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杉发展远景
- 格式:rtf
- 大小:49.64 KB
- 文档页数:2
杉木原木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杉木(Cedar)是一种质地坚硬、耐腐朽性强的木材,在建筑和家具制造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杉木原木市场是杉木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杉木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杉木原木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首先,从杉木原木市场的现状来看,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杉木作为一种优质木材,具有独特的纹理和良好的抗腐能力,在建材市场和家具市场中广受青睐。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高品质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杉木原木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其次,杉木原木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
目前,国内杉木原木生产商众多,市场竞争激烈。
有些地区的杉木资源丰富,价格相对较低,使得这些地区的杉木原木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此外,进口木材的使用也给国内的杉木原木市场带来了竞争压力。
进口木材种类多样,价格相对较低,这对国内杉木原木市场的价格形成产生了一定冲击。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对低碳生活的追求,天然木材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相对于人造板材等其他材料,杉木原木具有较低的环境负担和良好的可再生性,因此在绿色建筑和环保家具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这无疑为杉木原木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针对未来的杉木原木市场发展,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加强合理利用杉木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保护杉木生态环境。
杉木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合理管理和利用杉木资源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杉木资源的管理,制定科学的采伐方案,避免过度开发和滥伐行为,确保杉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推动杉木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增加,杉木原木市场需要通过创新和升级来提供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木材产品。
相关企业应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杉木原木的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开发出更多具有独特功能和特点的杉木原木产品。
中山杉中山杉由江苏杉木中山杉基地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后选育而成。
目前推广应用的主要是中山杉302、中山杉301、118等多个无性系,中山杉具有生长迅速、耐水湿、耐盐碱、适应性广、树干挺拔、树形优美、抗风力强、病虫害少、材质优良、绿色期长等特点。
中山杉302在1996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九五”林业科技成果推广100项之一。
并列入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农业攻关项目“滩涂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专题之一”中山杉农田防护林示范。
国家林业局[2002年第2号]公告落羽杉中山302号成为全国首批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树木良种。
中山杉自培育问世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种植,种植范围南起昆明官渡区、福建邵武,北到天津、石家庄、大连,有的是试验性种植,有的是近几年推广应用。
依据它的优势特征,种植地点选择在农田林网、沿海滩涂、景观大道、城市绿地以及一些附属绿地等场所。
中山杉的推广历程于2002年被国家林业局首批认定为优良树种的中山杉,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陈永辉、王名金、曹德风、李永荣、伍守彭等老一辈林木育种科研人员历经二十多年,以墨西哥落羽杉与落羽杉、池杉为亲本,经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优良树种。
首先培育出来的是中山杉302、401。
20世纪90年代初,在陈永辉研究员主持下,科研人员在青龙山和谷里科研基地对中山杉302、401进行幼化复壮,使其扦插成活率大幅提高,为中山杉的快繁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生态绿化树种,近年来,交通部门也将中山杉列为重要的绿色通道树种加以推广。
在这一背景条件下,中山杉呈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它不仅仅是农田林网、滩涂造林的优良树种,而且也将在城市园林绿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中山杉能够顺利推广开来,成为绿化造林树种中的生力军,那些一直在幕后默默耕耘的科研、生产、销售人员功不可没。
中山杉形态特征树形中山杉为高大乔木,在幼龄~中龄阶段(50年生以下),圆锥形或伞状卵形树冠,50年以上有些植株会逐渐形成不规则宽大树冠干形落羽杉属树种材质优良,在美国有“永不腐朽之木”的称号。
杉木发展趋势杉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以其生长迅速,质地坚硬,抗病虫害能力强以及良好的木材品质而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人们对环境友好材料需求的增加,杉木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以下是杉木发展趋势的几个方面:首先,杉木的种植面积将持续扩大。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杉木具有生长快、木材质量好等特点,种植杉木有助于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将选择种植杉木。
