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的主要特点和生理功能
- 格式:docx
- 大小:16.90 KB
- 文档页数:5
膳食纤维对降血糖的作用_膳食房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 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很重要作用。
自从2 0 世纪50 年代H IPsl cy 提出“膳食纤维(D ie ta ry fi br e) ”以来, 人们逐步开始研究膳食纤维。
大量临床医学研究结果表明, 膳食纤维具有如通便、减肥、降血糖和降血脂等很多生理功能。
由于膳食纤维生理功能与人类疾病紧密相关, 膳食纤维一直是医学工作者和营养学家研究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膳食纤维在降血糖方面研究进行总结。
1 膳食纤维定义及特性美国谷物化学学会(AA CC ) 于19 9 8 年的膳食纤维定义较为完整, 即为: 膳食纤维是在人的小肠中不被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可全部或部分被发酵的植物可食部分或碳水化合物类似物。
膳食纤维包括非淀粉类多糖和抗性低聚糖、碳水化合物类似物、木质素和相关植物物质, 具体物质组成参见表1 。
膳食纤维对人体有益作用包括通便、降血脂和降血糖等。
表1 膳食纤维物质组成非淀粉类多糖和纤维素、半纤维素、多聚寡糖(菊粉、果寡糖)、抗性低聚糖半乳寡糖、树胶、粘胶、果胶等碳水化合物类似物不消化糊精(麦芽糖糊精、抗性淀粉糊精) 、合成碳水化合物部分(葡聚糖、甲基纤维素) 、抗性淀粉木质素相关植物物质蜡状物、肌醇六磷酸、角质、皂贰、软木脂、揉酸等膳食纤维理化特性包括: 含水力: 膳食纤维化学结构中含有很多亲水基团, 因此具有持水性, 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不溶性纤维素有更大含水能力。
粘性: 可溶性纤维由于分子的形状、大小、空间结构不同均可在消化道形成很粘液体, 粘液在胃中延迟胃的排空, 在小肠阻碍消化酶与内容物混合, 减慢消化收过程。
(3 )易发酵性: 食物纤维在大肠中可被微生物群发酵, 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和一些肠肤物质。
(4) 对阳离子有结合交换能力; 膳食纤维化学结构中包含一些梭基类侧链基团, 呈现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用; 且膳食纤维表面还带有很多活性基团, 可鳌合胆固醇、胆汁酸及某些毒物, 排出体外。
人类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摘要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营养素,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有关化学问题,如其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和检测方法,以及膳食纤维的应用与开发现状。
关键词膳食纤维聚葡萄糖甲壳素生理功能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促进人体正常排泄;降低某些癌症、心血管和糖尿病的发病率[1~4]。
许多常见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便秘、肥胖以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结肠癌等都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足有关。
因而膳食纤维逐渐成为营养学家、流行病学家及食品科学家等关注的热点,有科学家将其称为人体“第七营养素”。
1 什么是膳食纤维1972年,Trowell H C首次将“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定义为“食物中那些不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植物成分”。
随后,又“将那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统称为膳食纤维”。
近年来国外对膳食纤维进行了广泛研究,一般认为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类胃肠道消化酶消化,但能被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部分酵解和利用的非淀粉多糖类物质与木质素的合称。
2001年美国化学家协会对膳食纤维的最新定义为:膳食纤维是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5]。
因此,膳食纤维包括很多不被人体小肠消化的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胶、β葡聚糖、胶质、木质素、聚葡萄糖、果寡糖、抗性淀粉和糊精等。
膳食纤维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而总膳食纤维(TDF)是指SDF和IDF之和。
可溶性膳食纤维指可溶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液能被4倍95%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纤维,主要是细胞壁内的储存物质和分泌物,以及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如果胶、β葡聚糖等。
不溶性膳食纤维是指不溶于温水或热水的那部分纤维,主要是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甲壳质等。
膳食纤维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关键词】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所有的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非淀粉多糖类[1]。
它包括纤维素、混合键的β- 葡聚糖、半纤维素、果胶及树胶。
它们虽不能被人体吸收,但都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谷物中。
膳食纤维又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大类。
