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数学数一数比一比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23 MB
- 文档页数:8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比一比》,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比较符号“>”和“<”,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学会比较两组物体的大小、长短、高低等属性,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比较符号“>”和“<”,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较符号的使用和比较大小的逻辑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图片、卡片等。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两组不同数量的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组水果多,哪组水果少。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物,讲解比较符号“>”和“<”的含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学会使用比较符号。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拿出直尺,比较铅笔的长短,并在练习本上记录比较结果,用比较符号表示。
4. 小组讨论(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可以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的事物,如身高、体重等。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内容:比较符号:“>”和“<”比较方法:观察、操作、记录比较实例:水果数量、铅笔长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面两组数字的大小,用比较符号表示。
7和4 9和10 3和6(2)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事物可以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
2. 答案:(1)7>4 9<10 3<6(2)答案不唯一,如:身高、体重、年龄等。
数学幼小衔接第一节《比一比》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数学》幼小衔接教材的第一章节《比一比》。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初步理解量的概念,能够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量的概念,能够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量的概念,能够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学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卡片中的物体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排列。
教师引导学生用彩笔在学生手册上画出相同的图案,并进行排序。
三、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排序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合作(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教学卡片,用剪刀剪下卡片中的物体,并按照某种规律进行排列。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包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量的概念、分类和排序的方法等。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彩笔在学生手册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进行排序。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画出不同的图案,并进行排序。
2. 请学生观察家里的物品,对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并拍照记录。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排序,如按照颜色、形状等规律进行排序。
《一年级数学比一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比一比》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对数字的大小比较,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字的比较,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比较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够准确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参加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谁跑得最快?谁跳得最高?”2.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教材中的例题,通过PPT展示,讲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如“>”表示大于,“<”表示小于。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数字比较练习,鼓励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解答。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比较问题,如“我的铅笔比你的长”,“他的书包比我的重”等。
6. 游戏环节(10分钟)设计一个比较大小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一比》2. 板书内容:比较符号:>、<数字比较规律生活中的比较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面每组数字的大小,用比较符号表示。
5和3 7和9 10和6(2)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事物,写出3个比较句子。
2. 答案:(1)>、<、>(2)示例:我的书比你的厚;他的桌子比我的长;她的裙子比我的漂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字比较。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幼小衔接班数学第1课数一数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具体内容包括:认识1至100的数字,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数数、点数、比大小等基本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至100的数字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数数和点数。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数数和点数,以及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至100的数字读写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数学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点数棒、小动物玩具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窗户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数数和点数。
2. 讲解数字1至100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写,并纠正发音和书写错误。
3. 进行数数和点数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 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比较练习,如使用点数棒进行大小比较。
5. 例题讲解:以小动物玩具为例,让学生进行数数和分类练习,如给小猫和小狗分别数数,并比较数量的大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如数数、点数、比较大小等。
7.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如“数数接力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至100,并标注读写方法。
2. 用点数棒在黑板上展示大小比较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物品,如家具、玩具等,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进行数数,答案不唯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观察和实践,如在购物时进行价格比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具体内容包括:认识1至100的数字,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够进行数数、点数、比大小等基本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