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

实验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实验学时:18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选修一、实验目的 1.了解真菌形态的基本特征。2.掌握丝状真菌制片方法和真菌鉴定方法。二、实验内容采集植物样品包括叶、茎、根、花、种子或果实,然后对分离样品的内生真菌,并进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一)实验原理根据真菌的形态特征和ITS 序列等分子证据对分离到真菌进行归类和鉴定。

(二)实验手段和方法1、内生真菌分离纯化方法 1.1 样品的表面消毒及预处理分别取根、茎、叶、果实,用洗涤剂在自来水下洗净。老树皮用75酒精进行表面消毒后,用镊子取出,于酒精灯上烧灼15 秒至表面焦糊,切成1×1cm2 大小置于PDA 固体培养基上。对于根、茎、叶、果实按下列程序进行表面消毒:75的酒精漂(浸)洗2-3min→无菌水冲洗4-6 次→0.1升汞不同的消毒时间(共设置7 个梯度)→无菌水冲洗4-6 次→用灭菌滤纸吸干多余水分→无菌刀片将材料切成小块将根、茎的表皮、韧皮部、木质部大致分开,并切成0.5×0.5cm2 大小。将果实的外种皮去掉,消毒之后将内种皮去掉。灭菌时,沥干的植物材料转放到烧杯中,记好时间,倒入消毒溶液,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搅动,以促进材料各部分与消毒溶液充分接触,驱除气泡,使消毒彻底。在快到时间之前1-2 分钟,开始把消毒液倾入一备好的大烧杯内,要注意勿使材料倒出,倾净后立即倒入无菌水,轻搅漂洗。灭菌时间是从倒入消毒液开始,至倒入无菌水时为止。灭菌液要充分浸没材料。宁可多用些灭菌液,切勿勉强在一个体积偏小的容器中使用很多材料灭菌。1.2 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将上述组织块置于分离培养基上(每一平皿培养 5 块组织块)于27℃恒温培养,同时将上述消毒过程中最后一次冲洗组织块后的无菌水滴在培养基上平行培养,用以检测消毒是否彻底。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污染情况。培养3-4 天后及时采用尖端菌丝挑取法,挑取形态不同的菌丝或菌落移种到新鲜PDA 培养基上。纯化3-4 次以保证所得菌落为纯培养。

2、真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分类鉴定主要根据宏观的培养性状(菌落形态),微观的个体形态特征及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经典分类研究。

2.1 培养性状(菌落形态)培养基:查氏培养基(Czapek agar)、沙氏培养基和PDA 培养基。方法:将固体培养基制成平板,以点植法接钟,即用接种针尖沾取少量孢子点植在平板的中心位置,然后于25-28℃培养一定时间(通常为7 天或14 天)进行观察,观察时可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等。观察的要点:大小:以菌落的直径(mm)表示。颜色:包括菌落表面和背面的颜色,及色素是否渗入培养基。菌落表面的纹饰:如皱纹、辐射沟纹、同心环、整个菌落致密或疏松等。菌落的质地:毡状、毯状、绒毛状、棉絮状、粉粒状、革质状、有无成束状或绳状的气生菌丝。菌落的高度:扁平、凸起或隆起,及菌落中心部分状况等。菌落边缘:全缘、锯齿状、树枝状等。渗出物:菌落表面有无液滴及液滴的颜色等。

2.2 个体形态菌丝的特征:表面性状(粗糙或光滑),宽度等分生孢子梗:分支情况--简单或复杂,轮生或单生等;长短;基部粗糙或光滑等。产孢结构的形态特征:形状,大小,着生状况(位置,单生、互生或成轮生体)分生孢子的形态:形状,大小,表面状况,聚集方式(直链、斜链或聚集成头)

2.3 真菌制片方法——粘片法胶带粘贴法:选用在显微镜油镜下观察细致不粗糙且粘性好的胶带。取一小段胶带从菌落表面的中心向边缘粘,75乙醇固定,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染色,将粘有菌丝的一面向上,盖上盖玻片,于显微镜下观察产孢结构等特征。

2.4 显微摄影照片在Motic 数码显微镜下,观察并选取具典型性状特征的视野拍照、直接测量相关数据和进行描述记载。

2.5 菌种的鉴定根据描述的菌种的特征,索引分析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对比相关特征的异同,最后确定待定菌株的分类地位。

3、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3.1 真菌菌丝的获得(1)固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对于气生菌丝较多的真菌可以选择PDA 固体培养基在培养皿上培养,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铺一层玻璃纸,27℃培养5-7 天。将3-4 个用培养皿平行培养的新鲜菌丝小心地刮下,收集在一起,以备进行DNA 提取。在刮取菌丝体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培养基一起刮下来,以免对提取DNA 造成影响。

(2)液体培养基培养菌丝体培养基成分与不加琼脂的PDA 固体培养基成分相同。将液体培养基以100mL 每瓶分装至250mL 三角瓶中,8 层纱布封口。用121℃,蒸汽灭菌20min。将菌丝致密的真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于恒温振荡培养箱中27℃、120rpm培养5-7 天。用两层灭菌纱布过滤菌丝球,用无菌蒸馏水冲洗菌丝球 5 次,避免培养基中的糖类和蛋白对DNA 提取的影响。40℃下烘干菌丝,但是不要过于干燥,然后进行DNA 的提取。

3.2 基因组DNA 的提取

DNA 提取采用CTAB 法。CTAB(cetyltriethyl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是一种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是可溶的,当降低溶液盐浓度到一定程度时,从溶液中沉淀,通过离心可将CTAB 与核酸的复合物同蛋白质、多糖类物质分开,然后将CTAB 与核酸的复合物沉淀溶解于高盐溶液,再加乙醇使核酸沉淀,CTAB 能溶解于乙醇。CTAB法的好处是能很好地去掉糖类杂质,提取前期可得到高含量的DNA。

用CTAB 法提取材料DNA 的具体步骤如下:

1 将CTAB buffer 在65℃水浴锅中预热,研钵用液氮预冷;

2 取0.1g 左右菌丝体,在液氮中迅速研磨成粉末后,迅速加入5mL 预热的提取液及10μLβ-巯基乙醇,混合均匀后把混合液转入 1.5mL 离心管中700μL/管;

3 于65℃水浴保温0.5-1h,时间不能超过1.5h。保温期间要轻轻振摇几次;

4 冷却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700μL的饱和酚:氯仿:异戊醇25:24:1,充分混匀后静置10min

5 离心12000rpm,10min,室温,去沉淀,将上清液转入干净离心管中。

6 根据杂质的去除情况重复步骤4、5 数次,直至无杂质;

7 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抽提一次以去除饱和酚,离心12000rpm,10min,室温;8 将上清液逐滴加入两倍体积的-20℃预冷无水乙醇,以沉淀出DNA。室温放置10-20min,可以过夜;

