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和储层特征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1 引言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也是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段之一。
目前在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的唯一的亿吨级大油田——塔河轮南油田,即是以寒武系-奥陶系为烃源岩、奥陶系碳酸盐岩为储集层的油藏。
因此,正确认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烃源岩的分布规律,对于我们有效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东部满加尔富生烃坳陷的主力烃源岩。
在塔里木盆地多年的油气勘探中,有关其有机质丰度、类型、生烃潜力、油(气)源对比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对而言,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发育的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的认识尚待进一步深入,而这直接关系到对泥质烃源岩的评价和空间分布的预测。
进而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泥质烃源岩发育的宏观构造和沉积背景的探讨,为合理地进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优质泥质烃源岩的分布预测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2 区域地质概况塔里木盆地发育震旦系与下古生界(Z-S )海相一海陆交互相地层、上古生界(D-P)海陆交互相一陆相地层、中生界(T-K)陆相地层以及新生界(E-Q)海相一陆相地层。
寒武系一奥陶系海相烃源岩是主力烃源岩层。
奥陶系烃源岩分布于满加尔凹陷、塔中隆起、塔北隆起、阿瓦提凹陷及柯坪露头区。
盆地先后经历了塔里木、库鲁克塔格、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山等多期构造运动,历经多次沉降与隆升,不同构造层呈现不同的复杂构造特征,通常以下古生界“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将盆地划分为7个构造单元,自北向南依次为: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坳陷、中央隆起、西南坳陷、塔南隆起、东南坳陷(图1)。
塔里木盆地边缘受多阶段板块运动的影响,产生多期地质热事件,它们发育的时代分别为震旦纪一寒武纪、奥陶纪、二叠纪、白里纪等。
塔里木盆地油气形成和演化受盆地演化和地质热事件的影响,具有复杂的多期次、动态化特征。
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特征评价沧东凹陷是中国东部地处黄河三角洲北部低洼盆地中的一个凹陷,是华北地台隆起和沉陷形成的。
该地区地层保存完整,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东部主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之一。
该地区的古近系孔二段是主要的烃源岩层,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本文将对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的特征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一、沧东凹陷地质概况沧东凹陷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滨州市境内,地处华北地台北缘、胶莱盆地西部边缘,总面积约为4000km2。
该地区地势平坦,河网纵横交错,便于地质勘探和开发。
地层分布上,沧东凹陷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第三系、第二系和第一系地层,其中古近系孔二段是主要的烃源岩层之一。
二、古近系孔二段烃源岩的地质特征1. 岩性特征古近系孔二段的烃源岩主要以页岩和泥页岩为主,储层多为块状或板状构造,贫富有序,层理较明显。
该岩性特征对烃源岩层的富集和储集具有重要的影响。
2. 有机质丰度古近系孔二段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总有机碳含量在1.5%以上,有机质类型以胆甾烷为主,属于低磷有机质。
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单一是烃源岩层具有优良生烃潜力的表现。
3. 成熟度古近系孔二段的烃源岩成熟度一般为干酪根Ⅰ~干酪根Ⅱ阶段,有些地区甚至达到较高成熟度。
成熟度的提高使烃源岩中的有机质转化为油气的过程加速,提高了地层的生烃效率。
4. 烃源岩的排烃性和生烃潜力古近系孔二段的烃源岩具有较好的排烃性和生烃潜力。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和野外勘探验证,该区域的烃源岩层在适宜的地层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能够形成并储集一定数量的油气资源。
5. 地层工程性质古近系孔二段的烃源岩地层工程性质较好,在勘探开发中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较为方便,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勘探开发效率。
