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企业风险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水产养殖风险评估报告范本【水产养殖风险评估报告范本】一、背景介绍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渔业经济活动,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养殖者来说,进行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对水产养殖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二、风险评估内容及结论1.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风险因素,如飓风、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会给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并建立种养殖品种抗灾评价体系。
2. 水质污染风险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包括农药、化肥、工业废水等污染物。
此外,养殖技术不当也会导致水质污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
3. 疫病传播风险疾病是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会导致养殖动物大规模死亡,对养殖者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需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情检测,增加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4. 市场风险水产养殖的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波动、价格波动等因素。
为降低市场风险,养殖者应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养殖品种和规模,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
5. 技术风险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保障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然而,技术不成熟、技术转化难等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为降低技术风险,养殖者应关注技术研究和培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三、应对措施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关注气象部门的预报,及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减少损失。
2. 提高水质管理水平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监测,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及时处理污染源。
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落实科学施肥和合理养殖管理措施。
3. 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与防控体系,定期进行养殖动物的健康检查,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4. 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关注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及时调整养殖品种和规模,降低市场风险。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12期No.12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水产养殖企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最为特殊的一类企业,拥有大量的消耗性生物资产,不仅给企业造成存货管理上的困难,而且也给审计师带来极大的审计风险。
獐子岛自上市以来上演了4次扇贝集体死亡或逃亡事件,给市场留下了诸多疑问。
经过两年多的调查,2020年6月23日,证监会对獐子岛下发了最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獐子岛财务舞弊案大白于天下。
经查实,獐子岛通过虚减营业成本和营业外支出,2016年度虚增利润1.31亿元,虚增利润占当期利润总额的158.11%;通过虚增营业成本、虚增营业外支出和虚增资产减值损失,獐子岛2017年度虚减利润2.79亿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8.57%。
獐子岛通过反复操弄成本结转,改变企业的收益趋势,误导广大投资者决策,而给獐子岛连续多年审计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却没有发现财务造假的蛛丝马迹。
大华所2016年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017年出具的是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是保留意见的理由并没有涉及獐子岛操纵成本结转的问题。
人们不禁要问:注册会计师为什么没有发现獐子岛的财务造假?本文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分析獐子岛案件,为注册会计师防范水产养殖企业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总结经验教训。
一、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风险的识别和应对作为工作主线,风险评估是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按照准则的要求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獐子岛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不难识别。
(一)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本案中,这类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面临着退市危机。
2014年獐子岛亏损11.95亿元,2015年虽然同比有减亏迹象,但是亏损金额依然高达2.45亿元。
在连亏两年之后,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管理层面临着严峻的保壳压力。
2016年首季度公司业绩惨淡,持续亏损,再加上公司高管频繁的人事变动,保壳十分艰难,如果2016年不能扭亏为盈,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上市。
养殖渔业工作中的养殖水产养殖风险分析养殖渔业是农业领域中一项重要且具有潜力的产业,它为经济发展和食品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养殖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这些风险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应对,以保证养殖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气候风险气候变化是养殖水产养殖工作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着水产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水体的水质稳定性。
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台风等都会对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养殖水产的死亡率增加,养殖设施和设备损坏等问题。
为了应对气候风险,首先需要对气候变化进行全面观察和研究。
在养殖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科学的气象预测系统可以帮助养殖业主及时了解气象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合理规划和设计养殖场地,加强设施的抗灾性能,也是降低气候风险的重要措施。
二、疾病风险疾病是养殖水产养殖中的另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水产动植物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从而导致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
病害的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大,一旦发生疫情往往很难控制。
为了应对疾病风险,必须加强养殖水产的疾病防控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其次,实施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措施,包括定期检测水质、加强饲料卫生管理、加强鱼苗放养前的检疫等。
此外,采用合理的养殖密度和养殖方式,有助于降低疾病风险的发生。
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养殖水产养殖工作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市场需求的变化、价格波动以及市场竞争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着养殖业的盈利能力。
不合理的市场预测和经营策略,容易导致产品滞销、经济亏损等问题。
为了应对市场风险,养殖业主需及时关注市场信息。
加强与养殖水产产品销售商的合作,合理分配市场资源,降低销售风险。
同时,完善市场研究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有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环境风险养殖水产养殖工作也存在着环境风险。
养殖过程中的废水、粪便以及养殖物的排放,都会对周围的水体和陆地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健康和生态平衡。