9 挑取或离心去上清液10000 rpm,5min的方法取出DNA;用75乙醇洗涤两次;

10 37℃保温箱中干燥后溶于适量的TE 缓冲液中4℃备用。

3.3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 扩增

3.3.1 引物ITS5:GGAAGTAAAAGTCGTAACAAGGITS4:TCCTCCGCTTATTGATATGC

3.3.2 扩增条件扩增体系PCR 反应体系为50μL 体系,包括:10×PCR

buffer:1/10MgCl2 :1.5mM,dNTPs(dATP、dTTP、dCTP、dGTP):各200μM,Primer1 0.2μM,Primer2 0.2μM,Taq 酶:12.5U,DNA 模板:约100ng。扩增条件预变性95℃5min 变性95℃1min 复性51℃1min 3035 个循环延伸72℃1min 延伸补齐72℃10min

3.3.3 扩增产物的纯化及序列的测定送测序公司。

4、保存方法将所分离的所有纯化菌株采用两种方法保存。①斜面低温保藏法:将菌株接种至PDA 固体斜面培养基上于27℃下培养,待菌落长满斜面,观察没有污染后,放于4℃的冰箱中保存。这种保藏方法适合本实验条件下各菌种的保藏,保藏时间为三个月到六个月,传代次数过多时容易导致菌种变异退化。②无菌水保存法:在柱形Eppendorf 离心管中加入2/3 体积的蒸馏水,蒸汽灭菌,将带有菌丝的琼脂小块放入无菌水中,4℃的冰箱中保存。此法保存菌株的时间要长于斜面保存。用这种保藏方法可以保藏1-2 年。比较而言这种方法是较好的菌种保藏方法。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采用“集中授课,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五、实验条件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箱,调温电炉、摇床、磁力搅拌器、15W 紫外灯、超净工作台、离心机等。1.5mL eppendorf 离心管,研钵,解剖刀,镊子,纱布,滤纸,三角瓶等;胶带,剪刀,镊子,解剖刀,纱布,滤纸,脱脂棉,三角瓶,9或10cm 培养皿,玻璃棒,接种钩,接种环药品和试剂:葡萄糖、蛋白胨、KH2P043H2O、MgSO47H2O,马铃薯、琼脂。孟加拉红,青霉素,链霉素,甲基蓝,蛋白胨,酵母膏,蔗糖,磷酸盐,葡萄糖,琼脂条,无菌水等。消毒剂:75的乙醇,0.1升汞(HgCl2),次氯酸钠溶液(含活性氯10),30双氧水。双蒸水、琼脂糖,Tris 饱和酚、巯基乙醇β- Mercaptoethanol,石英砂,Tris 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无水乙醇,硼酸,冰醋酸,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EDTA,CTAB。

六、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配置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琼脂20g(注:取去皮马铃薯200 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 毫升煮沸30 分钟,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00 毫升,加葡萄糖20 克,琼脂15 克,溶化后分装,15磅灭菌30 分钟。)2、察氏琼脂培养基蔗糖30g,NaNO3 3g,MgSO4.7H2O 0.5g,KCl 0.5g,FeSO4.7H2O 0.01g,K2HPO41g,琼脂13g,蒸馏水1000ml,自然pH 3、沙氏培养基蛋白胨1g,葡萄

糖或麦芽糖4 g,琼脂1.5 克,水100 ml。制法:1 将上述物质称好,放入水中煮沸溶解(不必调PH 即有 5 左右)分中号试管(约4 毫升)包扎,高压115℃20 分钟。趁热斜好,凝固备用。4、马丁氏培养基葡萄糖10g,KH 蛋白胨5g,2PO4 1g,MgSO47H2O 0.5g,1孟加拉红3.3mL,琼脂20g,水1000mL,pH 值自然。抗生素用法与用量:培养基灭菌之后分装前按链霉素40U/mL,青霉素30U/mL 用量加入,冷却到45℃左右未凝固时加入抗生素,混匀倒平板。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棉蓝(苯胺蓝或甲基蓝)0.025g,乳酸(比重1.20)10g 石炭酸(结晶)10g,甘油(比重1.25)20g,蒸馏水10 mL。(二)实验步骤1、采样2、内生真菌分离、纯化并保存菌种3、菌种形态鉴定(1)将4℃保存菌种活化2 次;(2)将活化菌种分别点种PDA、沙氏、察氏平板,每重复3;(3)25℃恒温培养箱培养7 天;(4)然后进行菌落特征描述,取一个平行进行制片(胶带子粘片法),观察个体形态;(5)另两个平行继续培养至14 天,取出;(6)重复步骤4,作为最终描述结果;(7)根据真菌分类鉴定手册和相关资料分析确该菌的归属。4、分子生物学鉴定(1)菌种培养,获取菌丝体(2)提取基因组DNA(3)PCR 扩增ITS 序列(4)测序(5)序列分析(6)结合形态特征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琼脂或琼脂糖作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对于分子量较大的样品,如大分子核酸、病毒等,一般可采用孔径较大的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分离。

琼脂糖凝胶约可区分相差100bp的DNA片段,其分辨率虽比聚丙烯酰胺凝胶低,但它制备容易,分离范围广,尤其适于分离大片段DNA。普通琼脂糖凝胶分离DNA的范围为0.2-20kb,利用脉冲电泳,可分离高达10^7bp的DNA片段。操作流程

准备干净的配胶板和电泳槽

注意DNA酶污染的仪器可能会降解DNA,造成条带信号弱、模糊甚至缺失的现象。选择电泳方法

一般的核酸检测只需要琼脂糖凝胶电泳就可以;如果需要分辨率高的电泳,特别是只有几个bp的差别应该选择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普通电泳不合适的巨大DNA链应该使用脉冲凝胶电泳。注意巨大的DNA链用普通电泳可能跑不出胶孔导致缺带。正确选择凝胶浓度

对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浓度通常在0.5~2%之间,低浓度的用来进行大片段核酸的电泳,高浓度的用来进行小片段分析。低浓度胶易碎,小心操作和使用质量好的琼脂糖是解决办法。注意高浓度的胶可能使分子大小相近的DNA带不易分辨,造成条带缺失现象。适合的电泳缓冲液

常用的缓冲液有TAE和TBE,而TBE比TAE有着更好的缓冲能力。电泳时使用新制的缓冲液可以明显提高电泳效果。注意电泳缓冲液多次使用后,离子强度降低,PH值上升,缓冲性能下降,可能使DNA电泳产生条带模糊和不规则的DNA带迁移的现象。电泳的合适电压和温度

电泳时电压不应该超过20V/cm,电泳温度应该低于30℃,对于巨大的DNA电泳,温度应该低于15℃。注意如果电泳时电压和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出现条带模糊和不规则的DNA带迁移的现象。特别是电压太大可能导致小片段跑出胶而出现缺带现象 DNA样品的纯度和状态

