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36
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附录Ⅰ A 丸剂丸剂系指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
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 以下的称小蜜丸。
水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水丸系指饮片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糊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米粉、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蜡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系指饮片或部分饮片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饮片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勤合剂制成的丸剂。
根据所用黏合剂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丸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一、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最细粉。
二、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使用,按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和老蜜,制备蜜丸时可根据品种、气像等具体情况选用。
除另有规定外,用塑制法制备蜜丸时,炼蜜应雄热加入药粉中,混合均匀;处方中有树脂类、胶类及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味时,炼蜜应在60℃左右加入;用泛制法制备水蜜丸时,炼蜜应用沸水稀释后使用。
三、浓缩丸所用提取物应按制法规定,采用一定的方法提取浓缩制成。
四、除另有规定外,水蜜丸、水丸、浓缩水蜜丸和浓缩水丸均应在80℃以下干燥;含挥发性成分或淀粉较多的丸剂(包括糊丸)应在60℃以下干燥;不宜加热干燥的应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干燥。
五、制备蜡丸所用的蜂蜡应符合本版药典该饮片项下的规定。
制备时,将蜂蜡加热熔化,待冷却至60℃左右按比例加入药粉,棍合均匀,趁热按塑制法制丸,并注意保温。
六、凡需包衣和打光的丸剂,应使用各品种制法项下规定的包衣材料进行包衣和打光。
七、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
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
蜡丸表面应光滑无裂纹,丸内不得有蜡点和颗粒。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丸剂微生物一、微生物限度1.1 总生菌数总生菌数是指指丸剂中细菌和真菌的总数,其测定方法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规定进行。
在浸提液中每克细菌数不得超过10^4CFU,霉菌数不得超过10^3CFU。
1.2 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肠道致病菌,它的存在会对丸剂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大肠杆菌的检测在微生物限度中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规定,每克丸剂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10^2CFU。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和黏膜致病菌,其存在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感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规定,每克丸剂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不得超过10^2CFU。
1.4 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和酵母菌是丸剂中常见的真菌,其存在可能会导致产品变质和感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规定,每克丸剂中霉菌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2CFU。
二、微生物检验方法2.1 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目前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将样品悬浮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湿度来促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和形态来测定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
2.2 膜过滤法膜过滤法是一种通过将样品通过特殊的膜过滤器,将微生物过滤到膜上,并通过培养基来检测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对微生物含量要求比较严格的丸剂品种。
2.3 PCR法PCR法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扩增微生物基因来检测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并且对微生物的特异性比较高。
三、微生物限度的重要性微生物限度是丸剂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丸剂的质量和安全。
合格的微生物限度可以保证丸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因微生物污染导致的药品感染和变质。
在丸剂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是药物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其中关于丸剂的内容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为您全面解读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关于丸剂的内容,帮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丸剂的细节和意义。
1. 丸剂的定义和分类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对丸剂作了明确定义,同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丸剂是一种制剂形式,是将活性药物或药物的复配物质加入到辅料中,经过适当的处理,制成呈圆柱形的固体制剂。
根据药物和辅料的性质,丸剂又可以分为水丸、软丸、糖衣丸、薄膜衣丸等不同类型。
2. 丸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在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丸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也得到了详细的描述和规定。
包括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丸剂的成型工艺、炼丸、晾晒等工艺环节,以及对成品丸剂的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都有具体的规定。
3. 丸剂的临床应用和药效丸剂作为常见的药物制剂形式,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也对丸剂的临床应用和药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其用途、剂型选择和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4. 丸剂的发展趋势和展望本文还将从个人观点和理解的角度出发,共享对丸剂制剂形式发展趋势和展望的见解。
