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学课件设计
- 格式:pptx
- 大小:449.61 KB
- 文档页数:8
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教学设计本节课选自“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在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六百多首艺术歌曲的作品量,更使他无愧“歌曲之王”的称号。
本节共给出舒伯特三首艺术歌曲《魔王》、《鳟鱼》、《菩提树》让学生聆听。
由于时间限制,本节课只把《魔王》当作聆听和分析的对象,重点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目标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感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掌握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运用已学知识(节奏、力度、速度、音色、旋律)分析《魔王》的创作手法,总结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3.情感目标:聆听不同版本的《魔王》,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深入理解舒伯特的音乐内涵。
教学重点总结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魔王》。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角色扮演的服装。
教学方法1.视听法:通过聆听《魔王》,让学生感知音乐情绪。
2.提问法: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积极主动的思考。
3.参与法:通过角色扮演朗诵诗词,在活跃了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让学生更深刻的体验了几个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4.自主探究法:鼓励学生用已知的方式来分析、总结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一定都听过许多的故事。
今天老师也想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比较特殊的是,我的这个故事将会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在你们耳畔。
聆听《魔王》(李斯特改编的钢琴版本,演奏:王羽佳)。
问题:在听的过程中,你的脑海里都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回答:……(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构思情节,把自己带入到音乐的情境当中,去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
)老师讲述故事的大致情境: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深夜里,一位父亲怀抱着生病的孩子,策马奔驰在黑暗的森林。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一年级教材来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感受其艺术歌曲的魅力。
2. 通过聆听、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掌握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
3. 感受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2. 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1. 艺术歌曲风格的把握。
2. 感受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风格。
2.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它与古典音乐有什么不同?二、新课讲授1. 介绍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重点介绍其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
2. 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引导学生了解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a. 歌词与旋律的紧密结合;b. 富有表现力的旋律;c. 钢琴伴奏的丰富性。
三、欣赏与体验1. 播放舒伯特的其他艺术歌曲,如《鳟鱼》、《菩提树》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音乐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艺术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特点,强调其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艺术歌曲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如何欣赏艺术歌曲?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艺术歌曲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风格特点的感受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让学生了解了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感受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高中音乐舒伯特教案【篇一: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教案】《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讲课人:宋延华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类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一)《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内容。
这一章节介绍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
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二)本节课内容适合音乐基础教育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本课分别从艺术歌曲《鳟鱼》和《魔王》中体验和分析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高中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能力与音乐感受能力。
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歌曲《鳟鱼》和《魔王》,感受、体验音乐思想情绪,理解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艺术歌曲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辨认是非的能力,面对社会中的种种诱惑能够学会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代表作,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范唱、学生演唱、启发、讨论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鳟鱼》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会演唱第一段;欣赏《魔王》,对其角色进行划分、分析人物的形象以及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体验歌曲的整体效果。
高中音乐《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运用感受、体验、合作、表现等方法,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了解外国及我国的艺术歌曲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魔王》《鳟鱼》,把握作品的故事情节、风格特征。
【难点】把握艺术歌曲的概念及风格特点。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一)表演导入1.教师演唱舒伯特《摇篮曲》,询问作品名称、情绪特点及作者,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总结:所弹唱的作品为《摇篮曲》,作品的情绪是梦幻的、恬静的。
作者是舒伯特,引出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3.简介舒伯特师: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