是电压太大可能导致小片段跑出胶而出现缺带现象DNA样品的纯度和状态注意样品中含盐量太高和含杂质蛋白均可以产生条带模糊和条带缺失的现象。乙醇沉淀可以去除多余的盐,用酚可以去除蛋白。注意变性的DNA样品可能导致条带模糊和缺失,也可能出现不规则的DNA条带迁移。在上样前不要对DNA样品加热,用20mM NaCl缓冲液稀释可以防止DNA变性。 DNA的上样

正确的DNA上样量是条带清晰的保证。注意太多的DNA上样量可能导致DNA带型模糊,而太小的DNA上样量则导致带信号弱甚至缺失。TIANGEN公司DNA分子量标准每次上样6ul即可得到清晰均匀的条带。 Marker的选择

DNA电泳一定要使用DNA Marker或已知大小的正对照DNA来估计DNA片段大小。Marker应该选择在目标片段大小附近ladder较密的,这样对目标片段大小的估计才比较准确。TIANGEN公司的DNA Marker条带清晰,亮度均匀,质量稳定,是您实验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Marker的电泳同样也要符合DNA电泳的操作标准。如果选择λDNA/HindIII或者λDNA/EcoRI的酶切Marker,需要预先65℃加热5min,冰上冷却后使用。从而避免HindIII 或EcoRI酶切造成的粘性接头导致的片段连接不规则或条带信号弱等现象。凝胶的染色和观察

实验室常用的核酸染色剂是溴化乙啶(EB),染色效果好,操作方便,但是稳定性差,具有毒性。而其他系列例如SYBR Green,GelRed,虽然毒性小,但价格昂贵。TIANGEN公司的GeneGreen相比则是性价比高的低毒替代染料,其灵敏度比传统EB染料高10倍以上。注意观察凝胶时应根据染料不同使用合适的光源和激发波长,如果激发波长不对,条带则不易观察,出现条带模糊的现象。

步骤如下:

1. 制备1%琼脂糖凝胶(大胶用70ml,小胶用50ml): 称取0.7 g(0.5 g)琼脂糖置于锥形瓶中,加入70 ml(50ml)1×TAE,瓶口倒扣小烧杯.微波炉加热煮沸3次至琼脂糖全部融化,摇匀,即成1.0%琼脂糖凝胶液.

2. 胶板制备:取电泳槽内的有机玻璃内槽(制胶槽)洗干净,晾干,放入制胶玻璃板.取透明胶带将玻璃板与内槽两端边缘封好,形成模子.将内槽置于水平位置,并在固定位置放好梳子.将冷却到65℃左右的琼脂糖凝胶液混匀小心地倒入内槽玻璃板上,使胶液缓慢展开,直到整个玻璃板表面形成均匀胶层.室温下静置直至凝胶完全凝固,垂直轻拔梳子,取下胶带,将凝胶及内槽放入电泳槽中.添加 1×TAE电泳缓冲液至没过胶板1-2㎜为止.

3. 加样:在点样板或parafilm上混合DNA样品和上样缓冲液,上样缓冲液的最终稀释倍数应不小于1X.用10 ul微量移液器分别将样品加入胶板的样品小槽内,每加完一个样品,应更换一个加样头,以防污染,加样时勿碰坏样品孔周围的凝胶面.(注意:加样前要先记下加样的顺序).

4. 电泳:加样后的凝胶板立即通电进行电泳,电压60-100V,样品由负极(黑色)向正极(红色)方向移动.电压升高,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降低.当溴酚蓝移动到距离胶板下沿约1cm处时,停止电泳.

(5)电泳完毕后,取出凝胶,用含有0.5 ug/ml的溴化乙锭1×TAE溶液染色约20 min,再用清水漂洗10 min.

(6)观察照相:在紫外灯下观察,DNA存在则显示出红色荧光条带,采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保存.

TAE是使用最广泛的缓冲系统。其特点是超螺旋在其中电泳时更符合实际相对分子质量(TBE中电泳时测出的相对分子质量会大于实际分子质量),且双链线状DNA在其中的迁移率较其他两种缓冲液快约10%,电泳大于13kb的片段时用TAE缓冲液将取得更好的分离效果,此外,回收DNA片段时也易用TAE缓冲系统进行电泳。TAE的缺点是缓冲容量小,长时间电泳(如过夜)不可选用,除非有循环装置使两极的缓冲液得到交换。

TAE的配方:[1]

50×TAE Buffer 配制方法:

1。称量Tris 242g,Na2EDTA.2H2O37.2g于1L烧杯中;

2。向烧杯中加入约800ml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均匀;

3。加入57.1ml的冰乙酸,充分溶解;

4。用NaOH调pH至8.3,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L后,室温保存。

使用时稀释50倍或100倍即1×TAE Buffer 或0.5×TAE[2]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

1 试样制备 1.1试样制备 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 0.01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细筛:孔径0.5mm、2mm。 2洗筛:孔径0.075mm。 3台秤和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 5击样器。 6压样器。 7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原状上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

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上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主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据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 4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对非均质土应根据试验项目取足够数量的土样,置于通风处凉干至可碾散为止。对砂土和进行比重试验的土样宜在105~110°C温度下烘干,对有机质含量超过5%的土、含石膏和硫酸盐的土,应在65~70°C温度下烘干。 3将风干或烘干的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碾散,对不含砂和砾的土样,可用碎土器碾散(碎土器不得将土粒破碎)。 4对分散后的粗粒土和细粒土,应按要求过筛。对含细粒土的砾质土,

