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玻璃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5
玻璃的基本介绍
1. 玻璃的定义: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材料,由无定形的熔融硅酸盐、氧化金属、碳酸盐等原料经过冷却而形成。
2. 玻璃的特性:玻璃具有透明、硬度高、化学稳定等特点,同时也具有不易导电、不易导热、不易燃等特点。
3. 玻璃的分类:
(1)按成分分类:石英玻璃、硼玻璃、铅玻璃、硅酸钙玻璃等。
(2)按用途分类:建筑玻璃、家具玻璃、电子玻璃、汽车玻璃等。
(3)按制作方法分类:浮法玻璃、现代玻璃、应力玻璃等。
4. 玻璃的制作:
(1)玻璃材料的准备:将氧化物、碳酸盐等原料混合,加入适当的助剂,放入玻璃熔炉中加热至熔化状态。
(2)玻璃吹制或浇铸:将熔融的玻璃直接吹制成形或在模具中浇铸成形。
(3)玻璃淬火:将制作好的玻璃加热至特定温度,然后急速冷却,以增加其强度和韧性。
5. 玻璃的应用:
(1)建筑玻璃:玻璃幕墙、窗户、隔断等。
(2)家具玻璃:玻璃桌面、玻璃门、玻璃柜等。
(3)电子玻璃:液晶显示器、太阳能板等。
(4)汽车玻璃:挡风玻璃、侧窗玻璃、后窗玻璃等。
综上所述,玻璃是一种重要的非晶态固体材料,具有透明、硬度高、化学稳定等特点,并可根据成分、用途和制作方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玻璃的制作包括材料准备、吹制或浇铸以及淬火等步骤,而其应用于建筑、家具、电子设备和汽车等方面,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
玻璃产品介绍范文玻璃产品介绍玻璃是一种常见而又广泛使用的材料,它在各种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建筑到家具,从电子产品到工业制造,玻璃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段:引言】玻璃是一种无机非晶体材料,由硅酸盐与其他氧化物组成。
其特点是透明、坚硬、半透明、光滑等。
玻璃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玻璃材料不断发展,并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段:建筑领域中的玻璃应用】在建筑领域,玻璃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外墙、窗户、门、天花板等。
首先,通过选择不同的玻璃类型和处理方式,玻璃可以提供隔热、隔音和防紫外线的功能,从而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其次,透明的玻璃可以增加室内的采光,使室内更加明亮。
此外,玻璃还可以用于建筑的装饰,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如喷砂、印花和烧结等,可以实现丰富多样的设计效果。
【第三段:电子产品与玻璃的结合】玻璃在电子产品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智能手机的屏幕使用的是强化玻璃,它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损的特点,能够保护屏幕不受外界物体的损伤。
此外,玻璃还广泛应用于显示器、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其高透明度、低光反射以及化学稳定性,使得玻璃成为这些电子产品的理想选择。
【第四段:工业制造中的玻璃应用】在工业制造中,玻璃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
例如,汽车行业使用的车窗玻璃和挡风玻璃,都需要具备高强度和优良的透明度。
此外,化学工业中的试管、烧杯和反应器等实验器皿,以及光学仪器中的镜片和棱镜,也都是由玻璃制成。
【第五段:玻璃材料的环保特点】玻璃材料具有优良的环保特点,这也使得它在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
首先,玻璃可以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
其次,玻璃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释放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此外,玻璃表面平滑,不容易滋生细菌,易于清洁和维护。
【第六段:总结】综上所述,玻璃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产品和工业制造等各个领域。
玻璃的基本知识玻璃的基本知识玻璃简介玻璃,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是⼀种透明、强度及硬度颇⾼,表⾯平滑及不透⽓的物料。
玻璃在化学上⼏乎完全呈惰性,亦不会与⽣物起作⽤,故此⽤途⾮常⼴泛。
不过玻璃亦有容易碎成尖锐碎⽚的缺点,但这缺点可以透过加⼊其它物料,或以热处理改良。
玻璃是⼀种⾮晶形固体。
