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致良知四合院最新学习心得体会笔记5篇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企业致良知四合院学习心得体会企业致良知四合院是一个拥有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创新学习平台。
在参与企业致良知四合院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心得体会。
首先,企业致良知四合院教育平台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环境。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其独特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吸引了我。
在这个古朴而庄严的环境中,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这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
其次,企业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注重培养个人素质和品德。
学习平台不仅提供了专业知识的教育,还注重培养个人的品德素养。
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讲座和讨论,我学到了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有道德感的人。
这种全面的教育有助于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并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企业致良知四合院学习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平台提供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机会。
通过与企业家、专家和领导者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学习到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来解决问题。
这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竞争力。
第四,企业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注重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培养。
在学习平台中,我们经常会进行团队项目和活动,这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交流,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团队。
这种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的教育对于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企业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学习平台提供了实际的案例和经验分享,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并总结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最后,企业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注重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学习平台中,我们被鼓励自主学习和不断进取。
平台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课程,帮助我们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2023致良知四合院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在2023年,我有幸成为了致良知四合院的一员,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和学术氛围的地方。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体会,分享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学会了自主学习。
在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是自主的,老师并不会像在学校一样强制性地灌输知识给我们,而是给予我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方向,然后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去探索和研究。
这种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其次,我学会了合作学习。
在致良知四合院,我们经常要组队合作完成一些项目和任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重要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互相帮助和支持,懂得了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另外,我学会了多元化思维。
在致良知四合院,我们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学术领域。
我们经常参加各种讲座和研讨会,接触各种不同领域的学术知识。
这让我学会了拓宽自己的思维和眼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培养了我对问题的创新思维和思考能力。
最后,我还学会了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
在致良知四合院,我们要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任务,没有人监督我们,我们只能依靠自己来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这让我学会了合理利用时间,高效完成任务的能力。
同时,也让我学会了自我管理,要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自律和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总的来说,2023年作为致良知四合院的一员,我收获了很多。