其次,杉木的利用价值将日益提高。
杉木属于硬阔叶材,质地坚硬,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弯强度,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木地板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环保材料的需求增加,杉木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其利用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其在建筑和家具制造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第三,杉木的加工技术将不断创新。
现代木材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杉木的加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改进和创新加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杉木的加工效率和木材质量,降低加工成本,增加杉木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杉木的价值链将进一步延伸。
除了木材本身的价值,杉木还可以从树干到树枝各个部分都有利用价值。
例如,杉木的树干可以用于木材加工,树枝可以用于制造木炭,树皮可以用于制造木材板。
未来,随着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的要求增加,杉木的价值链将进一步延伸,为杉木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
最后,杉木的国际贸易将得到推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杉木的国际贸易得以更好地开展。
中国作为杉木生产和出口大国,将进一步推动杉木国际贸易的发展。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杉木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高,为杉木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总之,杉木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其发展趋势将会更加乐观。
种植面积将持续扩大,利用价值将日益提高,加工技术将不断创新,价值链将进一步延伸,国际贸易将得到推动,这些因素将共同推动杉木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木材和环保材料的需求。
江汉平原中山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农林业发展。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该地区的森林资源大幅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进行中山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成为了当地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
一、中山杉概述中山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适应性和优异的生长性能而著称。
它是我国珍贵的乡土树种之一,因其生长期较短、木材质地优良、材性稳定,近年来备受研究者和林业工作者的青睐。
中山杉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源、改善气候等重要功能,因此在生态环境修复和抗旱防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江汉平原中山杉引种背景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其开发程度较高,森林资源严重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引种中山杉进行造林试验研究,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为森林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三、中山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进展1. 试验区选择选择了江汉平原的若干林区作为试验区,保证试验区的土地条件和气候条件符合中山杉的生长要求,并分别设立了不同的施试组和对照组,以便于后续的对比分析研究。
2. 引种方法采用不同的引种方法,包括播种、育苗和移栽等多种方式,以期获得最佳的引种效果。
3. 生长观测对中山杉进行了生长观测,包括株高、地径、冠幅等指标,以全面了解其生长情况,并对试验区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观测和记录。
4. 林下生态研究针对中山杉引种造林后的林下生态环境,进行了植被盖度、土壤质量、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群落的调查和研究,以全面了解中山杉的生态效益。
5. 森林资源保护试验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因此需要对中山杉的生长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保证中山杉的良好生长状态,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保护作出贡献。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江汉平原中山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的初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山杉在当地的引种造林效果初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修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山杉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山杉是一种生长在中国南部地区的树木,据统计,它在我国的分布面积已达到了2000万亩左右,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林木资源之一。
