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哲学家罗素
- 格式:ppt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8
哲学家名人故事:哲学家罗素的故事
一、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中国。
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
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
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
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
二、人生的幸福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朋友来看他。
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双眼凝视房屋外边的花园,陷入了沉思。
这位朋友问他:“您在苦思冥想什幺?”
“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
但每当我和我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
英国哲学家罗素生平简介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罗素生平简介罗素的一生,为社会和人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从罗素简介之中也可以让我们知道她是怎样一个人,罗素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印象和代表作。
罗素,全名伯特兰·罗素是英国的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和历史学家,英文名为Bertrand Russell。
罗素生于1872年,于1970年逝世,享年98岁。
罗素生平有许多年重要的代表作,在二十世纪尤为著名,在西方是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为无神论或不可知轮者,在1950年时,罗素还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此为他多种而且重要的代表作,作为表彰。
罗素于1872年5月18日生于英国,英格兰蒙茅斯郡特里莱赫中一个自由党贵族家庭,十一岁的时候罗素开始学习欧氏几何,并与十八岁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在1894年大学毕业。
1895年罗素在剑桥三一学院荣获研究员的职位。
在1901年时罗素发现了著名的罗素悖论,这一悖论引发了20世纪初对数学基础的危机,影响力之大。
在1913年罗素还与怀特海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了名著的《数学原理》。
在1964年还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罗素二十世纪的影响力士伟大的,他是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才的作家,罗素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都是涉及到政治、历史、文学、哲学、数学、伦理和教育等诸多领域。
1970年2月2日罗素卒于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附近,在这之前两天,罗素还在为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的难民营写声明,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
这就是罗素简介,他的一生都是值得后人称赞的。
哲学家罗素名言
1. “不要害怕思考,就像不要害怕走路一样,你不去走怎么知道前方有什么美景呢?比如,当你面对一个难题,不思考怎么找到解决办法呀!”
2. “对爱情的渴望,难道不像是对温暖阳光的追求吗?想想看,当你遇到那个特别的人,心中是不是充满了喜悦,就像在寒冷中突然被阳光照耀!”
3. “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呀,这就好比攀登一座没有顶峰的高山!你难道不想不断向上,去领略更多的风景吗?就像那些不断探索的学者们。
”
4.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教会我们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这就像风筝,有线牵着反而能飞得更高更远!比如,当你可以拒绝那些不喜欢的事情时,那感觉多棒啊!”
5. “幸福源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就如同花朵散发的芬芳!想想生活中的小确幸,不就像闻到那迷人的花香一样让人陶醉吗?”
6.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就像在黑暗中照亮前行道路的火把!当你遇到困境时,希望不就是支撑你走下去的力量吗?”
7. “恐惧是心灵的牢笼,把我们困在原地,这和被链子锁住有啥区别呀!比如,当你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新事物,不就失去了很多机会吗?”
8. “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唤起,并由知识所引导的,这不就像船有了帆和舵!你看那些充满爱和知识的人,他们的生活多精彩呀!”
9. “参差不齐乃幸福本源,这和生活的多彩多样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如果一切都千篇一律,那多没意思呀!就像不同的经历才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
”
10.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这就像猎手抓住猎物一样果断!想想那些成功的人,不就是善于抓住机会吗?”
我的观点结论:哲学家罗素的名言真的充满了智慧和启示,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世界,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和思考。
中外哲学家,罗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1872-1970〖英国〗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1872年5月,罗素生于英国曼摩兹郡的特雷克。
他于1890年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数学,后在该学院讲逻辑和数学原理,1916年重新在三一学院任教。
他是亚里士多德学会会员,1931年他继承为第三世罗素勋爵。
1949年获荣誉勋章,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0年代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而获得世界和平奖。
1970年2月2日去世。
罗素曾于1920年来华讲学,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其讲稿曾在中国出版,书名为:《罗素五大讲演》。
罗素回国后写了《中国的问题》一书,书中讨论了中国将在20世纪历史中发挥的作用。
罗素学识渊博,通晓的学科之多大概是20世纪学者们少有的。
而且,他在哲学、数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他的哲学观点多变,以善于吸取别人见解、勇于指出自己的错误和弱点而著称。
主要哲学、逻辑学著作有:《论几何学的基础》(1897年)、《莱布尼茨的哲学》(1900年)、《数学原则》(1903年)、《数学原理》(3卷,与怀特海合著,1916年至1913年间完成)、《哲学问题》(1916年)、《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1914年)、《逻辑原子主义哲学》(1918至1919年)、《数理哲学导论》(1919年)、《心的分析》(1921年)、《物的分析》(1927年)、《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1940年)、《西方哲学史》(1945年)、《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1948年)、《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等等。
罗素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人物生平童年时期1872年5月18日,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
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并获封伯爵爵位。
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
与著名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约翰〃穆勒是好友,穆勒也是伯特兰〃罗素的教父。
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
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将“不可随众行恶”(出自圣经旧约〃出埃及记23:2)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少年时期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
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
罗素在青少年时期先后对数学、历史和文学感兴趣。
11岁时他的哥哥教给他欧氏几何学,从此数学成为他一生的爱好。
他的叔叔零碎地给他讲过一些科学知识。
他很快发现科学和宗教是有矛盾的,约在17岁时经思考放弃基督教信仰。
他在祖父的书房里阅读了大量历史和文学著作,这对他今后的著述有很大影响。
青年时期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哲学和经济学。
他的数学老师怀海德非常赏识他的才能,介绍他与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麦克塔戈和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穆尔相识。
罗素于1893年获得数学学士学位,而后在第四年转学哲学,并获得伦理科学学士学位。
他对选择以哲学还是经济学为职业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撰写了一篇论述非欧氏几何学研究员资格论文,这篇成功的论文使他在三一学院获得为期六年的的研究员资格。
伯特兰·罗素伯特兰·罗素概述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也被认为是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
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外文名: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威尔士 出生日期: 187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1970年2月2日 职业: 作家,哲学家,数学家 毕业院校: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信仰: 无神论或不可知论 主要成就: 创立分析哲学 195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代表作品: 《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 主要领域: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认识论目录[隐藏] 生平与著作 政治学 数学与哲学 历史学 经济学 贡献与影响 名言语录 推荐书目 生平与著作 政治学 数学与哲学历史学经济学贡献与影响名言语录推荐书目[编辑本段]生平与著作1872年5月18日,罗素生于英国辉格党贵族世家。
其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两度出任首相。
其父安伯力·罗素是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
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的议席。
罗素4岁时失去双亲,由祖母抚养。
他的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敢于蔑视习俗,曾以经文“勿随从人作恶”题赠给罗素,这句话成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
祖母没有让他上一般贵族子弟上的公学,而是让他在家接受保姆和家庭教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