三、烃源岩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1. 烃源岩在勘探领域的应用古近系孔二段的烃源岩在勘探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通过露头、钻井岩心、地震反演等多种手段来识别和预测烃源岩的分布和空间展布规律,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简述烃源岩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
1)烃源层: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及微体生物化石,常见分散状黄铁矿,偶见原生油苗。
暗色的泥质岩类和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类。
2)储层:储集空间发育,孔渗性好,具有一定厚度,横向连续性好。
各类砂砾岩(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储集空间发育的灰岩(内碎屑灰岩、生物灰岩、鲕粒灰岩、生物礁灰岩等)和藻屑白云岩、次生白云岩等。
3)盖层:岩性致密,孔隙度、渗透率低,排替压力高,分布稳定,且具有一定厚度的可塑性岩层。
泥页岩、膏盐岩、致密灰岩等。
陕南西乡-镇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谢青;许锋;王宁;许婷;黄薇【摘要】西乡-镇巴地区位于华南板块扬子陆块北缘,构造系统复杂,黑色页岩较发育,前人对其页岩研究较少.利用野外调研、钻测井及实验等方法,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西乡-镇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烃源岩、储层特征及保存条件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厚度大、分布广,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干酪根,也有部分Ⅱ型.储层脆性矿物含量高,天然裂缝较多,粘土矿物含量相对少,主要为伊利石,其次为绿泥石和伊蒙混昆层;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属低孔、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和有机质成熟作用.保存条件良好、埋深厚度大、岩性致密、封闭性较好.研究区龙马溪组具备较好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8(009)009【总页数】8页(P1675-1682)【关键词】页岩气藏;烃源岩;储集条件;龙马溪组;西乡-镇巴地区【作者】谢青;许锋;王宁;许婷;黄薇【作者单位】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710068;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 引言我国南方油气资源长期以来引人注目,也是我国页岩气取得重大突破的区域,备受地质学者或专家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南方地区发育有良好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良好的物质基础(王博,2010)。
据前人研究,四川盆地页岩气主产层位主要有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且中石化在焦石坝实施的第一口页岩气井——焦页1井钻获高产页岩气,焦页1井开采层位即志留系的龙马溪组(王聚杰,2016)。
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系—奥陶系颗粒灰岩类型及储集性能中上扬子盆地是我国大型的含油气盆地,盆地中地层发育较全,从上震旦统到中三叠统均为海相沉积。
经过近几十年的勘探,普光、威远等大中型气田的发现说明中上扬子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较好。
寒武系-奥陶系作为上中扬子地区重要的海相地层之一,颗粒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区域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颗粒类型成分可以划分为砾屑石灰岩、砂屑石灰岩、鲕粒石灰岩、生物碎屑石灰岩、砂屑粉屑石灰岩等。
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研究区主要储集层,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溶洞及裂缝等,储集岩类型以裂缝型及裂缝-溶孔型碳酸盐岩为主。
标签:中上扬子盆地颗粒灰岩储集层1颗粒灰岩的类型和特征1.1砾屑石灰岩研究区砾屑石灰岩的颜色呈灰色,块状。
砾屑的粒径大部分为2mm到5cm 不等,个别粒径可以达到几十厘米,因此又可以据此将砾屑石灰岩划分成细砾屑、中砾屑、与粗粒屑石灰岩。
砾屑多为长条状或近等轴状,磨圆与分选由好到差均有,砾屑成分包括灰泥石灰岩、砂屑石灰岩、粉屑石灰岩、鲕粒石灰岩、藻石灰岩等。
根据填隙物的类型,砾屑石灰岩又可以分为灰泥砾屑石灰岩与亮晶砾屑石灰岩。
亮晶砾屑石灰岩中大部分为细砾屑石灰岩,其次较少砾屑石灰岩,胶结物通常呈粒状,砾屑的分选差到较好均有,磨圆不错,石灰岩中经常可以看见平行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
其结构与构造特征中表明,这类岩石形成于能量较高的环境,大部分为高能浅滩的产物。
灰泥烁屑石灰岩中的砾屑多为细砾屑,其填隙物以灰泥基质为主或完全为灰泥基质。
砾屑分选一般较差,磨圆由差到好,这种岩石类型表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沉积作用,砾屑表现出高能环境,灰泥基质代表低能环境的产物,二者共同出现说明由高能环境形成的砾屑由高能水流(如重力流等)携带至低能环境沉积形成。
这种类型的岩石不但可以出现在浅水台地环境,而且还可以形成于斜坡环境。