中山杉具有生长快、材质坚硬、自然成型美观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对中山杉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中山杉在木材、造纸、医药等相关领域的作用,提升中山杉的综合利用价值。
针对中山杉的综合利用,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报告拟就中山杉资源的开发潜力、产业发展前景、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中山杉资源的开发潜力1. 资源分布情况中山杉分布于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具体面积相当广泛。
其中,湖南省是中山杉生长面积最大的省份,其次为广西和广东。
此外,在广东省的一些高海拔地区也有中山杉的生长。
2. 资源储备量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山杉林木资源储备量约为150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为80亿立方米。
这些资源储备丰富且分布广泛,为中山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资源更新速度中山杉是一种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树木,其年生长速度在1.5-2.0厘米左右。
因此,资源的更新速度也较快,适合进行可持续的利用。
(三)中山杉产业发展前景1. 木材利用中山杉的木材坚硬,纹理清晰,质地坚实,不易变形和开裂,因此在家具、建筑、地板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目前,国内市场对中山杉木材的需求量较大,价格也相对较高,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2. 造纸利用中山杉纤维细长,纸张白度高,强度、耐久性良好,适合用于造纸原料。
中山杉纸张适合印刷、书写等用途,符合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纸张的需求。
3. 医药利用中山杉树皮和树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可用于中药材的提取。
其中,中山杉的抗炎、镇痛、抗菌等医药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4. 生态旅游利用中山杉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其优美的树型和茂密的林荫让中山杉成为了不少旅游景点的宠儿。
中山杉的栽培与管理
一、国家审定良种。
中山杉是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选育而成,2002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首批审定。
1973年就开始选育,适应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
与目前市场上用的多代扦插导致退化的水杉、池杉等不同,中山杉有十多个优良无性系,研究单位还在持续进行选育新品,生产企业有采穗复壮圃,形成了科技化、大批量、品种化的生产。
二、抗逆性卓越。
耐水湿。
中山杉能长期浸泡于水中,在生长期能耐3个月至6个月的水淹,耐涝性与柳树相似,强于水杉,在污水中生长更好,已在滇池、太湖、巢湖等绿化中大量使用。
耐盐碱、抗风力强。
在土壤含盐量小于0.4%,PH小于9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中山杉根系发达,枝杆柔韧性好,抗风力强,沿海地区10级左右台风过后,无倒伏折断现象。
在云南昆明、上海浦东、崇明、重庆、武汉、浙江的温岭、瑞安、象山、杭州湾,山东青岛(黄岛)、滨州、威海、江苏如东、大丰、盐城等的海防林、滩涂地大量使用。
中山杉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少,管理相对容易,养护费用较低。
三、应用效果突出。
中山杉为半常绿高大乔木,因其抗性强,适宜用在湿地、水际边缘、盐碱地、城市立地条件差的地方。
中山杉绿期长,色叶效果好,发叶期比落羽杉、池杉、水杉早,落叶时间比“三杉”迟两个月左右。
叶色深绿,落叶时色相变化明显,遇严寒叶片由绿色变为橘红色或棕红色,经久不凋,是较理想的背景树种和色叶树种。
中山杉挺拔高耸,树冠呈圆锥形,宜作背景树,也适宜于孤植、列植、丛植,其枝杆密布,绿量较大,也宜作绿墙和绿篱。
种植杉树的经济效益种植杉树在经济上具有丰富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
杉树是一种高价值的经济林木,其具有快速生长、优质木材和广泛的用途等特点,使其在木材生产、建筑业、家具制造、纸浆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以下是种植杉树的经济效益的几个方面:首先,杉木的生长速度较快,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木材。
相比于其他树种,杉木的生长速度大约是其它树种的两倍左右,从而可提高木材的产量,节省种植周期,迅速实现回报。
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优势,因为他们可以更快地获得投资回报。
其次,杉木是一种优质木材,在建筑业和家具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杉木具有纹理细腻、材质坚硬、色泽美观等特点,使其成为建筑材料和家具制造业的首选之一。
杉木的高品质可以提高木材的价格,使种植杉木的经济效益更高。
此外,杉木还可以用于纸浆业的制造。
纸浆业需求量大,以满足人们对纸张和纸制品的需求。
杉木纤维细长而坚韧,使其成为纸浆制造的理想原料之一。
相对于其他树种,杉木纤维的质量更好,纸张的质量更高,因此在纸浆业中可以获得更高的价格。
此外,种植杉树还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杉木是一种善于沿着陡坡生长的树种,可以有效保护土壤和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同时,杉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也较强,能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起到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
最后,种植杉树还有助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