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是果胶、树胶、种子胶、琼脂、海带多糖羧甲基纤维素等,具有调整糖类和脂类代谢的功能,对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效果;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指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存在于禾谷类和豆类种子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和叶中,具有吸收人体水分的特性和良好的预防便秘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入食物的热量过高过于精细,近年来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高尿酸血症等高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因此,营养学家提出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减轻“富贵病”的发生和发展。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膳食纤维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1 膳食纤维的物理特性1.1 溶水性纤维的溶水性是指它的基质内保留的水分量。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溶水量比不可溶的膳食纤维和麦麸的溶水量大的多。
蔬菜纤维的溶水量介于两者之间。
溶水量大的纤维在通过消化道过程中吸水膨胀,刺激和加强肠道蠕动,连同消化道中其它“废物”形成柔软的粪便易于排出,可防止便秘。
1.2 对发酵的敏感度膳食纤维虽能抗哺乳动物的酶的消化作用,但它都易被大肠内的微生物所酵解。
发酵的程度受纤维的类别、纤维的物理性状或食物性质的影响,且与宿主肠道中的菌群有关。
一般来说,颗粒度大的纤维不能被完全酵解,不可溶纤维的纤维素最不易被酵解,而可溶性纤维可被完全酵解。
1.3 结合胆酸的作用膳食纤维能在体内和体外结合胆酸。
结合胆酸的能力随着pH而改变,酸性条件下结合最多,随着pH增加而结合力降低。
2 膳食纤维的生理学作用与人体健康膳食纤维因其特有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影响胃肠道功能及影响营养素的吸收速率和吸收部位,并决定了它对人体健康的特有保健功能。
人类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康 琪 朱若华3(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 北京 100037)摘要 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大营养素,本文介绍了膳食纤维的有关化学问题,如其结构特点、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和检测方法,以及膳食纤维的应用与开发现状。
关键词 膳食纤维 聚葡萄糖 甲壳素 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促进人体正常排泄;降低某些癌症、心血管和糖尿病的发病率[1~4]。
许多常见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便秘、肥胖以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结肠癌等都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不足有关。
因而膳食纤维逐渐成为营养学家、流行病学家及食品科学家等关注的热点,有科学家将其称为人体“第七营养素”。
1 什么是膳食纤维1972年,Trowell H C首次将“膳食纤维”(Diet2 ary Fiber,DF)定义为“食物中那些不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植物成分”。
随后,又“将那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与木质素统称为膳食纤维”。
近年来国外对膳食纤维进行了广泛研究,一般认为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品中不能被人类胃肠道消化酶消化,但能被大肠内的某些微生物部分酵解和利用的非淀粉多糖类物质与木质素的合称。
2001年美国化学家协会对膳食纤维的最新定义为:膳食纤维是指能抗人体小肠消化吸收,而在人体大肠能部分或全部发酵的可食用的植物性成分、碳水化合物及其相类似物质的总和,包括多糖、寡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的植物物质[5]。
因此,膳食纤维包括很多不被人体小肠消化的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胶、β2葡聚糖、胶质、木质素、聚葡萄糖、果寡糖、抗性淀粉和糊精等。
膳食纤维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 DF)两大类,而总膳食纤维(TDF)是指SDF和I DF之和。
可溶性膳食纤维指可溶于温水或热水,且其水溶液能被4倍95%的乙醇再沉淀的那部分纤维,主要是细胞壁内的储存物质和分泌物,以及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如果胶、β2葡聚糖等。
佳芬牌膳食纤维片佳芬牌膳食纤维片富含膳食纤维,是一种全新的富含膳食纤维的产品,它能保持消化系统健康,增强免疫系统,降低胆固醇和高血压,降低胰岛素和三酸甘油脂,通便、利尿、清肠健胃,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平衡体内的荷尔蒙及降低与荷尔蒙相关的癌症。
膳食纤维一词在1970年以前的营养学中尚不曾出现,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
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
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主要特性1.吸水作用。
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或与水结合的能力。
此作用可使肠道中粪便的体积增大,加快其转运速度,减少其中有害物质接触肠壁的时间。
2.粘滞作用。
一些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黏滞性,能形成粘液型溶液,包括果胶、树胶、海藻多糖等。
3.结合有机化合物作用。
膳食纤维具有结合胆酸和胆固醇的作用。
4.阳离子交换作用。
其作用与糖醛酸的羧基有关,可在胃肠内结合无机盐,如钾、钠、铁等阳离子形成膳食纤维复合物,影响其吸收。
5.细菌发酵作用。
膳食纤维在肠道易被细菌酵解,其中可溶性纤维可完全被细菌酵解,而不溶性膳食纤维则不易被酵解。
而酵解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酯酸、丙酯酸和丁酯酸均可作为肠道细胞和细菌的能量来源。
肠道蠕动,减少胀气,改促进善便秘据调查,95%以上的白领女性,由于平常工作的关系,都呆在办公室,根据调查显示:这个人群中接近100%的人会觉得肚子胀,肠气不通,放屁等症状,另一个数据显示这个人群中80%以上的人群有便秘的现象。
