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Ô+ÐÑÞßàáfgâã◇江苏省扬州市仙城中学 陈 露《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读图能力是地理素养的核心能力之一。
地图中蕴含的知识有时比文字知识更加细腻、更加丰富多彩,高中地理学习要图文并重,索理于文,索像于图,这样才能够激发兴趣,提高读图能力,促进地理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性地图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读图能力往往可以让我们的地理学习事半功倍。
但是,在实际的地理学习中,许多同学并不能准确、有效地提取地图中的信息,普遍存在读图能力弱,地图的理解能力不足以及不能正确运用地图解题等问题。
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属性,培养地理读图能力,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地图直观地将地理抽象知识展示出来,有利于同学们深刻理解和探究,提升学习和复习效率。
另一方面,地图能够增强区域意识,有利于同学们进行空间定位。
二、培养地理读图能力的策略1.分布图的读图要点及应用地理分布图主要指某一或多种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地理分布图主要有等高线分布图、等温线分布图、等降雨量线分布图、等压线分布图等。
例如,图1是日本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图中黑色阴影部分表示日本工业区分布。
通过读图可知,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图12.剖面图的读图要点及应用地理剖面图一般指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在遇到剖面图时,我们需要阅读剖面图的标题,提取标题中的有关信息,对剖面图的地理位置作一个初步的判断。
如果为岩层类剖面图,我们还需要仔细阅读图例,通过图例来了解岩层的新老关系。
然后,需要对岩层的走向、弯曲方向进行仔细的观察,得出该地区是向斜或是背斜。
如图2所示,有些同学们很难判断A、B剖面中岩层的新老关系。
这时可以将图补全(如图3所示)。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因此,各类图表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高中地理学习必须要围绕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展开教学,这也是当前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读图能力地理教材最为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图文并茂,这是地理教材区别于其他教材的主要特点,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而才能提升学习效率。
因此,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途径1.正确识图,科学运用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要让学生明白地图是学习地理的载体,了解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是人类活动平台和空间的缩影,因此,学习地理的前提就是要认识地图,熟悉地图,学会利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从地图中寻找答案,并且,可以通过地图对自己的生活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再对各地地图的综合特征或区域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科学地运用地图,切实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强化记忆,明确主题在地理学习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地图,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和目标。
因此,地图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地形图,由地图可以联系到很多知识,为此,要让学生加强对地图的记忆,明确教学主题,进行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般情况下,记忆地图的主要方法有顺口溜、图像记忆、经常看地图、比较记忆、联系记忆等,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填图、读图能力。
在这里我们以顺口溜的方式来掌握地图辨方向来举例说明: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读图兴趣。
3.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学习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就要先让学生把书本读透,结合地图册理解,即便于学生理解,而且会让地图学习更加有趣,另外,要让学生把该学习的完成,如在遇到生活中的天气可以多加思考,看能不能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并且与相关的地图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世界地图这一类的知识时,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在学地理的时候先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在旅行,然后观察地图和地球仪上的事物,尽可能地将书上的知识点与地图相互联系,进而达到学习目标,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效地强化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地理语言的表达能力。
新高考背景下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地理图像作为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具有直观、形象、简洁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一、新高考对地理读图能力的要求新高考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地理学科也不例外。
在地理考试中,大量的题目都以地图、图表、示意图等形式呈现,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取图中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解答。
例如,在自然地理部分,通过地形图、气候图等考查学生对地形地貌、气候类型等的理解;在人文地理部分,通过人口统计图、产业分布图等考查学生对人口迁移、产业布局等知识的掌握。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读图技能,还要能够从图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二、地理读图能力的重要性(一)有助于提高地理学习效率地理图像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通过读图,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减少对文字描述的依赖,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一张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不同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情况,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性,而读图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地图上的经纬度、方向、比例尺等要素,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构建起地理空间的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互影响。
(三)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地理问题往往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如交通图、旅游图、城市规划图等。
具备良好的读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准确解读这些图像,提取有用信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例如,在规划旅游路线时,学生需要读懂地图上的景点分布、交通线路等信息,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旅游计划。
三、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读图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没有充分认识到读图的重要性,习惯于依赖文字描述,对地理图像缺乏关注和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非常重要。
读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理解地图、图表、图形等信息,并能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读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1. 提供多样化的图像材料: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地图、图表、图形等工具,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图像材料。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并学会不同类型的图像材料的分析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在学生初步接触到图像材料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图像材料中的内容和特点。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教授读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生在初步了解到图像材料后,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读图方法和技巧。
这包括:鉴别地图的方向和比例尺、找出地图上的关键信息、理解图例和图表中的符号和单位等。
4. 分层次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一般是逐步提高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训练。
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地图和图表进行训练,逐渐增加难度,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类型的图像材料的读取和分析。
5. 制定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通过地图找出特定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通过图表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等。
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图像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授基本的读图方法和技巧、分层次训练、制定针对性的练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