在这一年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学会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元化思维和自我管理,这些都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能力将会在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我成为一个更有能力和素质的人。
感谢致良知四合院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我将会一直努力学习和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9致良知四合院雁栖湖企业家论坛演讲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5篇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后感今天老师分享了两个点:知行合一和中华文化。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本合一,老师用说谎的例子告诉我们错行一定是错知导致的,只有正知才会引发正行,从错知错行向正知正行攀登即为”致良知”。
文化是人的思想、行为、习俗、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等的总和,说一个人有文化,是指他的胸怀、能量、境界、格局、胸怀。
只有不断地致良知,向正知正行攀登,才会从内心外化到人散发出的文化气质。
这两个点都非易事,需要不断学习实践。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心得1,如果单从知和行是一件事,这个角度去理解知行合一,每个人都是知行合一的。
这个知不是口头说的我知道了,而是内心真实的认知,比如说撒谎是不好的,比如吸烟有害健康,当撒谎和吸烟的时候,其实内心并不这样认为,而是觉得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不大,所以撒谎和吸烟。
2,为什么还要学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合一,既是说知行是一件事,也是在说应该符合道,一就是道,也是天理,也是良知,也是趋势。
只有知和行,都符合道,才能正知正行,更好的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3,中华文化中的三观就是人道,是大我,是内在的感知认同和外在的行为表现。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体会1、责己是一种能量,是可以提升自己的一种赋能。
常常积极地责己,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由内而外找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量。
2、责己不是一味贬低自己、怪责自己。
而是说面对问题,我们先不要把责任都往外推,都在别人身上找毛病。
责已心是自省自查,透过表象看本质,寻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
刘老师举例,说给客户的提报PPT中,客户发现了一个明显错误。
刘老师说他当时第一反应是,”这个文件是墨竹老师最后审核的,他应该担责”。
学习完《九问责己》后,发现自己的心态不对,文件撰写人本身就不应该出错,出了问题也不是第一时间躲避责任、推卸责任。
而是自己主动自省,在下一次工作中防微杜渐,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普通人的致良知每日心得《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优秀5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这5篇《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是来自于作者的普通人的致良知每日心得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致良知》学习心得体会篇一王阳明被称为古今一完人,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他有一门很厉害的学问。
这门学问,如果我们能学会一半,也必然能成就一生,这就是致良知的大学问。
何为致良知?良知,即本我真心,致,就是实践磨砺。
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
"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之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那么,致良知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这在王阳明身上体现的较充分。
当时宁王造反,王阳明原本有其他任务在身,但他毫不犹豫前往平叛。
此时的大明王朝政治形势波诡云谲,很难说谁成谁败。
朝廷官员不愿开罪宁王,也都选择明哲保身,只有王阳明知难而上。
他也不是没有担心,他甚至让家人在自己家门外环布柴草,说一旦事败,定不肯被俘,全家举火自焚。
说明当时形势何其严迫。
但是王阳明为什么可以挺身而出?就是因为"致良知",听从内心光明的指引。
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行为准则、行动智慧全都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
除了在大事上不糊涂,在日常生活中,致良知也是走向快乐人生的法宝。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在王阳明看来,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
2019致良知四合院演讲分享学习心得体会5篇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后感1.动机至纯,了无私心,要做到完全没有私心基本上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想修心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更深的认识自己,如果我们能够多为别人着想一点,少一点私心,在境界上和格局上也就能有所提高,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利他,助人就是助己2.通过这几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责己自省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找别人的问题,挑别人的毛病很简单,但是这对我们自身毫无用处,你不可能去轻易的改变别人,我们应该从自身找出问题,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抱怨3.我觉得人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的去学习,去挖掘自己内心的宝藏,精彩而高级的活着。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心得一、修行胡季强在演讲中说:“修行就是修复自己跟世界的关系。
