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摘要】粘连性肠梗阻通常是指由于肠粘连或者是腹腔内其他粘连导致的梗阻,这是由腹腔手术带来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由于以往受治疗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治疗效果不佳且常常容易引起新的并发症,是临床上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分析出发结合非手术和手术两种途径,探讨了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问题。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1 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和类型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的类型应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指患者先天腹腔发育异常或者由胎粪性腹膜炎导致的先天性粘连导致的梗阻;继发性则是指病因的后天性,常见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手术、腹腔感染或者腹部外伤等导致。
临床上的原发性病因较为少见,百分之八十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继发性的【1】。
由于现代医学中的腹盆腔手术病例的逐渐增多,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会进一步上升,其发病的原理可能与手术中腹膜以及肠壁浆膜的大面积损伤有关【2】,手术过程中腹腔可能受到的感染和产生的炎症也大大增加了腹腔手术导致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的概率,另外手术过程中例如牵拉钳等手术器械对于浆膜层的损伤以及缝线、遗留纱布、灌注药物等异物均可能引起腹腔手术后的粘连性肠梗阻。
在周大新【3】和倪克勤【4】等关于腹腔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病例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到关于腹腔手术后导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急剧上升的报告内容。
肠粘连并非一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即使腹腔内有肠粘连的发生但肠内容物通过无困难即不能认定为粘连性肠梗阻,但因为肠粘连而导致肠道成团,影响肠道蠕动和推进肠内容物即可认定为粘连性肠梗阻【5】。
2 非手术治疗方法分析目前,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在于区分患者病情是单纯性还是绞窄性。
单纯性的粘连性肠梗阻由于梗阻病情较轻,病情相对单纯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式,临床上的症状缓解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6】。
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措施什么是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在腹腔内形成了粘连组织,导致肠道的弯曲、扭曲或阻塞。
这种情况会阻碍肠道内食物和液体的正常通过,引起肠道功能失调,进而导致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常见于腹腔手术后或盆腔手术后的患者,特别是多次手术或术后有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
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措施1.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对于患有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首先评估其病情和症状。
这包括观察患者的腹部是否出现胀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以及排便和排气是否受阻。
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口渴程度、呕吐情况、体重变化等。
2. 给予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患者在粘连性肠梗阻期间常常会出现呕吐和腹胀等症状,导致体液和营养的丧失。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
这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液体来实现。
在口服液体方面,可以选择低渗的液体,如等张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营养支持方面,可以选择低渗蛋白质饮食或肠外营养。
3. 有效管理疼痛粘连性肠梗阻通常会导致剧烈的腹部疼痛。
为了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提供舒适的体位,例如侧卧位或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压力。
•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以缓解疼痛。
但在给予药物治疗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胃肠道出血或胃肠穿孔等并发症。
•提供心理支持和娱乐活动,以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4. 协助排气和排便粘连性肠梗阻会导致排气和排便受阻,因此,协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排气和排便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帮助患者排气和排便的方法:•进行腹部按摩,激活肠道蠕动,促进排气和排便。
•提供高纤维饮食,如水果、蔬菜和谷物,以促进肠道蠕动。
•鼓励患者早起活动,如散步或轻度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如有需要,可以使用肠道刺激剂或灌肠来帮助患者排气和排便。
5.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患者接受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观察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与稳定性。
粘连性肠梗阻50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结果早期多以非手术治疗方法为主,经非手术治疗不见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手术须及早进行,以免发生肠坏死。
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可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愈率。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腔内粘连而致肠道内容物的通过障碍,是各类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粘连性肠梗阻的总死亡率为8%~13%。
临床正确处理粘连性肠梗阻仍然十分重要,多数保守治疗可治愈,但出现手术指征时需要及时手术。
