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心绞痛药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8
第二十六章抗心绞痛药一、A1、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治疗心绞痛均能A、减慢心率B、扩张冠状动脉C、缩小心室容积D、降低心肌耗氧量E、抑制心肌收缩力2、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主要机理是A、选择性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耗氧量B、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C、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D、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和侧支血管,改善局部缺血E、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3、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抗心绞痛的药理依据是A、作用机制不同产生协同作用B、消除反射性心率加快C、降低室壁肌张力D、缩短射血时间E、以上都是4、为克服硝酸酯类耐受性,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采用最小剂量B、补充含巯基药物C、增加给药频率D、采用间歇给药法E、加用卡托普利5、硝酸酯类药物抗心绞痛作用机制不包括A、扩张全身容量血管B、扩张心脏输送血管C、冠脉血流重新分配D、降低心肌耗氧量E、促进氧与血红蛋白分离6、硝酸甘油连续应用出现耐受的原因可能与下列何项关系大A、自身诱导肝药酶活性B、血管平滑肌内巯基被耗竭C、鸟苷酸环化酶对NO反应降低D、cGMP降解代偿性加速E、腺苷酸环化酶对NO反应性升高7、下述对硝酸异山梨酯介绍正确的是A、口服无效,应舌下含服B、作用较硝酸甘油强C、剂量范围个体差异小D、作用维持时间较硝酸甘油长E、不良反应较少8、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主要由下列何项所致A、心输出量减少B、消化道刺激C、肝功能损害D、血管舒张E、低血钾9、对硝酸酯类药物适应证描述正确的是A、主要用于稳定型心绞痛B、不宜用于变异型心绞痛C、不宜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D、不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E、对各型心绞痛均有效10、硝酸酯类药物临床应用应注意的是A、对急性大发作应用超大剂量B、为预防发作,可采取经皮肤不间断给药C、为减少不良反应,应避免与含巯基药物合用D、应限制用量,以免降压过度E、因可降低心输出量,伴心衰患者禁用11、对硝酸甘油药理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舒张小动脉较小静脉强B、对较大的冠状动脉有明显扩张作用C、有较强收缩毛细血管平滑肌作用D、治疗量可明显降低舒张压E、治疗量可减少无心衰心脏输出量,减慢心率12、硝酸酯类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是A、降低心肌收缩力B、缩短射血时间C、增加冠脉流量D、松弛平滑肌E、降低心肌耗氧量13、不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的药物是A、硝酸甘油B、硝苯地平C、维拉帕MD、硝酸异山梨酯E、普萘洛尔14、硝酸甘油不扩张下列哪类血管A、小动脉B、小静脉C、冠状动脉的小阻力血管D、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E、冠状动脉的输送血管15、不宜用于变异性心绞痛的抗心绞痛药物是A、硝酸异山梨酯B、普萘洛尔C、硝苯地平D、维拉帕ME、硝酸甘油16、治疗心绞痛,下列哪一组药物组合较理想A、普萘洛尔和硝苯地平B、普萘洛尔和维拉帕MC、普萘洛尔和地尔硫D、维拉帕M和地尔硫E、以上各组均不理想17、β受体阻断药抗心绞痛作用机制不包括A、降低心肌耗氧量B、扩大心室容积C、增加缺血区血供D、延长冠脉灌流时间E、减慢心率,舒张期延长18、心绞痛应用普萘洛尔主要机制是A、心室容积明显增大者B、心率明品减慢者C射血时间明显延长D血压明显降低者E、心率减慢及收缩性减弱较明显者19、普萘洛尔更适合用于A、不稳定型心绞痛伴血脂异常者B、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血压者C、冠脉痉挛变异型心绞痛D、变异型心绞痛伴血脂异常者E、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血脂者20、患者,女性,49岁。
中西医结合药理学-抗心绞痛药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l1、高血压病伴变异型心绞痛,并频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宜选用A、奎尼丁B、尼莫地平C、硝苯地平D、普蔡洛尔E、维拉帕米2、下列哪项对钙拮抗剂抗心绞痛的描述不正确A、心收缩性减弱,心率减慢B、心收缩性增强,心率加快C、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D、阻断钙离子通道,阻止钙离子内流E、扩张冠脉,改善缺血区供血、供氧3、硝酸酯类与β受体阻断药联合应用抗心绞痛的药理依据是A、缩短射血时间B、消除反射性心率加快C、降低室壁肌张力D、作用机制不同产生协同作用E、以上都是4、普奈洛尔不能对抗何种心绞痛A、稳定型心绞痛B、变异型心绞痛C、不稳定型心绞痛D、高血压者心绞痛E、心律失常者心绞痛5、硝酸甘油不扩张下列哪类血管A、大动脉B、小静脉C、冠状动脉的侧支血管D、冠状动脉的输送血管E、冠状动脉的小阻力血管答案部分一、Al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维拉帕米对变异型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与P受体阻滞药类同,都能抑制心肌收缩性和传导性,合用时应慎重。
也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等。
【该题针对“抗心绞痛药,抗心绞痛药”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钙通道阻滞药阻滞Ca2+流入心肌细胞,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
[该题针对“抗心绞痛药,抗心绞痛药”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硝酸酯类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缺血区心肌供血;β受体阻滞药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增加缺血区血液供应、促进氧合血红蛋白解离。
[该题针对“抗心绞痛药,抗心绞痛药”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普蔡洛尔是P受体阻滞剂的常用药物,对变异型心绞痛,因本类药物阻断P受体后,使α受体作用占优势,易致冠脉痉挛,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症状,不宜应用。
