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名单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中国政府每年颁发的最高科技奖项之一,旨在表彰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机构。
以下
是一些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供参考:
一等奖:
1. 2019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5G技术创新及产
业化一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团队,获得了微小
卫星技术与应用一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团队,获得了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与应用一等奖。
二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超快激
光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蛋白质科学与技术二等奖。
3. 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团队,获得了载人航天工程技术与应用二等奖。
三等奖:
1. 2019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团队,获得了数字地球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2. 201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三等奖。
3. 2017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团队,获得了计算机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三等奖。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举例,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都会有不同的获奖项目和获奖者。
获奖项目涵盖了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天航空、能源环保、农业科技等。
每年的获奖名单都会在相关部门和媒体进行公示和报道。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遥感技术,分析特定区域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灾害影响等方面,提高对遥感数据解读和分析的能力,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航天等平台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手段,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信息。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1. 遥感图像的获取:通过卫星、航空等平台获取特定区域的遥感图像。
2. 遥感图像预处理: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提高图像质量。
3. 遥感图像分析: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变化检测、纹理分析等分析,提取地表信息。
4. 影响分析:结合相关领域知识,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揭示地表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三、实验数据本次实验选用某区域2010年和202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包括多光谱、全色等数据。
四、实验步骤1. 数据预处理:- 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消除大气、传感器等因素的影响。
- 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消除图像畸变。
- 对遥感影像进行裁剪,提取研究区域。
2. 遥感图像分析:- 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提取地表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
- 对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 对遥感影像进行纹理分析,揭示地表现象的分布特征。
3. 影响分析:- 结合相关领域知识,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
- 分析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灾害影响等方面的成因和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地利用变化:- 通过变化检测,发现研究区域在2010年至2020年间,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
- 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
2. 植被覆盖度:- 通过植被指数分析,发现研究区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3. 灾害影响:- 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在2010年至2020年间,受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较大。
2023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2023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应用广泛的交叉学科,涉及数学、物理、地质、生态、土地空间规划等多个领域。
遥感技术利用航空、卫星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各种信息,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农业、地质灾害预测、城市规划等。
在现代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遥感技术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可以考虑考研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
下面将介绍2023年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一、考研方向1. 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像处理是计算机图像处理中的核心学科。
在遥感图像处理中,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知识无所不用其极,包括光学成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等。
如果你想从事遥感图像处理相关工作,选择数字图像处理方向会有益于未来的职业发展。
2. 遥感信息获取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该方向将帮助你充分理解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以及导致试验设计,开发新的算法和工具来整合到GIS中。
这方面的专业能力将使你更愿意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工作,并能开发更具创新性的软件和方法。
3. 遥感影像处理与遥感应用遥感影像处理与遥感应用是两个面向未来的遥感科学方向,在农业、林业、草原、气象、环境等领域具有显著的遥感应用。
选择这个方向,将加深你对空间科学的理解和掌握,让你更容易找到与未来相关的工作。
二、院校排名1、东南大学东南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获得了高度的评价,不只是因为该校在《自然计算》和《计算机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期刊》两个领域拥有着不错的影响力。
此外,东南大学还设有“遥感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个焦点学科,该学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2、武汉大学武汉大学的“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中国遥感领域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基地之一。
武汉大学设有一个实验室,进行遥感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注:引用请说明来自生物统计家园网机构数量数量排名经费/万元经费排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136169022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24210997.2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8735318.661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86462885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8556292.5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165729.87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8175418.3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18431714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7945351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76106673.3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751162846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711251711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68135602.18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67143614.520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62153862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6216370918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6117378517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611823223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601934242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5920350521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562145641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6223241.126中国科学院大学55233837.216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54243282.125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5125286630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4826334823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48273307.324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48282657.531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4729322827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473029762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