水产养殖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野生水产品的资源越来越紧张,价格也越来越高。
因此,发展水产养殖项目成为了当前解决水产品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市场分析水产品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而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对各类水产品的需求量大,价格也较为稳定。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视,水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三、项目建议1. 选择适宜的养殖水域:水产养殖需要选择水质优良、环境适宜的水域进行养殖,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2. 选择优质的种苗:选择优质的水产品种苗,保证养殖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3. 合理的养殖密度:根据水域的面积和水产品的品种,合理确定养殖密度,保证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和环境。
4. 合理的饲料配方:根据不同水产品的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并进行科学的配方,保证水产品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5. 疾病防控: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工作,保证水产品的健康和安全。
6. 市场营销: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确保产品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
四、项目效益1.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水产养殖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当地渔业、加工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2. 提高农民收入:水产养殖项目将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3. 增加税收收入:水产养殖项目的实施将增加当地的税收收入,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
4. 保障水产品供应:水产养殖项目的实施将增加水产品的产量,保障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稳定市场价格。
五、项目风险1. 自然灾害风险:水产养殖项目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受到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 疫病风险: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疫病的侵害,影响养殖效益。
3.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加入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水产品的销售和价格。
水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估水产品安全分析报告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检测与评估一、引言随着养殖水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检测与评估,旨在提供有关养殖水产品安全的关键信息。
二、方法为了分析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采样:我们在不同地点的养殖场和水域中随机采集水产品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 样品处理:我们从采集的样品中选择一部分进行样品处理,以去除可能的表面污染和杂质,确保测试准确性。
3. 重金属检测: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
我们选择了常见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和铬等进行检测。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标准,评估养殖水产中重金属污染的水平和风险。
三、重金属污染检测结果根据我们的检测结果,以下是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含量情况:1. 铅(Pb):我们的检测显示,在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铅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
这意味着这些样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2. 汞(Hg):汞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然而,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汞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
3. 镉(Cd):镉是另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可能对养殖水产品造成污染。
我们的检测结果显示,在部分样品中,镉的含量超过了食品安全标准的限制。
4. 铬(Cr):大部分养殖水产品样品中铬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
然而,个别样品中铬含量超过了限制标准,需要引起注意。
四、养殖水产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估与影响基于我们的检测结果,我们对养殖水产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结论:1. 潜在风险:铅和镉的超标含量表明部分养殖水产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2. 汞的安全性:汞在大部分养殖水产品中的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小。
水产SWOT分析报告一、引言水产业是指以水产养殖、捕捞和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对水产业进行SWOT分析,以揭示其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以为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内部环境分析(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1. 优势 - 丰富的水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为水产养殖和捕捞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 优质的水产品:中国的水产产品以其新鲜、营养丰富和口感好的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 先进的养殖技术:中国在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引进和创新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了养殖效益。
2.劣势–水污染问题: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水污染问题,水体污染会直接影响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
–技术水平不均衡:水产业的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养殖技术和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水产业的整体发展。
–市场销售方式单一:水产产品的销售方式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批发市场和零售渠道,缺乏现代化的销售模式和渠道。
三、外部环境分析(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1. 机会 - 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关注,水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水产业带来机会。
- 政策支持:政府对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和规范管理,为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 进口市场拓展:中国的水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可以通过拓展进口市场来增加水产产品的销售。
2.威胁–竞争加剧:水产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竞争压力较大,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
–疫病风险: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疫病的影响,疫病爆发会对水产业造成较大的损失。
–自然灾害:水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涝等)的影响,造成养殖设施和水产捕捞工具的损失。
四、对策建议 1.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水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水产养殖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
为了保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来降低风险。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风险评估1. 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在养殖过程中,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极大的生物安全风险。
