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学 第6章2 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0
皖南医学院教案首页(教案续页)第六章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1)第一节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1、胃炎1.1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主要包括理化刺激、非甾体消炎药等药物、急性应激如大面积烧伤、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对胃黏膜损害引起的损害,分为急性单纯性、糜烂性、化脓性和腐蚀性胃炎4种类型。
营养治疗原则:①祛除致病因素;②补充水、电解质;③选择膳食类型和进食方式。
急性期的营养治疗:①腹痛明显或持续性呕吐者,应暂时禁食,卧床休息和药物治疗;②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对胃黏膜的刺激,注意防止脱水和酸中毒的发生;③能进食者饮食以清流食为主;④每天5-7餐,每餐量200-250ml,每日总量1200-1800ml。
缓解期的营养治疗:①在度过急性期后,可选择低脂少渣半流食,并逐步过渡到少渣软食;②伴有肠炎和腹泻者,应减少脂肪量,少用或不用易胀气食物;③少食多餐;④禁食含纤维素较多的各种蔬菜水果等,禁用刺激性食物。
1.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3大类,最常见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营养治疗原则:①祛除病因;②摄入足量的能量和蛋白质;③补充适宜的糖类和脂肪;④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给;⑤少量多餐、细嚼慢咽;⑥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浅表性胃炎胃酸分泌过多者,可给予牛奶、豆浆、加碱的馒头、苏打饼干和面包等以中和胃酸,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减少时,可给予含氮浸出物丰富的食物;⑦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当口服抗生素时,应同时饮用酸奶,因为酸奶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杆菌,可以使抗生素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现象重新获得平衡,同时保护了胃黏膜。
2、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由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形成的慢性溃疡。
分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营养治疗的目的:减轻机械性和化学性及温热的刺激,以减轻植物神经的不稳定性;通过合理的营养调节和饮食烹调,中和胃酸和抑制胃酸分泌,以减轻胃肠负担,缓解和减轻疼痛;合理营养有利于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纠正贫血;促进溃疡愈合,避免发生并发症。
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临床营养学(Clinical Nutri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24 学分:2.0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临床营养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性特点,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食品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及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人民营养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增进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本课程分为掌握内容和熟悉了解内容二种层次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健康及患病人群的合理营养及其护理。
第一章营养素概论第一节蛋白质营养学意义,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第二节碳水化物分类,营养学意义,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膳食纤维(概念,营养学意义,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第三节脂类分类,营养学意义,必需脂肪酸,食物脂肪的营养价值评价,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第四节能量三大产能营养素的能量系数,人体的热能消耗,来源(生热系数)及参考摄入量第五节矿物质概述(宏量元素、微量元素,生理功能),钙、磷、镁、铁、碘、锌、硒、铜:营养学意义、缺乏症、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第六节维生素概述,维生素A及维生素A原、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B6、尼克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特性、生理功能、营养状况评价、缺乏症、食物来源及参考摄入量第七节水生理功能,水平衡,种类(饮用水、蒸馏水、矿泉水、纯净水、软、硬水、去离子水、活性水、氟化水)第二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第三章公共营养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人体营养状况评价:膳食调查,人体测量及临床体征检查、临床生化监测,平衡膳食第四章各类人群的营养第一节孕妇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常见的营养问题及合理营养第二节产妇和乳母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常见的营养问题及合理营养第三节婴幼儿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常见的营养问题及合理喂养第四节儿童、青少年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常见的营养问题及合理营养第五节中老年人的营养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常见的营养问题及合理营养第五章常见疾病的营养第一节医院膳食基本膳食、治疗膳食、试验膳食第二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适应证、禁忌症、注意事项第三节口腔、消化道疾病的营养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疾病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第四节肝、胆、胰疾病的营养疾病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第五节呼吸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疾病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第六节心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疾病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第七节造血系统疾病的营养治疗疾病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第八节肾脏疾病的营养治疗疾病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第九节手术、感染、烧伤的营养治疗疾病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第十节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糖尿病、痛风、肥胖症的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第十一节肿瘤的营养治疗疾病代谢特点、相关营养素,营养治疗与护理四、教材(名称、XXX、出版社、出版时间)黄承钰主编.《医学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五、主要参考资料1.吴坤主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何志谦主编.人类营养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3.闻芝梅, 陈君石主译.现代营养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4.张爱珍主编.医学营养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5.郭红卫主编.医学营养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成绩评定(注明期末、期中、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备注:1、各学院可根据参考格式,结合本学科课程的特点,另行规范教学大纲的格式,但本学院所开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必须统一格式。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Clinical Nutrition总学时:38讲授学时:26实验学时:12学分:2.0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医院感染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临床营养学是医学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在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采用讲授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熟悉健康人群的营养及与健康的关系,理解临床营养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熟悉不同系统疾病的营养需求、防治及膳食治疗,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疾病提出适宜的营养治疗方案。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营养学基础(8学时)教学目标:通过"营养学基础”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和能量的来源与参考摄入量,理解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 维生素和水)和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
