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与普通话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18
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四川方言翻译1:“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例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2、“弯酸”:指挑剔的意思!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3:“萨过”: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过了,就到这里!”4:“几哈些”:是催促别人快点的意思!比如:“快,几哈些吃完哈,人家等到起的”5:“巴郎(喜)不得”:就是别人想的和做的正好是自己想的!比如:“他倒巴郎不得和你去去吃饭哦”6:“掘货”:意思就是此人很没水准,很不入流。
比如:“你个掘货!”7:“斩劲” 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8:“苟“ 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很吝啬的意思。
比如:“你不要看大哥那个样子,其实是个苟的很!”9:“歪”:形容一个人很凶的意思!或者是种表面怕心头怕的一种牵强!比如:“你很歪哦!!知道我是干啥子的不哦?(其实自己啥子都不是!)”10:“狗儿麻糖”:是说很杂乱的意思!比如:“今天老子去上网,啥子狗儿麻糖的人都有。
“11:、“绵” 意思是表达一个事物和一个人做事情很拖,性格很慢,很缠绵!比如:“你做事情不要那么绵嘛要的不哦?快点!”12:“求” 取代“什么”的意思!比如:”你求都不懂!”13:吃刹午” 意思就是吃中午饭的意思。
一般出现在农村大人喊小孩吃饭的场境。
比如:二娃子,莫放牛啦。
快回来吃刹午!14:、“一哈” 就是一起或者一块的意思!比如:“今天去吃饭,把他们一哈都喊上!”15:毛焦火辣” 形容一个人烦躁,急躁的意思!比如:“你的牌打得好差哦,输的我毛椒火辣的!”16:、“落教”: 就是说这个人比较懂事,听话。
旺苍人常常来比喻孩子!比如:“那娃儿还比较落较!说了他就不闹了”17:“打捶” 意思是打架的意思。
比如:“你两个一天到黑都在打捶常用语言翻译巴倒——粘住了板眼儿——搞笑、喜剧、花样多帮翘八硬——很硬帮重——很重包谷——玉米背时——倒霉,活该鼻达龙——流着并不时地吸着鼻涕的人不摆喽——太厉害了,太好了不得——不会,不可能不得了——了不得了,很厉害了,受不了了出租车= 猪儿小纸条=飞飞儿胖子= 闷墩儿闪电=火闪风筝=风曲儿地方=踏踏里面=吼头青蛙=切猫儿赖蛤蟆=赖格宝螃蟹=盘海鹦鹉=恩儿蜻蜓=丁丁猫儿蚯蚓=曲蟮儿,曲蟮子蟋蟀=赵机子老婆=老妞儿,婆娘接吻=啃兔儿脑壳,打波儿,亲嘴儿内裤=遥裤,火炮儿手肘=倒拐子膝盖=客西头儿小便=屙尿/改手拖鞋=杀板儿孩中间商=川川儿板车=甲甲车石头剪刀布=石砌儿(石qu'er)看=QIO、捏=RUA提=DIA东西少=滴点儿全部=一哈一巴掌=一耳屎好了=归意了打架=打锤,格捏冷=冰欠非常黑=区马黑场面宏大=好大的阵仗形容满的=扑修闷嫌搓澡=搓夹夹直走=抵拢转弯=倒拐说话=开腔打扮=妖艳儿天气冷=冷飕飕形容急忙慌慌的=惊风火扯撵趟趟儿=跟斗儿扑爬麻烦=恼火衣服穿的紧=鼓丁暴涨形容身上摸的钱了=分儿都不分儿了形容东西煮得很软=稀溜pa形容做事情很投入=眯到脑壳胡牌=guo了听牌=下叫吃多了不消化=丁到了东西少,小气=扣扣儿恶心=挖连不踏实=李扯火打哈欠=打豁孩显怂相=TOU怂躲起=强起装怪=der啊当的买便宜货=买乡因/买欺头关紧(门窗等)=关得清死严缝/关得帮紧经常=环是,崩程反而=颠转很可能=多半故意=利边狼吞虎咽=穷劳饿瞎一只眼的人=边花儿一只脚有问题的人=掰掰儿形容一个人不修边幅=日不笼耸/鬼迷日眼不懂事的人=广儿石试一下=告一哈没关系=莫来头,不存形容一个人厉害=歪得很对自己孩子的爱称——幺儿闲谈=摆龙门阵吹牛=冲壳子开玩笑=涮坛子不务正业=打滥仗吵架/闹矛盾=扯筋/扯皮赤条条的=光懂懂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对比四川话,又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属汉语西南西南官话的主要使用地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大部、湖南西北部、广西西北部的语言。