溶解的玻璃迅速冷却,各分⼦因为没有⾜够时间形成晶体⽽形成玻璃。
例如若将原为晶体的砂糖以热⼒溶解,然后倒在冷冻的表⾯上,所产⽣成的糖块即为⾮晶形固体。
制造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Na2CO3),⽯灰⽯(CaCO3)和⽯英(SiO2)。
⽣产时,把原料粉碎,按适当的⽐率混合后,放⼊玻璃窖中加强热。
原料熔融后发⽣了⽐较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最后得到Na2SiO3,CaSiO3和SiO2熔化化在⼀起形成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SiO2,这种物质不是晶体,称作玻璃态物质。
玻璃与晶体不同,没有⼀定的熔点,⽽是在某个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在软化状态时,玻璃可以被⼈⼯吹制成任何形状的制品。
常⽤的玻璃瓶和玻璃杯等都是由普通玻璃制造的。
玻璃的化学组成不同,制造玻璃时的⼯艺(反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玻璃的性能和⽤途。
在⽣产过程中加⼊不同的物质,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途的玻璃。
对可见光透明是玻璃最⼤的特点。
⼀般的玻璃因为制造时加进了碳酸钠,所以对波长短于400纳⽶的紫外线并不透明。
若果要让紫外线穿透,玻璃必须以纯正的⼆氧化硅制造。
这种玻璃成本较⾼,⼀般被称为⽯英玻璃。
常见的玻璃通常亦会加⼊其它成份。
例如看起来⼗分闪烁曜眼的⽔晶玻璃(Lead glass),是在玻璃内加⼊铅,令玻璃的折射指数增加,产⽣更为眩⽬的折射。
⾄于派来克斯玻璃(Pyrex),则是加⼊了硼,以改变玻璃的热及电性质。
加⼊钡亦可增加折射指数。
制造光学镜头的玻璃则是加⼊钍的氧化物来⼤幅增加折射指数。
倘若要玻璃吸收红外线,可以加⼊铁。
例如放映机内便有这种隔热的玻璃。
第十二章非金屬材料加工金屬材料具有良好的機械和物理性質,故被廣泛地應用於製造各式各樣產品的零組件,其主要的加工方法已敘述於本書前面的章節。
然而,科技的進步促使人類對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和達成理想或想像世界的實現,不斷地提出具體化的要求。
為滿足這些要求所發展出之新產品中有些特殊的功能或性質是金屬材料所不易或根本無法達成的,例如高溫強度、高硬度、高耐磨耗、高耐腐蝕性、輕量化、高重量對強度比、低導電性、低電阻抗、兼具高強度及韌性等。
因此有許多非金屬材料和針對特定需求而研發出來的新材料被廣泛應用,並取代部份金屬材料的地位。
常見的工程用非金屬材料有陶瓷與玻璃、塑膠和複合材料(請參閱本書第二章之介紹)。
這些材料如同金屬材料一樣需經過加工程序被製成有一定形狀、尺寸及表面狀態的零件方具有工程的用途和商業的價值。
非金屬材料的組成和金屬材料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陶瓷是由金屬和非金屬元素以結晶構造所組成,原子間鍵結方式包含共價鍵和離子鍵。
玻璃的組成元素和陶瓷類似,但不具結晶組織。
塑膠是由許多單體聚集所形成之聚合體,結合的力量包含共價鍵和凡得瓦力(次鍵結)。
複合材料則是結合兩種或兩種以上不能相互固溶的物質所形成之非均質體材料。
由此可知,對非金屬材料加工的機制將與應用於金屬材料者,會有鉅大的差異。
12.1 陶瓷材料陶瓷(Ceramic)可分為傳統陶磁和工程陶瓷。
傳統陶瓷的應用歷史很悠久,典型的產品有陶器、瓷器、磚頭、地磚、下水道水管、砂輪等。
工程陶瓷則常被用於製造汽車、航太、渦輪機、熱交換器、半導體、密封環、噴嘴、切削刀具等。
陶瓷和金屬就其性質方面比較時,陶瓷比金屬的高溫強度和高溫硬度高、彈性係數大、脆性高、靭性低、密度低、熱膨脹係數低、熱傳導性低和導電性低等。
而且陶瓷材料的組成成分及晶粒大小的變化範圍極為廣泛,故其性質的變化範圍也相當鉅大,例如陶瓷的導電性可從近乎絕緣到非常優良,故可利用此特性製成半導體。
玻璃(Glass)被歸類為一種過冷液體,並不具結晶組織,無明確的熔點或凝固點的材料。
第十二章角锥棱镜角锥棱镜是一种作回射用的玻璃元件,它用三个90°角回射入射光束。
这些玻璃角的误差必须在几秒精度以内,但是入射面可以有5″以上的误差而对角锥棱镜的性能无明显的影响。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应用这种棱镜寻找秘密的飞机场。
飞行员只要靠近他的前额装上一只闪光灯而不需要从地面上射击出光线,位于飞机场上的棱镜按原路返回光束,因而发现飞机场。
在阿波罗(Apollo)宇宙航行中,角锥棱镜有着重要的应用。
月球表面上放置50只以上角锥棱镜的阵列,然后天文学家将高功率的激光束射向棱镜阵列,再用望远镜接收返射回来的光束。
激光束经过由地球到月球的两倍行程,大约需要时间 2.8s,由此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制造角锥棱镜有几种方法。
方法A是从大立方体或大长方体上锯下一只角得到角锥棱镜。
一块玻璃立方体可以锯下八只角锥棱镜,而一块长方体可以锯下四只。
简略地说,用下述方法制造玻璃块:三只精密的90°角组成一只角锥是立方体的参考角,用由激光照明的菲索干涉仪检验,使玻璃块的其它表面与参考角的三个面彼此平行。
