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评估管理讲义.pdf
- 格式:pdf
- 大小:463.51 KB
- 文档页数:21
纳税评估知识讲解(doc 6页)在征管改革逐步深入,税务内部分工越来越走向精细的今天,当税务稽查方式由普遍检查转入到以打击型为主后,税收管理和税源的正常管理的日常监控出现了一定的真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甚至还出现了以注册商贸企业为掩护从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活动,而且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事后很难追踪,等到稽查查到他们时,往往已是人去楼空。
这时,税务管理机关迫切需要一种及时、正常、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实施对税源的日常监控,于是,纳税评估应运而生,先是个别地区进行了一些试验,因为纳税评估在保证收入和防范犯罪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二○○一年底国税发[2 001]14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商贸企业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颁布和执行,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然而到目前为止,税务总局除了颁布了商贸企业和加油站两项具体工作的纳税评估文件和在一些其他文件中涉及到一点纳税评估的概念外,并没有能够对纳税评估的指导思想、法律定位、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基础问题作理论的总结和统一的规定,致使纳税评估工作存在先天的不足,特别是在二○○一年人大通过的《税收征管法》中对纳税评估在税务管理中的地位、纳税评估的手段、纳税人在纳税评估中所要承担的义务等基本法律没有作一个明确的界定,这就使得在实际工作中纳税评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左右为难,左支右拙。
在下面的论述中,本文首先试图根据纳税评估的定义,向大家描述一下理想状态下的纳税评估所应该具备的客观条件,以期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根本特性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次,在目前许多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结合总局和省局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叙述一下纳税评估的主要做法,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无可避免地存在的矛盾和显现的弊端;最后,针对当前的客观实际,对在目前条件下如何进行纳税评估工作和长期困扰难以根本解决的法律定位问题提出自己全新的思考。
一、纳税评估所应该具备的理想条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行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国税发[2001]1 37号)指出“纳税评估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进而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程度和信誉等级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纳税评估讲义1.2纳税评估的概念一、纳税评估的定义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应用数据信息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形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确信,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方法的治理行动。
精确地舆解纳税评估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一)纳税评估的司法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工作重要由直截了当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治理的基层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治理科(股)及其税收治理员负责。
同时,纳税评估作为税源治理的一种手段和全然方法,可由各级税务机关分别应用,只只是不合级其余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的范畴、内容、重点、情势、方法、目标有所差别。
(二)纳税评估的客体是纳税人,具体对象是纳税人的申报纳税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干的其他信息。
广泛、周全、连续的采集涉及纳税人申报纳税的有效数据信息是开展纳税评估的前提早提。
(三)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落后行,评估的刻日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专门情形能够延长到往期和以往年度。
(四)纳税评估的工作内容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形的真实性、精确性,进行审核、统计、分析、确信,并对疑点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查询拜望核实、处理移交等征管方法。
(五)纳税评估要在依靠信息技巧手段的差不多上,做到人机结合。
(六)记录纳税评估成果的纳税评估分析申报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材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照。
纳税评估重视评估客体的陈述申辩和一样性问题的自行改正。
二、纳税评估的情势、内容、原则(一)全然情势1、按纳税评估营业内容可分为周全评估和专项评估。
2、按纳税评估广度可分为典范评估和行业评估。
3、按纳税评估时刻可分为日常评估和临时评估。
4、按纳税评估信息来源可分为自选事项评估和外来事项评估。
5、按纳税评估实施方法可分为案头评估和实地查询拜望评估。
(二)工作内容1、开展宏不雅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评估分析,设立分地区、分行业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地区或行业指标比对分析,宣布评估申报。
纳税评估讲义1.2征税评价的概念一、征税评价的定义征税评价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剖析的方法,对征税人征税申报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别,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正确地了解征税评价的概念应掌握以下几点:〔一〕征税评价的法律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征税评价任务主要由直接面向征税人担任税收征收管理的基层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管文科〔股〕及其税收管理员担任。
同时,征税评价作为税源管理的一种手腕和基本方法,可由各级税务机关区分运用,只不过不同级别的税务机关展开征税评价的范围、内容、重点、方式、方法、目的有所区别。
〔二〕征税评价的客体是征税人,详细对象是征税人的申报征税信息以及与征税人申报征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普遍、片面、延续的采集触及征税人申报征税的有效数据信息是展开征税评价的前提条件。
〔三〕征税评价任务原那么上在征税申报到期之后停止,评价的期限以征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状况可以延伸到往期和以往年度。
〔四〕征税评价的任务内容是对征税人征税申报状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停止审核、统计、剖析、判别,并对疑点效果区分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置移交等征管措施。
〔五〕征税评价要在依托信息技术手腕的基础上,做到人机结合。
〔六〕记载征税评价结果的征税评价剖析报告和征税评价任务底稿,是税务机关外部资料,不发征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据。
征税评价注重评价客体的陈说申辩和普通性效果的自行矫正。
二、征税评价的方式、内容、原那么〔一〕基本方式1、按征税评价业务内容可分为片面评价和专项评价。
2、按征税评价广度可分为典型评价和行业评价。
3、按征税评价时间可分为日常评价和暂时评价。
4、按征税评价信息来源可分为自选事项评价和外来事项评价。
5、按征税评价实施方式可分为案头评价和实地调查评价。
〔二〕任务内容1、展开微观税收剖析和行业税负评价剖析,设立分地域、分行业评价目的及其预警值,停止地域或行业目的比对剖析,发布评价报告。
纳税评估方法讲义纳税评估方法指的是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评估和判断的方法。
纳税行为的评估对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税务机关准确掌握纳税人的纳税状况,对纳税人进行合理的税务监管;同时也可以帮助纳税人了解自己的纳税义务,提前做好税务规划和准备。
1.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通过对纳税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来判断其纳税行为的合规性和风险程度。