四川方言对照四川方言,那可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对照对照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差异。
先来说说日常用语。
在四川,打招呼可不只是简单的“你好”,而是“吃了没得?” 要是回答“还没吃”,对方可能就会热情地说“那赶忙去吃噻!”这“赶忙”在普通话里就是“赶紧”的意思。
形容一个东西“很”怎么样,四川方言里常用“好”这个字。
比如说“好热”“好辣”“好甜”。
而普通话里,更多是用“很”字。
还有关于时间的表达。
在四川,“今天”会说成“今tian er”,“明天”是“明tian er”,“昨天”则是“昨tian er”。
“一会儿”在四川话里叫“一哈儿”。
再看看对人的称呼。
长辈方面,爷爷叫“公”,奶奶叫“婆”。
小孩子呢,会被亲切地叫做“娃儿”。
年轻女孩叫“妹儿”,年轻男孩叫“娃儿”或者“男娃儿”。
说到动作,“站”在四川话里是“立起”,“蹲下”叫“跍倒”。
“跨过去”会说成“蹁过去”。
形容物品的位置,“里面”叫“里头”,“外面”是“外头”。
“角落”称为“咔咔角角”。
四川方言里的形容词也特别有意思。
形容颜色深,会说“黢黑”;形容颜色白,是“讯白”;形容东西很软,说“耙和”;形容硬就是“梆硬”。
还有一些独特的词汇。
“洗白”不是把东西洗干净,而是指事情失败或者人死亡;“扯皮”不是真的扯什么皮,而是指吵架或者闹纠纷;“巴适”表示舒适、满意;“安逸”也是表达舒服、美好。
四川方言的语气词也很丰富。
“嘛”“噻”“哟”“咹”等等,用在不同的句子里,表达的情感和语气都不一样。
比如“你要去嘛?”“快点走噻!”“好安逸哟!”“你说啥子咹?”在表达情感方面,四川方言更是生动形象。
高兴的时候会说“欢喜惨了”,生气的时候可能会吼“鬼火冒”,惊讶会叫“惊抓抓”的。
四川方言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幽默和诙谐。
比如“你莫逗我笑了,我肚子都笑痛了”,“他那个人瓜兮兮的”,让人听了就忍不住乐。
总的来说,四川方言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音方面和词汇方面的异同:语音方面:声母,四川话有20个声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只有舌尖前音,没有舌尖后音。
[n]与[1]不分等特点。
韵母,四川话有36个韵母,总数比普通话少。
声调,四川话通常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4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55、21、53、213,还有韵母儿化现象。
词汇和语法方面:名词约占四川话方言条目总数的三分之一,特点是其与普通话的词干相同,词缀不同。
四川话常在名词后加“子”、“巴”等词尾构成方言。
动词,四川话的普通话差异较大,四川话中动词一般不用重叠式。
短暂动作常用动词后面加“一下”来表示,例如“转一下”,不用“转转”。
形容词,四川话里的形容词,有的用特有的方言字来表示,如莽(意:傻、憨、身材粗壮等)。
有的借用普通话中的同音字,如汤水。
四川话中形容词的生动形式相当丰富,在形容词词根的前后都可加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构成生动形式,表达各种不同的状态、感情色彩。
如“瓜(傻)”,如“瓜稀稀”。
代词,四川话的代词主要有哪个(谁)。
量词四川话的物量词,如:匹:一匹瓦。
副词,四川话表示程度的副词较多,如:多:她对你多巴适的。
焦:焦苦。
举例说明汉字为什么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和拼音文字不同。
拼音文字用字母把音素或音节表示出来。
一般地说,只要掌握了字母和拼音规则,听到一个词就可以写下来,看到一个字就可以念出来。
而汉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词素的。