细磨时间4*放大率的外自准直法测量立方体的90°参考角锥,抛光时用6*放大率的内自锥直方法测量,因而可以提高检验角度的精度。
但是内自准直法的检验比较麻烦,因为玻璃毛坯的全部表面必须作粗抛光。
但实际上也有好处,当抛光预先磨好的表面时,可以防止由于泰曼效应而使已抛光过的表面产生曲。
内自准直测量法并不需要将玻璃块的透射面完全抛光(大约25%已经足够)。
锥体棱镜入射面的面形质量为两面三刀个光圈。
如果自准直仪的物镜与其产生干涉,则可转动一下各个面。
方法B称为复制法。
它是用干涉计量法来控制角锥棱镜的角度的。
为此,要将标准立方体或直角棱镜与一个抛光面光胶。
因为用道威干涉计量法来控制这些标准元件的角度,所以它的误差小于1″。
现有的标准零件的数量决定了可以加工的棱镜总数,也就是一次只能加工一只棱镜。
第1篇一、课程概述玻璃工艺学是一门研究玻璃材料的生产、加工和应用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玻璃的物理、化学、力学以及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本课件旨在介绍玻璃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加工技术以及应用领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玻璃工艺学知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玻璃的基本原理1. 玻璃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由熔融的硅酸盐、氧化物或金属氧化物冷却固化而成。
- 分类:按成分分为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等;按用途分为建筑玻璃、光学玻璃、器皿玻璃等。
2. 玻璃的物理性质- 热稳定性:玻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但温差过大时易破裂。
- 透明度:玻璃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但颜色、成分等因素会影响其透明度。
- 机械强度:玻璃的机械强度较低,但通过加工可提高其强度。
3. 玻璃的化学性质- 化学稳定性:玻璃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酸、碱反应。
- 玻璃的腐蚀:玻璃在特定条件下会被腐蚀,如硫酸、硝酸等。
第二部分:玻璃的生产工艺1. 玻璃的原料- 硅砂:提供硅元素,是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料。
- 石灰石:提供钙元素,用于降低玻璃的熔点。
- 长石:提供铝、钠、钾等元素,调节玻璃的性质。
2. 玻璃的生产过程- 熔制:将原料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玻璃液。
- 熔化:将玻璃液在高温下加热,使其达到熔融状态。
- 拉制:将熔融的玻璃液拉成细长的玻璃棒。
- 烧结:将玻璃棒在高温下烧结,形成玻璃板。
3. 玻璃的冷却- 快速冷却:通过水冷或风冷,使玻璃迅速固化,减少内应力。
- 缓慢冷却:通过自然冷却或缓慢加热,使玻璃均匀冷却,减少内应力。
第三部分:玻璃的加工技术1. 切割- 机械切割:使用切割机将玻璃切割成所需尺寸。
- 热切割:使用火焰或激光将玻璃切割成所需尺寸。
2. 磨光- 机械化磨光:使用磨光机将玻璃表面磨光。
- 手工磨光:使用砂轮、磨棒等工具手工磨光。
3. 抛光- 机械化抛光:使用抛光机将玻璃表面抛光。
- 手工抛光:使用抛光布、抛光膏等工具手工抛光。
[键入文字]
玻璃的起源
玻璃的起源
简介:
玻璃由二氧化硅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
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O-CaO-6SiO2,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
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
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
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
传说一:
1。
玻璃简介5篇第一篇:玻璃简介玻璃: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
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是一种透明、强度及硬度颇高,不透气的物料。
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亦不会与生物起作用,故此用途非常广泛。
玻璃一般不溶于酸(例外:氢氟酸与玻璃反应生成SiF4,从而导致玻璃的腐蚀);但溶於强碱,例如氢氧化铯。
玻璃是一种非晶形过冷液体。
融解的玻璃迅速冷却,各分子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形成晶体而形成玻璃。
玻璃简单分类主要分为平板玻璃和特种玻璃。