便秘,由于正常的排便习惯差异很大,摄食种类及习惯、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精神状态等都可以影响排便习惯。
膳食纤维的主要特点和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是指由植物组织中不能被人类消化吸收的多种碳水化合物所组成的成分。
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提高饱腹感
膳食纤维能够加强饱腹感,减少进食时食物的量,同时减少人类的热量摄入。
饱腹感帮助控制体重、减少过量食用食物的问题,从而有效预防肥胖和代谢疾病的发生。
2.促进肠道蠕动
膳食纤维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不完全,它可以大量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并有助于防止结肠癌的发生。
3.协调肠道微生态环境
膳食纤维能够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使肠道内的菌群能够维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
有益菌群生长的条件良好,对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帮助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4.维护心血管健康
膳食纤维能够通过降低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水平等方式来保持心血管健康。
此外,它能够促进胆固醇的转运作用,从而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生率。
5.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膳食纤维能够降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结直肠癌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
它的抗氧化作用可有助于减缓衰老进程,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膳食纤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素,它在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多摄取膳食纤维,保证身体的健康。
膳食纤维(一)膳食纤维膳食纤维(dietaryfiber,DF)一般是指那些不被人体所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是一类复杂的混合物,按照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两大类。
SDF的组成主要是一些胶类物质,如阿拉伯胶、琼脂、果胶、树胶等。
IDF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植物蜡等,它们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存在于禾谷类和豆类种子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和叶中。
膳食纤维可来源于多种植物性食物。
如小麦麸、燕麦麸、玉米麸等谷物麸皮,糖甜菜纤维,角豆荚和角豆胶,香菇、木耳等多种食用菌,以及各种水果、蔬菜等。
(二)膳食纤维的性质膳食纤维的多种理化性质与其生理活性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点:1.化学结构中含有很多亲水基团,因此具有很强的持水性。
2.分子结构中含有很多活性基团,可以螯合吸附胆酸、胆固醇、化学药物及有毒物质等有机分子,从而抑制人体对它们的吸收,促进其排出体外。
3.改变肠道菌群。
膳食纤维在动物小肠中不能被内源酶分解,但在大肠中可被多种微生物分解发酵,从而诱导大量的产气菌群的生长,这些产气菌比厌气菌对人体有利。
(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以前普遍认为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属于食物中的废物。
近年研究却发现了这种食物成分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1.预防便秘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尤其是果胶类吸水浸胀后,使大肠内容物的体积相对增加,有利于粪便排出。
此外,膳食纤维在肠腔中被细菌产生的酶所降解,产生二氧化碳并使酸度增加、粪便量增加以及加速肠内容物在结肠内的转移而使粪便易于排出,从而达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2.调节肠内菌群和辅助抑制肿瘤作用膳食纤维可改善肠内菌群,使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活化、繁殖,从而抑制肠内有害菌的繁殖,并吸收有害菌所产生的二甲基联氨等致癌物质。
膳食纤维还能促使多种致癌物随粪便一起排出,降低致癌物的浓度。
资料表明,膳食纤维可降低大肠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生。
膳食纤维的作用有哪些食物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其本质是碳水化合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类物质。
食物纤维有数百种之多,其中包括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树胶和植物黏胶、藻类多糖等。
@维护肠道健康的“多面手”。
肠道是人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淋巴分布于肠道之中。
膳食纤维对于肠道的保护作用不容小觑。
肠道年龄的界定主要是以肠道内有益菌群与有害菌群的比例作为判断依据。
而膳食纤维能够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
另外,如果食物在肠内的时间太长,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分解的酵素长时间与肠黏膜接触。
会造成有害物质的吸收和黏膜细胞受到伤害。
粪便在肠内的时间过长,各种毒素的吸收会导致肠道肿瘤发生。
而膳食纤维可使肠道中的食物膨胀变软,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所以减少了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能够预防肠癌。
@治疗糖尿病的有力武器。
经过科学研究,可溶性膳食纤维在降低餐后血糖及胆固醇浓度方面有突出的奉献。
由于膳食纤维可以使胃肠通过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吸水后体积增加并有一定黏度,所以延缓了葡萄糖的吸收。
