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引起的疼痛是很多老年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超过70万的椎体病理压缩性骨折[1],其中1/3变成慢性疼痛。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如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应用,可达到迅速缓解疼痛和恢复脊柱稳定性的目的;同时PKP还可以使压缩的椎体部分复位,矫正后凸畸形[2-5]。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科对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了PKP治疗,年龄59~83岁,平均67岁;骨折至手术时间3d至3周。
主要症状为体位变化或站立时腰背部疼痛,无下肢神经症状。
术前对20例患者均拍摄X线片、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全部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其中15例患者为单个椎体骨折,5例患者有2个以上椎体骨折,共31个椎体。
1.2手术方法局部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垫好胸部和骨盆部,使腹部悬空。
采用凯利泰公司生产的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器械。
经椎弓根(腰椎)或旁椎弓根(胸椎)穿刺。
在C臂机监视下将套管穿刺针经椎弓根穿入椎体内,针头达椎体前、中1/3处。
导入工作套管,经套管用3mm钻头钻至椎体的前1/3处。
用同样方法进行对侧经椎弓根穿刺。
更换球囊到达椎体内,缓慢扩张球囊达到适当压力后退出球囊。
注入低黏度骨水泥,退出器械,压迫止血,待骨水泥硬化后结束手术。
术后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
1.3测量及统计方法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及椎体矢状面指数(sagittal index,SI)测量,SI=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
1.4随访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20个月。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手术前、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0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
疼痛明显减轻者占93%。
VAS由术前平均8.5分降为术后2.2分(终末随访为2.1分),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高建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山东济宁272000)【摘要】目的总结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经验和体会。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董友;王德义【期刊名称】《中国骨伤》【年(卷),期】2010(023)006【摘要】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男10例,女16例;年龄59~78岁,平均70岁.T114椎、T1210椎、L112椎、L23椎、L41椎.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6例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6±0.2)分下降为(2.0±0.3)分;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34±3.25) mm和(20.51±1.34) mm(P<0.05),中线高度分别为(14.36±2.56) mm和(19.66±1.28) mm(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到椎管现象.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总页数】2页(P466-467)【作者】董友;王德义【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五医院骨二科,山西,大同,037006;大同市第五医院骨二科,山西,大同,0370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症的随访分析 [J], 李东明;侯伟;张滔2.依降钙素配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早期临床疗效 [J], 雷宁波;彭冉东;邓强;赵军;李中锋;韩宪富3.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翁伟;黄曙峰;邢时通;唐慧斌;闵继康4.双侧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单侧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比观察 [J], 陈超; 谢国华; 杨晓峰5.侧卧体位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J], 申杨勇;陈京峰;孙建峰;崇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线机观察确认纠正后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骨科(635000)2012年8月6日收稿凸畸形及恢复高度满意后,抽出造影剂,使球囊回缩至真空后抽出。
停止球囊扩张的标准:骨折已复位、球囊已扩张到终板、球囊与椎体一侧皮质接触、扩张时球囊压力不再下降、球囊达到最大压力300psi、球囊达到最大容积(4ml)。
含钡医用骨水泥调匀后在拉丝期后经工作通道注入。
“C”型臂X线机观察确认空腔被骨水泥充满后,保留约3分钟以确保骨水泥不经穿刺路径溢出,后抽出工作通道,术毕[2]。
出血量极少,可忽略不计。
术后卧床休息3h,允许患者6h后下地,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
部分伤椎骨水泥分布不佳的采用双侧穿刺。
1.3 观察指标: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0~10,0为无痛,10为最痛)和Oswestry功能评分(0~45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测量,并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所有观察指标以珚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本组21例患者均安全耐受手术,手术时间平均每节段30~45min;骨水泥注入量:胸腰段及腰椎4~6ml,平均5ml。
患者均在术后平均24h内下地活动,于术后4~12d出院。
2.1 并发症情况:本组无术中、术后死亡及神经或脊髓损伤情况发生;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无感染、血管栓塞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2.2 术后及最终随访的疼痛、功能评分、Cobb角和椎体高度的变化:患者疼痛于术后48h内明显缓解或消失,13例患者术后当日即可下地活动,3例在次日离床。
VAS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0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1.25)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文章编号] 1671-587Ⅹ(2012)05-1003-05[收稿日期] 2012-03-06[基金项目] 吉林省科技厅青年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101055)[作者简介] 傅建淞(1979-),男,吉林省辽源市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脊柱疾病治疗研究。
