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实训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9
对乙酰氨基酚实训报告本次实训目的:了解对乙酰氨基酚(APAP)的化学性质、药理学作用、药代动力学过程等并能正确使用相关实验仪器,从而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见分析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一、实验介绍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其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para-氨基酚,分子量为151.16g/mol,结构式如下:本次实验是通过比色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通过将样品溶解于酸性环境中,将其还原成对应的酚酞钠,然后在弱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强吸收峰,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得到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
二、实验步骤1.制备工作液将1.0g酚酞钠粉末加入到100mL的0.1mol/L盐酸中,加热至溶解,冷却至室温,稀释到100mL。
2.标准溶液的制备将10mg的对乙酰氨基酚粉末称入10mL量筒中,加入2mL氢氧化钠,用水稀释成10mL,摇匀后得到质量浓度为1mg/mL的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溶液。
3.分析样品的制备4.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取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均衡到室温后,分别使用溶剂和0.1mol/L盐酸对测量液进行校正,并进行空白对照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值,得到样品的吸光度数据。
5.计算结果根据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三、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2制备出质量浓度为1mg/mL的对乙酰氨基酚标准溶液,使用分光光度计在吸光度为280nm处测定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利用 Excel 绘制标准曲线,如下所示:标准曲线的斜率为1.0156,截距为0.0193,相关系数为0.9998。
2.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品 | 浓度(mg/mL) | 吸光度值 || -------- | ----------- | -------- || 1号待测 | 1.001 | 0.267 || 2号待测 | 0.497 | 0.128 || 3号待测 | 0.275 | 0.069 || 纯水 | -- | 0.003 || 校正液 | -- | 0.020 || 标准药液 | 0.5 | 0.130 || 标准药液 | 1.0 | 0.262 || 标准药液 | 1.5 | 0.395 || 标准药液 | 2.0 | 0.525 |3.计算扑热息痛样品的含量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中计算出质量浓度,再乘以样品体积,得到待测样品中对乙酰氨基酚的质量。
实训项目十五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内标对比法的测定步骤和结果计算方法。
2.掌握样品、流动相的处理方法,掌握液相色谱仪维护基本知识。
二、实验原理内标对比法是内标法的一种,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中最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分别配制含有等量内标物的对照品溶液和试样溶液,经HPLC 分析后,测得上述两溶液中待测组分(i)和内标物( is)的峰面积,按下式计算试样溶液中待测组分的浓度c i试样=c i对照×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PCM)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治疗发热、镇痛的首选药物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稀碱溶液在波长257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可以用于定量测定。
在其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引入对氨基酚等中间体,这些杂质在上述波长处也有紫外吸收,若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方法影响因素较多。
为避免杂质干扰,本实验采用HPLC 内标对比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电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
2.试剂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非那西丁对照品;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甲醇(色谱纯);重蒸馏水;针头滤器(0.45μm,有机系)。
四、操作步骤1.色谱条件色谱柱:C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57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
2.内标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非那西丁对照品约0.2500g,用适量甲醇溶解后加入100 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内标溶液。
3.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约0.0050g,用适量甲醇溶解后加入100 mL 容量瓶中,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0.00 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0 mL,置50 mL 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扑热息痛的合成原理及工艺流程。
2. 掌握扑热息痛的合成方法,包括乙酰化反应、精制等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扑热息痛,化学名为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本实验采用对氨基酚与乙酰酐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乙酰化反应,制备扑热息痛。
反应式如下:C6H4(NH2)OH + (CH3CO)2O → C6H4(NHCOCH3)OH + CH3COOH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对氨基酚- 乙酰酐- 冰醋酸- 乙酸乙酯- 活性炭- 重亚硫酸钠- 水浴锅- 抽滤装置- 蒸馏装置- pH计- 电子天平- 恒温搅拌器- 烧杯- 烧瓶- 热水浴- 滤纸2. 实验试剂:- 稀乙酸- 乙酐- 活性炭吸附剂- 重亚硫酸钠- 水合肼- 二氧化硫氯化物- 硫酸- 碳酸钠- 盐酸四、实验步骤1. 对氨基酚乙酰化反应(1)将0.1 mol对氨基酚溶解于10 mL稀乙酸中;(2)加入5 mL冰醋酸,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加热至50℃,保持搅拌;(4)逐滴加入乙酐,控制反应温度在60-70℃;(5)反应2-3小时,观察反应液颜色变化;(6)冷却至室温,加入少量活性炭,搅拌均匀;(7)过滤,收集滤液。
2. 精制(1)将滤液加入10倍体积的水中,搅拌均匀;(2)用稀盐酸调节pH至4.2-4.6;(3)加热至近沸,保持搅拌;(4)加入少量重亚硫酸钠,搅拌均匀;(5)冷却至室温,析出结晶;(6)过滤,收集晶体;(7)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干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物鉴定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确定产物为扑热息痛。