过去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大多是不溶性纤维,而现在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广泛应用,必将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质量和治疗效果。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肝脏中的胆固醇会转变成胆酸,到达小肠后能帮助消化脂肪,然后胆酸会回到肝脏再转变成胆固醇。
可溶性纤维可以让胆酸不被小肠肠壁吸收,而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
于是,当肠内食物再进行消化时,肝脏只能靠吸收血中的胆固醇来补充胆酸,从而降低了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这样一来,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
@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是胆固醇合成过多及胆汁酸合成过少。
增加膳食纤维,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减少胆汁酸的再吸收,起到预防胆结石的作用。
@起到减肥的作用。
在控制能量摄人的同时,摄人富含纤维的膳食会起到减肥的作用。
为大多数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谷物、全麦面、豆类、水果和蔬菜中只有少量的脂肪。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效及生活应用专业:学号:姓名:摘要:膳食纤维通常被认为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酶类消化,主要由可食性植物细胞壁残余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及与之缔合的相关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依据其溶解度情况,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种。
相比而言,水溶性膳食纤维因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更优的生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
常见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有:菊粉、聚葡萄糖、抗性淀粉、壳聚糖、燕麦β-葡聚糖、瓜尔胶、藻酸钠、真菌多糖等,其中有些是天然制备,有些是合成、半合成的,但不管制备过程如何,它们的独特性能均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尤其是聚葡萄糖、菊粉、抗性淀粉几种成为最受欢迎的高品质水溶性膳食纤维。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膳食纤维主要有六大类:谷物、豆类、微生物多糖及其它天然纤维和合成、半合成纤维,共30多个品种,其中实际应用于生产已有10余种。
在市场上较为畅销的有聚葡萄糖、大豆膳食纤维、燕麦膳食纤维等6种。
其中美、英、德、法、日本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并在食品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另外,美国已有开发研究膳食纤维的专门机构和大型公司均在制造并销售各类膳食纤维产品。
国内膳食纤维的研究生产起步略晚,但目前已有一定生产规模。
由于原材料和制作成本的优势,我国正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膳食纤维供应基地,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地区。
特别是聚葡萄糖、大豆膳食纤维等产品的品质达到国际水平,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为开发膳食纤维食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膳食纤维概念的诠释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其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非可溶性膳食纤维。
前者包括部分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等,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
另一种说法是将膳食纤维定义为两种,一种是从生理学角度将膳食纤维定义为哺乳动物消化系统内未被消化的植物细胞的残存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和木质素等;另外一种是从化学角度将膳食纤维定义为植物的非淀粉多糖加木质素。
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一、内容综述膳食纤维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特性的食品成分,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膳食纤维的研究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等植物性食物中,是一类不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的多糖类物质。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来源特点,膳食纤维可以分为可溶性纤维和不可溶性纤维两大类。
可溶性纤维主要包括果胶、菊粉、低聚糖等,具有良好的调节血糖、血脂等生理功能;不可溶性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预防便秘等。
在食品领域,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品添加剂,膳食纤维可以改善食品的口感、质地和营养成分,扩大食品的种类和用途。
苹果纤维、梨纤维等可溶性纤维可用于生产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的食品,满足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需求。
膳食纤维可以作为食品工业的原料,用于生产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
利用果胶、低聚糖等可溶性纤维开发功能性的低脂酸奶、低糖保健食品等。