现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50例患者,对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50例患者,男43例,女7例,年龄22~60岁,以30岁左右居多。
1.2诊断均有腹部手术史,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突然出现急性梗阻症状,腹痛较重,腹部局部压痛,甚至腹肌紧张者,应考虑是粘连带、内疝或扭转等引起的绞窄性肠梗阻。
检测血无机磷、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磷酸激酶、氨基己糖酶、D-乳酸盐和血、尿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判断绞窄性肠梗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3治疗1.3.1保守治疗31例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可以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治疗肠梗阻的极重要的措施。
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通过静脉输液纠正,必要时输给血浆、全血。
防治感染和中毒一般都需应用抗肠道细菌包括抗厌氧菌的抗生素防治细菌感染、减少毒素产生。
手术和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长期随访分析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腹腔手术后粘连形成导致肠道受阻。
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手术和保守治疗各有优劣。
本文将对手术和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长期随访分析进行讨论。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方式之一。
手术使肠道粘连得以解除,恢复肠道通畅,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通常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手术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
手术治疗需要进行全麻,对于某些身体情况较差的患者来说,手术风险较高。
手术治疗容易造成新的粘连形成,可能导致术后再次肠梗阻。
手术治疗并非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二、保守治疗相比之下,保守治疗则通过非手术手段来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禁食、肠外营养支持、药物治疗以及其他保守措施。
这种治疗方式相对较为温和,对患者身体的侵入性较小。
保守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且并不是每一种粘连性肠梗阻都适合保守治疗。
长期随访分析在进行手术和保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随访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且及时进行治疗调整。
我们来看一下手术治疗的长期随访分析。
根据之前的研究表明,手术治疗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
手术治疗也必须经过精细化操作,以减少手术引起的新的粘连形成。
经过长期随访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一小部分患者术后仍然出现了复发的情况,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保守治疗的长期随访分析。
保守治疗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的过程比较缓慢。
经过长期随访的结果显示,保守治疗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是有效的,可以缓解症状并且维持相对稳定的病情。
也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因为治疗效果不佳而转为手术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各有优势和劣势。
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粘连性肠梗阻100例临床治疗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肠梗阻105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00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肠梗阻的95.2%,现就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
男68例,女32例;年龄6~87岁,其中55岁以上者51例。
发病后24 h以内就诊者49例,占49%,24~48 h就诊者11例。
入院时诊断完全性肠梗阻者55例,占55%,不完全性肠梗阻45例,占45%。
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93例,占93%,其中以阑尾手术后粘连发病率最高。
15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束带压迫者10例,占66.7%,广泛粘连3例,腹茧症1例。
随访91例,占91%。
1.2 治疗方法和结果非手术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在治疗肠道梗阻具有一定的疗效[1];手术治疗则采用粘连分离术、束带切除术及坏死肠管切除肠吻合术。
见表1。
表1 疗效方法及效果2 讨论2.1 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法的选择我院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掌握原则是只要无肠管绞窄即行非手术治疗。
本组85例根据病情用3~11 d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1例入院后考虑肠绞窄而手术;12例保守治疗1~6 d后中转手术,其中2例考虑为腹内难复性粘连因素所致,即使未出现绞窄,给予手术治疗,1例术后诊断腹茧症;2例经保守治疗能够治愈但又经常发作粘连性肠梗阻,经手术痊愈;本组有6例在腹部手术后30 d内、起病1~2周而考虑炎症性肠梗阻[2]均保守治愈。
以上治疗效果均满意。
经随诊,梗阻再发生22例次,其中4例为手术后再次发生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常有绞窄,非手术治疗无效是其手术指征。
临床上,从单纯性粘连梗阻发展至绞窄性粘连梗阻需要有一过程,如何确定有绞窄及非手术治疗无效,则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具体分析。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粘连性肠梗阻,肠梗阻不仅会引发肠管功能的改变,还会造成全身性的生理紊乱,不利于术后恢复。
我们经常听见医生建议患者手术后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发生肠粘连,那么导致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究竟有哪些原因?怎样才能预防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原因一:心理原因患者缺乏对疾病以及手术的了解很容易在术前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造成体内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功能受到抑制进而会导致患者肠蠕动减缓而发生肠梗阻。