汉字不和汉语的语音发生直接的联系。
用汉字写的材料,汉语的不同方言地区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言读出来。
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语素,不能直接表示出读音。
一般把汉字看成音形义的统一体,带有极强的表意性。
比如:“木”极像树木,“月”与月亮外形相似,而“从”像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的后面。
以上的例子都是用字的形体来表示语言里的词义的,没有表音成分。
即使是形声字(如“问”、“霖”),虽然有了声旁“门”、“林”,但这种表音成分并不能确定字的完全正确的读音,而是要依靠表意成分“口”、“雨”才能确定汉字所表示的意义。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对照在世界上百种语系之中,汉语是人类利用得最多的语系。
在中国几十个语种中,又是以北方话为主的普通话为官方话;而四川话则是与普通话最接近的一个语种。
那么,作为四川人,或是你了解四川话的人,你有哪些方言还不为人知呢?贡献出来吧,让大家分享。
四川方言(普通话)对照抓子嘛?(干什么?)神戳戳的(神经兮兮的)脑壳(脑袋)日疯倒癫的(故意的作弄人)光董董儿(一丝不挂)好球意思(不讲道义、不要脸)莫求意思(没有意义)拖海(拖鞋)措箕(撮箕)二回(下一次)垮竿儿了(倒闭了、倒下了)啷多(那么多)哈批戳戳的(傻子)鼻搭龙(老是挂着两条鼻涕)念胧(鼻涕)懒批(懒鬼)先人板板(把别人的老祖宗搬出来骂)批啰嗦(慢、做事慢)花包谷杂种(骂人的,野种的意思,也是形容被骂的人做人不地道)早包谷(早生儿的意思)日不弄耸,猫儿钻灶孔(形容一个人灰头士脸的)幺儿(长辈对晚辈的昵称)幺妹儿(一般对姑娘的称呼)保保(干爹)保娘(干妈)扯东盖西(形容一个人用某个东西来遮盖另外一个东西)知青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的称呼)跳三儿(财来财又去,存不住钱的人)窑裤儿(内裤)鼓捣起(强迫)开黄腔(不懂装懂乱说话)抠鼻子屎吃的(形容小气、吝啬)不摆了(指某样东西或事情安逸)几爷子些(同伙)砍老壳(骂人的话)街娃儿(混社会的小混混)舔盘子的(讨饭的)讨口子(叫花子)猴急急的(一副小人的嘴脸暴露出来)舀屎瓢(别人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瞎打岔)皮陀(拳头)安逸(爽)拢了、拢咯(到达、到了)来哒(来了)快咯(快了、快到了)倒拐(转弯)日股弄棒的(不务正业)好耍(好玩)屁相干(不关你的事)吃莽莽(吃奶)悬吊吊的(七上八下的)风扯扯的(疯癫)客膝头儿或客席波罗(膝盖)牛脚窝窝儿(鸟不拉屎的地方)鸡母(母鸡)鸡公(公鸡)鸡儿子(小鸡)板澡(洗澡)到拐子(肘关节)吊儿郎当(不正经)活甩甩的(没有办好)卵的(不靠谱)浪闷嘛(啥子)咋整(怎么办)咋个嘛(怎么回事)拿个(哪个)吃壳子(吃亏)冲壳子(说大话)吹壳子(侃大山、聊天)铲铲(不相信)卵铲(不信任)哈戳戳的(胆子大)瓜西西的(傻)幺台(结束)哪个塔塔(什么地方)闪个电话(打个电话)却一眼(看一下)打马虎眼(天快黑了)嘛处处亮(天快两了)哈哈儿时间(时间短)咩切都没有打一下(没有停顿的意思)。
四川方言对照四川方言,那可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对照对照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一些差异,感受一下这独特的魅力。
先说发音吧,四川方言在声调上就有自己的特点。
比如普通话里的一声,在四川话里常常会变成二声。
像“妈”这个字,普通话读“mā”,四川话可能就念“má”。
还有“哥”,普通话是“gē”,四川话就成了“guō”。
词汇方面,那差异就更大了。
比如“啥子”,这就是四川话里“什么”的意思。
要是听到有人问“你在搞啥子?”别懵,其实就是在问“你在做什么?”还有“巴适”,这可不是什么具体的物品,而是形容舒服、安逸、很好的意思。
要是有人说“这顿饭吃得巴适”,那就是说这顿饭吃得很满意。
“瓜娃子”这个词,可别一听就觉得是在说人傻,很多时候是长辈对晚辈略带嗔怪的称呼。
但要是陌生人之间用这个词,那可能就有点不太友好啦。
“洗白”可不是把东西洗得白白净净,在四川话里是指完蛋、失败、死亡的意思。
