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视触和叩诊
- 格式:ppt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25
脊柱的检查通常以视、触、叩诊相互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脊柱的弯曲度、有无畸形、脊柱的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叩击痛等。
一、脊柱的棘突与椎体的定位(一)棘突定位胸椎棘突定位腰椎棘突定位1.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
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第七颈椎棘突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在第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
为菱形窝的上点。
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
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
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
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在臀裂的上端。
为菱形窝的下点。
10.尾骨尖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二)椎体定位(以成年人立正姿势为标准)椎体的定位有两种方法:1.以棘突定椎体的位置颈椎、上位胸椎和腰椎的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中、下位胸椎棘突与下一位椎体的下缘平齐。
(1)下胸部的棘突与下一个椎体的中部平齐;(2)腰椎棘突与同位椎体平齐。
2.从躯干前部体表标志定椎体位置:(1)下颌角平齐第2颈椎体;(2)舌骨平齐颈3~4椎间隙;(3)环状软骨平齐颈6椎体;(4)胸骨上切迹平齐胸2椎体;(5)剑突平齐胸9椎体;(6)季肋下缘平面与腰3椎体等高;(7)脐平齐腰3~4椎间隙。
二、脊柱弯曲度(一)生理性弯曲正常人脊柱有四个前后方向的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类似“S”形,称为生理性弯曲。
正常人直立位时脊柱无侧弯。
检查脊柱有无侧弯的方法是:检查者用手指沿脊椎的棘突尖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线为标准,来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二)病理性变形患者站立位,仔细查看是否有畸形,通常可见三种基本的畸形:1.脊柱后凸(kyphosis)指脊柱过度后弯,也称为驼背(hunchback)。
1.脊柱脊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姿势或形态异常,活动度受限及疼痛。
检查以视诊为主,结合触诊和叩诊,了解脊柱弯曲度,有无畸形、活动受限及压痛、叩击痛等。
(1)脊柱的弯曲度:嘱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从背后观察其脊柱弯曲度,或以手指沿脊柱棘突自上而下划压,皮肤可见一红线,以此观察脊柱有否侧弯。
正常脊柱背面观直立位时无侧弯,侧面观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椎段稍前凸,胸椎段稍后凸,腰椎段明显前凸.能椎则明显后凸,呈“S”形。
1)脊柱过度后弯:又称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常见于:①佝偻病:多见于小儿或儿童,其特征为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后弯,仰卧位时可消失。
③胸椎结核:多见于胸椎下段,常于青少年时起病,因椎体被破坏、压缩,棘突明显向后突出形成成角畸形。
③类风湿性脊柱炎:多见于成人,脊柱胸段呈弓形后弯.强直性固定,仰卧位时不能伸直。
④老年性退行性变:以老年人多见,常发生于胸椎上半部,胸椎椎体因退行性变而被压缩致胸椎明显后凸。
⑤脊椎骨折所致脊柱成角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
2)脊柱过度前弯:多发生于腰段脊柱,病人腹部多向前膨出,臀部向后突起。
多见于妊娠后期、大量腹腔积液或腹腔巨大肿瘤所致腹部膨隆者。
3)脊柱侧弯:指脊住的一段或多段离开正中线向侧旁偏曲。
根据侧弯的性质可分为姿势性和器质性两种类型。
姿势性侧弯常为单一弯曲,不固定,侧弯、前屈弯腰或平卧时侧弯可消失,见于儿童发育期坐、立姿不端正或长期单肩挎负沉重书包,两侧肢体不平齐,椎间盘脱出症等。
器质性侧弯改变体位时侧弯不会消失,见于佝偻病、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肩或胸廓畸形等。
(2)脊柱的活动度:正常人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活动范围明显不同。
颈段、腰段活动范围最大,其中颈段前屈450。
,后伸450。
,左右侧弯各450。
,旋转600;腰段在臀部固定时前屈450。
,后伸450,左右侧弯各300旋转450;胸段活动度较小;骶段几乎不活动。
嘱被检查者作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动作观察脊柱活动有否异常为检查脊柱活动度的主要方法。
脊柱与四肢检查脊柱与四肢检查脊柱(Spine)脊柱是支持体重保持正常的立位及坐位姿势的重要支柱。
脊柱的椎管可容纳并保护脊髓。
脊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检查时应注意其弯曲度、有无畸形、活动度是否受限、有无压痛及叩击痛。
脊柱与四肢检查内容视诊(inspection):观察对称性活动度肿胀、肿块、色泽、步态、畸形触诊(Palpation):压痛、肿块的部位、范围、深度和性质动诊(Motion):检查关节的活动和肌的收缩力双侧对比叩诊(Percussion):检查局部疼痛直接间接第一节脊柱检查一、脊柱弯曲度)生理性弯曲直立位时从侧面观察:成人脊柱存在的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使脊柱形成“S”形称生理性弯曲颈段、腰段前突胸段、骶椎明显向后凸。
正常脊柱观察:如出现异常说明脊柱存在侧弯。
于直立位从背面观察其两肩有无不对称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两髂嵴最高点连线是否平行两臀皱有无不对称。
脊柱侧凸的检查为检查者用示指、中指置于脊柱棘突两侧自上而下以适当压力划压沿棘突皮肤可出现一条轻度充血线观察此线是否正直以判断脊柱有无侧凸。