膳食纤维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结肠癌等慢性病的风险。
膳食纤维在肠道健康、减肥塑形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深入研究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工业和疾病预防治疗领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促进肠道健康: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食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有助于预防便秘和降低结肠癌的风险。
其与肠道内益生菌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代谢,从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调节血糖和血脂:膳食纤维能够减缓食物中糖分和脂肪的吸收速度,从而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和降低血脂含量。
部分可溶性膳食纤维还具有吸附胆固醇的作用,有助于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降低胆固醇:膳食纤维能与胆固醇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复合物,从而降低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效及生活应用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膳食纤维的生理功效及生活应用专业:学号:姓名:摘要:膳食纤维通常被认为是一类不能被人体消化酶类消化,主要由可食性植物细胞壁残余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及与之缔合的相关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依据其溶解度情况,可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两种。
相比而言,水溶性膳食纤维因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更优的生理功能而被广泛应用。
常见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有:菊粉、聚葡萄糖、抗性淀粉、壳聚糖、燕麦β-葡聚糖、瓜尔胶、藻酸钠、真菌多糖等,其中有些是天然制备,有些是合成、半合成的,但不管制备过程如何,它们的独特性能均得到了人们的好评。
尤其是聚葡萄糖、菊粉、抗性淀粉几种成为最受欢迎的高品质水溶性膳食纤维。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膳食纤维主要有六大类:谷物、豆类、微生物多糖及其它天然纤维和合成、半合成纤维,共30多个品种,其中实际应用于生产已有10余种。
在市场上较为畅销的有聚葡萄糖、大豆膳食纤维、燕麦膳食纤维等6种。
其中美、英、德、法、日本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并在食品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另外,美国已有开发研究膳食纤维的专门机构和大型公司均在制造并销售各类膳食纤维产品。
国内膳食纤维的研究生产起步略晚,但目前已有一定生产规模。
由于原材料和制作成本的优势,我国正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膳食纤维供应基地,产品销往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地区。
特别是聚葡萄糖、大豆膳食纤维等产品的品质达到国际水平,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为开发膳食纤维食品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一、膳食纤维概念的诠释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其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非可溶性膳食纤维。
前者包括部分半纤维素、果胶和树胶等,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等。
另一种说法是将膳食纤维定义为两种,一种是从生理学角度将膳食纤维定义为哺乳动物消化系统内未被消化的植物细胞的残存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抗性淀粉和木质素等;另外一种是从化学角度将膳食纤维定义为植物的非淀粉多糖加木质素。
膳待生命喝出健康膳食纤维详解膳食纤维是一个新概念,它曾经是一种完全被忽视的食物成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结石、肠癌、糖尿病和肥胖症等发病率越来越高,膳食纤维的重要作用得到重新肯定,被认为是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等六种营养素之后的“第七大营养素”。
1、膳食纤维的定义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有机物之一,膳食纤维除含有纤维素外,还含有其它成分。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它已做过许多界定。
1972年Trowell提出“膳食纤维是食物中那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植物成分”,1976年又补充为“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及木质素”;1985年联合国粮油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膳食纤维是指能用公认的定量方法测定的,人体消化器官不能水解的动植物组成成分”,目前认为“膳食纤维是指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以多糖类为主的大分子物质的总称,包括植物性木质素、纤维素、果胶、羟甲基纤维素(CMC)及动物性壳质、胶原等”。
2、膳食纤维的分类膳食纤维(dietary fibre ,DF)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re,简称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re,简称IDF)两大类。
(见下图)3、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与化学结构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包括三大部分:①纤维状碳水化合物(纤维素);②基料碳水化合物(果胶类物质、半纤维素和糖蛋白等);③填充类化合物(木质素)。