比如说“这次考试考砸了,彻底洗白”,就是说考试完全没希望了。
“雄起”这个词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一般是给人加油打气的,类似于“加油”“振作起来”。
再来说说日常用语。
早上见面,四川人不说“早上好”,而是说“早啊”或者“起得早哦”。
中午吃饭的时候,会问“吃啥子饭”,而不是“中午吃什么”。
晚上道别,会说“明天见”或者“走了哈”。
四川方言里还有很多形象生动的词语。
比如“咔咔角角”,指的是角落里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地方。
“毛根儿朋友”,说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
“妖艳儿”,形容一个人爱打扮、爱出风头。
在表达程度上,四川方言也很有特点。
“飞叉叉”表示动作很快、很匆忙;“惊风火扯”形容人大惊小怪、咋咋呼呼;“悬吊吊”表示让人心里不踏实。
还有一些关于身体部位的独特叫法。
“脑壳”就是头,“手杆”是胳膊,“脚杆”指腿。
四川方言里的叠词也不少。
“泡泡儿”“葱葱儿”“棍棍儿”“抽抽儿”,听起来就特别亲切可爱。
总的来说,四川方言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四川方言对照四川方言作为中国汉语方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在四川地区广泛使用,而且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四川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照,探讨四川方言的独特之处。
一、语音特点1. 声调四川方言的声调相对于普通话更为复杂。
在普通话的四声基础上,四川方言还有一个轻声。
例如,“鱼”在普通话中的阳平,而在四川方言中是阴平。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四川方言的声调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2. 元音四川方言的元音相比普通话更加丰富。
例如,“你”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nǐ/,而在四川方言中是/lɛ/。
此外,四川方言中的元音还存在变异现象,发音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和词组。
3. 辅音在辅音方面,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知道”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ʈʂʐ dɑʊ/,而在四川方言中是/zɤːdɔ/。
此外,四川方言的咝音较多,类似于“s”、“sh”、“x”等辅音。
二、词汇特点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上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四川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四川方言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语言和方言词汇,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例子:1. 地名词汇四川方言中常用的地名词汇与普通话也存在不同。
例如,“成都”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chéngdū/,而在四川方言中是/dǐdǒu/。
此外,一些地名的发音也存在差异。
2. 食物词汇四川方言中的食物词汇丰富多样,与普通话有所区别。
例如,“火锅”在普通话中的读音是/huǒguō/,而在四川方言中是/huǒgòng/。
此外,四川方言还有一些特有的独特菜肴,如“水煮鱼”、“麻辣烫”等。
3. 方言词汇四川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有的词汇,与普通话并无对应。