结合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探讨丸剂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可能的改进方向,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关于丸剂的内容涉及到了丸剂的定义、分类、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药效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文的全面解读,相信您对丸剂制剂形式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也希望本文的个人观点和展望能够为您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以上就是本文对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关于丸剂的内容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够为您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中对丸剂的内容是药物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对丸剂的定义、分类、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和药效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丸剂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内容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医药行业的从业者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xa一、前言我国药典是我国药物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药品质量,促进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用药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5年版的我国药典作为我国规范药品质量的依据,对于相关行业和人民裙众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的附录xa部分作为药典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药品标准化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xa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
二、附录xa的主要内容我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xa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关于药品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附录xa首先明确了药品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了科学性、可行性和切实性等要素,以确保药品标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科学性。
2.关于药品标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在这一部分,附录xa对药品标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了药品的命名、分类、注册、审批、监督和检验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药品的标准化管理能够全面、系统地进行。
3.补充标准附录xa还列出了一些补充标准,包括了一些特殊情况下药品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如对于一些罕见病药品、儿童用药品和老年人用药品等方面进行了专门规定。
4.国际合作与交流附录xa还对国际合作与交流进行了规定,以促进我国药品标准化管理的国际化和健全化。
三、附录xa的重要意义附录xa作为我国药典2005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规范药品标准化管理附录xa对药品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有助于规范各种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提高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2.补充药典内容附录xa列出了一些补充标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药品标准化管理进行了专门规定,充实了药典的内容,适应了不同情况下的药品标准化管理需求。
3.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附录xa对国际合作与交流进行了规定,有助于我国药品标准化管理的国际化和健全化,促进了我国药典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和交流。
四、附录xa的遵守和执行作为我国药典2005版的一部分,附录xa的内容应当得到各相关行业的积极遵守和执行。
凡例(2005年版一部)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中国药典》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指导原则,并把与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凡例和附录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修饰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未能概括的情况时,在正文各论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药典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并符合规定的品种。
附录中收载的指导原则,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一、本部正文分三部分排列: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二、正文品种中文名称按笔画数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丨ノ丶フ顺序排列;单列的饮片排在相应药材的后面,制剂中同一品种凡因规格不同而臻主标准内容不可须单列者,在其名称后加括号注明规格;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别按中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拉丁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顺序排列。
三、每一品种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⑴中文名称(必要时用括号加注副名),汉语拼音名与拉丁名;⑵来源;⑶处方;⑷制法;⑸性状;⑹鉴别;⑺检查;⑻浸出物;⑼含量测定;⑽性味与归经;⑾功能与主治;⑿用法与用量;⒀注意;⒁规格;⒂贮藏;⒃制剂等。
项目与要求四、药材的质量标准,一般按干品规定,特殊需用鲜品者,同时规定鲜品的标准,并规定鲜品用法与用量。
五、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均属各该药材的来源范畴。
药用部位一般系指已除去非药用部分的商品药材。
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附录va检测花青素一、概述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是我国药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附录va是对药品的质量标准进行检测的一个重要内容。
花青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各种药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花青素的含量的检测,不仅可以保证药品的质量,还可以对其生物活性的发挥进行评估,因此在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中对花青素的检测方法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二、检测方法花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分光光度法。
其中包括了试剂的准备、样品的制备、分光光度法的操作步骤等详细内容。
1. 试剂的准备试剂的准备是花青素含量检测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了乙醇、激发试剂和稀释试剂的配制方法,需要严格按照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附录va的要求进行制备。
2. 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是花青素含量检测的第二步,其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药材、药品的制备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药材、药品种类进行调整。
3. 分光光度法的操作步骤分光光度法是花青素含量检测的关键步骤,其中包括了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的操作方法、数据的处理等详细内容。
需要严格按照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附录va的要求进行操作。
