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能源短缺加剧,竞争激烈 旺盛需求推动国际能源、资源价格高企。 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安全的制约与威胁日益凸显。 对国际资源和能的矛盾加剧 世界经济整体格局变迁: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优势地位的下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 国家群体性崛起;发展中国家发展参差不齐。 美国经济优势地位下降: 双赤字与债务危机、美元危机;产业空心化;科技创新的缓慢--停 滞,生产力增长迟缓;社会矛盾与种族分裂;维护霸权、“文明冲 突”、反恐等极大地消耗美国经济力量 欧盟一体化面临多重挑战 : 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拖累欧元--欧元存亡;财政、税收、债 券市场一体化;贫富差距与发展不平衡;美国的经济打压与政治挑 拨。 日本很可能面临第三个“失去十年”: 老龄化——内需持续减少;通货紧缩、日元汇率走高 ;经济结构 ——产业空心化;对外经济的严重依赖;债务的不可持续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 BRIC (金砖四国)、BRICET( BRIC+东欧和土耳其);BRIMC( BRIC+墨西哥);BRICKET( BRICET+韩国)。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 三、世界经济的现状——从美国印钞说起
一、美量化宽松损人不利己 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公司宣布破产,次贷危机开始演变为金 融危机。美国政府在9月25日快速地推出“量化宽松”计划,向市场注 入7000亿美元的资金,以方便金融机构购买次贷产品。其关键作用是稳 定银行系统,使银行系统的一些环节不会因为资金短缺而断链,从而导 致整个金融系统骨牌效应。其后奥巴马上台后又推出8000多亿美元的款 项来救助各类金融企业,这是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因为2008年的金融 危机影响到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对于第一次量化宽松 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的救助行为。 2010年9月10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例会做出决议,随时准备再度 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10月15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鉴于美国 经济持续疲弱,美联储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刺激经济,譬如大规模购买 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两周后的10月29日,伯南克再次明确宣告,我 们有必要进一步采取行动来剌激疲弱的美国经济。 当时,全球金融市场对伯南克声明的一致解读是:量化宽松货币政 策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所有悬念都已烟消云散,唯一的疑问只是货币再 次疯狂扩张的规模究竟有多大?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预测是2万 亿美元,美洲银行的预测是1万亿美元左右。2010年11月3日,谜底揭 晓,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升级版第一阶段,期限自2010年 11月到2011年6月,总额6000亿美元,货币扩张规模平均每月750亿美 元。尽管货币扩张规模远远小于之前的市场预期,然而根据伯南克的多 次讲话精神和美国现实经济状况来分析判断,新一轮量化宽松第一阶段 于2011年6月到期后,继续延期或扩大规模的可能性很高。 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就是大规模购买美国财 政部所发行的债券,期望以此实现两大目的。一是进一步降低长期利 率,从而刺激私人部门的信用(借贷)和消费增长。美国是信用高度发达 的经济体系,只有信用增长,才能刺激消费和投资增长。二是降低长期 利率,储蓄的利息收入随之下降,储蓄者被迫减少储蓄,不得不将资金 投入到商品市场或股票市场等其他资产市场,从而提升经济体系的通胀 水平,将美国经济拖出通货收缩泥潭。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否真正奏效,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