的屋顶和独特的装饰。
这些屋顶通常呈曲线状,象征着飘带和云雾,给人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
而在屋顶的顶端,常常有装饰精美的瓦当和雕刻精美的龙头,彰显了白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神龙的崇敬。
不仅如此,白族建筑的内部设计同样精彩纷呈。
入口通常经过一个小院落,有时镶嵌着神秘的彩绘,这些彩绘代表着丰收和吉祥。
在室内,常常能够看到木雕和壁画,这些艺术品体现了白族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以及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白族建筑除了其独特的外观和内部设计,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信仰内涵。
白族人民虔诚地信奉着族内一位被尊奉为“第一祖”的神灵。
他们相信神灵能够保佑他们的家庭和社群平安、幸福。
因此,他们在家庭住宅和村庄的建筑中,常常设有供奉神灵的殿堂,以表达他们对神灵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与此同时,白族建筑也反映了这个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白族村庄中,家庭住宅通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大型家庭群。
每个家庭的住宅之间通常由一条狭窄但干净的小巷连接,村庄的整体布局既便于交流互动,又能够保护家庭成员的隐私。
云南的白族建筑无疑为当地的人民提供了一个温馨而美丽的家园。
它们不仅仅是房子,更是文化、信仰和民族身份的象征。
例如,白族人民在建筑物的墙壁上雕刻一种被称为“风水鱼”的图案。
他们相信这样的图案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同时也保护住宅免受寒冷和不幸之事的侵扰。
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快节奏和同质化的今天,云南白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内涵无疑使其成为一个可以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文化瑰宝。
云南大理建筑风格介绍一、白族传统建筑大理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那肯定得说白族传统建筑啦。
白族建筑就像白族人民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
你看那白族的民居,大多数都是三坊一照壁或者四合五天井的格局。
啥叫三坊一照壁呢?就是由三个房子和一个照壁围起来的院子。
照壁可不仅仅是一堵墙哦,它可是有着精美的装饰的。
上面会画着各种漂亮的图案,可能是山水,可能是花鸟鱼虫,就像是一幅展开的画卷。
而且白族建筑的颜色搭配也很讲究呢,白色为主色调,再加上一些青瓦,木梁上还会有雕刻,雕的可能是一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或者吉祥的图案,感觉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白族的文化和历史。
二、宗教建筑大理的宗教建筑也很有看头。
像崇圣寺三塔,那可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三塔高高耸立在那里,就像三个巨人守护着这片土地。
塔的造型很独特,线条流畅,从远处看就特别壮观。
寺庙建筑呢,也是充满了浓浓的宗教氛围。
建筑结构严谨,内部的佛像、壁画等都非常精美。
这些宗教建筑在建筑风格上融合了大理当地的特色和宗教文化的元素,比如说在建筑的装饰上可能会有一些宗教符号或者经文的雕刻,让人一走进就感觉心灵都被净化了。
三、现代建筑与传统的融合现在大理也有很多现代建筑,不过这些现代建筑并没有抛弃传统的建筑风格。
很多新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都会借鉴白族建筑的元素。
比如有些酒店或者民宿,它们的外观可能会采用白族建筑的青瓦白墙的风格,但是内部的设施却是现代的,这种融合既保留了大理的传统韵味,又满足了现代人对舒适生活的需求。
再比如说一些公共建筑,在建筑的线条或者装饰细节上会融入白族传统建筑的木雕、石雕等工艺,让现代建筑看起来更加有文化底蕴。
四、建筑材料的特色大理建筑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当地的石材和木材用得比较多。
石材坚实耐用,用来做建筑的基础或者雕刻一些装饰品。
木材呢,尤其是那种带有纹理的木材,用来做梁、柱或者门窗的框架。
这些材料都是取自当地,既方便又能体现出大理建筑的本土特色。
而且用这些材料建出来的房子,冬暖夏凉,特别适合大理的气候。
白族住宅1. 简介白族住宅是指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白族人民所居住的住宅建筑。
白族是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建筑风格。
白族住宅通常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独特,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和百瓦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 建筑风格2.1 传统斗拱结构白族住宅的主要特色之一是采用传统的斗拱结构。
斗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由多个相交的木材构件组成,形成了一个弯曲的拱形。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还能够使建筑更加美观。
白族住宅通常将斗拱作为主要的屋架结构,使建筑具备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2 百瓦顶白族住宅的屋顶形状多采用百瓦顶,也称为“银壳顶”或“银瓦顶”。
这种屋顶形式由多个瓦块互相交错覆盖而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曲线形状。
百瓦顶除了起到防雨、遮阳的作用外,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度。
