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生物遗传计算公式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进化。
遗传学的研究涉及到基因、染色体、DNA等多个方面。
在高中生物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其中遗传计算公式更是考试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提出了两个基本的遗传定律:第一定律即分离定律,第二定律即复合定律。
分离定律:两个基因分离传递,每个生殖细胞只能带有一个基因。
复合定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性状基因同时传递给子代,在子代中以各种组合的方式表现出来。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公式为:P1 × F1 = F2,其中P1为亲本的基因型,F1为F1代的基因型,F2为F2代的基因型。
该公式是遗传计算中最常用的公式之一,它能够准确地预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硬质和软质特征的遗传在遗传学中,硬质和软质特征是最常见的两种性状。
硬质和软质特征的遗传方式不同,硬质特征遵循隐性遗传规律,而软质特征则遵循显性遗传规律。
隐性遗传规律的公式为:Aa × Aa = 1AA:2Aa:1aa,其中A代表硬质特征的基因,a代表软质特征的基因。
显性遗传规律的公式为:AA × aa = 100% Aa,其中A代表硬质特征的基因,a代表软质特征的基因。
这两个公式的掌握对于理解遗传学中的隐性和显性遗传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连锁基因的遗传连锁基因是指在同一染色体上位于相邻位置的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也有着自己的规律。
在连锁基因的遗传中,最常见的是交换作用。
交换作用的公式为:AB/ab × ab/ab = 1AB/ab:1Ab/ab:1aB/ab:1ab/ab,其中A和B代表两种不同的基因,ab代表同一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掌握这个公式可以清晰地预测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总结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遗传计算公式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知识点之一。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例如:Aa二、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自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又称随机交配;而自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三、纯合子(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法较简便。
例如:豌豆、小麦、水稻。
精心整理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2345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4.个体类12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4AAaa5Aa1、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显性性状)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法较简便。
例如:豌豆、小麦、水稻。
五、分离定律1.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设等位基因为A、a)判显隐→搭架子→定基因→求概率(1)判显隐(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2(3AB(4)求概率①概率计算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②计算方法:用分离比直接计算;用配子的概率计算;棋盘法。
六、自由组合定律1.实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遗传学中的孟德尔定律解析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物种遗传性状的表现。
而孟德尔定律则是遗传学的基石之一,对于解析基因的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孟德尔定律进行解析,探讨其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1. 孟德尔定律的提出孟德尔定律是由奥地利的植物学家格里高利·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试验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遗传性状的分离和重新组合规律,并总结出三个基本定律,分别是单因遗传、自由组合规律和分离定律。
2. 单因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实验,得出了单因遗传定律。
该定律认为,每个个体的性状由两个因子决定,每个因子都来自于父本和母本,并且这两个因子相互分离,在后代中以各种可能的组合重新出现。
这一定律为后来的基因理论奠定了基础。
3. 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根据他所观察到的豌豆杂交结果得出的规律。
他发现,在性状的遗传过程中,性状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以自由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不受其他性状的干扰。
这一定律说明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独立性和随机性。
4. 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是指在杂交后代中,性状以一定的比例分离出现。
例如,当父本和母本分别纯合地带有某一性状时,杂交后代的第一代(F1)将表现出完全相同的外观,并且杂交后代的第二代(F2)中将有四分之一的个体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这一定律展示了基因在代际间传递的规律性。
5. 孟德尔定律的应用孟德尔定律在遗传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为描述和解释遗传性状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提供了基本的原理,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遗传现象。
其次,孟德尔定律的基本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的育种实践中,通过合理的杂交和选择策略,改良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此外,孟德尔定律的遗传规律也为疾病的遗传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有助于揭示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总结:孟德尔定律的提出为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它通过对豌豆的杂交实验和观察,总结出了单因遗传、自由组合和分离定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与计算一、教学设计背景授课内容:高三复习课,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本节内容分为1课时进行。
主要完成“配子产生”以及“子代基因型比例总结和运用”讲解。
二、教学设计思想遗传计算是高考必考题,主要都是以实验二为主衍生出得相关知识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上将抓住解题的2大基本环节归纳总遗传规律和计算,在教学内容上以学生探究、合作讨论为主的过程进行思考和从实际解题中领悟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对孟德尔的探究过程以问题的形式,层层深入地引发问题和分析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材分析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现象解释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六部分内容构成。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具有了分离定律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的,学生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部分内容的突出特点是:将科学方法的内容放在突出的位置。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应用,产生不同配子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问题1一个AaBbDdEeFf这个基因型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配子?答案:2个N个AaBbDdEeFf这个基因型的精原细胞能产生几种配子?(学生互动发扑克牌模拟)若分别位于5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5次幂,32种若分别位于4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4次幂,16种若分别位于3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3次幂,8种若分别位于2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2次幂,4种若分别位于1对,(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重组)2的1次幂,2种第一个知识点:配子的产生(减数分裂和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里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生了遗传学诞生的著名定律。