2. 产率计算本实验产率为90%,与文献报道的90-95%相近。
3. 反应条件优化通过实验发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产率有较大影响。
优化反应条件可以提高产率。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扑热息痛,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吸收系数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实验心得体会实验一开始,老师向我们介绍说:“药物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吸收系数法。
”然而在之前我就只是听说过这种方法,并没有真正地操作过它,今天当然要学习和运用它啦!经过老师耐心的讲解,让我明白到吸收系数法是根据各组分溶于不同溶剂时的吸收值与其总的吸收值比较来确定各成分含量的。
首先我们用量筒测量了50毫升的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再将50毫升的蒸馏水倒入干净的锥形瓶中,将少许对乙酰氨基酚片研碎后也放入锥形瓶中,盖上瓶盖摇匀。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这次我选择了三种对乙酰氨基酚片,分别是1.5毫克、2.0毫克和3.0毫克。
从图片可以看出第二组溶液呈现蓝绿色,而第四组则为黄褐色,所以这次测得的结果应该会很准吧?带着疑问,我打开锥形瓶盖,仔细观察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片都沉淀下去了,此刻我便知道这些都是对乙酰氨基酚片啊!因为对乙酰氨基酚片遇碱性溶液会产生盐析反应,使得它能够完全溶解于无机酸中,而遇强碱或者氧化剂等弱酸弱碱盐类则难以溶解。
但对于乙酰氨基酚片这样微溶于冷水且极易溶于热水的情况,却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由于第五组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导致第六组溶液变浑浊。
接着把两个装有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容器用胶塞密封好,静置30分钟左右。
原本想立即倒掉里面的溶液,突然脑海闪过刚才的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取实验,觉得如果直接倾斜锥形瓶的话会破坏压强平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于是我决定将瓶子竖起来进行倾倒。
谁料,锥形瓶里居然还剩余大约50ml的甲醇溶液,显然是不足以维持这么长时间的。
怎么办呢?突然灵光乍现,我赶紧拿起烧杯和滴管跑回教室。
回到座位,迅速调整仪器使指针指向刻度盘零点处,快步走到实验台旁边,拧开盖子用力地晃动烧杯。
终于让这些残留在底部的甲醇充分挥发了。
随后,继续进行操作,做好标记。
最后检查了一遍实验设备和操作步骤,得出结论:乙酰氨基酚片遇碱性溶液会产生盐析反应;遇强碱或者氧化剂等弱酸弱碱盐类则难以溶解。
实训六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一、实训目标通过本实训,要求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质量检验的程序、方法与操作技能,掌握检验结果的处理与判断,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书.二、质量标准对乙酰氨基酚片Duiyixian’anjifen PianParacetamol Tablets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薄膜衣或明胶包衣体,除去包衣后显白色.【鉴别】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0。
5g),用乙醇20ml分次研磨使对乙酰氨基酚溶解,滤过,合并滤液,蒸干,残渣照对乙酰氨基酚项下鉴别(1)(2)项试验,显相同反应。
【检查】溶出度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附录1[1]ⅩC第一法),以稀盐酸24ml 加水至10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每分钟100 转,依法操作,经30分钟时,取溶液5ml 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ml,加0。
04%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50ml,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在257nm 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按C8H9NO2的吸收系数()为715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其他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含量测定】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对乙酰氨基酚40mg),置250ml量瓶中,加0。
4%氢氧化钠溶液50ml及水50ml,振摇15分钟,加水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照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自“置100ml量瓶中”起,依法测定,即得。
【类别】同对乙酰氨基酚。
【规格】 (1)0。
1g (2) 0.3g(3) 0.5g【贮藏】密封保存.四、实训过程(一)仪器、试药准备及实训用液的制备1、实训用仪器与试药的准备仪器:溶出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电子或分析天平(感量0。
1mg)、托盘天平、称量瓶、试管、小烧杯(50ml、10ml)、量筒(1000ml、100ml)、胶头滴管、移液管(5ml、1ml)、量瓶(250ml、100ml、50ml)、注射器(10ml)、漏斗、干燥器、玻棒及乳钵。
实习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110102.。
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尚青2014年10月目录1.引言 (2)1.1 实习性质 (2)1。
2实习目的 (2)2.工厂简介 (2)3.原料药生产工艺 (2)3.1简述原料药工艺流程 (3)3。
1。
1生产原料及产品规格 (5)3。
1。
2反应原理 (7)3.2设备流程图(见CAD图) (7)3。
3主要设备分类与工作原理 (7)3。
3。
1.反应釜 (7)3。
1。
2。
发电机 (8)3。
3.3.离心泵 (8)3.3。
4。
离心分离机 (9)3.3。
5.冷凝器 (9)3.4三废处理 (9)3。
5安全保障 (10)3。
6 分离提纯原料 (10)3。
6.1分离原理 (10)3.6.2离心 (11)3。
6.3脱色 (11)3.6.4 过滤 (11)3.7能量供给 (12)3。
8工艺设备一览表 (12)参考文献: (12)1.引言2014年10月我们来到河北冀衡(集团)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习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去了解和观察医药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这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是进一步深造是相当有利的。
这个过程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并对化工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现代化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掌握化工生产的操作的特点等,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收获很大。
1。
1 实习性质本次实习是在大家完成三年大学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习,是将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与设备连接起来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我们学习的必要实践环节。
1.2实习目的1)了解制药工程专业将要学习的专业课内容,加深对本专业知识与设的认识,掌握化工生产特点,已达到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的效果,增强自己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工作奠定基础。
