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连接接头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方式一、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是装配式建筑最常用的一种连接方法,具有连接强度大、易于拆卸和重复使用等特点。
螺栓连接的基本方法是将大型构件的孔洞制成长圆孔并采用带有弹垫板的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高强度螺栓连接,另一种是普通螺栓连接。
二、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是将构件通过熔化的方法接在一起,具有高强度、紧密、不易松动的优点。
但焊接连接也有一些缺点,例如焊接过程中会损失其它的性能,焊接处会产生应力集中,而且不易进行拆卸。
三、铆接连接铆接连接是在孔上安装铆钉并同样使用铆钳将铆钉拉紧到构件上。
因为铆接工艺简单、可靠、方便,所以在装配式建筑中迅速成为了一种主流连接方式。
四、接头螺栓连接接头螺栓连接是在构件上钻孔并加装螺栓。
螺栓通过孔穿过两个构件,以实现连接。
接头螺栓连接一般适用于风荷载较小的项目,连接强度不及螺栓连接与焊接连接。
五、异型连接异型连接是通过设计钩子、卡口或锁扣来实现的。
这种连接方法的优点是连接简便、结构紧凑,但是必须保持接头间的紧缩才能保持强度。
六、粘合连接粘合连接是一种将构件用特殊的胶进行粘合的方法。
粘合连接的优点是连接面积大、结构高强度、透明度高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粘合连接必须保持接触面积大、清洁干燥,否则可能会导致不良的连接效果。
七、预置式连接预置式连接是一种将预先注浆的连接方式。
预置式连接方法适用于混凝土构件连接时使用,它的优点是连接坚固、接缝紧密、不会产生裂缝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前必须精确测量,否则会影响连接质量。
综上所述,节点连接方式在装配式建筑中非常重要,每种连接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同时,在进行节点连接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连接质量。
框架结构钢筋接头的连接和要求框架结构钢筋接头的连接和要求目前,建筑物抗震性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识和重视,而钢筋工程的接头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构件传力及抗震性能,虽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钢筋接头的位置作了一些定性描述,但对于墙、梁、柱、板等具体构件中,往往由于施工方片面强调节约钢材或钢筋加工下料、安装过程中对连接部位认识不足,导致钢筋验收时对接头部位争议仍较多,现结合相关图集,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在钢筋工程制作及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控制,避免造成损失。
一、钢筋接头设置的基本规定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2、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和两个以上接头。
3、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4、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5、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规定的连接区,非连接区不应设置接头,如果实在避不开非连接区,需要结构设计师同意并对此做出变更。
6、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二、主要构件钢筋接头的连接区与非连接区及设置要求(一)柱钢筋接头1、柱根部(基础顶面、嵌固面)以上和梁底面以下≥500mm 且≥H n/6(H n/3)和≥h c区域为非连接区,且属于柱端箍筋加密区,此范围内不应设置柱钢筋接头,施工中应注意避开。
2、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节点。
不应在中间各层节点内截断,接头应设在节点区以外。
(二)墙板钢筋接头1、h为楼板、暗梁或边框梁高度的较大值,剪力墙竖向钢筋应连续通过h高度范围。
2、端柱竖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
矩形截面独立墙肢,当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4倍时,其竖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或按设计要求设置。
(三)梁接头的设置要求1、当有抗震要求时,应采用等强度高质量的机械连接接头。
