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哲学家罗素
- 格式:ppt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8
哲学家名人故事: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一、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中国。
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
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
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
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
二、人生的幸福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朋友来看他。
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双眼凝视房屋外边的花园,陷入了沉思。
这位朋友问他:“您在苦思冥想什幺?”
“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
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
英国哲学家罗素生平简介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罗素生平简介罗素的一生,为社会和人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从罗素简介之中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她是怎样一个人,罗素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印象和代表作。
罗素,全名伯特兰·罗素是英国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和历史学家,英文名为Bertrand Russell。
罗素生于1872年,于1970年逝世,享年98岁。
罗素生平有许多年重要的代表作,在二十世纪尤为著名,在西方是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为无神论或不可知轮者,在1950年时,罗素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此为他多种而且重要的代表作,作为表彰。
罗素于1872年5月18日生于英国,英格兰蒙茅斯郡特里莱赫中一个自由党贵族家庭,十一岁的时候罗素开始学习欧氏几何,并与十八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1894年大学毕业。
1895年罗素在剑桥三一学院荣获研究员的职位。
在1901年时罗素发现了著名的罗素悖论,这一悖论引发了20世纪初对数学基础的危机,影响力之大。
在1913年罗素还与怀特海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了名著的《数学原理》。
在1964年还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罗素二十世纪的影响力士伟大的,他是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才的作家,罗素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都是涉及到政治、历史、文学、哲学、数学、伦理和教育等诸多领域。
1970年2月2日罗素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附近,在这之前两天,罗素还在为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的难民营写声明,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
这就是罗素简介,他的一生都是值得后人称赞的。
哲学家罗素名言
1. “不要害怕思考,就像不要害怕走路一样,你不去走怎么知道前方有什么美景呢?比如,当你面对一个难题,不思考怎么找到解决办法呀!”
2. “对爱情的渴望,难道不像是对温暖阳光的追求吗?想想看,当你遇到那个特别的人,心中是不是充满了喜悦,就像在寒冷中突然被阳光照耀!”
3. “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呀,这就好比攀登一座没有顶峰的高山!你难道不想不断向上,去领略更多的风景吗?就像那些不断探索的学者们。
”
4.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会我们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这就像风筝,有线牵着反而能飞得更高更远!比如,当你可以拒绝那些不喜欢的事情时,那感觉多棒啊!”
5. “幸福源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就如同花朵散发的芬芳!想想生活中的小确幸,不就像闻到那迷人的花香一样让人陶醉吗?”
6.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就像在黑暗中照亮前行道路的火把!当你遇到困境时,希望不就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力量吗?”
7. “恐惧是心灵的牢笼,把我们困在原地,这和被链子锁住有啥区别呀!比如,当你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新事物,不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吗?”
8. “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唤起,并由知识所引导的,这不就像船有了帆和舵!你看那些充满爱和知识的人,他们的生活多精彩呀!”
9. “参差不齐乃幸福本源,这和生活的多彩多样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如果一切都千篇一律,那多没意思呀!就像不同的经历才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
”
10.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这就像猎手抓住猎物一样果断!想想那些成功的人,不就是善于抓住机会吗?”
我的观点结论:哲学家罗素的名言真的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世界,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思考。
中外哲学家,罗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1872-1970〖英国〗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
他于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
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1931年他继承为第三世罗素勋爵。
1949年获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得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2日去世。
罗素曾于1920年来华讲学,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讲演》。
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罗素学识渊博,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
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
主要哲学、逻辑学著作有:《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年)、《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年)、《数学原则》(1903年)、《数学原理》(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6年至1913年间完成)、《哲学问题》(1916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年)、《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至1919年)、《数理哲学导论》(1919年)、《心的分析》(1921年)、《物的分析》(1927年)、《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年)、《西方哲学史》(1945年)、《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8年)、《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等等。
罗素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人物生平童年时期1872年5月18日,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
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并获封伯爵爵位。
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
与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穆勒是好友,穆勒也是伯特兰〃罗素的教父。
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
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出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3:2)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少年时期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
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
罗素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对数学、历史和文学感兴趣。
11岁时他的哥哥教给他欧氏几何学,从此数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
他的叔叔零碎地给他讲过一些科学知识。
他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矛盾的,约在17岁时经思考放弃基督教信仰。
他在祖父的书房里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著作,这对他今后的著述有很大影响。
青年时期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
他的数学老师怀海德非常赏识他的才能,介绍他与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和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穆尔相识。
罗素于1893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而后在第四年转学哲学,并获得伦理科学学士学位。
他对选择以哲学还是经济学为职业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撰写了一篇论述非欧氏几何学研究员资格论文,这篇成功的论文使他在三一学院获得为期六年的的研究员资格。
伯特兰·罗素伯特兰·罗素概述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外文名: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威尔士 出生日期: 187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1970年2月2日 职业: 作家,哲学家,数学家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信仰: 无神论或不可知论 主要成就: 创立分析哲学 195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代表作品: 《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 主要领域: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认识论目录[隐藏] 生平与著作 政治学 数学与哲学 历史学 经济学 贡献与影响 名言语录 推荐书目 生平与著作 政治学 数学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贡献与影响名言语录推荐书目[编辑本段]生平与著作1872年5月18日,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
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
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
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