实验三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复方片剂中各成分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复方片剂的分析特点。
二、基本原理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和咖啡因三种主成分。
各成分之间性质差异大。
乙酰水杨酸为芳酸类药物,具酸性,K a =3.27×10-4,可用酸量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为芳酰胺类药物,具酰胺基,呈中性,但具潜在芳伯氨基,可将其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用重氮化法测定;咖啡因为黄嘌呤类生物碱,碱性极弱,K b =0.7×10-14,不能采用一般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但可将其与碘发生定量沉淀以后,剩余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滴定从而求得咖啡因的含量。
反应式表示如下:1、乙酰水杨酸的测定原理 COOH O C OCH 3+NaOH COONa O C O CH 3+H 2O等当点时,由于生成物水杨酸钠的水解,溶液呈微碱性,所以选用碱性区域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2、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原理3、咖啡因的测定原理 N NO O H 3C3N N +2I+KI+H 2SO 4N N O O H 3C 3N CH 3N HI I 4+KHSO 4CH 3I 2(剩余)+2Na 2S 2O 32NaI+Na 2S 4O 6三、实验方法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备用。
(一)乙酰水杨酸的含量测定药典规定每片检品中含乙酰水杨酸应为0.219 g ~0.242 g 。
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约相当于乙酰水杨酸0.4g ),置分液漏斗中,加水15ml ,摇匀,用氯仿振摇提取4次(20 ml ,10 ml ,10 ml ,10ml ),提取氯仿液用同一分水10ml 洗涤,合并氯仿洗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20ml 溶解后,加酚酞指示液3滴,用0.1mol/L 氢氧化钠液滴定,即得。
每1ml 0.1mol/L 氢氧化钠液相当于18.02mg 的C 9H 8O 4。
实训四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的测定一、实训目的1、掌握片剂中溶出度检查的操作方法。
2、掌握溶出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操作方法。
3、熟悉片剂中溶出度质量评定的方法,熟悉容量分析操作方法。
4、了解溶出仪的主要结构,了解溶出度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训原理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药物只有固体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溶解之后,才能为机体吸收。
溶出度试验能有效地区分同一药物制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是控制固体制剂内在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的溶解度大小、辅料的亲水性程度和制片工艺都会影响制剂的溶出度,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测定采用转篮法。
三、实训操作1、中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测定,第一种是转篮法,操作方法如下:(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
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丝径为0.54mm,孔径0.425mm)焊接而成,呈圆柱形,内径为22.2mm土1.0mm,上下两端都有金属边缘。
篮轴B的直径为9.4~10.1mm,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2.0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
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土1.0mm。
(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内径为98~106mm,高160~175mm;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
为使操作容器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土0.5℃。
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mm土2mm。
(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50~200r/min,稳速误差不超过±4%。
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
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任务二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的测定一、实训目的1、掌握片剂中溶出度检查的操作方法。
2、掌握溶出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操作方法。
3、熟悉片剂中溶出度质量评定的方法,熟悉容量分析操作方法。
4、了解溶出仪的主要结构,了解溶出度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二、实训原理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药物只有固体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溶解之后,才能为机体吸收。
溶出度试验能有效地区分同一药物制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是控制固体制剂内在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乙酰氨基酚的溶解度大小、辅料的亲水性程度和制片工艺都会影响制剂的溶出度,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测定采用转篮法。
三、实训操作1、药典〔2021年版〕溶出度测定,第一种是转篮法,操作方法如下:〔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局部,均为不锈钢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其形状尺寸如图1所示。
篮体A由方孔筛网〔丝径为±,网孔为±〕制成,呈圆柱形,转篮内径为±,上下两端都有封边。
篮轴B的直径为±,轴的末端连一圆盘,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一通气孔〔孔径为士〕;盖边系两层,上层直径与转篮外径相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相同;盖上的3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21。
〔2〕溶出杯一般由硬质玻璃或其他惰性材料制成的底部为半球形的1000ml杯状容器,内径为102mm±4mm〔圆柱局部内径最大值和内径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高为185mm±25mm;溶出杯配有适宜的盖子,盖上有适当的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其他孔供取样或测量温度用。
溶岀杯置恒温水浴或其他适当的加热装置中。
〔3〕篮轴与电动机相连,由速度调节装置控制电动机的转速,使篮轴的转速在各品种项下规定转速的±4%范围之内。
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均不能产生明显的晃动或振动〔包括装置所处的环境〕。
转篮旋转时,篮轴与溶出杯的垂直轴在任一点的偏离均不得大于2mm,转篮下缘的摆动幅度不得偏离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