453124923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4432246234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44332405.335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4434196944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4335369419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4236305528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42372491.433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4238236836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3939195546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38402055.539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3741174252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3742163258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34431703.554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34420484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3345165356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3346151759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3247182648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324818014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3149200243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3150186247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3051179450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305214546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30531261.47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30541215.376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955202642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956164457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85719694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2858130370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859128172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760211038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761148161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762145962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66317825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664145464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565203341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2566139169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2467125674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36817375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2369165655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370116180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371106482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227292885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173149960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2174144765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2175119578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76143066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771136.68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7810128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7987789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20807679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81139768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882140467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1883129971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18841187.879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18856329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1786123975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787120677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178854397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168988487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59088488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15917389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149210158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149363294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139492186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139561696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129645999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19767692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198408100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109963095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1010040610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910134310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7102387102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7103312104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7104267105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7105265.7106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6106237108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510750998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5108192109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410926510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2110148110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211112911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211210611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11340113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111430114305115。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评级排名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评级排名是根据多种因素对各大高等院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的结果。
目前,国内外一些机构和媒体对该专业进行了相应的排名。
以下是一些国内外机构和媒体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评级排名(仅供参考):
1. 2021年中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工程院学部学科组、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等机构发布):
- 武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南京大学
2. 2020年《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方向):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士)
- 剑桥大学(英国)
- 牛津大学(英国)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
-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3.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国内专业组织):
- 武汉大学
-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南京大学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机构和媒体的评价标准、数据来源和权重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因此评级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评价结果也可能存在时间上的滞后,因此建议根据最新的评级结果进行选择。
此外,学校和专业的综合实力还与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硬件设施等因素相关,建议考生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首先,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在轨卫星以及规划中的卫星系统。
在轨卫星包括高分系列卫星、资源卫星、遥感卫星等。