教学要求:识记:(1)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的概念、分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2)能量的应用单位,换算关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3 )人体能量消耗的三个方面。
(4)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概念。
(5 )维生素的概念和分类。
(6)脂溶性维生素的特性,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7)水溶性维生素的特性,营养状况评价与缺乏症,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8 )矿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9)常见重要元素(钙,磷,镁,铁,碘,锌,铜)的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10 )水的种类和需要量。
(11)膳食纤维的概念,种类,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理解:(1)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的营养学意义。
(2 )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3 )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
(4 )矿物质的生理功能。
(5 )常见重要元素(钙,磷,镁,铁,碘,锌,铜)的营养学意义。
临床营养学教学资料-课后习题答案(四)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营养学基础一、选择题1D 2C 3D 4D 5A 6A 7A 8B 9B 10B 二、简答题1.简述脂类的生理功能。
脂类的生理功能:1.提供能量:每克脂肪可产生能量37.6kJ。
2.构成神经、组织及细胞膜:是构成脑组织、脑神经的重要成分,还是细胞各种膜结构的基本原料。
3.维持体温、保护作用 4.提供必需脂肪酸:帮助形成视网膜,为正常视觉发育所必需。
5.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6.增加饱腹感、参与胆固醇的代谢等。
2.何为膳食纤维,其有哪些生理功能,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一些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物质。
它们不能被人体吸收,却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营养学上统称为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1.稀释作用,在通过消化道过程中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的特性,刺激和加强肠道蠕动。
2.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3.控制体重和减肥,可以减缓食物由胃进入肠道的速度和吸水作用,易使人产生饱腹感而减少能量的摄入,达到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作用。
4.隔离、吸附作用,可以限制食糜向消化道黏膜扩散,延缓营养成分的吸收,隔离和阻止有害和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
3.案例分析:孕妇,孕期饮食正常,平素爱挑食,不喜欢吃牛肉、猪肝等食物。
孕5个月后,常感到头晕、乏力,到医院检查血红蛋白780g/L,应考虑何种营养素缺乏,如何指导其调整饮食习惯,铁缺乏。
调整饮食习惯: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瘦肉、禽肉、鱼类等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
鸡蛋黄中含有一定量的铁,但其吸收率低。
尽管如此,由于蛋黄易于消化,仍然是婴幼儿补充铁的良好来源。
植物食品中海带、芝麻中铁的含量很高,各种豆类含铁量也比较丰富,蔬菜如油菜、花椰菜、芹菜、韭菜等含铁量较其他蔬菜丰富。
第二章临床营养评价一、选择题1C 2C 3B 4D 5C二、简答题1.营养调查评价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临床营养调查评价主要包括膳食调查、人体测量、临床检查和生化检验四个方面。
第一章医院膳食普通膳食原则和要求:1、膳食配制按照平衡膳食原则,做到食物选择多样化。
2、每日提供的总能量、蛋白质和其他主要营养素按照成年人轻体力劳动的参考摄入量制订。
3、三餐能量分配:早餐25%-30%,午餐40%,晚餐30%-35%。
4、折合成食物:全天谷薯类400克,蔬菜500克,肉蛋类150克,牛奶250ml(或豆浆400ml),烹调油2汤匙(20克)。
5、将食物分为多类,在同类食物中有多种选择。
使制订周食谱可以做到食物多样化,基本可满足各种营养素的供给。
6、食物烹调就按照清淡少盐,少用油煎炸、熏烤等方法,做到色、香、味、形俱全,以利保护或刺激食欲。
7、食物加工应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半流配膳原则和要求:1、全日提供总能量在5020—5860千焦左右。
2、折合成食物:谷薯类150-200克,蔬菜300克,肉蛋类150-125克,牛奶250ml(或豆浆300ml),植物油20克。
3、每日供给5-6餐,能量分配为早餐25%,加餐5%,午餐35%,加餐5%,晚餐30%。
4、各种食物皆应细,软碎,易咀嚼,易吞咽。
5、选择含粗纤维少或肌腱少的食物。
6、干稀搭配或半固体食物。
7、加餐食物的总容量为300ml左右。
8、腹部手术后禁食胀气食物。
9、禁食硬果类和刺激性食物、辛辣调味品。
流质原则和要求:1、所用食物皆需制成液体或进口即能融化成液体。
2、营养成分:蛋白质20-30克,脂肪30克,碳水化合物130克,总能量约4180千焦每天。
3、每日供应6-7餐,每次容量250ml,每日总量2000ml左右。
4、食物避免过咸或过甜。
5、根据病情不同,调整流食内容。
(腹部手术—禁用胀气食物;口腔手术—稠流食;咽喉部手术—冷流食;胰腺炎—无油清流食)高蛋白膳食原则和基本方法:1、在能量供给充足的基础上,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比例。
2、食欲好的患者可在正餐中增加蛋、肉、奶等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食欲差或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可采用高蛋白配方肠内制剂。
营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2011年10月病理学基础教学大纲Basic Theory of Pathology课程编号:10264066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营养学先修课程:营养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临床营养学、中医饮食营养学、药膳学、毒理学总学分:3.0学分主讲教师:田颖,博士,讲师,主要研究基础营养学,Email:tianyingjob@大纲执笔人:田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病理学总论部分的理论讲授和实验,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将患病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本章重点:病理学的概念和观察、研究方法。
难点:新技术在病理学诊断及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和观察、研究方法,了解新技术在病理学诊断及研究中的应用。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6学时)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一、萎缩二、肥大三、增生四、化生本节重点: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类型、形态特点。
难点:化生的概念。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化生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理解萎缩的概念和类型,肥大、增生的概念及一般形态特点。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一、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二、损伤的形式三、损伤的形态学变化本节重点: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
难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与发生机制。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变性的概念、类型及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和病变特点,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和病变特点,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与发生机制,粘液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的概念和病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