2、梁下部纵筋贯穿中间支座时,可在梁端Ln/4范围内连接,在此范围内连接钢筋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相邻钢筋连接头应在支座左右错开设置。
梁机械连接接头位置要求详解梁机械连接接头位置要求详解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其连接之间的接头位置对于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接头位置设计和布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梁的性能和工作效果。
对于梁机械连接接头位置的要求需要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说明。
一、梁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选择要求1. 强度要求:梁的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应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梁自身和外部荷载的作用力。
接头位置的选取应考虑到梁的受力情况、截面尺寸和构造特点等因素,以确保接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对称性要求:在梁的机械连接接头位置设计中,应尽量保持对称性。
对称的接头位置能够均匀地分散梁的受力,提高结构的整体均衡性,减小应力集中,避免产生不均匀的变形和破坏。
3. 悬臂长度要求:如果梁的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处于梁的悬臂端部,那么需要对悬臂长度进行要求控制。
悬臂长度过大会导致梁的弯矩和剪力增大,影响梁的受力性能;而悬臂长度过小则容易产生局部变形和破坏。
在选择悬臂长度时需要综合考虑梁的受力情况和构造要求。
4. 避免薄弱部位:梁的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应避免选择薄弱部位进行连接。
薄弱部位容易发生破坏和断裂,在梁的动力荷载和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容易产生危险情况。
在选择接头位置时需要避开梁的薄弱部位,选择结构性能良好的位置进行连接。
5. 易于施工要求:梁的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应考虑到施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接头位置的选择应使得施工人员容易操作和施工,减少不必要的施工难度和风险。
二、梁机械连接接头位置的常见布置方式1. 双向对称布置:在梁的机械连接接头位置选择时,双向对称布置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通过将接头位置垂直对称地布置在梁的中心轴线两侧,可以实现受力的均衡分布和稳定传递,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2. 端头布置:梁的机械连接接头位置也可以选择在梁的端部进行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梁的自重,增加梁的承载能力。
端头布置也有利于施工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 对角布置:在某些情况下,梁的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以选择在对角方向进行布置。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结构构件的连接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需要保证结构的牢固和稳定,还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基本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结构构件连接的基本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具备良好的刚度和强度。
这意味着连接部位应能够承受结构所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如重力、风力、地震力等。
连接部位的刚度和强度需要经过精确计算和合理设计,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连接应满足整体结构的协调性。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够与周围的构件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
这要求连接部位的设计要合理,不仅要考虑结构的力学性能,还要考虑到其美观性和实用性。
连接部位的形式和材料应与周围的构件相匹配,以保持整体结构的协调性。
第三,连接应具备可靠的耐久性。