其中,高分系列卫星是我国主要陆地观测卫星资源之一,由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等单位负责研制和运营,具备高分辨率、高精度的遥感观测能力,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资源环境等领域。
资源卫星则主要用于自然资源调查和监测,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可以提供地表土地覆盖、植被状况、水域分布等信息。
此外,遥感卫星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
在规划中的卫星系统方面,我国正在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陆地观测卫星系统,如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等。
这些卫星系统将具备更高的分辨率、更广的覆盖范围和更全面的观测能力,将对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精细化农业等领域提供更强大的服务支撑。
其次,我国陆地观测卫星的服务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首先,卫星数据的获取和分发更加方便。
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我国能够实时获取卫星数据,并通过遥感数据网等渠道将数据传输到各个领域的用户。
其次,卫星数据处理和解译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国在卫星数据处理算法、遥感影像解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提高了对卫星数据的利用效果。
再次,卫星数据与其他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日益广泛。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卫星数据与其他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能够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地理信息服务。
最后,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享卫星数据和技术成果,提供对外的卫星数据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陆地观测卫星资源及服务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陆地观测需求的增加,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将继续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服务,为我国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数据共享和应用研究,提高卫星数据的利用效果,促进卫星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卫星遥感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共同管理。
自1972年起,LANDSAT系列卫星陆续发射,是美国用于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的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曾称作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陆地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地下矿藏、海洋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监视与协助管理农、林、畜牧业与水利资源的合理使用,预报农作物的收成,研究自然植物的生长与地貌,考察与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与环境污染,拍摄各种目标的图像,以及绘制各种专题图(如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等。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接收、处理、存档与分发美国陆地卫星系列中的Landsat-5、Landsat—7与LANDSAT—8三颗卫星的数据、卫星传感器全色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雷达最小最大最高最低垂直轨道方向Landsat-5TM 3 1 2 1 - 16 1630 120185 Landsat-7ETM+ 1 3 1 2 1 —1616 15 60 185Landsat-8OLI/TIRS 1 4 1 3 3-1616 15 100 185Landsat-5卫星Landsat—5卫星是美国陆地卫星系列中的第五颗、Landsat-5卫星于1984年3月发射升空,它是一颗光学对地观测卫星,有效载荷为专题制图仪(TM)与多光谱成像仪(MSS)、Landsat-5卫星所获得的图像是迄今为止在全球应用最为广泛、成效最为显著的地球资源卫星遥感信息源,同时Landsat—5卫星也是目前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光学遥感卫星。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自1986年至今不间断的接收该卫星遥感数据,保存着20多年来接收的Landsat—5卫星原始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处理级不的数据产品,产品格式包括LGSOWG 、FASTB、GeoTIFF等、如需Landsat-5卫星数据,请与遥感地球所数据服务部联系。
Landsat-5的卫星参数、成像传感器、产品级不讲明如下:所属国家美国设计寿命(年) 5发射时间1984-03—01失效时间2011—12-21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千米) 705轨道倾角(°) 98、2运行周期(分钟) 98、9每天绕地球圈数15降交点地方时9:45轨道重复周期(天) 16传感器数量2下行速率(Mbps) 85波段波长范围(微米) 分辨率(米)1 0、45~0、53 302 0、52~0、60 303 0、63~0、69 304 0、76~0、90305 1、55~1、75306 10、40~12、5012072、08~2、35 301级经过辐射校正,并将卫星下行扫描行数据反转后按标称位置排列,但没有经过几何校正的产品数据。
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系列卫星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共同管理。
自1972年起,LANDSAT系列卫星陆续发射,就就是美国用于探测地球资源与环境得系列地球观测卫星系统,曾称作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
陆地卫星得主要任务就就是调查地下矿藏、海洋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监视与协助管理农、林、畜牧业与水利资源得合理使用,预报农作物得收成,研究自然植物得生长与地貌,考察与预报各种严重得自然灾害(如地震)与环境污染,拍摄各种目标得图像,以及绘制各种专题图(如地质图、地貌图、水文图)等。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接收、处理、存档与分发美国陆地卫星系列中得Landsat-5、Landsat-7与LANDSAT-8三颗卫星得数据。
卫星传感器全色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雷达最小最大最高最低垂直轨道方向Landsat-5TM 20 185Landsat-7ETM+ 10 185 Landsat-8OLI/TIRS 100185Landsat-5卫星Landsat-5卫星就就是美国陆地卫星系列中得第五颗。
Landsat-5卫星于1984年3月发射升空,它就就是一颗光学对地观测卫星,有效载荷为专题制图仪(TM)与多光谱成像仪(MSS)。
Landsat-5卫星所获得得图像就就是迄今为止在全球应用最为广泛、成效最为显著得地球资源卫星遥感信息源,同时Landsat-5卫星也就就是目前在轨运行时间最长得光学遥感卫星。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自1986年至今不间断得接收该卫星遥感数据,保存着20多年来接收得Landsat-5卫星原始数据,能够提供多种处理级别得数据产品,产品格式包括LGSOWG、FASTB、GeoTIFF等。
如需Landsat-5卫星数据,请与遥感地球所数据服务部联系。
Landsat-5得卫星参数、成像传感器、产品级别说明如下:所属国家美国设计寿命(年) 5发射时间1984-03-01失效时间2011-12-21轨道类型近极地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高度(千米)705轨道倾角(°) 98、2运行周期(分钟) 98、9每天绕地球圈数15降交点地方时9:45轨道重复周期(天) 16传感器数量 2下行速率(Mbps) 85波段波长范围(微米) 分辨率(米)10、45~0、533020、52~0、60 303 0、63~0、69 304 0、76~0、903051、55~1、75 306 10、40~12、50 1207 2、08~2、35301级经过辐射校正,并将卫星下行扫描行数据反转后按标称位置排列,但没有经过几何校正得产品数据。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引言遥感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并进行分析、解释和应用的学科。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专业背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主要研究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获取和处理地球表面信息,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应用。
该专业涉及遥感原理与方法、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遥感传感器、遥感数据处理算法和遥感应用模型不断涌现。
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多光谱遥感数据和合成孔径雷达遥感数据等新型数据的获取和应用推动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
多学科交叉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逐渐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相融合。
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需要借助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也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应用领域扩展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在精准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社会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度增加,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展。
学科发展现状人才培养目前,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分为本科和研究生阶段。
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研究生阶段则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学术研究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遥感数据处理与解译、遥感应用模型开发、遥感技术创新等方面。
学术研究的成果不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也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和应用提供了支撑。
科研机构国内外各类科研机构对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国内而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国家卫星遥感应用研究中心等机构在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
发展挑战尽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发展中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