企业家,经营就是修复和员工、客户、社会的关系。
”那么我对修行的认识是什么?我该如何修行?人们常说活着就是一种修行,是持续不断、长期的、为其一生行为,我查了百度修行的目的是“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
一开始看起来很大、很空,感觉没有落脚的地方,不知道改如何去修行,想了很久,才明白修行就在生活当中,自己的思想、言语、行动都是修行表现。
借助圣贤语录从下修己:“善思”谦卑,不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从私欲上做减法。
“善言”不恶语相向,不欺骗、不妄说大话。
“善行”不触犯法律,勤奋务实,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二、动机之纯,了无私心78岁的稻盛就任日航董事长,和员工的心连在一起,同频共振。
用巨大的人格力量,把经营管理变成了所有员工的自觉行动,用心去换心。
只有没有私欲,动机纯良时人的能量才能无限大,才能影响、感染到别人,才能和你同频共振、思想统一。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体会1.想要提升人格的力量,就要去建设自己的心灵。
起心动念,只有心里特别想做一件事,才能动念,才能把事情做成功,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也要自信。
2019致良知四合院学习心得体会笔记5篇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后感1,不以聪明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从来不喜欢被别人夸自己聪明,原因是觉得强调了父母遗传的天赋而被忽略了自身的努力,但却未深入思考,被夸聪明,可能是因为表现出了小聪明,而非真的勤奋好学。
2,立志为里,勤学为表。
立志在人,感愿在事。
立志在内心,勤学在表现。
勤学不止是勤奋,勤学更是思考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不只是学习知识,妆点门面,更是要真知真行,知行合一,不断自我提升。
3,人格的力量与真理的力量。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就是人格的力量。
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工具,技巧,就是真理的力量。
两者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心得1、知行合一,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但这个“知行本一”不一定就是好的、正确的。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知道道理是一回事,内心想的是另一种念头,那行为表现出来的一定是自己心里想的,而不是那个应该知道的道理。
比如沉迷游戏、吸烟等等,一定是心里觉得这样让自己更好,才会一直去做。
所以,正确的“知行合一”,是要在正知正行上下功夫。
正知才会正行,正行即正知。
2、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外在的艺术表现、技艺技术,其实是内在精神、心里的感受的呈现。
3、中庸是中华智慧,是不偏不倚、不前不后,是顶天立地。
4、中华文化是真正的利他,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
5、影响他人从提升自己开始,身教重于言教。
6、善意的谎言是缺乏智慧的处理方式,一个连善意的谎言都没有的人,是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7、如何让心平静,在纷杂事务中还能静心学习?还是需要通过学习,有了正知正念,就会有清晰的评判标准,就能高效快速做出抉择。
团队共同的学习,共同的进步,就能提升整体的素质,就能解决学习与事务之间时间调配的问题。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体会“心即理”。
“知行合一”以“心即理”为前提,简言之,还是自古以来人为什么而活着的老问题。
致良知四合院2019演讲分享最新心得体会笔记总结5篇精选----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后感第一个步骤: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有怎样的心就能成就怎样的事业,所有的一切都源于我们自己这颗心。
第二个步骤:发现前所未有的机会,这种机会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需要,但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方面也是社会需要,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第三个步骤: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无形的心与心的链接,这份链接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也是最强有力的,是别人学不到的。
当我们与同事、员工、客户、业主、用户建立了心与心的链接时,这就会为我们生命中最大的财富,是创业成功最根本的驱动力。
3.0的项目之所以能像雪球一样“滚”下去,一般而言,是因为有志愿者的出现。
3.0项目本质上是利益人心的事业。
当人们在内心感受到阳光和温暖,当人们的生命焕然一新之时,当用户成为志愿者的时候,我们的口碑就会被广为传播,因而形成良性闭环。
第四个步骤:为了成就利益人心的使命,我们要履心成地,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然后为那些与我们有缘的民众带去心灵的温暖和光明。
同时,我们也能拥有真正的成功:以健全的心灵品质,依道而行,达成目标,同时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从这四步骤来说,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利他心。
做一个质朴,有梦想的人。
用行动及心灵感悟身边的人,这是我的心灵感悟。
作为一名即将创业者来说,如何发现机遇以及把握机遇,这些都和心灵相关联。
事业做的大小,成败,很多方面都和心灵相关。
阅读这四个步骤。
感觉发现自己的心灵宝藏,发现了机遇。
加油。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心得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通过马老师,接触到《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这本书,走进了致良知四合院,刚开始的时候对致良知四合院是一种朦胧的感觉,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组织啊?是干什么的?也不知道它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但是通过几次老师的分享和线下的学习,我大概知道了致良知。