因此,进行生物入侵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入侵物种调查、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和风险级别评估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外来物种对养殖系统带来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2. 疾病传播风险评估疾病传播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通过病原体调查、传染性评估和养殖环境分析等方法,可以评估疾病的传播风险。
根据评估结果,可制定健全的疫情防控策略,包括加强疾病监测、提高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和加强养殖动物健康管理等。
3. 水质污染风险评估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通过水质监测、环境风险评估和养殖水域评估等方法,可以评估水质污染的风险程度。
评估结果可指导养殖场合理选择养殖水域,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确保养殖环境的健康。
二、控制策略1. 引入防控技术养殖场可引入先进的防控技术,如生物安全屏障、环境控制系统和疫病预警系统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及时监测和预防风险,提高养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2. 建立规范管理措施建立规范的养殖管理措施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包括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定期检查设备设施,控制饲料配制和投喂量,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风险的发生,并提高养殖效益。
3. 加强政策支持和合作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养殖业的发展,并加强对养殖业的监管与支持。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养殖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水产养殖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策略,可以降低生物入侵风险、疾病传播风险和水质污染风险等,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个人工作总结:风险规避与安全措施探讨水产养殖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它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耐心、技巧等特质。
而对于养殖者来说,保证水产养殖的安全实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与控制风险,保障养殖产业的发展。
一、风险规避的方法1. 养殖环境的准备:在鱼塘、水池等养殖场所设立防护设施,预先派出专人巡查和采取各种措施,以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性。
2. 动植物疾病防治:加强对养殖场所的防疫管理,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并加强饲养动物的健康情况的监测。
3. 饲料质量监控:对于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饲料,应进行检测,防止使用劣质饲料。
4.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技术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专业的养殖技巧和知识,提高水产养殖的安全度和质量。
5. 消防措施的设立:养殖环境应放置灭火器、消火栓、喷雾器等消防设施,以确保在出现火灾时能够及时扑灭火源。
6. 经济管理措施:加强经济管理措施,保证生产活动的经济收益,同时加强对养殖产业经济的分析,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管理养殖产业。
二、安全措施的实施1. 加强安全意识:鼓励养殖工人在工作中保持警觉性,加强安全意识,尤其是养护人员,应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 定期保养设备:养殖场所应该定期对设备、设施和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保养,标准化管理所使用的生产技术。
3. 安全培训:雇佣养殖工作人员前,需要进行养殖安全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养殖业的风险和有关的安全要求等方面。
4. 聘请安全专家:聘请安全工程师和专业人员对养殖项目进行安全评估,以建立最有效的安全控制机制。
5. 做好防护措施:对于有害进入鱼塘的动物,可以在水中增加奥利奥等物质防止其进入。
而对于养殖者本身,工作时需要着防护服、防护鞋等安全装备,以预防工作中的危险,保护生命的安全。
三、结论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水产养殖安全措施与风险规避是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产养殖产生的风险,提高养殖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1. 引言1.1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口增加、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水产养殖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水产养殖业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短缺等原因,许多养殖户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养殖规模不断缩小,效益降低,甚至出现养殖户因亏损而停业的情况。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还受到环境污染和水质恶化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化进程加剧,水域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养殖业面临着水质下降、疾病暴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和产量。
针对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加强监管和规范发展是重中之重。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规范养殖行为,减少污染,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对优质水产品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种类也日益丰富。
以鱼类养殖为例,鲫鱼、鲤鱼、鲢鱼等常见养殖品种的产量持续增长,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虾、蟹、贝类等水产品的养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养殖产业格局。
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养殖池塘的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饲料品质参差不齐、水质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影响了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养殖业的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养殖产业规模和水平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水产养殖养殖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估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水域资源和条件,培育和养殖各种水生生物的一种经济活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水产养殖业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中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估。
一、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水产养殖在我国的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水产养殖业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为国家经济增加不少的收入。
同时,水产养殖业还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域资源,提高水产品种的质量和产量,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1. 增加就业机会:水产养殖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从养殖池塘的建设、养殖水产品的投放、饲料的配给、养殖过程的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的参与。
因此,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减轻了就业压力。
2. 增加农民收入:水产养殖业不仅解决了大量农民的就业问题,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水产养殖,农民可以将水域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培育和养殖高价值的水产品,获得可观的销售收入。
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撑,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3. 增加国家收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还可以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