杉木的种植和加工过程需要劳动力和相应的设备,因此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此外,杉木的销售和运输也涉及到相关的行业,如物流、销售和加工等,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总而言之,种植杉树在经济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在的利润回报。
快速生长、高品质木材以及广泛的应用使杉木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
通过种植杉树,不仅可以获得木材生产和销售的经济收益,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当地经济发展。
种植杉树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对于农民和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选择。
中山杉在沿海地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作者:唐登明印荣乡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27期摘要该研究就中山杉在沿海地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分析了中山杉的生态效应,探讨了修剪少、病虫少、易黄化等主要栽培与养护特点,介绍了中山杉的绿化功能及其景观效果,进一步明确了中山杉在生态园林中的发展前景,旨在为盐城市湿地景观和环境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山杉;景观;沿海;园林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27-0177-02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Ascendens mucronatum in coastal landscape was studied, the ecological effect was analyzed, the main cultivation maintenanc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ess pruning, few insects, easy yellowing were discussed, greening function and landscape effect of Ascendens mucronatum was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scendens mucronatum in ecological garden was further determin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wetland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 greening in Yancheng City.Key wordsAscendens mucronatum; Landscape; Coastal; Garden中山杉因干挺姿美、耐盐耐湿、病虫害少、绿叶期长等特点,现已作为园林绿化中的优良树种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林网、沿海滩涂、景观大道、生态绿地等场所,也产生了较好的景观效果[1]。
中山杉的发展远景
中山杉是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3个树种的优良种间杂交种,具有耐水湿、盐碱,抗风力强,树形美观等特点。
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的淮南、合肥等地开始批量种植中山杉,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中山杉在淮南站稳脚跟淮南有大面积采煤塌陷区,还有很多积水的低洼地、沼泽地,加之该市平原绿化中绝大部分种植的是杨树,有暴发草履蚧等毁灭性虫害的隐患。
为此,淮南市林业局牵头组织在华东花木合作社采购中山杉小苗种植于毛集区、潘集区等地的农田林网、湿洼地等,种植了约二十万株中山杉。
种植后,安徽焦庄乡一片中山杉曾被水没顶淹了9天,冬天又遇暴雪,来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在积水的塌陷区,连水杉都不能成活,只生长些当地的土生柳树,中山杉仍能生长。
据测量,淮南农田林网等种植的中山杉一年增粗2厘米至3厘米;在焦庄乡政府门口大路旁种植的中山杉已经长成胸径达18厘米的大树,速生性超过杨树。
在淮南,中山杉落叶期只有两个月,其树冠比杨树窄,遮阴少,对庄稼生长影响小。
淮南市潘集区淮河河道管理局从2004年至今,在淮河大堤内外种植了3万多株中山杉。
据该局工作人员介绍,淮河河道立地条件并不好,特别是大堤内,汛期树身一半会浸在水里,枯水期又比较旱。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所种中山杉成活率达98%,高度有五六米。
河堤上风比较大,以前栽种的柳树、杨树等常被风刮倒或刮断枝,胸径8厘米的中山杉,树梢几乎被风刮得弯到地上了,也不会风折。
巢湖值得期待近几年,昆明在滇池治理中大量使用中山杉,目前已栽植了近百万株,主要种植在滇池周边的入湖河口、湖滨湿地等地。
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工程师潘珉认为,中山杉在湿地中种植既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又能改变目前湿地以单一草本植物为主的局面,更加完善了湖滨生态。
再过几年,湿地中的中山杉连片后,“水上森林”将围绕滇池。
作为我国5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也遇到了污染严重急需治理的问题,国家为此投巨资启动四大生态修复工程,其中重要一项是滨湖生态湿地建设,首当其冲要选择合适的树种。
三四年前,安徽省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就从靖江市国家中山杉良种基地引种了一批中山杉,种植在巢湖
防护林万年阜试验段,取代枯死的柳树。
去年,合肥巢湖龟山公园湖滨湿地建设项目中种植了200多株胸径8厘米左右的中山杉,成活率非常好,就死了一株。
因为看到了龟山公园中山杉的优良表现,又到滇池考察过,今春,巢湖管理局下辖的巢湖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巢湖湖滨湿地种植了400余株中山杉,进一步对中山杉进行观察。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殷云龙研究员说,巢湖两岸植被恢复工程量巨大,有数十平方公里。
因为湖滨水涨水落,对植物耐湿性和抗旱性都有要求,以前都是种些芦苇什么的,比较单调。
巢湖环境研究所如果种植中山杉成功,在巢湖治理中,预计也将与滇池治理一样,大量使用中山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