结构构件的连接处容易受到环境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如风雨侵蚀、温度变化、腐蚀等。
因此,连接部位的设计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这些不利因素的侵蚀和损坏,以保证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第四,连接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性。
结构构件的连接处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力学要求和变形情况。
在设计连接部位时,应考虑到结构的变形和位移,以使连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性。
这样可以减小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第五,连接应便于施工和维护。
结构构件的连接处需要能够方便施工和维护。
连接部位的设计应简单明了,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问题。
同时,连接部位的维护应方便快捷,便于对连接进行检查和维修。
结构构件的连接应满足刚度和强度、协调性、耐久性、灵活性和可调性、以及施工和维护的要求。
这些基本要求是确保结构连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要求,合理设计和选择连接部位,以确保结构的质量和功能。
通过良好的连接设计,我们可以建造出更加牢固、美观和可持续的建筑物。
钢筋连接的接头及搭接要求
钢筋的连接接头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扭接:将两根钢筋在一定长度范围内进行相互缠绕,并利用扭转力产生相互协同作用。
这种接头主要用于直径较小的钢筋连接,通常在混凝土施工中使用。
2. 焊接:将两根钢筋末端加热至熔化状态,形成熔融金属,再进行冷却固化。
这种接头常用于需要承受较大拉力的钢筋连接。
3. 螺纹连接:在钢筋末端加工出一段螺纹,通过与另一根螺纹钢筋扭转或者螺纹套筒连接在一起。
这种接头主要用于地震构造、结构施工中需要承受大拉力的钢筋连接。
钢筋的搭接要求如下:
1. 钢筋的搭接宜采用重叠连接,即两根钢筋经过一定的重合长度,然后通过焊接、扭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2. 搭接长度的一般要求是根据钢筋的直径和施工规范来确定的,一般情况下,钢筋的搭接长度应大于等于30倍钢筋的直径。
3. 钢筋的搭接应保证连接牢固,不得有明显的间隙和脱落现象。
在采用焊接方式进行钢筋搭接时,应保证焊接牢固且焊接点不得有明显的缺陷。
4. 钢筋搭接时应注意对钢筋的锈蚀、油污和灰尘等杂质的清理,
确保接头处的钢筋表面光洁。
总之,钢筋连接的接头及搭接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确保施工构件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
在实际施工中,应按照相关的钢筋连接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
箱形构件焊缝的接头形式1. 简介在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中,箱形构件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元素,用于支撑和连接各种组件。
而焊缝作为连接箱形构件的一种常见方式,其接头形式有多种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箱形构件焊缝的接头形式,包括直角焊缝、搭接焊缝、角焊缝和对接焊缝等。
2. 直角焊缝直角焊缝是一种常见的箱形构件接头形式。
它的特点是焊缝呈直角形状,适用于连接两个直角相交的构件。
直角焊缝通常采用角焊缝或对接焊缝的方式进行焊接。
2.1 角焊缝角焊缝是一种将两个构件的边缘焊接在一起的方式。
它可以分为内角焊缝和外角焊缝两种形式。
内角焊缝是将两个构件的内侧边缘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内部的直角连接。
它常用于箱形构件的内部连接,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外角焊缝是将两个构件的外侧边缘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外部的直角连接。
它常用于箱形构件的外部连接,可以增加结构的美观性和稳定性。
2.2 对接焊缝对接焊缝是一种将两个构件的平面焊接在一起的方式。
它可以分为对接角焊缝和对接直焊缝两种形式。
对接角焊缝是将两个构件的边缘以一定的角度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斜角连接。
它常用于箱形构件的连接,可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对接直焊缝是将两个构件的边缘以直线形式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直角连接。