例如,“嘎嘎”表示爷爷,而在普通话中是“爷爷”;“刷”表示洗,而在普通话中是“洗”。
这些词汇使得四川方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三、语法特点四川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也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例子:1. 代词四川方言中的代词与普通话也存在差异。
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四川方言-普通话发音对照表四川方言普通话常用人物名称男娃儿、崽儿,男娃娃男生男孩女娃儿、妹儿女生女孩婆娘、堂客女人老婆娃儿小孩,孩子偷儿贼娃子小偷,贼爸爸老汉儿老头儿爷爷(一般儿媳妇这样叫)幺儿乖乖宝贝嘎嘎外婆嘎公外公嗲嗲,公爷爷幺爸(幺妈)父亲的弟弟(的妻子)。
大爸(大妈)父亲兄弟中最大的兄弟(的妻子)。
大姨,幺(小)姨母亲的姊妹哈儿,瓜娃子,瓜儿笨蛋老子指自己,表示愤怒或炫耀。
格老子语气词,表示埋怨或数落对方。
龟儿子指说话对象(骂人),表示鄙视或玩笑。
莽(māng)子,莽货傻瓜(骂人)瓜瓜,瓜儿兮兮笨蛋嫩老汉儿大人骂自己的孩子,表示无可奈何之意。
罗汉,癫子疯子出洋相的人宝器农豁苕人土火野嘎嘎用来吓不听话小孩子的野人。
野猫儿,麻猫儿用来吓不听话小孩子的野物(应该是指狐狸)杂批烂贼品格低下的人。
干瘪老古冬老糊涂孱头儿脾气不好的男人。
抛皮痞子常用动物名称厨算儿,厨签儿,弥线蚯蚓儿偷油婆,偷家(gā)婆蟑螂丁丁猫,洋噶丁丁儿蜻蜓耗儿,老鼠儿,老碎子老鼠爪(zhǎo)蚂蚱蜢赖格宝赖蛤瘼格蚤跳蚤金肮子,公拉子知了螬虫蛔虫茄块儿,克马青蛙钓鱼雀儿翠鸟蛮古钓伯劳雀(雀)儿鸟叫鸡儿,叫鸡子蛐蛐猴儿螳螂猴子螃铠螃蟹连巴郎鲢鱼四脚蛇壁虎晃蚊子苍蝇蠛蚊(娃)儿小蚊子常见物体名称瓢跟儿勺子咖咖、咖咖格格角落漏瓢漏勺摇裤儿火烧(把)内裤牙巴牙齿螺丝骨踝骨嘎嘎肉(食品意义上的肉)。
克西头儿,克西贝儿膝盖倒拐子,倒块子手肘脸贝儿脸蛋腰杆腰尾巴跟儿尾巴茅斯厕所晚黑晚上清早八晨,清早八早早晨腊十八月腊月赖毛儿头发胩(四声)脚两腿之间扑趣儿,慈姑荸荠狭嘎脚,狭嘎窝胳肢窝皱皱儿盖子抽抽儿抽屉脑壳头盅盅儿一般指喝水的比较大的杯子,多是搪瓷的。
眼(眼)(儿)小孔闩闩儿插销,门闩筲箕拿来洗菜,装菜的藤条编的工具。
虾耙用来捞鱼的竹制工具。
壳儿硬币烂指丫,烂直嘎脚气颠颠儿尖部耐水热水,开水胯子大腿跨跨儿,架架儿背心熟筋带皮筋帚帕,走帕拖布扫把扫帚寒毛汗毛甲甲,嘎嘎长期不洗澡而在身上附着的脏东西。
四川话与普通话幼儿园教案I. 教学目标1.认识四川话和普通话的区别;2.学习基本的四川话表达方式;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II. 教学重点1.对比四川话和普通话;2.学习四川话基本表达方式。
III. 教学难点1.掌握四川话音、调和语音特点;2.学习四川话特有的用语和口音。
IV.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在幼儿园中提问:你们知道四川话和普通话吗?有什么区别?老师解释,四川话是四川本地的方言,在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变化。
而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
2.对比四川话和普通话(10分钟)通过对比发音和用法,让幼儿了解四川话和普通话的区别:–发音:四川话的音调比普通话更强烈,声调起伏较大;–用法:比如“你好”,在普通话中发音为“nǐ hǎo”,而在四川话中为“nǐ hǎ”。
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发音,鼓励幼儿尝试发出不同的音调。
3.学习四川话基本表达方式(40分钟)介绍几个常见的四川话短语,如“怎么样”、“吃了吗”,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仿使用这些短语。
–怎么样:有事没事问候的用语,发音为“zěn me yàng”;–吃了吗:问候对方是否吃饭了,发音为“chī le mā”。
