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第五章流动阻力和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48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在运动中的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流体流动阻力是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探究流体流动阻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流动阻力的概念和意义;2. 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直径、流速等因素的关系;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会受到管壁的摩擦力和流体内部分子之间的黏滞力的阻碍,从而产生阻力。
阻力的大小与流体的黏性有关,也与管道的形状、管径、流速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液体在静止时的压强和动能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公式。
实验装置与仪器1. 实验装置:包括液压台、流体供给装置、流量计、压力计等;2. 测量仪器:包括尺子、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保证装置的稳定性;2. 调整流量控制阀,使流量计示数稳定在一定数值;3. 测量管道的直径和长度,并记录相关数据;4. 开始实验,打开液压台的电源,使流体进入管道;5. 启动计时器,测量流体通过管道的时间;6. 停止计时器,记录流量计示数和压力计示数;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流体流动阻力,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流速下的流量计示数和压力计示数。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流速下的流体流动阻力。
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发现以下几点规律:1. 随着流速的增加,流体流动阻力呈线性增加的趋势。
这是因为流速增加会导致流体与管壁摩擦力增加,从而增加流动阻力。
2. 随着管道直径的增加,流体流动阻力减小。
这是因为管道直径增加会使流体流动的截面积增大,减小单位面积上流体的速度,从而减小流动阻力。
3. 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加,流体流动阻力增加。
这是因为管道长度增加会导致流体流动的摩擦面积增大,从而增加流动阻力。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流体流动阻力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第5章圆管流动一.学习目的和任务1.本章学习目的(1)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2)切实掌握计算阻力损失的知识,为管路计算打基础。
2.本章学习任务了解雷诺实验过程及层流、紊流的流态特点,熟练掌握流态判别标准;掌握圆管层流基本规律,了解紊流的机理和脉动、时均化以及混合长度理论;了解尼古拉兹实验和莫迪图的使用,掌握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管路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和绕流阻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雷诺数及流态判别,圆管层流运动规律,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计算。
难点:紊流流速分布和紊流阻力分析。
由于实际流体存在黏性,流体在圆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体能量的损失。
本章将主要讨论实际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情况和能量损失的计算。
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和流态判据5.1.1 雷诺实验1883年,英国科学家雷诺通过实验发现,流体在流动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流体微团运动呈现完全不同的规律。
这就是著名的雷诺实验,它是流体力学中最重要实验之一。
105如图5-1所示为雷诺实验的装置。
其中的阀门T1保持水箱A 内的水位不变,使流动处在恒定流状态;水管B 上相距为l 处分别装有一根测压管,用来测量两处的沿程损失f h ,管末端装有一个调节流量的阀门T3,容器C 用来计量流量;容器D 盛有颜色液体,T2控制其流量。
进行实验时,先微开阀门T3,使水管中保持小速度稳定水流,然后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放出连续的细流,可以观察到水管内颜色液体成一条直的流线,如图5-2(a )所示;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管中流速较小时,它与水流不相混和,管中的液体质点均保持直线运动,水流层与层间互不干扰,这种流动称为层流(Laminar flow )。
比如,实际中黏性较大的液体在极缓慢流动时,属层流运动。
随后,逐渐开大阀门T3,增大管中液体流速,流速达到一定速度时,管内颜色液体开始抖动,具有波形轮廓,如图5-2(b )所示。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流体流动阻力实验报告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学科,而流动阻力是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流体流动阻力,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速、管道直径、流体粘度等因素的关系。
实验目的:1. 测量不同流速下的流体流动阻力;2. 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速的关系;3. 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直径的关系;4. 探究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粘度的关系。
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与流体的黏性、流速和管道直径等因素有关。
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流动阻力可用以下公式表示:F = k * ρ * v^2 * A / 2其中,F表示流体流动阻力,k为流体流动阻力系数,ρ为流体密度,v为流速,A为流体流动的截面积。
实验仪器: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装置;2. 流速计;3. 测量工具(尺子、卡尺等)。
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连接好,确保流体流动通畅。
2. 调节流速计,使其显示为零。
3. 打开流体流动装置,调节流速控制阀,使流速逐渐增加。
4. 当流速稳定后,记录流速计的读数,并测量管道的直径和流体的密度。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分别测量不同流速下的流速、管道直径和流体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速与流体流动阻力的关系曲线图。
可以发现,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随着流速的增加,流体流动阻力也随之增加。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流体流动阻力与管道直径的关系。
通过保持流速不变,测量不同管道直径下的流体流动阻力,可以发现,管道直径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小。
这是因为管道直径增大会减小流体流动的截面积,从而减小了流体流动阻力。
此外,实验还探究了流体流动阻力与流体粘度的关系。
通过测量不同流体粘度下的流体流动阻力,可以发现,流体粘度越大,流体流动阻力也越大。
这是由于流体粘度增大会增加流体内部的黏滞阻力,从而导致流体流动阻力的增加。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流体流动阻力与流速成正相关关系;2. 管道直径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小;3. 流体粘度越大,流体流动阻力越大。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引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是流体力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了解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阻碍情况对于各种应用和工程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流体流动阻力的原理、测定方法以及实验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流体流动阻力的原理流体流动阻力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碍力。
其大小取决于流体的性质、流动速度以及物体形状等因素。
根据伯努利定律,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会产生压力变化。
而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到的阻力与速度成正比。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压力变化和流速来确定流动阻力的大小。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一:压力差法压力差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流体流动阻力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流体流过物体前后的压力差来确定阻力的大小。
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置合适的试验装置,包括流体源、测压装置和物体样品。
2. 测量流体流过物体前后的压力差,可以使用压力传感器或者水银柱测压法。
3. 根据压力差和流体速度计算出流体流动阻力。
测定方法二:阻力系数法阻力系数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流体流动阻力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结合流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计算出阻力系数。
具体步骤如下: 1. 设置合适的实验装置,包括流体源、测力装置和物体样品。
2. 测量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可以使用力传感器或者天平等装置。
3. 根据阻力大小、流体密度、物体形状等参数计算出阻力系数。
流体流动阻力的实验过程实验准备1.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包括流体源、压力传感器、流速计、物体样品等。
2.根据实验需要调整流体源的流量和压力。
3.确保实验环境稳定,以减小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1.将流体导入实验装置,确保流体稳定流过物体样品。
2.实时监测流体的压力和流速,并记录相应数据。
3.若使用压力差法,需分别测量流体流过物体前后的压力值。
4.若使用阻力系数法,需测量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阻力。
实验数据处理1.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