它常用于箱形构件的连接,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搭接焊缝搭接焊缝是一种将两个构件的边缘重叠在一起焊接的方式。
它可以分为单面搭接焊缝和双面搭接焊缝两种形式。
单面搭接焊缝是将两个构件的一侧边缘重叠在一起焊接,形成一个单面的连接。
它常用于箱形构件的连接,可以增加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双面搭接焊缝是将两个构件的两侧边缘重叠在一起焊接,形成一个双面的连接。
它常用于箱形构件的连接,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其他接头形式除了直角焊缝和搭接焊缝,箱形构件的焊缝接头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如角焊缝和T型焊缝等。
角焊缝是将两个构件的边缘以一定的角度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斜角连接。
钢结构构件常用的连接方式1.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有气焊、接触焊和电弧焊等方法。
在电弧焊中又分手工焊、自动焊和半自动焊三种。
目前,钢结构中常用的是手工电弧焊。
利用手工操作的方法,以焊接电弧产生的热量使焊条和焊件熔化,从而凝固成牢固接头的工艺过程,就是手工电弧焊。
(1)焊缝的形式与构造①对接焊缝对接焊缝的形式有直边缝、单边V形缝、双边V形缝、U形缝、K形缝、X 形缝等。
当焊件厚度很小,可采用直边缝。
对于一般厚度的焊件,因为直边缝不易焊透,可采用有斜坡口的单边V形缝或双边V形缝,斜坡口和焊缝根部共同形成一个焊条能够运转的施焊空间,使焊件易于焊透。
对于较厚的焊件,则应采用U形缝、K形缝和X形缝。
其中V形缝和U形缝为单面施焊,但在焊缝根部还需要补焊,当焊件可随意翻转施焊时,使用K 形缝和X形缝较好。
焊缝的起点和终点处常因不能熔透而出现凹形的焊口,为避免受力后出现裂纹及应力集中,施焊时应将两端焊至引弧板上,然后再将多余部分切除,这样便不致减小焊缝处的截面。
对接焊缝的优点是用料经济,传力均匀、平顺,没有显着的应力集中,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最适于采用对接焊缝。
缺点是施焊的焊件应保持一定的间隙,板边需要加工,施工不便。
②角焊缝在相互搭接或丁字连接构件的边缘,所焊截面为三角形的焊缝,叫做角焊缝。
角焊缝按外力作用方向可分为平行于外力作用方向的侧面角焊缝和垂直于外力作用方向的正面角焊缝。
钢结构中,最常用的是普通直角焊缝,其他形式主要是为了改变受力状态,避免应力集中,一般多用于直接受动力荷载的结构。
杆件与节点板的连接焊缝一般宜采用两面侧焊,也可用三面围焊,对角钢焊件还可采用L形围焊,但为不引起偏心,角钢背焊缝长度常受到限制,所以一般只适用于受力较小的焊件。
所有围焊的转角处必须连续施焊。
角焊缝的优点是焊件板边不必预先加工,也不需要校正缝距,施工方便。
其缺点是应力集中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必须有一定的搭接长度,角焊缝连接在材料使用上不够经济。
抗震结构钢筋接头连接部位及要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抗震结构钢筋接头连接部位及要求一、钢筋接头设置的基本规定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2、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和两个以上接头。
3、接头末端至钢筋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4、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
5、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规定的连接区,非连接区不应设置接头,如果实在避不开非连接区,需要结构设计师同意并对此做出变更。
6、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二、主要构件钢筋接头的连接区与非连接区及设置要求(一)柱钢筋接头1、柱接头的连接区与非连接区如图1所示。
2、柱根部(基础顶面、嵌固面)以上和梁底面以下≥500mm且≥Hn /6 (Hn/3)和≥hc区域为非连接区,且属于柱端箍筋加密区,此范围内不应设置柱钢筋接头,施工中应注意避开。
3、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节点。
不应在中间各层节点内截断,接头应设在节点区以外。
(二)墙板钢筋接头1、墙板钢筋的连接区域如图2所示。
2、h为楼板、暗梁或边框梁高度的较大值,剪力墙竖向钢筋应连接通过h高度范围。
3、端柱竖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
矩形截面独立墙肢,当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4倍时,其竖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或设计要求设置。
(三)梁接头的设置要求1、框架梁纵向钢筋连接范围如图3所示。