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既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
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
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二)探究歌曲1.作品《魔王》。
A.提出问题:作品的情绪是怎样的?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作答。
教师总结:情绪是紧张地、不安的。
歌曲主要描绘了,一个狂风之夜,父亲怀抱病重的儿子骑马飞奔,魔王不断诱惑儿子,企图夺走儿子生命,最后儿子死在了父亲的怀中。
B.感受作品的演唱方式,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演唱技巧高吗?为什么?(男声独唱,演唱出紧张的气氛,并一人诠释四种角色) 对比听音乐片段体会歌曲高潮的安排:孩子音调越来越急,越来越高,魔王也由轻快诱惑的音调到最后凶恶坚定的语气,推向高潮。
高中音乐鉴赏《舒伯特的歌曲》教案音乐鉴赏《舒伯特的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
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
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
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1、《魔王》(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2)、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1)聆听中文版《鳟鱼》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2)聆听原文《鳟鱼》(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舒伯特的歌曲》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美妙,增加学习音乐的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欣赏、小组合作等方法,增强音乐表现力、音乐感知能力。
知识与能力: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并能感知歌曲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舒伯特歌曲的魅力教学难点: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演唱法、聆听法、谈话法(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展示舒伯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并顺势介绍舒伯特作为歌曲之王,一生写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歌词许多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作,在艺术歌曲的领域上的成就颇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伯特的作品,去感受他作品中的音乐魅力吧,一起学习《舒伯特的歌曲》。
(二)新课讲授1、播放《魔王》,并思考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塑造了几个人物角色?明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2、提问:由几个人演唱?明确:对学生回答设误,并补充:一人演唱多个角色。
引出艺术歌曲的第一个特点【对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较高】3、再放歌曲,并思考:歌曲的氛围和情绪是怎样的?明确:生(紧张慌张。
一直有声音哒哒哒地响。
)师总结:艺术歌曲的第二个特点:追问:如果没有三连音会有这样紧张的特点么?(显然没有,因此)【钢琴伴奏有重要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播放《鳟鱼》,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特点?明确:生动、轻松、活跃(补充介绍歌曲内容)5、引导学生思考:《魔王》和《鳟鱼》的作词人有什么共同之处?明确:都是知名的文坛大家:歌德、舒巴尔特。
顺势引出艺术歌曲第三个特点:【歌词往往采用名家诗作】(三)巩固提高1、播放《菩提树》歌曲,小组讨论:《菩提树》的艺术特点体现在那些方面?明确:歌词都是名家诗作;钢琴伴奏三连音体现摇动树梢的感觉(432);对演唱者的技巧要求也很高。
四、小结作业师生总结。
(艺术歌曲的三个特点)。
上网搜集关于中国的艺术歌曲,下节课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舒伯特的歌曲特点:对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较高钢琴伴奏有重要作用,是歌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歌曲往往采用名家诗作。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内容:1. 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2. 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的:聆听《魔王》,《鳟鱼》及《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的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导言:大约从1820年至1910年左右,被称作西方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一词原指中古时期用罗曼语(古代法兰西方言)写成的诗歌或传奇,18世纪用来比喻与现实相互区别的想像中的世界。
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和情感。
与古典主义理性、客观的艺术观念相反,浪漫主义者喜爱从主观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音乐多和梦想与激情、生与死、神与大自然、人类的命运、对祖国的赞美、对自由的渴望等主题相联。
浪漫主义作曲家注重不同艺术之间的融合,他们喜爱将音乐与文学、诗歌、绘画等非音乐类艺术结合起来,为的是追求更富想象力的表现。
艺术歌曲和标题交响音乐就是这种综合性艺术的典型代表。
2.名人名言:我的作品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我的苦难,哪些只有由苦难而产生的作品是很难使这个世界感到高兴的。
------【奥】舒伯特3.舒伯特与艺术歌曲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著名的“自有艺术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贫寒,全靠卖自己的作品为生。
遗憾的是,年仅31岁的舒伯特就在贫病中死于维也纳。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创作中的重要体裁。
他一生创作了六百多首艺术歌曲,其歌词许多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作。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姓名:张雪云工作单位:陇县第二高级中学学科:高中音乐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在欣赏音乐作品时,感受音乐情绪,体会音乐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追寻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容,初步认识曲子所表达的艺术性。
2.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初步感受他为世人留下千首不朽之作的艺术精华,学习他为了音乐而甘于寂寞、执着追求艺术的高贵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听——唱——分析——讲解——讨论——实践”的方法对作品进行层层深入地学习。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听、唱、对比等方式欣赏艺术歌曲《鳟鱼》、《菩提树》、《魔王》,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学习相关音乐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了解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感受其风格特征。
2、通过聆听、演唱、朗读、律动、师生共同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