)病理性变形、颈椎变形侧偏见于先天性斜颈。
、脊柱后凸也称驼背。
见于佝偻病、结核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退行性变等。
)佝偻病:小儿胸段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脊柱结核:棘突明显向后凸成角畸形病变常累及下胸段及腰段。
)强直性脊柱炎:成年人。
脊柱胸段成弧形后凸常有脊柱强直性固定仰卧位时也不能伸直。
)老年人脊柱后凸:退行性变胸椎椎体被压缩引起。
胸椎明显后凸胸段上半部。
)其他:发育期姿势不良、外伤压缩性骨折、脊椎骨软骨炎。
脊柱后凸脊柱退行性变脊柱后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脊柱结核、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椎部位病人腹部明显向前突出臀部明显向后突出多见于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髋关节结核、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脊柱前凸脊柱前凸髋关节后脱位、脊柱侧凸姿势性侧凸:无脊柱结构的异常。
脊柱及四肢检查步骤及要求【脊柱检查】1.脊柱弯曲度: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
颈段稍向前凸;腰段有明显的前凸;骶椎则有较大的后凸。
直立时正常脊柱无侧弯,病理时可出现后凸、前凸及侧凸。
2.脊柱活动度:颈、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推的活动度极小,骶椎几乎不活动。
正常时颈段可前屈、后伸各45º,左右侧弯45º,旋转60º。
腰段在臀部固定的条件下可前屈45º,后伸35º,左右侧弯30º,旋转45º。
活动受限见于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骨质破坏、骨折、脱位以及椎间盘脱出。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直接叩击法:用手或叩诊锤叩击检查部位有无疼痛;间接叩击法:嘱病人端坐,医生用左手掌面置于患者头顶,以右半手握拳叩击左手背,观察病人有无疼痛。
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
【四肢检查】1.关节及四肢形态:关节检查应注意形状改变及有无红、肿、痛、热或结节等。
常见的畸形有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肢端肥大,杵状指,匙状指(又称反甲,表现为指甲中部凹陷,边缘翘起,表面粗糙有条纹,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骨折及关节脱位时可显示骨、关节畸形。
2.颈部检查操作步骤及要求【颈部一般检查】1.颈部姿势:有无斜颈,有无抬头不起。
2.颈部运动有无受限。
3.颈部软硬度,有无强直。
4.颈部皮肤及有无肿块。
【气管检查】检查方法: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将食指与无名指分别置于其两侧胸锁关节上,再将中指置于气管中心,然后观察中指与食指和无名指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也可用两指分别置于气管旁,观察气管有无移位。
【颈部血管理】1.颈静脉充盈:(1)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充盈,其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的下2/3处。
(2)颈静脉异常充盈:卧位时颈静脉超过正常水平,可见于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受压综合征。
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步骤—风湿科四肢和关节的检查包括形态与运动功能二个方面。
正常人左右两侧形态对称,无畸形,关节活动不受限且无反常活动,检查时肢体处于功能位或手的休息位。
一、脊柱检查:观察局部疼痛、姿势或形态异常以及活动度受限等。
患者可处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序进行。
①脊柱弯曲度:脊柱有无前后凸,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
脊柱有无侧弯: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轻度侧弯时: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②脊柱活动度:颈椎:固定肩部,嘱被检者颈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
腰椎:固定髋部,嘱被检者腰椎作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
③脊柱压痛:嘱被检者取端坐位,身体稍向前倾。
检查者以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开始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时每个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
④脊柱叩击痛:(1)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用中指或叩诊锤垂直叩击各椎体的棘突,因颈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法检查。
(2)间接叩击法:嘱患者取坐位,将左手掌置于其头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位叩击左手背。
⑤脊柱特殊试验:前屈旋颈试验(Fenz征):嘱被检者头颈部前屈并左右旋转,如颈椎处感觉疼痛属阳性,多提示颈椎小关节的退行改变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
多见于腰骶部病变。
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患者仰卧,双下肢平伸,检查者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置于大腿伸侧,分别做双侧直腿抬高动作,腰与大腿正常可达80°~90°。
若抬高不足70°,且伴有下肢后侧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见于单纯性坐骨神经痛。
摇摆试验:平卧,屈膝、髋,双手抱于膝前。
检查者手扶患者双膝,左右摇摆,如腰部疼痛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