AATCC-169纺织品耐候性测试标准

. AATCC测试方法169—2003 (E2007) 纺织品耐气候测试:氙弧灯曝晒 本测试方法由RA64委员会于1987年制定,1988和1989年重新审定,1990年和2003年修改,1995年重新审定和修改。 1.目的和围 1.1 本测试方法提供了在人造气候装置里面,通过对测试条件的控制,对各种纺织品材料进行暴晒的程序,包含对涂层织物进行曝晒。本标准测试方法包含两个控制程序--湿态试样和干态试样。 1.2 在标准纺织品测试条件下,对抗老化的测试可通过:强度损失的百分比或剩余强度的百分比(断裂、撕破、爆裂)及对色牢度的下降程度来进行。 2.原理 2.1被测试的纺织品材料的试样和被认可的用于对比的标准试样,应同时暴露在规定条件中的氙弧灯光源下。把测试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与标准的试样进行对比。 3. 术语 3.1 断裂强度n.----在拉伸试验中,施加到样品上最大的导致样品断裂的强度。 3.2 破裂强度n.----在规定条件下,对平放的织物在一定的角度上,通过对试样受力使之膨胀,导致试样破裂所要求的拉力或压力。 3.3 色牢度n.----材料对它自身任何颜色特性的变化,或对其着色剂能转变到和它相邻材料颜色的能力或二者兼有的一种抵抗能力。这种颜色变化可能出现在生产、储运、使用或测试的任何环境中。 3.4 光照度n.----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强度,是波长的函数,单位是瓦每平方米,W/m2。 3.5 辐照度n.----每平方面积上的焦耳能量,是光照度的时间积分,J/m2。 3.6 辐射能量n.----不同波长的光以量子形式或电磁波形式向空间传播的能量。 3.7 辐射流量密度n.----到达试样的辐射能量的比率。 3.8 辐射功率n.----每单位时间辐射、反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 3.9 光谱能量分布n.----由于光源跨越不同的辐射能量波段而形成的能量变化。 3.10 光谱透射比n.----辐射能量通过给定的材料时,投射的能量与不被吸收的能量的百分比,是波长的函数。 3.11 织物测试标准大气压n.----空气温度保持在21±1℃(70±2℉),相对湿度保持在65±2%。 3.12 抗撕裂强度n.----预先有裂口的纺织物,继续对其撕裂所需的平均强度。 3.13 总辐射通量n.----所有波长的光在某一点辐射的能量总和,每平方米上的功率数,W/m2。 3.14 气候n.----在某一给定地理位置上的气候条件,包括诸如光照、雨水、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3.15 耐侯性n.----暴露在气候条件下,材料性能抗老化的能力。 4. 安全防护 备注:本安全防护仅供参考。对测试程序来说,本防护只是辅助性的,并不包含全部容。在本测试方法中对材料的处理上,操作者应该具备安全适当的技能。生产商必须对详细的参数例如安全数据表和其他生产商的提示进行指导,也必须对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进行指导。 4.1 阅读完生产商的操作说明并理解以后,方可操作试验设备。为安全起见,遵守生产商的操作说明是每个操作者的责任。 4.2 测试设备包括高强度氙弧灯,无论何时运行测试机器都要把测试门关闭。 4.3 维修氙弧灯泡前,在测试机器停止后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灯泡冷却。 4.4 维修测试设备时,应同时关闭电源,如果可能把机器的插头从墙上的插座孔拔出,确保机器上主电源显示灯熄灭。 .

ASTM击实试验标准试验方法D

Designation: D 698 - OOaε1 击实试验标准试验方法 1. 范围 1.1 这些试验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击实方法,以确定土的含水率和干重度之间的关系(击实曲线),在直径为4或6in.(101.6或15 2.4-mm)模子里,重为5.5-lbf(24.4-N)的重锤从12in.(305mm)的高度掉落,产生12,4003 lbf ft-(6003 /ft kN-)的击实作用力。 m /m 注释1- 注释2- 1.2 这些试验方法仅应用于含30%或更少质量的保留在 3-in.(19.0-mm)筛上的土(材料)。 4 注释3-

1.3 提供三种供选择的方法。使用的方法应按规范说明的,规范为试验材料的说明。如果没有指定方法,方法的选择应基于材料等级。 1.3.1 方法A: 1.3.1.1 模子-直径4in.(101.6-mm)。 1.3.1.2 材料-通过No.4(4.75-mm)号筛。 1.3.1.3 分层-三层。 1.3.1.4 每层击数-25。 1.3.1.5 用料-如果保留在No.4(4.75-mm)号筛的质量含量为20%或是更少的材料可使用。 1.3.1.6 其它用料-如果方法没有明确指定,符合等级要求的材料都可能被方法B或C使用。 1.3.2 方法B: 1.3. 2.1 模子-直径4in.(101.6-mm)。 1.3. 2.2 材料-通过 3-in.(9.5-mm)筛。 8 1.3. 2.3 分层-三层。 1.3. 2.4 每层击数-25击。 1.3. 2.5 用料-如果保留在No.4(4.75-mm)号筛的质量含量超过20%的材料和保留在 3-in.(9.5-mm)筛的质量含量为20%或更少的材 8 料可使用。 1.3. 2.6 其它用料-如果该方法中没有明确指定,符合等级要求的

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

2005 发布实施 目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4)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3.1 环境物质 (5) 3.2 含有 (5) 3.3 杂质 (5) 3.4 管理级别 (5) 3.5 CAS (6) 3.6 禁止使用 (6) 3.7 N.D. (6) 4 环境物质管理的要求 (6) 4.1 环境物质描述 (6) 4.2 RoHS指令规定的禁止使用物质在电气设备中的主要用途 (7) 4.3 环境物质使用和控制要求 (8) 4.4 包装材料限制物质(重金属)Heavy 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14) 4.5 电池限制物质要求 (16) 5 环境物质测试 (17) 5.1 总要求 (17) 5.2 包装材料重金属含量Heavy 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18) 5.3 测试设备要求 (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实例说明 (19)

前言 本标准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产品标准中的环境物质要求部分。 本标准通过明确中兴通讯产品的部件或设备中所含环境管理物质中的禁止使用物质和限制使用物质,使ZTE产品符合环保要求、遵守法令、保护地球环境以及减轻系统影响。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 。 。 部提出,技术中心规划发展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05年3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于2005年*月首次修订。 本标准修订人:

AATCC-169纺织品耐候性测试标准

AATCC测试方法169—2003 (E2007) 纺织品耐气候测试:氙弧灯曝晒 本测试方法由RA64委员会于1987年制定,1988和1989年重新审定,1990年和2003年修改,1995年重新审定和修改。 1.目的和范围 1.1 本测试方法提供了在人造气候装置里面,通过对测试条件的控制,对各种纺织品材料进行暴晒的程序,包含对涂层织物进行曝晒。本标准测试方法包含两个控制程序--湿态试样和干态试样。 1.2 在标准纺织品测试条件下,对抗老化的测试可通过:强度损失的百分比或剩余强度的百分比(断裂、撕破、爆裂)及对色牢度的下降程度来进行。 2.原理 2.1被测试的纺织品材料的试样和被认可的用于对比的标准试样,应同时暴露在规定条件中的氙弧灯光源下。把测试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与标准的试样进行对比。 3. 术语 3.1 断裂强度 n.----在拉伸试验中,施加到样品上最大的导致样品断裂的强度。 3.2 破裂强度 n.----在规定条件下,对平放的织物在一定的角度上,通过对试样受力使之膨胀,导致试样破裂所要求的拉力或压力。 3.3 色牢度n.----材料对它自身任何颜色特性的变化,或对其着色剂能转变到和它相邻材料颜色的能力或二者兼有的一种抵抗能力。这种颜色变化可能出现在生产、储运、使用或测试的任何环境中。 3.4 光照度n.----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强度,是波长的函数,单位是瓦每平方米,W/m2。 3.5 辐照度n.----每平方面积上的焦耳能量,是光照度的时间积分,J/m2。 3.6 辐射能量n.----不同波长的光以量子形式或电磁波形式向空间传播的能量。 3.7 辐射流量密度n.----到达试样的辐射能量的比率。 3.8 辐射功率n.----每单位时间内辐射、反射或接收的辐射能量。 3.9 光谱能量分布n.----由于光源跨越不同的辐射能量波段而形成的能量变化。 3.10 光谱透射比n.----辐射能量通过给定的材料时,投射的能量与不被吸收的能量的百分比,是波长的函数。 3.11 织物测试标准大气压n.----空气温度保持在21±1℃(70±2℉),相对湿度保持在65±2%。 3.12 抗撕裂强度n.----预先有裂口的纺织物,继续对其撕裂所需的平均强度。 3.13 总辐射通量 n.----所有波长的光在某一点辐射的能量总和,每平方米上的功率数,W/m2。 3.14 气候n.----在某一给定地理位置上的气候条件,包括诸如光照、雨水、湿度、和温度等因素。 3.15 耐侯性n.----暴露在气候条件下,材料性能抗老化的能力。 4. 安全防护 备注:本安全防护仅供参考。对测试程序来说,本防护只是辅助性的,并不包含全部内容。在本测试方法中对材料的处理上,操作者应该具备安全适当的技能。生产商必须对详细的参数例如安全数据表和其他生产商的提示进行指导,也必须对所有的OSHA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 4.1 阅读完生产商的操作说明并理解以后,方可操作试验设备。为安全起见,遵守生产商的操作说明是每个操作者的责任。 4.2 测试设备包括高强度氙弧灯,无论何时运行测试机器都要把测试门关闭。 4.3 维修氙弧灯泡前,在测试机器停止后应留有足够的时间让灯泡冷却。 4.4 维修测试设备时,应同时关闭电源,如果可能把机器的插头从墙上的插座孔拔出,确保机器上主电源显示灯熄灭。 5 使用范围 5.1 通过本测试方法取得的结果,不要等同于室外环境下测得的结果,除非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出对某一材料来说有数学上的互换关系。室外环境随着季节、地理地势而变化,因此,室外暴晒的结果也相应的不同。并非所有的材料在同样环境下受到的影响都一样。本试验方法中用于测定耐候性的设备是经过认可的,因为它们已经广泛应用在商业性的织物材料测试上。决定使用那种型号的机器由买卖双方的协议约定,取决于他们以往的经验。不同的生产商提供的耐侯性设备,在光谱分布、喷水装置、空气和湿度传感器位置、测试室尺寸上或许会有明显的不同,这可能导致不同的试验结果(见1 6.1---16.8)。因此,生产商不同,其提供的测试室也不同,氙弧灯也不同,

盐雾试验常用的三种方法

盐雾试验常用的三种方法 盐雾试验是一种主要利用盐雾试验设备所创造的人工模拟盐雾环境条件来考核产品或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环境试验,它与天然环境相比,其盐雾环境的氯化物的盐浓度,可以是一般天然环境盐雾含量的几倍或几十倍,使腐蚀速度大大提高,对产品进行盐雾试验,得出结果的时间也大大缩短。盐雾试验方法有:中性盐雾(NSS)试验、醋酸盐雾(ASS)试验、铜加速的醋酸盐雾(CASS)试验等。 中性盐雾(NSS)试验 盐雾试验是目前普遍用来检验涂膜耐腐蚀性的方法。中性盐雾试验是出现最早目前应 用领域最广的一种加速腐蚀试验方法,适用于检验多种金属材料和涂镀层的耐蚀性。 将试样按规定暴露于盐雾试验箱中,试验时喷入雾化的试验溶液,细雾在自重作用下 均匀地沉降在试验表面。它采用5%的氯化钠盐水溶液,溶液PH值调在中性范围(6~7)作为喷雾用的溶液。试验温度均取35℃,要求盐雾的沉降率在1~2ml/之间。试样在盐雾箱内

的位置应使其主要暴露表面与垂直方向成15-30°角。试样间的距离应使盐雾能自由沉降在所有试样上,且试样表面的盐水溶液不应滴落在任何其他试样上。试样间不构成任何空间屏蔽作用,互不接触且保持彼此间电绝缘。试样与支架也须保持电绝缘,且在结构上不产生任何缝隙。喷雾量的大小和均匀性由喷嘴的位置和角度来控制,并通过盐雾收集器收集的盐水量来判断。一般规定喷雾24h后,在80c㎡的水平面积上每小时平均应收集到1-2ml 盐水,其中NaCl浓度应在5±1%范围。 由于试验的产品、材料和涂镀层的种类不同,试验总时间可在8-3000h范围内选定。国标规定试验应采用24h连续喷雾方式;有时按照试验的具体情况酌变。 中性盐雾试验相应标准有GB6458-86和ASTM B117。 醋酸盐雾(ASS)试验 醋酸盐雾(ASS)试验为了进一步缩短试验时间以及模拟城市污染大气和酸雨环境,发展了醋酸盐雾试验方法。此法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和涂镀层,如检验装饰性镀铬层和镉镀层等的耐蚀性。除溶液配制及成分与中性盐雾试验不同外,试验的方法和各项要求均相同。试验溶液为在5% NaCl溶液中添加冰醋酸,将pH值调节到~.溶液中总固体含量不超过 200ppm;应严格控制试剂盐中的杂质种类和含量。试验温度控制在35±1℃。醋酸盐雾试验的周期一般为144-240 h,有时根据试验需要可缩短至16h. 醋酸盐雾(ASS)试验相应标准有GB6459-86和ASTM G85 A1。 铜盐加速醋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

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doc 30页)

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doc 30页)

(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

2005 发布实施 目次............................... I 1范围 (1) 2引用规范性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环境物质 1 3.2含有 1 3.3杂质 1 3.4管理级别 2 3.5.............................................................. C AS 2 3.6禁止使用 2 3.7............................................................ N.D. 2

4环境物质管理的要求 (2) 4.1环境物质描述 2 4.2RoHS指令规定的禁止使用物质在电气设 备中的主要用途 (3) 4.3环境物质使用和控制要求 3 4.4包装材料限制物质(重金属)Heavy 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9) 4.5电池限制物质要求 11 5环境物质测试 (11) 5.1总要求 11 5.2包装材料重金属含量 Heavy 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12) 5.3测试设备要求 1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实例说明 (14)

前言 本标准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产品标准中的环境物质要求部分。 本标准通过明确中兴通讯产品的部件或设备中所含环境管理物质中的禁止使用物质和限制使用物质,使ZTE产品符合环保要求、遵守法令、保护地球环境以及减轻系统影响。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 。 。 部提出,技术中心规划发展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05年3月首次发布。