通过水产养殖,可以培育出大量高品质的水产品,出口到国外市场,为国家创造了外汇收入。
同时,国内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水产养殖业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刺激了内需,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水产养殖的效益评估为了更好地评估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是评估一个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水产养殖中,投资回报率可以通过计算投资与产出之间的比值来得出。
投资回报率越高,说明养殖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
2. 成本收益比:成本收益比是评估投资项目收益效益的指标之一。
成本收益比可以通过计算投入成本与产出收益之间的比值来得出。
成本收益比越高,说明水产养殖项目的效益越好。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环境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进行准确的环境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环境风险评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养殖物种逃逸和生态破坏等方面。
环境风险评估旨在识别和评估这些潜在风险,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1. 数据收集与分析水产养殖环境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收集与水产养殖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水质、土壤、养殖物种种群数量、气候等方面的信息。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了解目前环境面临的风险程度和潜在的威胁。
2. 评估方法选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环境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分级评估、风险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价等。
评估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3.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选定的评估方法,得出相应的风险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将环境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并对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评估结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确保其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环境风险管理环境风险评估的结果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针对不同的环境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或消除风险。
1.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水质的良好状态,应采取控制投饵量、合理养殖密度和适时换水等措施。
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避免因为水质污染导致的环境风险。
2. 生物安全防控养殖物种的逃逸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应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防止养殖物种逃逸。
例如,建立适当的隔离设施、设置防逃网、实施定期检查等。
3. 生态保护与恢复水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应加强对水体周边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减少对当地生态的破坏。
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市场与供应链风险分析目录一、说明 (2)二、非洲地区 (2)三、欧洲地区 (4)四、市场与供应链风险 (7)五、美洲地区 (10)六、市场与供应链管理 (13)七、总结 (15)一、说明水生植物如苦草、风信子等能够吸收多余的营养,有助于减少水污染。
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在分解有机物、保持水环境清洁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措施不仅改善了养殖环境,还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二、非洲地区(一)非洲水产养殖的发展现状非洲地区的水产养殖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调查显示,次撒哈拉24国31%的土地(约9200万平方公里)适合小型渔业发展,这为该地区提供了对抗饥荒的重要途径。
目前,非洲大陆每年从事渔业养殖的人数达到1000万,其中一半为妇女,为2亿非洲人口提供了肉食来源。
马拉维、津巴布韦和乌干达等国均有大量人口从事渔业养殖,其中乌干达的湖水渔业养殖直接就业人数高达13.5万,另有70万人从事渔业加工及贸易。
(二)非洲水产养殖的增长趋势与驱动因素从1995年到2018年,非洲地区的水产养殖产量增长了20倍,从110200吨增加到2196000吨,复合年增长率为15.55%。
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私营部门控制的中小型企业的出现和加强,以及大型商业企业的发展。
此外,蓬勃发展的公共支持、专业知识、外国直接投资、对水产养殖的兴趣以及通过2005年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新伙伴关系)全民渔业峰会提高的全球认识等因素也推动了水产养殖的增长。
在驱动因素方面,非洲各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的重要性,采取了加快、协调和通过政策改革等措施,为商业繁荣创造有利的环境,并对水产养殖业产生连锁反应。
一些国家制定并采用了以水产养殖为中心的政策和战略框架,作为指导发展的路线图。
水产养殖水产产品安全风险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水产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人为因素的增加,水产养殖业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
本文将对水产养殖水产产品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养殖环境污染风险水产养殖业常常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如养殖场周围的污水排放、养殖废弃物的处理等。
这些污染物质可能对水产产品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如重金属超标、细菌病毒污染等。
针对环境污染风险,应加强对养殖场的管理,确保废水排放符合规定,建立科学的养殖废弃物处理系统。
同时,加强对水产产品的抽检和监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饲料及药物残留风险水产养殖中常常使用饲料和药物来促进生长和预防疾病。
然而,不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可能导致其残留在水产产品中,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为减少饲料及药物残留风险,应加强养殖场的管理,确保饲料和药物的使用符合标准和规定。
同时,建立完善的溯源体系,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消费者在购买水产产品时也应选择正规渠道,增加产品的安全保障。
三、水质安全风险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基础,而水质问题可能引发水产产品的安全风险。
水源污染、氧气供应不足、水温过高或过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水产养殖环境产生异常,从而影响水产产品的安全性。
为确保水产产品的水质安全,养殖场应定期监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标准要求。
在饲养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质的保护和调控,并及时清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四、疫病传播风险水产养殖中,疫病的爆发可能导致大量水产产品的损失,同时也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疫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水体传播,也可通过饲料、种苗等途径传播。
为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养殖场应加强疫病监测和预防,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同时,饲养环境要保持清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水产产品的抵抗力。
五、市场监管不到位风险水产养殖水产产品的市场监管不到位,可能导致一些问题产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隐患。
不合格产品的流通可能源于生产环节中的违规操作,也可能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导致。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安徽若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安徽若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安徽若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渔业-水产养殖资质空产品服务空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水产养殖企业风险分析