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企业性质、经营范围、经营规模、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人的风险级别,从而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2.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通过对纳税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来判断其纳税行为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财务报表、交易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同时,纳税人也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自己的纳税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专项检查法:专项检查法是通过对纳税人的专项检查,来判断其纳税行为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税务机关可以针对一些特定的行业、地区或问题,对纳税人进行专项检查,以发现风险和问题。
专项检查可以结合财务审核、现场查账、税项核对等手段,来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4.随机抽查法:随机抽查法是通过对纳税人进行随机抽查,来判断其纳税行为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税务机关可以根据一定的概率和抽样方法,随机选择一部分纳税人进行抽查。
抽查结果可以帮助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纳税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目的来确定。
税务机关可以综合运用以上不同的评估方法,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特点和行为特征,对其纳税行为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
对于纳税人来说,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了解不同的评估方法,合理选择和运用。
同时,纳税人还可以积极与税务机关合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加纳税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纳税评估方法的运用对于纳税人和税务机关来说都非常重要。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纳税评估管理讲义
1.0日常纳税评估工作中困扰我们的十个问题
我初步将当前关于纳税评估的相关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十条:
(一)什么是纳税评估?有的同志可能会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中第一条不是就已经对其做出了定义吗?确实如此,但是正是因为有的同志对定义理解的不同,对纳
税评估的工作范围有了歧义。
(二)纳税评估要做哪些工作?
主要是解决干什么的问题。
(三)纳税评估在法律上如何定位?
纳税评估对纳税人有没有法律约束力。
纳税人不配合评估怎么办?
(四)纳税评估文书有何法律效力?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和分析报告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据。
那么纳税评的文书是不是就没有法律效力了?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规范管理了?
(五)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有什么区别?
到现在很多人还是认为纳税评估就是税务稽查的另一种叫法。
是不是这样呢?
(六)纳税评估的流程是什么?
有哪些环节。
(七)开展纳税评估各个环节有哪些注意事项?(八)纳税评估有哪些操作技巧?
特别是在分析、约谈环节,应该从哪里下手,是当前评估工
作的难点。
(九)如何把握纳税评估的度?
也就是说纳税评估工作应做到什么程度为止,何时移交稽查?
(十)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的什么?
为了做好纳税评估工作,我们的税收管理人员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对纳税评估的管理工作进行讨论。
2.0纳税评估的涵义
2.1什么是纳税评估?
在《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中,对纳税评估的定义是: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对此,我们要把握四个关键问题:
一、纳税评估是针对纳税申报信息分析;
二、纳税评估要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定性定量判断;
三、纳税评估还要根据判断结果进一步采取征管措施和管理行为;
四、纳税评估属于事中监控,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
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2.2纳税评估要做哪些工作?
一、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建立数学模型;
二、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
三、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四、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
五、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
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2.3纳税评估的法律定位
2.3.1纳税评估有何法律效力?
到目前为止,对纳税评估做出最高法律定位的文件是《纳税
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按照法的渊源来看,属于部门规章。
但《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主要是针对税务机关内部衔接和工作要求所做出的规定,不涉及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
务关系。
而对于一线操作人员而言,最为关心的是开展纳税评估
工作中与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的划分问题。
与其说是关心纳税评估
的法律定位,不如说是关心纳税评估的法律效力。
问:纳税评估到底属于申报、征收、检查中的哪一个范畴?
答:没有必要将纳税评估从申报、征收、检查的内容中单独剥离出来。
纳税评估要对申报信息进行采集,这就是一个纳税申报的范畴;评估过程中的分析、约谈、实地核查就是税务检查的范畴;形成评估结论后将税款征收入库或加收滞纳金则正是税款征收的范畴。
而这些方面的权利、义务,在《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早已做出了明确规定。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纳税评估
是一个综合的税收征管业务,它具备正式法律效力。
问:纳税人不配合纳税评估怎么办?
答:根据《征管法》第七十条之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
五万元以下罚款。
《征管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以上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
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按征管法七十条处罚:
(一)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有关资
料的;
(二)拒绝或者阻止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三)在检查期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隐匿、销毁有
关资料的;
(四)有不依法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其他情形的。
2.3.2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有何区别?
有人认为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区别就在于不下企业、不查帐。
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纳税评估的约谈举证、实地核查都需
要调查纳税人相关账务,而实地核查更是纳税评估不可或缺的一
个重要环节。
区分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首先要区别税务税稽查与税务检
查的差异。
税务稽查不等同于税务检查,稽查是一项业务职能,检查是
一种工作手段。
税务稽查以打击税务违法行为、震慑违法企图为目的,而纳税评估则是通过对纳税人纳税结果的分析找出形成结
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目的在于提出管理措施,提高管理
水平。
因此无论是税收评估还是税务稽查,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
都应充分应用征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征管手段,而不应自
我限制、自缚手脚。
纳税评估作为税务机关行使税收执法权的一种方式,应本着
有利于实现税收评估目的的原则,可以动用征管法及其细则规定
的一切手段,包括责令提供相关资料、检查以前年度账簿、报表、根据等。
另外,纳税评估的调取资料权和约谈权,都是税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