白族住宅采用百瓦顶的设计,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3 木屋结构白族住宅大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因此具有较为轻巧、灵活的特点。
木材既满足了建筑的承重需求,又具备了一定的保温和遮阳能力。
白族住宅的木屋结构往往采用卯榫结构,即利用榫头和榫眼相嵌,通过插合和钉连接来完成建筑的搭建。
这种结构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功能布局3.1 院落式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院落式的布局,在建筑周围围合成一个庭院。
庭院是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交流和家庭活动的场所。
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形成一片清幽的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3.2 分居布局白族住宅通常采用分居的布局形式,即建筑被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半部分是客厅和公共活动区域,后半部分是卧室和私人空间。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白族传统的社群关系和家庭观念,同时也便于居民的生活和家庭活动。
4. 装饰特色4.1 彩色壁画白族住宅的墙壁通常会绘制彩色壁画,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历史。
一、白族民居的建筑白族民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筑无论是在建筑风格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并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
大理、洱源、鹤庆和剑川等聚居区的白族民居,就是白族居住民俗的集中体现。
白族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或石木结构的三开间两层楼房。
整座民居的左、右、后三面都用一尺见方的石头砌成两米左右的墙基,其上用土基砌成墙体。
民居的屋面用筒板瓦覆盖,前面重檐, 形成前出廊的格局。
木结构部分,屋架四柱落地,在排间之间和楼板照面林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木林,称为〃穿林〃。
穿林是白族木匠的一项杰出创造,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连成一个整体, 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
木柱脚多设有柱石,以防潮湿。
在整幢民居中,双层重檐是主要的特点,科学实用。
楼上的屋檐下通常有一个平台,可以挂晒粮食,放置花木,同时可使阳光进入,适宜居住。
下层屋檐前伸,可以保护房屋的木结构部分不受雨淋,底下宽阔的台阶走廊则成为全家人的重要生活空间。
三开间的房屋中,中间为堂屋,装有六扇木雕格子门,平时只开两扇,有红白喜事才全部打开或取下。
堂屋内设有神龛,一般不住人,一般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
两侧房屋住人,楼上房间通常作储藏室,人口较多的家庭有时也住人。
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
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白族的建筑,喜欢依山势定主房,主房两边的房子叫耳房。
主房多数坐西朝东,因为,太阳从东边出来,最先照到屋脊上,优先享受太阳的光辉,统领整个院子。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二、白族民居大门一般的白族人家,通常就在上述的三开间主房前两侧,配上厨房、畜厩,围上围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院落,也就是白族最常见的民居格局。
探析白族民居建筑木雕技艺精神作者:孙丹婷许金来源:《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年第02期摘要:云南大理白族木雕是白族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工匠巧妙地用木雕技艺进行装饰,使建筑在使用和观赏上达到最大限度的融合。
在不断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过程中,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白族木雕工艺。
文章通过介绍白族木雕装饰艺术,从题材、形象、色彩、寓意四个方面论述木雕表现的艺术形式及手法。
关键词:白族木雕建筑装饰艺术表现检索:一、白族建筑木雕装饰艺术大理白族木雕起源于公元8世纪,白族人善于雕刻,至南诏、大理国(唐宋)时期,木雕技术水平已很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欣赏性,大量用于建造宏丽的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建筑,白族人有很多专门从事房屋建造及其雕刻装饰的能工巧匠,还出现了“木匠提举”一类的褒奖高明木匠大师的誉称。
大理地区的木雕技术广泛用于房屋建筑、家具制造和工艺美术品制作之中,起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在数百年间,古老的木雕工艺一直在民间传承下来。
同时,白族聚居的地区盛产优质木材和其它雕刻材料,为木雕提供了丰富的用材。
就功能来说,建筑装饰可以增加建筑的美感,加深建筑的印象和个性特征,提高建筑的可识别性;另一方面,装饰题材大多是具备吉祥、风雅、道德教化的内容与象征,所以造型优美的图案和蕴涵的祁福内涵以及精湛的工艺,使装饰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发挥了建筑装饰精神功能的作用。
加之,民间建筑不循官式建筑程式化、图案化的装饰方法和内容,装饰者多是当地民间艺人,在题材上大量是民间喜闻乐见,流传广泛的内容和图案。