而术后患者行动不便,翻身以及排便等需要他人帮助,很多患者担心麻烦他人就刻意减少排便的次数,一旦排便反射变弱就容易引发肠梗阻。
护理措施:加强心理疏导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提前告知患者与家属术后会有哪些不便、手术预期达到的效果并告知患者做好肠道准备工作以及肠道准备的目的,引起患者的重视度。
为其讲解术后体位、饮食、导尿、引流以及排便的注意事项,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叮嘱患者不要因为怕麻烦他人就有意减少排便,减少患者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告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加速康复。
2、原因二:术前肠道准备工作不充分很多患者在手术前不重视医护人员的告诫,术前1天没有进流食;与胃肠蠕动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胃肠蠕动功能较差的患者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进行肠道准备效果较差;患者未用温开水溶解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导致口感较差,患者喝不进去或者喝完后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导致服用药液的量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此外,采用灌肠剂的患者体位不正确、插管深度不到位、灌肠剂的剂量不够等都会影响肠道清洁效果。
护理措施:加强术前肠道准备工作叮嘱患者术前3天进食流食,术前1晚以及手术当天早上进行灌肠。
若患者有便秘或者胃肠蠕动功能较差需要在术前3天给予患者促胃动力药。
若患者需要口服通便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
粘连性肠梗阻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粘连性肠梗阻症状,尤其是粘连性肠梗阻的早期症状,粘连性肠梗阻有什么表现?得了粘连性肠梗阻会怎样?以及粘连性肠梗阻有哪些并发病症,粘连性肠梗阻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粘连性肠梗阻常见症状:腹肌紧张、低热、腹痛、肠鸣、粪样呕吐物*一、症状一、症状除小儿外,机械性肠梗阻在排除腹外疝嵌顿和结肠梗阻后就应考虑到有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尤其当病人有既往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膜炎病史,或病人既往已有多次梗阻反复发作,或在体检时发现腹部手术疤痕时可能性更大。
但最后诊断只能在剖腹术时才能作出。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手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
常见於下腹部手术如阑尾切除术后。
往往在术后4~5天,肠蠕动已恢复并已排气并开始进食后,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可伴低热,但一般无绞窄现象。
如上所述,这种粘连为纤维素性,绝大多数可自行吸收而愈,可给予对症处理,一般不须手术。
*以上是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粘连性肠梗阻常见并发症:肠梗阻*一、并发病症预后取决于梗阻的原因和类型,并与诊断治疗的早晚有密切相关。
一般单纯性肠梗阻,无合并全身严重中毒症状者。
手术预后较好,如已有肠坏死,则取决于坏死肠管长短。
范围。
一般抢救及时效果较好。
如肠子切除过多,则难以维持肠道正常功能,营养吸收障碍,预后较差。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粘连性肠梗阻”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地疾病。
约占44%。
粘连性肠梗阻多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少数也转化成绞窄性肠梗阻,甚至以后者为首要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粘连性肠梗阻除少数为腹腔内先天性因素,如先天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外,大多为获得性。
常见原因为腹腔炎症、损伤、出血、腹腔异物,如腹部手术、腹膜炎、腹腔内滑石粉或遗留纱布等。
腹腔放疗和腹腔化疗也可导致粘性肠梗阻。
腹腔内粘连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已公认粘连是腹膜自身生理功能的正常反应。
腹膜除有润滑、吸收和渗出作用外,其防御和修复功能是形成粘连的内在因素。
腹膜在受到上述原因刺激时,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而渗出大量含有纤维蛋白原的液体,在几小时内即可凝固成纤维素性疏松的粘连,这种纤维素性粘连如未被吸收,24小时侯就有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最后形成牢固的纤维性粘连。
肠粘连大部分不出现临床症状,因粘连不一定形成梗阻,少部分可有轻度阵发性腹痛。
只有当肠曲粘连成团影响蠕动波通过,或当粘连牵拉肠曲折叠成锐角、扭转,或粘连带压迫肠曲,或形成内疝,才产生肠梗阻。
(二)诊断
⑴机械性肠梗阻
⑵有既往腹部手术、创伤、腹膜炎病史
㈢治疗
年连性肠梗阻多数为单纯性梗阻,并且术后必然会形成新粘连。
故首先应用非手术治疗。
对于粘连较重、反复梗阻、多次行粘连松解术,分离粘连后为防再次粘连梗阻,有必要附加一种小肠排列固定术。
(四)预防
预防粘连是解决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
但至今仍无公认的有效可靠方法。
肠扭转
是指一段肠曲以其系膜的纵向为轴旋转1800以上造成的肠梗阻。
腹腔内各游离的肠段均有扭转的可能;但以小肠和乙状结肠为多。
肠段扭转时造成系膜血管受压,是为绞窄性肠梗阻,同时导致肠段两端受压,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因而肠扭转容易造成肠坏死穿孔。
肠扭转的发生首先具有解剖因素,如系膜过长、过窄,肠内容物积聚
诊断
小肠扭转发病急聚,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
恶心呕吐。
腹透可见扩张的小肠肠袢成小跨度并有位置和排列的紊乱。
乙状结肠扭转的腹痛多见于左下腹,恶心呕吐轻而腹胀明显,
体检可扪及巨大的肠曲从左下腹往上伸展到中腹或全腹部。
腹透可见巨大的双腔肠袢,立位时可见两个液平。
小量钡剂灌肠可见鋇剂受阻,尖端成鸟嘴状或螺旋状。
治疗
肠扭转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肠绞窄、坏死及休克等,死亡率高达15%--40%,因此,除少数早期患者外,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
肠套叠
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相邻的肠管
多见于6--12个月小儿。
成人肠套叠一般均有明显原因,多数肠管内长有息肉、憩室、肿瘤。
小儿肠套叠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血便和腹块。
90%的病儿在发病小时内排果酱样粘液便,直肠指检指套染血。
体检时可扪及典型的腹部包块。
成人肠套叠80%的有包块,但血便很少。
钡剂灌肠时可发现钡剂在套叠顶部受阻,并在外鞘和套入部顶部处进入肠壁间,造成典型的杯口状影像。
治疗
小儿肠套叠宜先应用钡剂(空气、盐水)灌肠复位,疗效可达90%以上。
成人肠套叠一般有诱发病变需处理,所以原则上均应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