研究区下奥陶统砾屑石灰岩较少,只有在桐梓及红花园等组中零星出现,相较于寒武系砾屑石灰岩的大量发育,表明研究区下奥陶统水动力条件有所减弱。
超深层油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其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摘要:鉴于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定超深层的油气层藏确定为6公里以上埋深。
在对其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等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相对于普通烃源岩,其烃源岩成熟较晚,成熟度较高。
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仅受到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而且还受到压力的影响。
储集层岩性以次生孔隙度为主,年龄较大,以碳酸盐岩岩性为主,相关占比约为33%;盖层以盐岩和泥质岩为主;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岩性圈闭、珊瑚礁圈闭及复合圈闭为主。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超深层油气藏地质特征以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超深层油气藏的开发,应重点关注低地温区、超高压系统次生孔、裂缝发育区、海相碳酸盐岩区、盐下地层及东海深水区等区域。
关键词:高温高压;超级深度;油气藏;石油地质1超深层油气藏成藏条件1.1构造环境(carbon)目前,国际上的超深层油气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依赖于板块界面的被动陆缘盆地,另一种是与活动陆缘有关的陆缘盆地。
主要有裂谷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及前陆盆地[1]。
在前陆盆地内,主要是前渊构造区为主的超深层油气层分布。
这两类盆地是超深层油气藏发育最有利区,其原因在于:(1)储层厚度大,具备了超深层烃源岩的物源条件;(2)常伴随着异常的高压力,影响了烃类的产生与排放,使生油窗深度变小;(3)盆地深层易发育大量的裂隙、断裂,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特性,对排烃、油气富集起到了促进作用;(4)由裂谷、前陆两大盆地构成的构造圈闭,油气藏条件较好;1.2石油地质特征1.2.1烃源岩相对于常规烃源岩而言,超深层烃源岩的生烃主控因素除温度、时间之外,更多的是压力;超深层烃源岩因其埋藏深度大而具有较高的成熟性,其成熟性往往比其他地区要高。
在超深层的储集层中,储集层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以干酪根生油理论所定义的“液态窗”。
近年来,大量的勘探工作表明,该温度范围内的烃类物质已突破了该极限,例如北海部分储集层可达165-175摄氏度。
烃源岩的名词解释烃源岩是指具有一定有机质含量的沉积岩,其中的有机质可以通过热解作用产生烃类化合物,包括石油和天然气。
它是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基础和主要来源,因此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烃源岩的特征、分类、形成机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烃源岩的特征烃源岩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首先,有机质含量较高。
这些有机质可以是藻类、植物残渣、腐殖质等,经过埋藏和压实作用形成有机质丰富的岩石。
其次,烃源岩具有一定的有机质类型,包括沥青质、干酪根和腐殖质等。
其中,沥青质是由微生物残体和分泌物形成的,干酪根则是植物残渣在高温高压下的变质产物,而腐殖质则是由腐殖作用形成的含氧高分子有机物。
2. 烃源岩的分类烃源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有机质类型和含油气的能力。
根据有机质类型的不同,烃源岩可以分为沥青类(沥青质烃源岩)和泥类(干酪根烃源岩和腐殖质烃源岩)。
其中,沥青类烃源岩主要富含沥青质和干酪根,泥类烃源岩主要富含干酪根和腐殖质。
根据其含油气的能力,烃源岩可以分为常规烃源岩和非常规烃源岩。
常规烃源岩一般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可渗透性,可以直接向周围储层释放油气;非常规烃源岩则含油气的释放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压裂等。
3. 烃源岩的形成机制烃源岩的形成主要与生物、地质和环境因素有关。
首先,生物因素是烃源岩形成的基础。
有机质主要来自于水体中的藻类、浮游植物等生物残渣和分泌物,同时微生物的参与也对烃源岩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地质因素对烃源岩的形成起到了系统和动力学的作用。
岩石的堆积和埋藏过程以及地热演化对烃源岩的热解和演化产物的生成和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环境因素包括适宜的沉积环境和埋藏环境。
适宜的沉积环境可以提供充足的生物质和合适的保护条件,而适宜的埋藏环境则能够提供高温、高压和适宜的时间条件。
4. 烃源岩的应用烃源岩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主要应用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
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可以确定烃源岩的分布和资源量。