如合和如意、年年有余等吉祥图案,富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典故以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褒扬忠孝礼义的思想达到修身齐家等的道德教化目的,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建筑精神文化功能,使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达到高度统一。
白族建筑木装修种类很多,按空间分为外表装修和内室装修两部分。
外表装修位于室外,易受风吹日晒、雨水侵蚀,在用材、雕刻、装饰、做工等方面,都要考虑到。
大理州博物馆白族建筑介绍大理州博物馆的白族建筑,真是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那个“古色古香”的味道!你知道吗,大理的白族人可不仅仅是会做美食、唱歌跳舞,他们的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简直是能让你走进去,瞬间穿越回几百年前的感觉。
说到白族建筑,最让人感叹的,可能就是那种“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了。
你瞧,屋顶弯弯的,像不像一只温暖的怀抱?而墙壁上精美的雕刻,光是看一眼,就会让你忍不住想:哎呀,这手艺真是绝了!在大理州博物馆,你可以看到最经典的白族建筑风格,那些传统的房屋,简直美得像一幅画,拍照发朋友圈肯定会引得一片点赞。
说白了,白族的建筑大多数都遵循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他们可不是随便建房子的,而是根据自然环境来设计。
比如说,大理的气候温和、阳光充足,所以白族的屋顶都设计成弯曲的样子,这样既能防风,又能挡住雨水,还特别美观。
再加上那些独特的飞檐和木雕,站在屋前,感觉整个建筑就像是从天上飘下来的仙境。
要是你不小心碰到一阵风,屋檐下的铃铛响起,简直就像是穿越进了古代的诗篇里,轻轻一摇,好像空气中都弥漫着诗意。
更有意思的是,白族的建筑讲究“天人合一”,这不仅仅是说屋子跟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讲求人与家人的亲密关系。
比如,你在大理博物馆看到的那种传统的四合院,屋子分成前后两部分,中间有个小院子。
这个院子不光是为了透气、采光,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家族的情感和记忆。
在这里,大家可以围坐一起,聊聊天,喝喝茶,享受家的温暖。
你想,老一辈和小辈们聚在一起,聊聊过去、谈谈未来,这种和谐的氛围,简直是现代城市生活中很难找到的。
哦对了,白族建筑的墙体上也有很多讲究,尤其是那种独特的装饰性雕刻,简直可以让你看上一整天不觉得腻。
白族的木雕可不是随便雕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有深深的含义,有的象征着吉祥如意,有的则是祈求风调雨顺。
而那些墙上精美的图案,时常还能看到一些“心形”的设计,看着就觉得温馨。
你走进这样的建筑,心里总会生出一种莫名的安定感,好像被这些图案保护着一样。
云南——大理白族民居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
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排架)承重,四柱落地。
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
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
“穿枋”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
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白族民居格局丰富,庭院布局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三房一照壁”就是三面三栋楼房,另一面是主房对着的照壁,中心是天井。
“四合五天井”是四面各四栋楼房,每相交处有一耳房和一小天井,加上院中心的大天井,便是“五天井”了。
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因此,照壁在白族民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白族民居正房院落对面的墙壁,一般都要做成照壁,照壁漆成白色,可反射日光为正房提供充足的光线。
一般在照壁的周边上边区域绘有各种彩画图案;在照壁的中间区域或镶嵌大理石图案,或绘制各种式样的山水图画,或题写寓意美好的诗词歌赋,使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显示出白族民居的独特个性;照壁的前面一般还有花台陪衬,花台多用大理石砌成,内栽松、竹、梅、兰等花木,花台上一般还要放置各种盆景,使照壁更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
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
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
白族民居
白族是个酷爱艺术的民族,在他们的居住建筑上就能充分体现出来。
位于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喜洲,是白族居民建筑的精萃所在。
白族民居往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
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
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
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
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
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
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
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
.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
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
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