三、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互动法2、学习方法:体验法、实践法3、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聆听两首曲子《命运交响曲》《摇篮曲》思考:听乐曲片段请说出乐曲的名字?谁的作品?乐曲的区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2、老师点评:作品时代不同,所表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古典主义时期的艺术提倡“理性、自由、平等、博爱”,音乐风格简洁明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社会出现了一种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和情感的音乐,刚才我们听的《摇篮曲》就是浪漫主义代表人物舒伯特的代表作。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大师,聆听他的作品,感知这一时期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性。
3、板书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二)新授1、作者简介世界歌曲之王——舒伯特(奥地利)a.随着优美的旋律,看舒伯特的生平简历小视频。
(学生讨论互评感知)b.请同学们点评伟人。
c.老师点评:一生清贫、对艺术执着600多首作品、将艺术歌曲潜能挖掘、誉为世界歌曲之王)他的音乐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性呢?那就让他的作品说话,下面让我们共同去听,一起来唱三首他的歌曲,感知舒伯特作品的独特魅力,从而进一步认识一代音乐大师。
舒伯特的歌曲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从古典主义时期过渡到浪漫主义时期,因此要引导学生聆听浪漫主义音乐中代表人物的音乐作品,如本节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
舒伯特生平的介绍。
他是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
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
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虽然三十一岁就夭折,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总共写下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600多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
教材选取了舒伯特的三首艺术歌曲《魔王》、《鳟鱼》、《菩提树》,它们风格各异,但是都十分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
声乐套曲《冬之旅》,充分展现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越来越重要。
《魔王》原为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一首叙事诗,诗中描写的是:父亲怀抱生病的孩子,策马奔驰在黑暗的森林里。
这时,魔王出现了,想用各种办法引诱、威胁孩子,父亲竭力安慰、保护孩子,但孩子依然惊恐而死。
《魔王》这首歌是舒伯特18岁时创作的。
《鳟鱼》是舒巴尔特的一首抒情诗,他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
舒伯特写这首歌是在1817年的夏天,他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满,也很向往自由,但是又摆脱不了贫困潦倒的生活境遇,所以,他看到舒巴尔特的这首诗时很有感触,很快就写了《鳟鱼》。
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音乐知识分别是“艺术歌曲”“声乐套曲”。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鳟鱼五重奏》的学习,处于这个年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即对其旋律和舒伯特已经比较熟悉。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学生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的特点,提高他们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音乐专业学生或对古典音乐有兴趣的人士。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2. 掌握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基本特点。
3. 学会欣赏并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4.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舒伯特的生平介绍。
2.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定义及特点。
3. 舒伯特的代表作品介绍。
4. 艺术歌曲的欣赏与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舒伯特生平、艺术歌曲特点及欣赏方法。
2. 示范:播放舒伯特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3. 讨论:分组讨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欣赏心得,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4. 实践:让学生尝试分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舒伯特代表作品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5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2课时:介绍舒伯特生平及其艺术歌曲特点。
第3-4课时:欣赏舒伯特的代表作品《魔王》和《菩提树》。
第5-6课时:分析《魔王》和《菩提树》的旋律、和声和结构。
第7-8课时:欣赏舒伯特的另一代表作品《小夜曲》和《摇篮曲》。
第9-10课时:分析《小夜曲》和《摇篮曲》的艺术特色。
第11-12课时:讨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第13-14课时:实践环节,学生自行分析舒伯特的其他艺术歌曲。
第15课时:课程总结和反馈。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舒伯特艺术歌曲集、音乐鉴赏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播放器。
3.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音频和图文资料。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
2. 注意调整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教案执教人:汉川高中李雪峰执教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一、了解舒伯特的生平,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聆听《魔王》,感受四个不同角色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并进行分析、体验,进而探究艺术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道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舒伯特的《摇篮曲》,学生进教室。
(组织教学)二、舒伯特生平介绍师;舒伯特一生贫困潦倒,靠卖作品为生,才华横溢,作品众多,有声乐作品也有器乐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是死后才出名,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艺术歌曲《魔王》就是死后两年才被词作者歌德首次听到,从而被人们关注。
三、艺术歌曲特点:选自文学家诗作,侧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四、学习艺术歌曲《魔王》对魔王这个词的第一反应阅读书上116页的文字,回答两个问题:1、歌曲描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2、共有几个角色?浏览歌词,思考:1、魔王诱惑孩子几次?2、孩子呼喊父亲几次?初听《魔王》a.前奏,钢琴伴奏,模仿马蹄声和狂风,渲染气氛的作用b.叙述者,平稳的语气c.父亲与儿子的对话,父亲关心儿子,儿子遇到魔王,对比父亲与儿子的声音音调高低d.魔王第一次诱惑孩子,用美景、服装等物质引诱e.儿子呼喊父亲,父亲安慰孩子,那是烟雾在飘荡f.魔王第二次诱惑孩子,用玩伴引诱g.儿子呼喊父亲,父亲安慰孩子,那是寒风吹动枯叶在响h.魔王第三次诱惑孩子,先夸奖他,诱惑不成,武力威胁i.儿子呼喊父亲,父亲安慰孩子,那是柳树灰色的阴影j.叙述者,与父亲的情绪保持一致,听到孩子没有呼吸了,快马加鞭,伴奏力度加强,最后发现孩子已经死去,力度渐弱,速度渐慢对比听a.叙述者,前后语气对比b.魔王三次诱惑,力度记号,弱的力度在这里的作用,表现魔王的虚伪c.儿子四次呼喊父亲,力度的变化四个角色的表现叙述者平稳的、焦急的父亲抚慰的、焦急的儿子惶恐的魔王虚伪的请学生模仿四个角色的语调,朗诵歌词教唱魔王唱段二再听《魔王》全曲五、总结艺术歌曲《魔王》1、歌词选自歌德的诗歌2、四个角色的形象表现3、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4、男声独唱5、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魅力进行充分挖掘,使这种体裁成为极富表现力的一种音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