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民事法律文书(下)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六章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裁判文书(下)考情分析学习本章,要求考生全面了解人民法院的行政裁判书,理解并掌握行政裁判书中常用的法律文书的概念、功用和写作方法,并能达到结合司法实践,实际会写的要求。
多以单选、简答的形式出现。
考生应注意掌握,如:【09、1单选、简答】、【08、10单选】、【08、1单选、简答】、【07、10单选】、【07、1单选】。
串讲内容1993年1月1日以来,人民法院行政裁判文书都按照《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来拟制的。
为规范行政裁判文书的样式,提高行政裁判的制作水平,2004年12月8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一审行政裁判书样式(试行)》,对行政作为、不作为一审行政判决书作了明确规定。
第一节第一审行政判决书一、结构、内容和写作方法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由首部、正文(事实、理由、判决结果)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 首部1、标题、案号。
标题、案号的写法与民事判决书基本相同,只是应写“行政判决书”,案号中的:“民”字改为“行字”。
2、原告、被告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或者指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事项。
行政判决书中的被告,应写明被诉的行政主体名称、所在住址;另一行列项写明法定代表人或诉讼代表人姓名、性别和职务;再另一起行列项写明其委托代理人姓名、性别、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等。
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列在被告之后,第三人基本情况的写法同上。
3、案件由来、审判组织、被告与第三人的应诉、当事人进行证据交换情况以及开庭审理过程。
(二)正文1、事实。
事实部分应写明当事人行政争议的内容,经法院审理确认的事实和证据。
(1)详细叙述被告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内容(包括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规范和处理结果),使需要进行合法性审查的“事实”得到充分展示;(2)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民事裁判文书课件内容民事裁判文书课件内容现行格式《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1992年6月制订(现正在修改中). 和刑事裁判文书相同,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重点也是事实,证据和理由这几个部分.重点文书一、概述二、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改革重点、热点、制作)三、第二审民事判决书(与一审民判及二审刑判的区别)四、再审民事判决书五、民事裁定书(与民判和刑裁的区别)六、民事调解书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法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第一百三十八条判决书应当写明判决结果和作出该判决的理由。
判决书内容包括:(一)案由、诉讼请求、争议的事实和理由;(二)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理由、适用的法律和理由;(三)判决结果和诉讼费用的负担;(四)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
判决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格式要点首部1.标题:包括制作机关、文书名称;2.案号;3.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情况;4.案由﹑案件来源和审理经过等.正文1.事实(含证据):包括诉辩事实等和法院认定事实等内容(1)诉辩事实等要点A.原告起诉事实,诉讼请求和证据,这部分引导词为“原告诉称”;B.被告答辩意见等,这部分引导词为“被告辩称”;C.第三人有关意见,这部分引导词为“第三人述称”.(2)人民法院认定事实等要点A.法院认定事实;B.法院认定证据;C.法院认证意见.上述三项内容可在同一段落表述,也可以分段表述,其引导词为“经审理查明,”.注意:法院认定的事实是事实部分的重点,未经开庭质证的证据、事实以及与案件无关的事实均不能写入判决书.2.理由(1)判决的理由:主要阐明人民法院对案件性质的认定并分清诉辩双方的是非责任等;(2)分析原告方适用法律的意见,表明是否支持原告诉讼请求的态度和理由;(3)分析被告方适用法律的意见,表明是否采纳的态度和理由;(4)援引法律依据.3.判决结果(判决主文).制作这部分内容时必须注意:(1)明白,不致产生歧义;(2)具体,便于执行;(3)完整,不能遗漏.尾部1.诉讼费用的承担;2.上诉事项;3.署名、日期等(包括“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戳记.)4.书记员署名第二审民事判决书一、基础知识1、概念:第二审民事判决书是指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后,依法作出维持或者改变第一审民事判决而制作的法律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