三、结果分析花青素含量的检测结果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得出,根据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的标准,对花青素的含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根据不同的药材、药品种类,可以对花青素含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和评定,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
四、质量管理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附录va对花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作出了详细的规定,需要严格按照其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在进行质量管理时,需要关注试剂的质量、仪器的准确性、操作方法的标准性等方面,从而保证花青素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附录va对花青素含量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分光光度法是主要的检测手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我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附录va的要求进行操作,从而保证花青素含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品的质量提供保障。
附录Ⅴ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波长范围为:(1) 200~400nm 的紫外光区;(2)400~760nm 的可见光区;(3) 760~2500nm 的近红外光区;(4)2.5~25μm (按波数计为4000~ 400cm -1)的中红外光区。
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为保证测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所用仪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本附录规定,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A=lg T 1=Ecl式中 A 为吸光度;T 为透光率;E 为吸收系数,采用的表示方法是%11cm E ,其物理意义为当溶液浓度为1%(g/ml ),液层厚度为1cm 时的吸光度数值;c 为100ml 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 ; l 为液层厚度,cm 。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以及相应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
当已知某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后,可用同样条件将该供试品配成溶液,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由上式计算出供试品中该物质的含量。
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称比色分析。
附录Ⅴ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仪器的校正和检定1.波长 由于环境因素对机械部分的影响,仪器的波长经常会略有变动、因此除应定期对所用的仪器进行全面校正检定外,还应于测定前校正测定波长。
常用汞灯中的较强谱线237.83nm,253.65nm,275.28nm,296.73nm,313.l6nm,334.15nm,365.02nm,404.66nm,435.83nm,546. 07nm与576.96nm;或用仪器中氘灯的486.02nrn与656.10nm谱线进行校正;钬玻璃在波长279.4nm,287.5nm,333.7nm,360.9nm,418.5nm,460.0nm,484.5nm,536.2nm与637.5nm 处有尖锐吸收峰,也可作波长校正用,但因来源不同或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微小的变化,使用时应注意;近年来,常使用高氯酸钬溶液校正双光束仪器,以10%高氯酸溶液为溶剂,配制含氧化钬(Ho2O3) 4%的溶液,该溶液的吸收峰波长为241.13nm,278.10nm,287.18nm,333.44nm,345.47nm,361.31nm,416.28nm,451.30nm,485.29nm,536.64nm和640.52nm。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h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我国药典作为我国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一直以来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h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是对药品的质量和标准有着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h进行解读,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附录xh的作用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h是针对特殊类药品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定的。
这些特殊类药品包括了一些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特殊质子、标准参照物品等。
附录xh在我国药典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对特殊类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具体的标准和要求规定,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可靠。
2. 为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具体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利于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
3. 对特殊类药品的标准参照物品的要求进行规定,有助于提高药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附录xh的主要内容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h具体包括了哪些内容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物制品的规定:针对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贮藏条件、标签标识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规范和标准,以保障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2. 放射性药品的规定:对放射性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放射性检查、存储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规范,以保证放射性药品的安全可靠。
3. 特殊质子的规定:对特殊质子的生产工艺、贮藏条件、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以确保特殊质子的质量和安全。
4. 标准参照物品的要求:对标准参照物品的生产、贮藏、标识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规范,有利于提高标准参照物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附录xh的意义和作用我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h的出台,对我国药品质量的提高和药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 加强对特殊类药品的规范和管理,提高了这些特殊类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2. 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质量监管部门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有利于规范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
(医疗药品管理)中国药典年版一部附录 (三)附录Ⅸ G 干燥失重测定法取供试品,混杂均匀(如为较大的结晶,应先迅速捣碎使成2mm 以下的小粒),取约 1g 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重量,置与供试品相同条件下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满密称定,除还有规定外,在 105 ℃干燥至恒重。