ASTM击实试验标准试验方法D a

Designation: D 698—OOaε1 击实试验标准试验方法 1、范围 1、1这些试验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击实方法,以确定土得含水率与干重度之间得关系(击实曲线),在直径为4或6in、(101.6或152。4-mm)模子里,重为5、5—lbf(24。4-N)得重锤从12in.(305mm)得高度掉落,产生12,400(600)得击实作用力。 注释1— 注释2- 1.2这些试验方法仅应用于含30%或更少质量得保留在—in。(19.0—mm)筛上得土(材料)。 注释3— 1。3 提供三种供选择得方法。使用得方法应按规范说明得,规范为试验材料得说明。如果没有指定方法,方法得选择应基于材料等级、

1。3、1 方法A: 1、3.1。1模子-直径4in。(101、6-mm)。 1.3.1.2材料—通过No.4(4。75—mm)号筛。 1.3.1、3 分层—三层。 1、3。1。4每层击数-25、 1、3。1、5用料-如果保留在No.4(4、75—mm)号筛得质量含量为20%或就是更少得材料可使用。 1。3。1.6 其它用料-如果方法没有明确指定,符合等级要求得材料都可能被方法B或C使用。 1。3.2 方法B: 1、3、2。1模子-直径4in。(101、6—mm)。 1、3、2。2材料—通过-in。(9.5-mm)筛。 1.3。2、3分层-三层、 1.3.2.4每层击数—25击。 1、3、 2、5用料-如果保留在No.4(4、75-mm)号筛得质量含量超过20%得材料与保留在-in、(9.5-mm)筛得质量含量为20%或更少得材料可使用。 1、3。 2、6 其它用料—如果该方法中没有明确指定,符合等级要求得材料可能被试验方法C使用。 1。3、3 方法C: 1。3。3。1模子-直径6-in.(152。4-mm)、 1、3、3、2材料-通过-inch(19、0-mm)筛。 1。3.3.3层数—三层。 1。3。3、4 每层击数-56击、 1.3.3.5用料—如果保留在—in。(9、5—mm)筛得质量含量超过20%得材料与保留在-inch(19。0-mm)筛得质量含量超过30%得材料可使用。 1。3.4直径6-in、(152、4-mm)得模子不能用在试验方法A或就是B、注释4- 1、4 如果试验含有超过质量百分数超过5%得超粒径部分(粗粒),则该材料在

常用化学试验方法

11.常用化学试验方法 11.1 PH值的测定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水、锅炉炉水、冷却水和污水的PH的测定。 11.1.1 方法概要 本方法以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以PH4、7或10标准缓冲液定位,测定水样的PH值。 11.1.2仪器 11.1.2.1酸度计; 11.1.2.2 PH玻璃电极; 11.1.2.3 饱和甘汞电极; 11.1.2.4 温度计; 11.1.2.5 塑料杯。 11.1.3 试剂 11.1.3.1 PH4标准缓冲溶液; 11.1.3.2 PH7标准缓冲溶液; 11.1.3.3 PH10标准缓冲溶液。 11.1.4分析步骤 11.1.4.1 取下电极保护罩,用待测液冲洗电极3~5次,(保护罩内有补充液,不可倒置)。 11.1.4.2 仪器校正:仪器开启半小时后,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调零、温度补偿以及满刻度校正等手续。 11.1.4.3 PH计定位:先取PH7标准缓冲溶液进行定位,在定位前,先用除盐水冲洗电极及测试烧杯2次以上,然后用干净滤纸将电极底部残留的水滴轻轻吸干;将定位溶液倒入测试烧杯内,浸入电极,根据所用定位缓冲液的PH值,将PH计定位;重复1~2次,直至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定位溶液可保留下次再用,但如有污染或使用数次后,应当更换新鲜缓冲溶液。 11.1.4.4 复定位:复定位就是将上述定位后的PH计对另一与被测溶液PH值相近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测定。电极冲洗干净后,将另一定位标准缓冲液,倒入塑料杯内,电极底部水滴用滤纸轻轻吸干后,把电极浸入杯内,稍摇动数秒钟,按下读数开关,显示该测试温度下的第二定位液的PH值,若读数与定位液不符,调整斜率旋钮;重复1~2次定位操作至稳定为止。 11.1.4.5 水样的测定:将塑料杯及电极用除盐水洗净后,再用被测水样冲洗2次或以上;然后,浸入电极并进行PH值测定,记下读数。 11.1.4.6 测量完毕后,用除盐水冲洗电极,并将保护罩扣好。 11.1.5 PH测定注意事项 11.1.5.1 仪器位置固定,不准移动,否则影响测量精度。 11.1.5.2 测定中,PH计温度调节钮、定位旋钮及斜率旋钮均不可转动。

可靠性试验方法与标准

可靠性试验方法与标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目录 1.目的 2.范围 3.样品要求 4.试验项目和方法 1)高温动作 2)低温动作 3)高温贮藏 4)低温贮藏 5)常温(3- 5 PCS)老化 6)高温高湿试验 7)高低温循环冲击试验 8)跌落试验 9)振动试验 10)高压测试 11)静电测试 12)过压、欠压测试 13)内部检查 14)机械操作试验 15)涂膜试验 16)CD门、卡门耐强度试验 17)按钮、CD门、面壳压力试验 18)移行试验 19)撞击试验 20)盐雾试验 21)电池寿命试验 22)温升试验 23)手挽强度试验 1. 目的 为了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质量,规范可靠性试验的方法和标准。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若客户有指定规格,将以指定规格为根据。 3. 样品要求 产品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 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正确,各种功能应 正常工作,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表符号标准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 样品应检查OK后才可以进行可靠性试验。如果存在不良,在该不良对所做试验无影响 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相关试验,但试验前必须详细地记录不良现象。