作者:朱俊红
来源:《财讯》2018年第04期
本文以某海洋水产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为切入点,结合企业的风险和应对策略多角度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风险建议,从而使企业能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风险策略建议
风险分析
(1)外部风险
环境。
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如干旱、洪涝、冰雹、森林火灾和重大的生物灾害等。
农业上市公司自始至终都面临着无数自然灾害的侵袭,企业应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制度,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为最低。
以某企业为例,在2014年第三季度,某企业因北黄海冷水团事件,使存货遭受巨大损失。
政策。
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
随着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调整,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海洋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加大税收优惠及补贴。
与此同时,对影响生态环境的林业企业的乱砍乱伐现象予以限制;将一些重大的动物疫情疾病防控推向市场,使一些农业上市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
但国家对农业部分行业的税收优惠及补贴对其发展影响较大。
市场竞争。
近年来,我国粮食、蔬菜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农业上市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
同时农业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使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产需脱节,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如销售收入、现金流及利润指标波动较大。
由于国家对农业行业的保护,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一味追求盲目扩张,使市场竞争力下降。
(2)内部风险
经营风险。
绝大多数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的产品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
食品类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对食品安全质量掉以轻心,就可能导致灭顶之灾。
为此,国家加大了对该行业商品质量的准人及惩罚力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监控成本和经营风险。
管理风险(内部控制)。
证监局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部分事项决策程序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规范。
通过对“某风险事件”的详细挖掘,可以发现控制程序不当仅仅
是某某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表面现象,其背后可能是更深层次的缺陷:管理层的频繁变动与股权相对集中造成了内部控制环境亟需改善;风险预警与提示工作不足、对公司层面的总体风险认识不够使风险评估机制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监事会的作用没有显现、未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说明了某某的内部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企业的应对策略
(1)调整公司组织结构,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可通过调整公司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控制。
公司撤销了原有的七个事业部,划分为海洋牧场、营销、海外贸易、冷链物流和休闲渔业五个业务群;增设了新业态业务群;同时新设了企业管理部,专门负责监督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新建的组织结构实际上是一种改良的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消除了原先事业部各自为政、难以有效协调和控制的弊端。
通过划分六大业务群,明晰了各个职能部门和业务群之间的分工,加强了内部协同,同时业务群之间能共享集团总部的管理、信息、服务和研发等资源;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简化了信息传递,加强了企业高层和基层之间的信息沟通,强化了内部控制措施的执行力,营造了有利的内部环境。
(2)加强风险评估,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企业公布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指出,着力于识别集团及业务群当前重大风险;开展风险评估,界定重大风险领域及其对应流程;将风险识别与评估结果与公司的流程框架对接;编制风险控制矩阵,评估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企业通过了《关于提升海洋牧场透明度与风险控制能力预案》,成立了海洋牧场研究中心;研究海洋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系统提高海洋牧场建设水平,建立海洋牧场保险机制,提高海洋牧场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控制;推动养殖品种与方式多样化,规避养殖品种较为单一的风险。
(3)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处于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最高层。
某企业新成立了企业管理部,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持续监督与调查;重视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强化监事会的作用;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底稿;进行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测试,并形成缺陷认定和整改方案。
对风险控制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高层权力制衡机制
某企业存在董事长和总裁兼任的情况,权力高度集中,使得董事会的监督职能无法正常实行。
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配置,无法实现权力的制衡,极易诱发机会主义行为,是改善内部环境的一大阻碍。
某某应当完善高层之间的权力制衡机制,确保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分离,重视监事会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有效分工和制衡,营造更为和谐的内部环境。
(2)建立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机制
某企业针对“风险事件”中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不足的问题,加强了海洋灾害风险的预警和防控,构建了较为健全的海洋风险防控体系。
某某现有的风险防控措施主要致力于海洋灾情等外部风险的识别、分析与应对,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思想,应当以风险组合观综合考量企业层面的总体风险,形成以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四个环节构成的,覆盖企业战略层面、业务层面,旨在有效防控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风险评估机制。
(3)继续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质量
需要继续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质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制定更加细化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认定标准,对于管理缺口的认定可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对于绝对缺陷的认定以定量标准为基础。
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自我评价与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充分、及时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并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以便投资者决策。
[1]吕凯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以獐子岛巨亏事件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 03):61-63.
[2]王熔.水产养殖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与对策研究——以“獐子岛事件”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 23):62-63.
[3]张贵祥.獐子岛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J].中国市场,2015( 2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