2、当有抗震要求时,应采用等强度高质量的机械连接接头。
3、梁下部纵筋贯穿中间支座时,可在梁端Ln/4范围内连接,在此范围内连接钢筋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相邻钢筋连接接头应在支座左右错开设置。
4、梁的同一根纵筋在同一跨内设置连接接头不得多于一个。
5、悬臂梁的纵向钢筋不得设置连接接头。
6、梁下部纵向钢筋可在中间节点处锚固,也可贯穿中间节点(能通则通,减少节点区拥挤),不宜在节点内设置接头。
构件连接接头设计
【摘要】起重机的构件连接接头形式对构件的疲劳强度有很大影响。
构件连接接头的抗疲劳能力,取决于构件的工作级别、材料种类、应力变化情况及构件连接的应力集中等级。
合理布置构件连接接头可有效提高构件的抗疲劳强度。
本文以龙门起重机拉杆铰座的连接接头为例进行焊缝疲劳强度计算。
通过改善焊缝连接接头形式,降低了其应力集中等级,有效提高了连接接头的抗疲劳能力。
【关键词】起重机;连接接头;应力集中;疲劳强度
本文以额定起重量35吨,跨度55米,有效悬臂12米,H型龙门起重机为例。
该起重机采用双侧刚性支腿布置形式,通过在门架主梁与马鞍横梁间设置铰接拉杆,提高了起重机门架的整体强度、刚度、稳定性。
起重机门架设计力求结构简单、受力明确、传力直接、尽量降低应力集中的影响,并达到制造简单、检查方便、运输安装容易的目的。
以往设计拉杆铰座,常采用将铰座耳板直接伸入钢箱形梁内,与钢箱形梁内隔板进行对接焊接,或搭接焊接。
大截面钢箱形梁,由于人员可以进入到内部施工和检查,施工容易;但小截面钢箱形梁由于人员无法进入,只好将钢箱形先制作三面,然后将铰座耳板伸入钢箱形梁内焊接,最后将钢箱形梁腹板或翼缘分段拼接焊接,并用加强板补强,此方法工艺复杂,制造难度大。
为降低起重机门架的制作难度,马鞍与拉杆连接铰座耳板拟采用对接焊缝焊于马鞍横梁上。
现对此连接接头焊缝进行设计、分析、计算。
十字焊缝连接接头设计:铰座耳板与马鞍横梁腹板采用V形坡口对接焊缝连接,对应隔板与马鞍横梁腹板亦采用V形坡口对接焊缝连接,组成十字焊缝。
(如图二)
参数:整机工作级别:A6,结构件应力状态级别:S3,使用等级:B6,结构件工作级别:E6,钢板材质:Q345-B,F=600KN,θ=16°,e=400mm,h=130mm。
分析:铰座耳板与马鞍横梁腹板由矩形竖直焊缝连接,拉力F可分解为水平拉力N拉,竖直剪力V剪,及弯矩M。
拉力、剪力及弯矩由此竖直焊缝全部承担。
计算:设剪应力和拉应力平均分布,最大弯矩出现在a点、b点且相等。
查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附录O,通过表O.1确定焊接质量为普通质量(O.Q);通过表O.2确定构件接头型式的标号为3.5,应力集中情况等级为K3。
查表33,连接拉伸和压缩疲劳许用应力。
,不满足设计要求。
十字焊缝加水平焊缝连接接头设计:铰座耳板与马鞍横梁腹板采用V形坡
口对接焊缝,对应隔板与马鞍横梁腹板采用V形坡口对接焊缝连接,铰座耳板与外伸的马鞍横梁翼缘板采用V形坡口对接焊缝。
组成十字焊缝加水平焊缝(如图三)
分析:铰座耳板与马鞍横梁连接由水平焊缝和竖直焊缝组成,因为翼板的竖直刚度较差,不能承担剪力、弯矩,所以可以假定剪力全部由马鞍腹板对应的的竖直焊缝承受。
铰座耳板与马鞍横梁翼板假设为一整体,弯矩由竖直焊缝所在平面的竖直矩形截面和翼板对应的矩形截面组成的工字形截面承担。
计算:先计算焊缝的形心,焊缝所受的弯矩,然后求出焊缝惯性矩。
分析:由于以上计算是建立在铰座耳板与马鞍横梁翼板为一整体的假设基础上的,现对这一水平焊缝进行验算。
如这一水平焊缝能承受水平拉应力N拉作用力,才可保证以上假设条件是成立的。
计算:
查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附录O,通过表O.1确定焊接质量为普通质量(O.Q);通过表O.2确定构件接头型式的标号为0.51,应力集中情况等级为K0。
查表33,连接拉伸和压缩疲劳许用应力。
,满足设计要求。
结束语
本文以龙门起重机拉杆铰座焊接接头设计为例,通过对十字焊缝增加水平焊缝的方法有效降改善了焊缝接头应力集中问题,大幅提高了构件连接接头的抗疲劳能力。
希望对钢结构设计人员在连接接头形式选择时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机械设计手册.第1卷/成大先主编.-5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
[2]张质文等主编.起重机设计手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3
[3]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2008.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0
[4]焊接手册第三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作者简介
齐跃(1982-)男,汉族,辽宁丹东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起重机设计工作
吕鑫(1980-)男,汉族,辽宁丹东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金属结构制
作安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