4. 试验项目和方法 高温动作(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应在不包装,将处于温度40℃或45℃湿度60%的恒温槽中工作8H以后,在 当时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检查,所设置的动作状态是指 CD+REC/MP3+REC/TAPE+REC/RADIO+REC状态,VR开到最大,电压设定为规格加 10% 。 b.产品备注条件: 出口产品: 45℃/4小时/湿度60%/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OEM产品: 40℃/8小时/湿度60%/音量开70%/电压提高10% 内销产品: 40℃/4小时/湿度60%/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c.标准 样品在温度为40℃±2℃湿度60% RH(手板机和PP机为45℃±2℃)湿度60% RH时应能持续工作8H,并符合“3”的规定。 低温动作(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在不包装,试验机将处于温度-10℃的恒温箱槽内工作8小时以后,在当 时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检验,所设置的动作状态要求同相同。 b. 产品备注条件: 出口产品: 0℃/4小时/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OEM/内销产品: -5℃/4小时/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c. 标准: 样品在温度为-10℃±2℃(带有CD功能为0℃±2℃)时持续工作8H,样品应符合“3” 的规定。 [注:低温情况下无须湿度否则会结冰 OEM定义: 代工,帮代其他厂商做的产品]高温贮藏(G/BOX 3-5 PCS)(M/CARTON 1-3箱) a.试验方法 样品按出货要求包装好,放入恒温箱内。 b.标准 样品必须有包装: OEM/出口产品: 65℃/24小时/湿度60% 内销产品: 50℃/16小时/湿度60% 然后在常温下恢复4H后,应符合“3”的规定。 低温贮藏(G/BOX 3-5 PCS)(M/CARTON 1-3箱) a.试验方法: 样品按出货要求包装好放入-20℃的恒温箱内。 b.标准 样品(必须有包装)在温度为-20℃±2℃时搁置24H,然后在常温下恢复4H后, 样品应符合“3”的规定。 常温(3-5℃)老化(开发样机2-3 PCS,PP/MP样机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在下表的条件下持续工作,中途功能确认1日3次(例AM 9时,PM14时,PM18 时/DAY进行)。

涂料耐候性和耐光性试验方法最好

涂料耐候性和耐光性试验方法哪种最好 涂料、塑料和其他有机材料暴露在自然气候条件和光照辐射下经一段时间会出现失光、褪色、泛黄、剥落、开裂、丧失拉伸强度和整层脱落等现象。即使是室内光线或者透过窗玻璃的阳光也会对诸如颜料或染料之类的物质造成损害。因而对于户外使用的涂料, 如建筑外用涂料和汽车涂料, 耐候性和耐光性是最重要的检测项目。 虽然大家都认同涂料的耐候性和耐光性很重要, 但对什么是它们最好的测试方法却各执己见。国内外现在评价涂料耐候性和耐光性的方法也很多。而普遍采用的有自然气候老化试验、氙弧灯照射、或碳弧灯照射、紫外光灯照射等人工加速气候老化试验的方法。本文将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1 自然气候老化试验 自然气候老化试验方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方法。其主要原因是自然气候老化实验结果更符合实际,所需的费用较低而且操作简单方便。虽然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自然气候老化试验, 但国际上比较认可的试验场地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因为其阳光充足。但自然气候老化试验的不足之处是试验需要的时间长, 试验人员可能没有这么多年的时间等待一个产品的测试结果。另外, 即使是佛罗里达, 气候不可能年复一年的完全相同故试验结果的再现性也不理想。 2 氙弧辐射试验 氙弧辐射试验被认为是最能模拟全太阳光谱的试验, 因为它能产生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正因为如此, 在国内外被认为是最广泛采用的方法。GB/ T 1865 —1997 ( 等同于ISO 113411 : 1994) 详细地介绍了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 即氙弧灯光源稳定性及由此带来的试验系统的复杂性。氙弧灯光源必须经过过滤以减少不期望的辐射。为达到不同的辐照度分布可有多种过滤玻璃类型供选择。选用何种玻璃取决于被测试材料类型及其最终用途。改变过滤玻璃可以改变透过的短波长紫外光类型, 从而改变材料遭受破坏的速度和类型。通常运用的过滤有3种类型日光、窗玻璃和扩展的紫外光类型( 国标GB/ T1865 —1997 中提到的方法1 和方法2 对应于前两种类型) 。 典型的氙弧辐射都配备一个辐照度控制系统。辐照度控制系统在氙弧辐射试验中很重要, 因为氙弧灯光源的光谱自身内在稳定性就比荧光紫外灯光的光谱差。国外有人考察了一盏新氙弧灯和一盏用过 1 000 h 的旧氙弧灯光谱的区别。结果发现, 光谱能量分布不但在光源的长波长范围随灯的使用时间延长变化显著, 而且在短波长的范围内也有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引起的原因是氙弧灯的老化, 是它的自身内在特性。 对这种变化也可采取多种补救措施。例如提高更换灯管的频度以减轻灯光老化的影响。或者可用传感器控制辐照度。尽管存在因灯老化引起的光谱能量分布变化, 氙弧灯仍不失作为耐候性和耐日光照射试验的一种可靠的和反映实际的光源。 大多数氙弧辐射试验在模拟润湿条件时采用水喷淋和/ 或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国标GB/ T1865 —1997 提出的“表面用水喷淋”) 。水喷淋方法的局限是当温度相对较低的水喷到温度相对较高的试板上时, 试板会冷却下来, 这会使材料遭破坏的过程减缓。 在氙弧辐射试验中, 要求使用高纯度的水以防止试板表面形成沉积物。因此运行费用较高。 3 紫外光灯照射试验 紫外光灯照射老化试验利用荧光紫外光灯模拟太阳光对耐久性材料的破坏性作用。这与前提到的氙弧灯有区别, 荧光紫外灯在电学原理上与普通的照明用冷光日光灯相似, 但能生成更多的紫外光而非可见光或红外光线。 对于不同的曝晒应用, 有不同类型的具有不同光谱的灯供选择。UV A -340 型的灯在主要的短波长紫外光光谱范围能很好地模拟太阳光。UV A -340 灯的光谱能量分布(SPD) 与从太阳光谱中360 nm 处分出的光谱图很近似。UV-B 型灯也是通常使用的加速人工气候老化试验用灯。它比UV -A 型灯对材料的破坏速度更快, 但其比360 nm 更短的波长能量输出对很多材料会造成偏离实际的试验结果。 辐照度( 光强度) 控制对于获得准确而有重现性的结果是很有必要的。大多数紫外光老化试验装置都配备了辐照度控制系统。这些精确的辐照度控制系统使用户做试验时能择辐照度量。通过反馈控制系统, 辐照度能被连续和自动地监控并精确地得到控制。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灯管的功率而自动地对因灯管老化或其

常用试验方法标准名称

常用标准名称一览表 序号检测标准编号(含年号) 1 GB/T2910.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 2 GB/T2910.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 3 GB/T2910.3-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3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 维的混合物(丙酮法)》 4 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 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 5 GB/T 2910.5-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5部分:粘胶纤维、铜氨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与棉的的混合物(锌酸钠法)》 6 GB/T 2910.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7 GB/T 2910.7-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 他纤维混合物(甲酸法)》 8 GB/T 2910.8-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8部分:醋酯纤维与三醋酯纤维 混合物(丙酮法)》 9 GB/T 2910.9-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9部分:醋酯纤维于三醋酯纤维 混合物(苯甲醇法)》 10 GB/T 2910.10-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0部分:三醋酯纤维或聚乳酸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法)》 11 GB/T 2910.11-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 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12 GB/T 2910.12-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2部分:聚丙烯腈纤、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 13 GB/T 2910.13-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3部分:某些含氯纤维与其他纤 维的混合物(二硫化碳_/丙酮法)》 14 GB/T 2910.1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4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含氯 纤维的混合物(冰乙酸法)》 15 GB/T 2910.15-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5部分:黄麻与某些动物纤维 的混合物(含氮量法)》 16 GB/T 2910.16-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 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 17 GB/T 2910.17-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7部分:含氯纤维(氯乙烯均聚物)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PCT试验方法PCT测试标准PCT试验方法PCT测试标准