由减失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干燥失重。
供试品干燥时,应平铺在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行超出5mm ,如为松散物质,厚度不行超出10mm 。
放入烘箱或干燥器进行干燥时,应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旁,或将瓶盖半开进行干燥;拿出时,须将称量瓶盖好。
置烘箱内干燥的供试品,应在干燥后拿出置干燥器中放冷,而后称定重量。
供试品如未达规定的干燥温度即消融时,除还有规定外,应先将供试品在低于熔点 5~ 10 ℃的温度下干燥至大多数水分除掉后,再按规定条件干燥。
当用减压干燥器(平常为室温)或恒温减压干燥器(温度应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设置)时,除还有规定外,压力应在 2.67kPa ( 20mmHg)以下。
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或硅胶;恒温减压干燥器中常用的干燥剂为五氧化二磷。
干燥剂应及时更换。
附录Ⅸ H 水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出3mm 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 3mm 以下的可不破碎;减压干燥法需经过二号筛。
第一法(烘干法)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取供试品 2 ~5g ,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出5mm ;松散供试品不超出10mm ;精美称定,打开瓶盖在100 ~105 ℃干燥 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 分钟,精美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 1 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出5mg 为止。
依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第二法(甲苯法)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仪器装置如图。
A 为 500ml的短颈圆底烧瓶;B为水分测定管;C为直形冷凝管,外管长 40cm 。
凡例(2005年版一部)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中国药典》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指导原则,并把与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凡例和附录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修饰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未能概括的情况时,在正文各论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药典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并符合规定的品种。
附录中收载的指导原则,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一、本部正文分三部分排列: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二、正文品种中文名称按笔画数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丨ノ丶フ顺序排列;单列的饮片排在相应药材的后面,制剂中同一品种凡因规格不同而臻主标准内容不可须单列者,在其名称后加括号注明规格;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别按中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拉丁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顺序排列。
三、每一品种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⑴中文名称(必要时用括号加注副名),汉语拼音名与拉丁名;⑵来源;⑶处方;⑷制法;⑸性状;⑹鉴别;⑺检查;⑻浸出物;⑼含量测定;⑽性味与归经;⑾功能与主治;⑿用法与用量;⒀注意;⒁规格;⒂贮藏;⒃制剂等。
项目与要求四、药材的质量标准,一般按干品规定,特殊需用鲜品者,同时规定鲜品的标准,并规定鲜品用法与用量。
五、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均属各该药材的来源范畴。
药用部位一般系指已除去非药用部分的商品药材。
附录IX H水分测定法测定用的供试品,一般先破碎成直径不超过3mm的颗粒或碎片;直径和长度在3mm 以下的可不破碎;减压干燥法需通过二号筛。
第一法(烘干法)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第二法(甲苯法)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测定法取供试品适量(约相当于含水量1~4ml),精密称定,置短颈圆底烧瓶中,加甲苯约200ml,必要时加入干燥、洁净的沸石或玻璃珠数粒,将仪器各部分连接,自冷凝管顶端加入甲苯,至充满水分测定管的狭细部分。
将短颈圆底烧瓶置电热套中或用其他适宜方法缓缓加热,待甲苯开始沸腾时,调节温度,使每秒钟馏出2滴。
待水分完全馏出,即测定管刻度部分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将冷凝管内部先用甲苯冲洗,再用饱蘸甲苯的长刷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将管壁上附着的甲苯推下,继续蒸馏5分钟,放冷至室温,拆卸装置,如有水黏附在水分测定管的管壁上,可用蘸甲苯的铜丝推下,放置,使水分与甲苯完全分离(可加亚甲蓝粉末少量,使水染成蓝色,以便分离观察)。
检读水量,并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附注】用化学纯甲苯直接测定,必要时甲苯可先加水少量,充分振摇后放置,将水层分离弃去,经蒸馏后使用。
第三法(减压干燥法)本法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减压干燥器取直径12cm左右的培养皿,加入五氧化二磷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5~1cm 的厚度,放入直径30cm的减压干燥器中。
测定法取供试品2~4g,混合均匀,分取约0.5~1g,置已在供试品同样条件下干燥并称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打开瓶盖,放入上述减压干燥器中,减压至2.67kPa(20mmHg)以下持续半小时,室温放置24小时。
凡例(2005年版一部)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
《中国药典》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指导原则,并把与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
“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凡例和附录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修饰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未能概括的情况时,在正文各论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药典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并符合规定的品种。
附录中收载的指导原则,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一、本部正文分三部分排列: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
二、正文品种中文名称按笔画数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丨ノ丶フ顺序排列;单列的饮片排在相应药材的后面,制剂中同一品种凡因规格不同而臻主标准内容不可须单列者,在其名称后加括号注明规格;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别按中文索引、汉语拼音索引、拉丁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顺序排列。
三、每一品种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⑴中文名称(必要时用括号加注副名),汉语拼音名与拉丁名;⑵来源;⑶处方;⑷制法;⑸性状;⑹鉴别;⑺检查;⑻浸出物;⑼含量测定;⑽性味与归经;⑾功能与主治;⑿用法与用量;⒀注意;⒁规格;⒂贮藏;⒃制剂等。
项目与要求四、药材的质量标准,一般按干品规定,特殊需用鲜品者,同时规定鲜品的标准,并规定鲜品用法与用量。
五、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均属各该药材的来源范畴。
药用部位一般系指已除去非药用部分的商品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