其中,①、②为构成细胞壁的初级成分,随着细胞的生长而生长;③为细胞壁的次级成分,通常是死组织,没有生理活性。
来源不同的膳食纤维其化学本质差异甚大,但基本组成成分则较相似,相互之间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子的糖苷键、聚合度以及支链结构方面的差异。
4、膳食纤维的特性膳食纤维的化学组成特性,奠定了它的一些独特性质。
概括地说,其特性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膳食纤维的主要特点和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分为可溶性和非可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
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
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3种常见的非水溶性纤维,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而果胶和树胶等属于水溶性纤维,则存在于自然界的非纤维性物质中。
常见的食物中的大麦、豆类、胡萝卜、柑橘、亚麻、燕麦和燕麦糠等食物都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水溶性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体内有毒重金属的排出。
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准之上,还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素水平和三酸甘油脂。
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与非可溶性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主要特性:
1.吸水作用
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或与水结合的能力。
此作用可使
肠道中粪便的体积增大,加快其转运速度,减少其中有害物质接肠壁的时间。
2.黏滞作用
一些膳食纤维具有强的黏滞性,能形成黏液性溶液,包括果胶、树胶、海藻多糖等。
3.结合有机化合物的作用
具有结合胆酸和胆固醇作用。
4.阳离子交换作用
可在胃肠内结合无机盐,如钾、钠、铁等离子形成膳食纤维复合物,影响其吸收。
5.细菌发酵作用
膳食纤维在肠道易被细菌酵解,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完全被细菌所酵解,而不溶性膳食纤维则不易被酵解。
酵解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作为肠道细胞和细菌的能量来源。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
膳食纤维能增加食物在口腔咀嚼的时间,可促进肠道消化酶分泌,同时加速肠道内容物的排泄,这些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2.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冠心病
膳食纤维可结合胆酸,有降血脂作用。
3.预防胆石形成
大部分胆石是由于胆汁内胆固醇过度饱和所致,当胆汁酸与胆固醇失去平衡进,就会析出小的胆固醇结晶而形成胆石。
膳食纤维可降低胆汁和胆固醇的浓度,使胆固醇饱和度降低,而减少胆石症的发生。
4.促进结肠功能,预防结肠癌
肠道厌氧菌大量繁殖会使中性或酸性粪固醇,特别是胆酸、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降解,产生的代谢产物可能致癌。
膳食纤维可抑制厌氧菌,促使嗜氧菌的生长,使具有致癌性的代谢物减少;同时膳食纤维还可借其吸水性扩大粪便体积,缩短粪便在肠道的时间,防止致癌物质与易感的肠黏膜之间的长时间接触,从而减少产生癌变的可能性。
5.防止能量过剩和肥胖
膳食纤维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可增加胃内容物容积而增加饱腹感,从而减少摄入的食物和能量,有利于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6.维持血糖正常平衡,防治糖尿病
可溶性膳食纤维可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度,降低胰岛素水平或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
7.防止习惯性全便秘,预防食道痔疮等。
成人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为宜。
过多摄入对机体无益,还可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利用,这是因为膳食纤维可与钙、铁、锌等结合,从而影响这些元素的吸收利
用。
每日摄入量标准:
国际相关组织推荐的膳食纤维素日摄入量为:美国防癌协会推荐标准为每人每天30~40克,欧洲共同体食品科学委员会推荐标准为每人每天30克。
世界粮农组织建议正常人群其摄入量应为27克/日,我国营养学会在2000年提出,成年人适宜摄人量为30克/日,目前我国国民从日常食物中摄取的膳食纤维只能达到8-12克/日。
此外针对“富贵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应增加10-15克/日,2-20岁的幼童、青少年,其摄入量推荐为年龄数加5-10克/日。
膳食纤维主要成分的结构及特性:
1.纤维素
纤维素不能被人体肠道的酶所消化。
纤维素具有亲水性,在肠道内起吸收水分的作用。
2.半纤维素
在人的大肠内半纤维素比纤维素易于被细菌分解。
它有结合离子的作用。
半纤维素中的某些成分是可溶的。
半纤维素大部分为不可溶性,它也起到了一定的生理作用。
3.果胶
果胶是一种无定形的物质,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的软组织中,可在热溶液中溶解,在酸性溶液中遇热形成胶态。
果胶也具有与利息结合的能力。
4.树胶
树胶的化学结构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别。
主要的成分是土套躺醛酸、半乳酸、阿拉伯糖及甘露糖所形成的多糖,它可分散于水中,巨头粘稠性,可起到增稠剂的作用。
5.木质素
木质素不是多糖物质,而是苯基类丙烷的聚合物,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
因为木质素才在于细胞壁中难以与纤维素分离,故在膳食纤维的组成成分中包括了木质素。
人和动物均不能消化。
6.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包括改性淀粉和淀粉经过加热后又经冷却的淀粉,它们在小肠内不被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