[该题针对“抗心绞痛药,抗心绞痛药”知识点进行考核】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1.外周血管:硝酸甘油可扩张外周静脉血管使血液贮积于静脉及下肢血管,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前负荷及心室充盈度,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大剂量扩张外周小动脉,外周阻力降低,降低心脏射血阻力,减少心脏做功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抗心绞痛药一、复习要点了解: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原则。
理解: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的主要特点。
掌握:硝酸甘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二、知识要点1.硝酸甘油(1)药理作用:①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心脏前后负荷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②扩张冠状血管,改变心肌血液分布,增加缺血区心肌的供血量。
(2)临床应用:①治疗各型心绞痛的首选药;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
(3)不良反应:主要由扩血管引起如搏动性头痛、颜面潮红、心悸、颅内压增高等。
剂量过大或长期用药可发生高铁血红蛋白症;耐受性。
(4)用药指导:舌下含服,如有舌麻、灼热、刺痛感是药物有效的标志;给药时宜采用坐位或半卧位。
2.普萘洛尔:适用于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禁用。
3.硝苯地平:适用于变异型心绞痛;对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也有效。
三、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硝酸甘油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A.口服B.吸入C.舌下含服D.皮下注射E.软膏涂皮肤2.关于硝酸甘油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扩张静脉血管,降低心脏前负荷B.扩张动脉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C.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而减少心肌耗氧D.加快心率E.减少心室容积,降低心室壁张力3.硝酸甘油不宜口服是因为()。
A.不能吸收B.易被破坏C.损伤胃黏膜D.影响消化吸收E.首关消除4.有关使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用药指导,错误的告知是()。
A.湿润口腔,嚼碎药片舌下含服B.含服后应保持立位C.如无灼热、舌麻感可能失效应换药D.应避光、密封保管E.连续含服3 次仍无效,及时到医院诊疗5.下列哪项不是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A.面部皮肤潮红B.血管搏动性头痛C.心率增快引起的心悸D.升高眼压E.全身水肿6.硝酸甘油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原因是()。
A.减慢心率B.抑制心肌收缩力C.抑制心肌代谢D.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负荷E.扩张冠脉及侧支循环7.普萘洛尔与硝酸甘油均引起()。
抗心绞痛药-药理学-23引言抗心绞痛药是用于治疗心绞痛的一类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减少心脏的氧需求或增加心脏的血供,从而缓解心绞痛的症状。
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情,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抗心绞痛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心绞痛药及其药理学特点。
1. 一硝酸酯类药物1.1 作用机制一硝酸酯类药物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来扩张冠状动脉和静脉,从而增加心脏血供和减少心脏氧需求。
一氧化氮可以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使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升高,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
此外,一硝酸酯类药物还可以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1.2 临床应用一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心绞痛的治疗和预防。
常见的一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异山梨酯等。
2. β受体阻滞剂2.1 作用机制β受体阻滞剂通过竞争性抑制β受体的激活,减少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从而降低心脏的氧需求。
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减少心脏磷酸化酶(phosphorylase kinase)的活性,抑制糖原的分解,增加心肌糖原的贮备,从而提供更多的能量给心脏。
2.2 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广泛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
3. 钙离子拮抗剂3.1 作用机制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通道,减少钙离子的内流,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和心率。
此外,钙离子拮抗剂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血流,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
3.2 临床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常用于缓解心绞痛的急性发作和预防。
常见的钙离子拮抗剂有硝酸异山梨酯、地尔硫離拓等。
4. 阿司匹林4.1 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退热和镇痛作用。
此外,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4.2 临床应用阿司匹林常用于心绞痛的长期治疗和预防,可以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此外,阿司匹林还常用于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