2019致良知四合院演讲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精选近日,“2019雁栖湖企业家论坛暨未来之星学习会”在北京雁栖湖畔震撼开幕,4000位商业精英、中外学者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商业文明。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雁栖湖企业家论坛观后感2017年,3.0企业初次亮相雁栖湖,展现新商业文明的曙光!2018年,100个3.0企业方案庄严呈现,新商业文明呼之欲出!2019年,4000位商业精英,再聚雁栖湖,呈现新商业文明温暖世界、化育人心的伟大力量!不同于以往,2019年雁栖湖企业家论坛将扩展为7天的“未来之星”学习会。
围绕“心-道-德-事”四部曲,呈现“知行合一学习法”的精髓,展现3.0企业方案,提供最美家庭建设方案、个人心灵成长方案,向社会奉上一份源于中华文化的完美答卷!本次论坛从倒计时100天开始,正式开启百日学习的大幕。
在这一百天里,四合院将推出多项学习项目,助力每位学员收获家庭和事业的飞跃。
每个人,既是学习者,也是志愿者,更是创造者,通过百日学习和真诚参与,共同创造一场惊艳的思想盛宴!1. “双直达”直播课堂启动在倒计时100天,四合院将正式启动双直达:直达家庭、直达企业。
四合院隆重推出“四合院企业课堂”,将由白立新老师以及多位著名企业家共同授课,面向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讲解3.0企业方案。
通过直达各大中小微企业,助力企业探索并建设3.0企业方案,打开事业的新天地,构建成长的新动力!四合院同时推出“四合院家庭课堂”,由方子老师携手家庭建设研究院的志愿者们,每天分享建设最美家庭的优秀案例,通过互动问答,共同探讨家庭建设之道。
四合院将助力千千万万个家庭建设最美家庭!2. “家庭建设研究院”成立为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成立“家庭建设研究院”,提供大道至简的家庭建设解决方案。
3. “向东时光”四合院FM栏目开播8月,四合院开播“向东时光”音频栏目。
雁栖湖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感悟学习心得(精选5篇)雁栖湖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感悟学习心得篇1何为“仁爱之心”?阳明心学说让我们放下私欲,便能生起一份仁爱。
白老师在回答中说:“要拥有这份仁爱,要有这么一份担当,和报效祖国的能量。
”我的理解是,要拥有一颗仁爱之心,担当、崇高感、洞察力三者缺一不可。
早在多年以前,任正非的著名语录已经广为流传:“华为没有院士,只有院土。
”因为担当,因为崇高的使命感,华为才得以快速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回归初心,回归仁爱之心,才能洞察发声者的诉求。
何为“无声的呼唤”?因为无声,所以这种呼唤是细妙的、微妙的,很难被觉察到,尽管很难被察觉,但是它却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如何塑造以客户为导向的思维。
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以一颗仁爱之心,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感知别人感知不到的东西,才能洞察什么是“无声的呼唤”,才能实现与“无声的呼唤”进行无缝链接。
今天的品牌该如何定位?像慈母一样感知自己孩子的所思所求,以一颗仁爱之心倾听消费者的“无声的呼唤”。
雁栖湖致良知四合院学习感悟学习心得篇2第一点,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白“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这句话的含义。
以往我只看见“良知”两个字,这次学习,尤其是“南赣治理”那五篇文章(《申谕十家牌法》《告谕浰头巢贼》《祭浰头山神文》《教约》《南赣乡约》)的学习,让我看到了“力量”二字的伟大。
我们刚开始学习致良知,自己还没有找对方向,就很着急地让企业员工或者家人也跟着学。
可我发现阳明先生在治理南赣时没有提到一句“致良知”,更没有过说教。
这其实就是一种力量的体现,是良知之“用”的体现。
我之前主要着在对良知的“致”上,并没有看到它的力量。
但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寻找这种力量。
第二点是关于“无所待而兴起”的理解。
海峰老师在分享阳明先生40天生擒宁王的故事时,说到“必定胜”和“必须胜”这两个词。
我似乎明白了一点,我认为“必须胜”大于等于“必定胜”。
致良知四合院,是一个以企业家为主体、王阳明心学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整理了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学习心得精选5篇,欢迎参考借鉴。
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学习心得“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天生的善良。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就是知行合一。
人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友文化、有信念,有一颗宽大的心,既然人生中有某些事情要面对,与其做无所谓的挣扎,还不如放下心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有幻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克服所谓的困难,用自己的努力体验前人经历过的境界,只要打通心灵的一些关节,做什么事情都能适应都能做得做得很好,每天想不通的时候,问下自己“要是圣人处于这种环境下,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呢”所以努力让自己做事情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首先要培养自己接受现实的心态,放弃一些负面情绪,以一种积极、冷静、乐观的态度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只有这样,我的内心才会发出巨大的能量,心平气和的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并把事情做到最好。
对于企业的“良知”就是对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作为一名员工,做任何事情要从公司利益出发,公司的利益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要正确地面对问题,用“致良知”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进步了!企业也就发展了!致良知四合院主题论坛学习心得二人生的重大秘密,到底是什么?形形色色的人物故事告诉我们,生命并非一张白纸!每个人与生俱来拥有不同的“生命底色”。