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
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
然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恰恰对地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地图的重要性,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法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
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教会学生准确把握读图程序,熟悉符号语言,高中学生一定要学会阅读地理图表。
首先要看图名,图名指出该图表所属,这是读图的必要前提。
养成先读图名的好习惯,可以为学生节约很多时间。
其次要看地理图表的图例和注记。
图例一般与所要表示的内容有关,每幅图表需要表示的内容都不一样,读懂了图例,就为地图阅读打下了基础。
最后要看图表的内容,分析地图的主体。
要引导学生结合图名、图例、图的主体对图表进行分析,紧扣题目设问,从图表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
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
其中,图名、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
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教育文库一想起地理读图,就仿佛置身于一张张地图的海洋中,那些曲线、颜色、符号,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个故事,等待着被解读。
作为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我来为大家详细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
我们要明确目标。
这个课题的目标就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让中学生掌握地理读图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分析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内容1.地理读图基本概念与技巧2.地图类型与特点3.地图符号与图例的认识4.地图分析与应用5.地理信息系统(GIS)基本操作二、实施方案1.设计一套系统的地理读图课程这套课程需要涵盖地理读图的基本概念、地图类型、地图符号与图例等内容。
课程设置上,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线上课程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PPT、互动讨论区等;线下课程则可以安排实地考察、地图制作等活动。
2.开展地理读图主题活动(1)地理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他们对地理读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2)地图制作大赛: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地图,培养他们的地图制作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地图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地理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3.强化地图分析与应用能力(1)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地图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制作过程、地图类型、符号系统等。
(2)地图应用:将地图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让学生感受地理读图的价值。
4.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GIS作为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读图能力的要求更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GIS软件操作,让学生了解GIS的基本功能,提高他们的地理读图能力。
5.建立评价体系为了检验课题实施效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地理读图知识掌握程度、地图制作能力、地图分析与应用能力等。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学科是一个涉及地球表面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图阅读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涉及地图、图表和图像等丰富的信息载体,而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地理学科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学科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地图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加强学生地图阅读能力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学科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去理解和分析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地理学科学生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的基础,具有以下重要性:1. 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地图是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信息载体,通过阅读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地理空间概念是地理学科学生理解地球表面上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相互关系的基础,是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地图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地理信息获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生具备良好的地图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
3. 增强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地图不仅仅是地理信息的图像,更是地理分析的工具。
通过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地理数据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在空间分析方面的能力。
二、培养地图阅读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地理学科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1. 开展地图阅读训练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地图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地图阅读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地图阅读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提升对各类地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地图绘制能力地图绘制是培养学生地图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龙源期刊网
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杨志
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1期
摘要:本文立足高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策略,从化静为动,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图表结合,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结合实践,锻炼学生画图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读图能力;教学策略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区域认知素养在高中的教学中越发重要,而地图作为一种认识区域的有效方法也随之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往往发现学生的读图能力相对不足,这既有中考科目不同,初中教学不一定重视区域地理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策略不当的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关键点,也成为所有一线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图的教学也是一样。
与文字相比,图片本身就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更加易于接受。
但地图的阅读需要一定的门槛,并非简单的图片,而小学和初中地理地图教学的相对缺失也为高中地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以地图本身为吸引力已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以更加有趣的形式展现地图。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数据,当然也提供了多种地图形式,而利用动态地图,教师不仅能锻炼学生多时间角度看待区域能力,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提供先决条件。
例如在“气压带与风带”这一节,教师即可以向学生展示动态的“三圈环流”,以动态的地图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然后再以动态的三圈环流移动讲述全球气压带和分带的季节变化规律。
在讲述了基础知识后,教师便可以引入例子:北欧本身工业并不发达,但其酸雨问题却非常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以此考查学生对所讲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也能很快地猜测到这是风导致的,并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其来源为北美。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以Windy实时风力动态地图向学生讲解問题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这样,通过
动态地图的运用,教师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读图能力的培养中踏出坚定的第一步。
二、图表结合,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在地理的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一点是锻炼学生从地图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更加习惯接受文字信息,对地图信息的提取并不擅长,即使强行提取,也缺乏一定的结构,条理散乱,且关键信息缺失严重,无法正确合理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