P C T试验方法P C T测试标准P C T试验方法P C T测试标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PCT试验一般称为压力锅蒸煮试验或是饱和蒸汽试验,最主要是将待测品置于严苛之温度、饱和湿度(100%R.H.)[饱和水蒸气]及压力环境下测试,测试代测品耐高湿能力,针对印刷线路板(PCB&FPC),用来进行材料吸湿率试验、高压蒸煮试验..等试验目的,如果待测品是半导体的话,则用来测试半导体封装之抗湿气能力,待测品被放置严苛的温湿度以及压力环境下测试,如果半导体封装的不好,湿气会沿者胶体或胶体与导线架之接口渗入封装体之中,常见的故装原因:爆米花效应、动金属化区域腐蚀造成之断路、封装体引脚间因污染造成之短路..等相关问题。PCT对PCB的故障模式:起泡(Blister)、断裂(Crack)、止焊漆剥离(SRde-lamination)。 半导体的PCT测试:PCT最主要是测试半导体封装之抗湿气能力,待测品被放置严苛的温湿度以及压力环境下测试,如果半导体封装的不好,湿气会沿者胶体或胶体与导线架之接口渗入封装体之中,常见的故装原因:爆米花效应、动金属化区域腐蚀造成之断路、封装体引脚间因污染造成之短路..等相关问题。 PCT对IC半导体的可靠度评估项目:DAEpoxy、导线架材料、封胶树脂 腐蚀失效与IC:腐蚀失效(水汽、偏压、杂质离子)会造成IC的铝线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导致铝线开路以及迁移生长。 塑封半导体因湿气腐蚀而引起的失效现象: 由于铝和铝合金价格便宜,加工工艺简单,因此通常被使用爲集成电路的金属线。从进行集成电路塑封制程开始,水气便会通过环氧树脂渗入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标准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 试验标准 品管部 批准:审核:编制: 2006年10月20日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标准 1、主题和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的内容、方法、条件、试验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商用车制造公司所采用的各类塑料、橡胶、人造革、纤维等制成的汽车零部件及汽车金属件的耐候性及耐光性试验。 本标准包含氙灯老化耐候性试验、紫外老化耐候试验、紫外老化耐光性试验。 2、试验方法: 2.1 试样:氙灯老化耐候性试验可以直接采用原产品;紫外老化耐候性试验及紫外老化耐光性试验要求严格按照75mm×150mm×5mm的样块制样。 2.2 试验设备:耐候性试验采用阳光型氙灯碳弧耐候试验机,耐光性试验采用紫外老化气候试验仪。 2.3试验时间: 2.3.1 样件使用条件及代号: 注:重要性代号:“1”代表使用寿命1-2年、互换性容易、安全性小、经济性价廉的产品;“2”代表使用寿命3-4年、互换性一般、安全性能中等、经济性一般的产品;“3”代表使用寿命≥5年、互换性难、安全性大、经济性价高的产品。W为车外件代号,N为车内件代号 。 2.3.2 各种样件的试验时间:

2.4试验方法: 注:以上仅规定每个循环的设置及时间,具体试验时,按照标准根据试验总时间来确定试验的循环次数。

3、试验判定方法: 3.1 试样的判定应在试验前后和所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试验前后试样的检查要避开试样的顶部和边缘,试验评定要在擦净有效面上的污渍后进行。 3.2 褪色判定:将标准样件与试验件进行对比,检查其变化,变色程度按照GB 250的规定来判定。 3.3 光泽度判定:使用光泽度仪检查600镜面光泽,在试件表面上不同区域或不同方向做6次测定,记录6个数值和平均值及极限值,若极限值的误差大于10个单位或大于平均值的20%,则废弃该板(判不合格);GB 9754 第5.2.2条光泽度鉴定法。 3.4 色差判定:目视无明显色差,使用色差仪要求试验前后色差△E≤0.8NBS。 3.5 起泡、生锈、剥落、粉化、腐蚀等现象判定:目视无明显的起泡、生锈、剥落、粉化、腐蚀现象,GB 9277。 注:本标准编制依据 QC/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 GB/T 16422-1996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CPE质量检验 目录 一、原料检验 1.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2. 原料采购标准 3 .原料标准和试验方法 4. 原料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5. 原料的分析 6. 原料的采样 7. 原料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二、中间控制检验 1. CPE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2. CPE中间控制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液氯中间控制分析检验一览表 4. 中间控制项目的分析 三、产品检验 1. 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 2 .产品分析所需要仪器和试剂材料 3. 氯化聚乙烯的分析 4. 产品结果的判定 5. 产品标准与青岛海晶分析项目对照 6. CPE采样 7. CPE用包装袋采购及检验规定 四、分析专用仪器信息、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1. 分析专用仪器 2. 使用操作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3. 与分析专用仪器安装相关的公用工程 4. 分析专用仪器目前使用状况

六、需要青岛海晶提供的资料 1. 原料标准及试验方法 2. 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 3. 分析专用仪器档案资料(仪器说明书,采购资料,使用状况等) 4. 分析试剂和玻璃仪器采购厂家信息 CPE质量检验 一、原料检验 (一) 生产工艺对原料质量要求 1. 高密度聚乙烯(HDPE) LG公司HDPE 熔融指数MI5(CE6040)=0.45±0.05g/10min 190℃ MI5(CE2030)=1.5~2.0 g/10min 190℃ MI5(CE2080)=1.4±0.2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2% ≤63μm <5%(CE6040)<15%(CE2030) 125—315μm >60%(CE6040)>50%(CE2030/CE2080) 125—250μm >55%(CE6040)>45%(CE2030/CE2080)熔点(DSC)法133℃—139℃(CE6040) 131℃—137℃(CE2030 GE2080)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化工三厂HDPE 熔融指数MI5(L0555P)=0.50±0.10g/10min 190℃ MI5(L2053P)=1.6—2.4 g/10min 190℃ 颗粒分布≥500μm <5% 过筛 <125μm ≤5% 熔点(DSC)法136℃—139℃(L0555P ) 131℃—136℃((L2053P) 三星TOTAL株式会社 N220P)=0.60±0.10g/10min 190℃ 熔融指数MI5( ( MI5((N230P)=2.0±0.20 g/10min 190℃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

初中常用物理实验方法 巴普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图像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的运动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