生命底色不同,因而人们就呈现出千差万别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天生就是“孩子王”,有的人天生就喜欢读书学习,有的人生来就很勇敢,有的人从小就很胆小,有的人从小就很自私……有的人“命”好,生于豪门且天生丽质;有人的“命”不够好,出身寒门且资质平平。
每个人生而不同,我们要正视人生起点的天差地别。
然而,这并非人生真相,也不是人生本质。
根据圣贤的教诲,如今我们明白,在这一人生表象背后,有一个惊天的秘密。
2019致良知四合院最新学习心得体会笔记5
篇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后感
1,不以聪明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从来不喜欢被别人夸自己聪明,原因是觉得强调了父母遗传的天赋而被忽略了自身的努力,但却未深入思考,被夸聪明,可能是因为表现出了小聪明,而非真的勤奋好学。
2,立志为里,勤学为表。
立志在人,感愿在事。
立志在内心,勤学在表现。
勤学不止是勤奋,勤学更是思考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
不只是学习知识,妆点门面,更是要真知真行,知行合一,不断自我提升。
3,人格的力量与真理的力量。
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就是人格的力量。
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工具,技巧,就是真理的力量。
两者需要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心得
1、知行合一,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但这个”知行本一”不一定就是好的、正确的。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知道道理是一回事,
内心想的是另一种念头,那行为表现出来的一定是自己心里想的,而不是那个应该知道的道理。
比如沉迷游戏、吸烟等等,一定是心里觉得这样让自己更好,才会一直去做。
所以,正确的”知行合一”,是要在正知正行上下功夫。
正知才会正行,正行即正知。
2、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外在的艺术表现、技艺技术,其实是内在精神、心里的感受的呈现。
3、中庸是中华智慧,是不偏不倚、不前不后,是顶天立地。
4、中华文化是真正的利他,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
5、影响他人从提升自己开始,身教重于言教。
6、善意的谎言是缺乏智慧的处理方式,一个连善意的谎言都没有的人,是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7、如何让心平静,在纷杂事务中还能静心学习?还是需要通过学习,有了正知正念,就会有清晰的评判标准,就能高效快速做出抉择。
团队共同的学习,共同的进步,就能提升整体的素质,就能解决学习与事务之间时间调配的问题。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体会
“心即理”。
”知行合一”以”心即理”为前提,简言之,还是自古以来人为什么而活着的老问题。
知行之外,另有一个真正的底层动因。
那就是主体,也可称自我。
不明白自我,就不能找到价值。
所以古哲人把认识自己作为哲学的最高智慧。
“致良知”。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所有一切都是在追寻大道的基础上,也就是在良知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借口。
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很高的境界。
自古以来境界不高的人,贪婪算计的没有一个能成大事的。
追求知行合一,境界高,宽阔的胸怀可以广纳贤才,收获人心,成就伟业。
在追求高境界过程中,才能更有动力不断学习,完善自己。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感想
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本。
知而不行,就是不知。
从错知错行到正知正行攀登,知行包括,错知错行,恶知恶行,浅知浅行,深知深知。
正知正行(天理良知)。
文化是人的行为,思想,习俗,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是心的呈现,是去除小我成就大我。
中华文化,真心对别人好,仁者无敌,自能无敌无天下。
中庸不偏不倚体现在智慧上。
谦虚,胸怀,包容别人,谦和的人有非常大的成长力。
真诚老实不说谎,厚重成事,能托妻寄子,虽千万人吾往也。
学习道理都明白,用在事上很难。
学与行遇到瓶颈。
2019致良知四合院观看学习
今天的课主要说了知行合一和中国文化,我的理解就是想和做不光是简单的统一,从最初的认识错知错行和正知正行到天理合一(此处
最终的高度的用词没记住不够准确,大意就是大众公认的认可的一个好的行为准则)是一个逐步攀登的过程,刘老师的解释知和行原本就是统一的,我这样想就这样做了没有对错之分,后来想想也会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去有些事不会想那么多,也就是常说的”不过脑子”看见产生的结果了才知道”哦!原来这样。
我的理解是想和做是两种行为,我们需要通过参照”过来人或是公认”的标准来修正他们统一的一个过程。
中国文化讲的不多,对于传统文化我个人除了书法其他不是很喜欢,我的认知里人类文明的演变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蜕变过程,所有不合时宜、不符合人性、落后不能满足需求的东西都会慢慢被淘汰,如果能实现穿越我想绝大数人是不愿再退回去的,这也说明潜意识里大家已公认现在或是未来的生活方式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金一南教授的《心胜》视频我看了好几遍,每一次看完都热血澎湃。
尤其听到杨靖宇那句,”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朱德在南昌起义南下队伍全军覆没后,依靠心胜,保留住中国革命的火种,激励仅存的八百多人继续前进。
最后百万雄狮渡江去,解放全中国。
心胜不是唯心主义,心胜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我们由内而外焕发的生命力。
1、战胜对手有两次,一次在自己心中。
2、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
3、历史因少数人的坚持而改变,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随波逐流,而成为中流砥柱。
4、中国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光明,就能驱走黑暗。
就能从困苦中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