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基础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孟德尔遗传定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同源染色体分离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出现特定分离比的条件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②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③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二.分离定律中的分离比异常的现象①不完全显性②隐性纯合致死③显性纯合致死④配子致死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1.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3.适用范围: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不连锁)4.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①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出现的表现型比,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②利用"合并同类项"妙解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步骤: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写出正常的分离比,然后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例1: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锈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
现在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 ②AAttDD ③AAttdd 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代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凃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例2藏犬毛色黑色基因A对白色基因a为显性,长腿基因B对短腿基因b为显性。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一、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3)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非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组成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子:由等位基因组成的个体。
例如:Aa1.(2008上海)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aHH B.AAHh C.AAHH D.aaHh2.(2015年江苏高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3.采用下列哪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5.(2014新课标卷)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
高二生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相关计算
一对相对性状的常见组合方式:
例题1: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下表是4种不同的杂交组合以及各种杂交组合所产生的子代数。
请在表格内填写亲代的基因型。
③黄圆×绿圆21 7 20 6
④绿圆×绿圆7 0 43 14
⑤黄皱×绿圆0 16 18 17
例2:下列杂交的组合中,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例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自交和自由交配:
例1: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1)一组全部让其自交(2)二组让其自由传粉。
一、二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 A. 1/9 1/6 B. 3/8 1/9 C. 1/6 5/12 D.1/6 1/9
例2:已知果蝇的灰身(AA)和黑身(aa)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纯种灰身果蝇和纯种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
F1自由交配产生F2。
将F2中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A:1:1B:5:1C:3:1D:8:1
关于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1.正常情况
(1)AaBb自交→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2)测交:AaBb×aabb→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1∶1∶1∶1
2.异常情况
例8、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9:7、9:6:1、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3:1
B.3:1、4:1、1:3
C.1:2:1、4:1、3:1
D.3:1、3:1、1:4
序号原因自交后代比例测交后代比例
1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A或B)时表现为
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2 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
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3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
状,其余正常表现
4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
同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5 根据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
响性状表现
1、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P 黄色×黑色
F1灰色
F2灰色黄色黑色米色
9 ∶ 3 ∶ 3 ∶ 1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2、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
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 D )
P:紫花×白花
F1:3/8紫花5/8白花
A.EeFf×Eeff EEFf×eeff B.EeFf×eeFf EeFF×Eeff
C.EeFf× eff EeFF×Eeff D.EeFf×Eeff EeFf×eeFf
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 )
A.1∶3,1∶2∶1和3∶1 B.3∶1,4∶1和1∶3
C.1∶2∶1,4∶1和3∶1 D.3∶1,3∶1和1∶4
4、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
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
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P白花×红花白花×红花
F1粉红花粉红花
F2红花粉红花白花红花粉红花白花
1∶2∶13∶6∶7
第1组第2组
(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让第1组F2的所有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组F2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2中的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随机杂交,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________。
(4)从第2组F2中取一红花植株,请你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来鉴定该植株的基因型。
(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6、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组别表现型乔化蟠桃乔化园桃矮化蠕桃矮化园桃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
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表现型。
比例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