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
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以经文“勿随从人作恶”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
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
罗素主要哲学观点
罗素的主要哲学观点包括绝对唯心主义、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
1. 绝对唯心主义:罗素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
他认为,精神是永恒的、绝对的,而物质世界则是相对的、有限的。
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形而上学思想。
2. 逻辑原子论:罗素在他的早期哲学思想中,认为一切复杂的陈述都可以分析为简单的原子陈述。
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逻辑和语言哲学。
3. 新实在论:罗素在他的后期哲学思想中,逐渐发展出了新实在论的观点。
他认为,世界是由事实和信念构成的,信念以事实为根据确定真假,而事实则是使一个命题为真或为假的东西。
他还认为,存在各种不同的事实,包括特殊事实和普遍事实,这些事实构成了世界的全部内容。
总的来说,罗素的哲学观点体现了他对世界本质和人类知识的探索和理解。
英国哲学家罗素的主要贡献罗素是英国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和历史学家,那么罗素的贡献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罗素的贡献,希望对你有帮助!罗素生于1872年,于1970年逝世,享年98岁。
罗素生平有许多年重要的代表作,在二十世纪尤为著名,在西方是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为无神论或不可知轮者,在1950年时,罗素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此为他多种而且重要的代表作,作为表彰。
罗素的代表作品还有《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罗素还与怀特海、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一起创建了分析哲学论,其中罗素与怀特海一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集合论、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罗素二十世纪的影响力士伟大的,他是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才的作家,罗素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都是涉及到政治、历史、文学、哲学、数学、伦理和教育等诸多领域。
1970年2月2日罗素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附近,在这之前两天,罗素还在为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的难民营写声明,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他的一生都是值得后人称赞的。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罗素的贡献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罗素的人格和好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他的努力和时刻创作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罗素简介罗素,全名伯特兰;罗素是英国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和历史学家,英文名为Bertrand Russell。
罗素生于1872年,于1970年逝世,享年98岁。
罗素生平有许多年重要的代表作,在二十世纪尤为著名,在西方是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为无神论或不可知轮者,在1950年时,罗素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此为他多种而且重要的代表作,作为表彰。
罗素于1872年5月18日生于英国,英格兰蒙茅斯郡特里莱赫中一个自由党贵族家庭,十一岁的时候罗素开始学习欧氏几何,并与十八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1894年大学毕业。
伯特兰·罗素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伯特兰·罗素(全名: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第三代罗素伯爵,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
无数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立场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
1872年5月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是一名无神论者。
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
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
在双亲去世后,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未来的第二代罗素伯爵)就由祖父母抚养长大。
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
罗素在17岁时认识了美国人阿莉丝·皮尔索尔·史密斯,很快便爱上了这位姑娘,两人在1894年结婚。
这段婚姻在1911年宣告结束,主要是因为罗素的不专情:他和包括奥特林·莫瑞尔夫人在内的多人都曾有过亲密的接触。
1890年罗素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哲学、逻辑学和数学,大学前三年,他专攻数学,获数学荣誉学位考试的第七名。
第四年转攻哲学,获伦理科学(当时的哲学)荣誉考试第一名。
1893年获数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接着改学哲学。
1894年获道德哲学荣誉学士学位一级。
毕业后曾游学德国学经济,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回国后,在伦敦大学政治和经济学院任讲师。
初一写人作文:哲学家罗素的故事罗素,一位享誉全球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无数人。
他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勇气和坚韧,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一、童年与求学罗素出生于一个英国贵族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
他在学校里表现优异,尤其在数学和哲学方面。
然而,他的家庭背景并没有为他提供足够的支持,他不得不依靠奖学金完成学业。
在求学过程中,罗素遇到了许多良师益友,如伯特兰·罗素勋爵和摩尔等人。
他们的影响使罗素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二、哲学之路罗素是一位多元哲学思想的倡导者,他主张通过思考和观察来理解世界。
他的哲学思想深受康德、黑格尔和胡塞尔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佛教和印度教的思想。
他的哲学思想涵盖了伦理学、形而上学、知识论等多个领域。
罗素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探索人类存在意义和目的的方式,而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
他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类情感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
三、战争与和平罗素积极参与反战活动,反对战争和暴力。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多次前往战场前线,为士兵们提供心理援助和安慰。
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痛苦和毁灭,而和平才是人类真正的追求。
罗素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平运动,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做出了贡献。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话和交流,才能解决国际间的矛盾和冲突。
四、晚年生活晚年的罗素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热情和对社会的关注。
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导和支持。
他倡导和平、宽容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为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罗素的故事告诉我们,哲学不仅仅是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存在和未来的问题。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们应该学习罗素的精神,关注人类的幸福和尊严,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总之,罗素是一位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哲学家,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去追求真理、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
让我们铭记罗素的精神,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罗素简介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生平和著作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祖父J.罗素勋爵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改良派政治家,曾两度出任首相;父亲是子爵。
他于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授逻辑和数学原理,1916年因反对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解职,1944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
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1908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931年他继承为第三世罗素勋爵。
1949年获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2日去世。
罗素于1920年来中国讲学,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讲演》。
罗素对老子和庄子的著作颇有兴趣,并在其著作中常常引用。
他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他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有较广泛影响罗素学识渊博,他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
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
由此他在言论上常常出现矛盾,思想上表现出调和色彩。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哲学、逻辑学著作有:《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数学原则》(1903)、《数学原理》(3卷,与A.N.怀特海合著,1910~1913)、《哲学问题》(1911)、《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1919)、《数理哲学导论》(1919)、《心的分析》(1921)、《物的分析》(1927)、《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西方哲学史》(1945)、《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8)、《我的哲学发展》(1959),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