学习这些短语后,老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对话框中说出这些短语,或举行小绕口令比赛,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四川话的基本表达方式。
4.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幼儿课后模仿使用四川话。
V. 教学资源•课件:《四川话与普通话幼儿园教案》•教具:幼儿园配套语音播放设备、幼儿教案本。
VI. 总结通过本课,幼儿学会了基本的四川话表达方式,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语言视野和语言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四川话与普通话的各种区别过去的不少人认为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差别不大。
我们对四川方言词汇进行了调查,并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了对比,发现群众的口语和生活用语中使用和普通话不同的方言词汇比重较大,许多方言词汇外地人完全听不懂.例如: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锅盔面饼相因便宜啥子什么霸铺哪个谁杂个;朗个怎么撇脱干脆;简单咖咖(音)角落、缝隙四川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例如:四川话你做得来做不来他得不得走了搞不赢看倒起普通话你会不会做他会不会走了来不及看着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名词方面的差异一、差异较大的常用名词举例四川话普通话四川话普通话二天以后、将来哈哈儿一会儿二回下回隔哈儿过一会儿上半天上午早先、在前以前手杆手臂、胳膊倒拐子胳膊肘儿肋巴骨肋骨醪糟儿江米酒叫鸡子蟋蟀老人公公公家家外婆宝器傻瓜、活宝牛牛儿陀螺梭梭板滑梯二、词根相同词缀不同的名词1.下面这些常用名词四川话常代词缀“子”,普通话却不带。
如:树、葱、蒜、羊、蚕、虾、蝉、鞋、今年、明年、哪年等2.下面这些词,四川话常带“子”词缀,普通话却带“儿”词缀。
如:“枣子、桃子、皮子、肝子、纸盒子、烟盒子、白心子(红苕)”普通话则说“枣儿、桃儿、皮儿、肝儿、纸盒儿、烟盒儿、白心儿”3.四川话里有些名词带词缀“巴”,普通话却不带“巴”词缀。
如:四川话泥巴盐巴牙巴普通话泥盐牙三、四川话里名词后面加“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多数。
普通话里在表人的名词后加“们”表示人的多数;表事物的名词后不加任何成分,也可表事物的多数。
例如:四川话学生些东西些桌子些普通话学生们东西桌子五、四川话里名词后面表示方位和时间、空间范围的“头、吼头”,普通话里说“里”或“里面、里头、里边”。
例如:四川话屋头学校头城头瓶瓶吼头普通话家里学校里城里瓶子里头四川话和普通话在常用动词方面的差异一、四川话中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当于普通话的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四川方言对照四川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四川省及其周边地区。
它与普通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本文将对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在这些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
一、发音差异1. 声母:在方言中,普通话中的"zh/ch/sh"在四川方言中往往发作"zh/ch/sh"的音。
例如,"中"读作"zhong"而非"zhong","吃饭"读作"chi fan"而非"chi fan"。
2. 韵母:四川方言中的韵母发音较普通话更为扁平化,声调比较厚重。
例如,普通话中"波"读作"bo",而在四川方言中读作"ba"。
3. 声调:四川方言的声调比普通话更为复杂,有着八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