浅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油藏地质特征是油藏开发的基础,了解油藏地质特征以及开发对策的研究,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浅谈油藏地质特征及其开发对策。
1.储层岩性储层岩性是指油藏中储集物所在的岩层特征,包括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
油藏根据储层岩性的不同,分为碳酸盐岩油藏、砂岩油藏、页岩油藏等,储层岩性对油藏的开发有重要的影响。
2.构造特征构造特征包括油藏的构造类型、形态、分布规律等,主要影响油藏的地质结构以及储层孔隙结构等,是油藏形成和储集物分布的重要原因。
3.油藏烃源岩油藏烃源岩是指能够成为油藏来源的岩石,主要包括烃源岩和热气体源岩,对油藏的形成和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层、褶皱、岩浆岩等地质构造特征,对油藏形成、储层好坏、油气分布、油藏性质等有直接影响。
1.确定开发方案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是油藏开发的首要任务,应充分考虑油藏规模、储层岩性及厚度、地质构造等因素,采取适当的开发方式,提高油田的产能。
2.提高注水压力注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提高油田产能的方式,通过提高注水压力,可以增加储层岩石的渗透性和孔隙度,加速油藏开采速度。
3.优化井网布局油田开发之前需要优化井网布局,即根据油藏特征,制定合理的钻井规划以及合理布置井网,保证钻井效率的同时,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益。
4.加强油藏保护措施加强油藏保护措施,包括对油藏的监测、力求减少地面破坏、适当降低采油压力等,可以保护油藏,延长油藏寿命。
综上所述,油藏地质特征及其开发对策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其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油藏保护措施,以最大化地利用油藏资源,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解答
1、根据所给某钻井地层剖面(图1),确定烃源岩、储集层的层位(段),简述基本岩性岩相特征;
根据所给某钻井地层剖面(图1)分析得:
(1)须五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的远端沙坝沉积,上部为砂岩夹有少量页岩层,远端沙坝沉积;中部为纯页岩层,远端砂坝沉积;下部为较纯的砂岩,河口砂坝沉积。
须三段:均为三角洲前缘的远端砂坝沉积,上部为黑色页岩夹含气粉砂岩;中部为页岩夹一层砂岩;下端为页岩夹砂岩薄层。
须一段:岩性主要为页岩。
综上所述:须一段、须三段、须五段应为烃源岩主要分布层位。
(2)须六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上部为黑色泥岩层,水下分支河道沉积;中部为中-细砂岩,河口砂坝沉积;下部为页岩夹砂岩、砂岩,水下分流河道、远端沙坝沉积。
须四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上部为中砂岩,三角洲前缘的河口砂坝沉积;中、下部为砂体夹杂页岩薄层,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沉积。
须二段: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沉积,整个层段岩性为的细-中砂岩层,只是在中部砂岩层中夹杂有页岩层。
综上所述: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应为储集层主要分布层位。
2、根据所给实验分析数据(表1),确定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
分析得知:(1)、该套地层烃源岩有机碳的平均含量为1.19%,在泥质岩烃源岩有机碳丰度评价中属于较好的烃源岩层,生油潜力好。
(2)、根据TI值(T=(腐泥组*100+壳质组*50-镜质组*75-惰质组*100)/100,根据其各组平均值计算得出TI<0,因此该烃源岩的干酪根属于Ⅲ型。
(3)、又因为干酪根碳同位素-26.33<δ13C<-24.67故能够更加确定该干酪根属于Ⅲ型。
(4)、该地层中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Ro(1<Ro<1.34),按照有机质的演化过程,说明该烃源岩属于成熟期。
3、根据所给孔隙度、渗透率分析数据(表2),确定储层的物性特征;
4、须四段:
储层特征与类型:总体来说须四段的储层粒间孔隙发育,以及次生孔隙以及微裂缝共同组成了须四段的储渗空间,原生空隙直径不大(主要以不规则形态的孔隙为主)且空隙分选亦不好,喉道类型主要以点状、片状以及弯片状为主,孔喉比低,但配位数较为可观(稳定分布在3左右)。
微裂缝与原生空隙以及此生溶孔连通情况也较为可观,这也是须四段储层渗透率高于其他层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通过扫描电镜发现连接空隙之间的吼道之中所充填的伊利石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渗流能力。
须六段:
由于给定资料中只给了扫描电镜资料,但是从给定资料中可以发现须六段的原生空隙不是很发育,并且没有发现有次生溶蚀空隙,此外,在粒间孔隙中充填的自生石英以及纤维束状伊利石使得须六段的储渗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因此须六段储集空间主要是以原生空隙为主。
须二段:
同须六段情况相似,以原生粒间孔隙为主且原生孔隙被纤维束状的伊利石充填于其中,降低了其储渗性能,但是好在须二段粒内溶孔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储集空间。
这也是须二段为什么在孔隙度与渗透率方面均高于须六段的原因,因此须二段的储渗空间除了原生空隙亦有次生粒内溶蚀空隙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