平板玻璃主要分为三种:即引上法平板玻璃(分有槽/无槽两种)、平拉法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由于浮法玻璃由于厚度均匀、上下表面平整平行,再加上劳动生产率高及利于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浮法玻璃正成为玻璃制造方式的主流。
而特种玻璃则品种众多,下面按装修中常见的品种一一说明: [编辑本段]玻璃的历史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
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
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
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
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2],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
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
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
常用建筑玻璃工艺和用途一、浮法玻璃1. 特点浮法玻璃表面平整光滑,物像透视和反射变形极小。
2. 制作工艺浮法玻璃是将经过熔融的玻璃溶液,连续不断地流入盛有熔融锡液的槽内,浮在锡溶液表面上的玻璃液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经自然延展至退火后,切割而成。
3. 用途厚度2、3、4mm的玻璃主要用于画框表面。
5--6厘玻璃,主要用于外墙窗户、门扇等小面积透光造型等等。
7--9厘玻璃,主要用于室内屏风等较大面积但又有框架保护的造型之中。
9--10厘玻璃,可用于室内大面积隔断、栏杆等装修项目。
11--12厘玻璃,可用于地弹簧玻璃门和一些活动人流较大的隔断之中。
15厘以上玻璃,一般市面上销售较少,往往需要订货,主要用于较大面积的地弹簧玻璃门外墙整块玻璃墙面。
二、磨砂玻璃(钢化玻璃不可以磨砂)1. 特点磨砂玻璃的显著特点是表面细腻,透光不透明,有朦胧感。
无色透明玻璃经打磨或蚀刻剂处理后呈现乳白色感觉,有色玻璃经打磨或蚀刻剂处理后具有更强更好的美化装饰效果和艺术效果,但是磨砂玻璃款式比较单一,喷砂出来的玻璃可以按照要求先用纸刻好模再喷出图案.这样就想要什么图形都可以现刻了,这样绘制出各种图案,就有更多的选择性。
2. 制作工艺磨砂玻璃在过去是用磨砂机械磨砂的,现在可使用平板玻璃表面经蚀刻剂处理而制成,还有一种是喷砂的方法以水混合金刚砂,高压喷射在玻璃表面,以此对其打磨的一种工艺。
3. 用途主要用在卫生间隔断和门窗。
4. 常见规格一般厚度多在9厘以下,以5、6厘厚度居多。
四、钢化玻璃1. 特点玻璃经过钢化处理后,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5~10倍,抗弯强度是普通玻璃的3~5倍,并且其承载能力增大,改善了易碎性质,即使钢化玻璃破坏也呈无锐角的小碎片,极大地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
钢化玻璃的耐急冷急热性质较之普通玻璃有2~3倍的提高,一般可承受150度以上的温差变化,对防止热炸裂有明显的效果。
但是钢化后的玻璃不能再进行切割和加工,只能在钢化前就对玻璃进行加工至需要的形状,再进行钢化处理。
九年级下册物理第⼗⼆章知识点
第⼀节温度与温度计
1、常⽤的温度计是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银)、刻度;
九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温度与温度计知识点
第⼆节熔化与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晶体熔化。
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两者缺⼀不可。
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熔化与凝固知识点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态叫汽化;物质从⽓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汽化与液化知识点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体的,⽐如固态氧。
固体物质的蒸⽓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
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且在其内部也发⽣了升华,作⽤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升华产物中。
【九年级下册物理第⼗⼆章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