这导致在使用四川方言时,需要更加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二、词汇差异1. 人称代词:在四川方言中,人称代词的使用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我"在方言中可以用"俺"代替。
2. 地方俚语:四川方言中有许多地方俚语,这些俚语的使用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例如,"食屎"在四川方言中是夸奖对方厉害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在普通话中则是粗俗的表达。
3. 动词短语:四川方言中的动词短语与普通话也有所不同。
例如,"吃饭"在方言中可以说成"扒饭"。
三、语法差异1. 代词位置:在四川方言中,代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而在普通话中则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之前。
2. 疑问句结构:四川方言中的疑问句结构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你是谁?"在普通话中是"ni shi shei?",而在四川方言中是"shei ni shi?"。
非常有趣!常用四川话方言与普通话词汇比较!方言, 词汇, 四川话, 普通话从攀枝花本地话方言中收集得来,不妥处请指正!四川话——普通话檐老鼠——蝙蝠骚波罗——公羊骟羊——已阉割的公羊豺狗、马狗——狼摆豆儿——蝌蚪洋茄——番木瓜毛菇——蘑菇大头叮——大蜻蜓叮叮猫儿——蜻蜓回子瓜——佛手瓜地瓜、红苕——红薯伞把菇——鸡枞菌葩葩菜——生菜灶屋——厨房钢碳、火炭——木炭活闪、扯活闪——闪电坝塘、塘坝——小水库红心果——番石榴摘耳根——鱼腥草貂梁子——松鼠精嘎嘎——山鹧鸪啄木倌儿——啄木鸟虼蚤——跳蚤癞虼宝——蟾蜍白火石——说谎的人吃茶——喝茶理麻——责骂、追究涛——骂谙到——估计、猜测麦到——以为以为照顾经优——照顾蒙骗麻——蒙骗豁——哄骗哄骗摔倒、跌倒跩倒——摔倒、跌倒姑——蹲敲诈拷棒棒——敲诈结束刹郭——结束亢——盖猫头鹰鬼灯倌儿——猫头鹰蛰蛛——蜘蛛蜘蛛蛔虫螬虫——蛔虫爱张扬、喧哗的人咋拉子——爱张扬、喧哗的人坏事的人撮锅漏——坏事的人理睬张识——理睬折断懱断、撇断——折断车——拧溢出来潽出来——溢出来做什么 搞懒样、干啥子、住啥子——做什么调皮、淘气千翻、沸——调皮、淘气轻松葩活——轻松称心日毛、巴实——称心苦涩夹口、绑嘴——苦涩容易撇脱、松活——容易暖和热豁——暖和结实拽实——结实瘦长榔长——瘦长倒霉背时、日霉——倒霉航、扎劲、凶——能干能干傻气、愚蠢、窝囊 瓜宝、宝气、日龙、莽——傻气、愚蠢、窝囊有智障的人憨呗儿——有智障的人邋遢、肮脏偻溲——邋遢、肮脏哪儿哪塌点——哪儿这样弄过——这样这样子弄凯凯——这样子一会儿嘛哈儿——一会儿希得好——幸好幸好偏偏硬是——偏偏服从、守信落教——服从、守信便宜相因——便宜神气航事——神气说话冒失叉巴——说话冒失撇、不日毛——坏角落卡卡——角落刚才才将、将将——刚才特地刁子——特地溜走梭——溜走耳光耳屎——耳光吃一顿撮一顿——吃一顿自己郭儿——自己以后二天——以后疯子癫子——疯子后天外天——后天头皮屑风雪——头皮屑挑食叼嘴——挑食拳头皮坨、坨子——拳头身上的积垢甲甲——身上的积垢争吵、争论扯茎——争吵、争论垂死挣扎、小孩调皮 板命——垂死挣扎、小孩调皮听人使唤、替人跑腿的人 秋儿——听人使唤、替人跑腿的人襟兄襟弟挑担——襟兄襟弟说话喳腔——说话故意找麻烦、吹毛求疵 弯酸——故意找麻烦、吹毛求疵不在行的人黄棒——不在行的人打鼾打脯鼾——打鼾嘎嘎——肉起山火烧毛坡——起山火冲动、冒失的人 二杆子——冲动、冒失的人乡下乡坝头——乡下白吃吃抹伙——白吃口吃夹舌子——口吃吹牛、摆龙门阵 冲壳子——吹牛、摆龙门阵妻管严葩耳朵——妻管严很久哪百年——很久在中间使坏的人 搅屎棒——在中间使坏的人吃饭、有骂人的意思 屙沥爆肚子——吃饭、有骂人的意思不平七拱八翘——不平张牙舞爪楂脚舞爪——张牙舞爪烂得厉害稀啪烂——烂得厉害很黑、看不清 黑漆麻孔——很黑、看不清老汉儿——父亲父亲什么、怎样朗过——什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