[通信作者] 付长峰(Tel:0431-88796673,E-mail:13804312088@163.com)网络出版时间: 2012-08-31 10:55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2.1342.R.20120831.1055.005.html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傅建淞1,2,庄新明1,付长峰1,曲志刚1,姜亦坤1,刘 一1(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吉林省脊柱外科治疗中心,吉林长春130041;2.吉林省辽源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吉林辽源136200)[摘 要]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寻找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组(BKP组,n=26),因本人意愿或一般状态较差采取保守治疗采取对症、卧床、制动等非手术治疗组(NSM组,n=25),2组患者年龄、性别、疼痛程度、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及程度方面无差异,2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二者VAS评分、椎体楔变角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BKP组患者术后6hVAS评分为1.6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2.7分,术后楔变Cobb角度11.6°,术后6月楔变Cobb角度为16.3°。
NSM组患者保守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为5.7分,6个月楔变Cobb角度为22.4°。
BKP组患者术后即时及6个月VAS评分较NSM组明显降低,楔变Cobb角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共17椎体)严重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
所有手术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
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椎体高度测量及Cobb′s角测量。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VAS 评分由术前的7. 9±1. 3下降至术后的2. 5±0. 8(P0. 05),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 2±0. 3改善到术后的1. 3±0. 2(P0. 05);椎体高度由术前的(0. 9±0. 1)cm,增加到术后的(2. 5±0. 2 )cm(P0. 05);Cobb′s角由术前的32°±7. 1°,矫正到术后的22°±5. 3°(P0. 05)。
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显著。
[结论]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严重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适应证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 treating severe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Method]Data from 15 patient who suffered from severe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as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Seventeen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were performed under C arm X ray machine guidance.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observing the charges of visual analog scale,locomotor activity scale,height of vertebral bodies and the Cobb’s angle.[Result]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Visual analog scale decreased from 7.9±1.3 preoperatively to 2.5±0.8 postoperatively(P0.05).Locomotor activity scale improved from 3.2±0.3 preoperatively to 1.3±0.2 postoperatively(P0.05).The height of veterbral body increased from 0.9±0.1 cm preoperatively to 2.5±0.2 cm(P0.05).The Cobb’s angle improved from 32°±7.1°preoperatively to 22°±5.3°postoperatively(P0.05).Pain relief and activity improvement were remarkable.[Conclusion]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severe 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Key words:osteoporosis; severe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indication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如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得到了有效治疗;但由于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风险大,椎体严重压缩性骨折被认为是此类手术的禁忌证或相对适应证[1~4],尤其是当骨折椎体压缩超过70%~80%以上时。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摘要】目的:总结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球囊扩张经皮椎体成形成套手术系统,在C臂X线机透视下对压缩椎体进行成形术。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背疼痛即消失,3~4d后在腰围护腰的保护下站立和行走,期间未出现骨水泥渗漏、脊髓神经根损伤、感染、血管栓塞等并发症,无术中、术后死亡。
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止痛效果确切,能显著快速且持久地控制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便,可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的疼痛给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家庭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和负担,越来越为临床重视[1]。
传统的治疗方案除卧床、佩带支具、药物治疗外,无其他积极方案。
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原因复位固定效果差,同时易产生手术并发症[2]。
近年来,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完善的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途径。
现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采用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25个椎体,男4例,女12例。
年龄54~84岁,平均71.5岁。
病程1 d~3个月,平均15d。
均腰背部疼痛,翻身困难,无脊髓神经损伤症状体征。
X线片均有骨质疏松表现,CT示椎体后壁完整。
本组单椎体骨折9例,两椎体骨折3例,三椎体骨折3例。
部位:T112椎;T127椎;L17椎;L23椎;L33椎;L42椎;L51椎。
1.2治疗方法1.2.1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体格检查,常规化验,摄X线片,行腰椎CT检查。
病椎进行三维重建。
CT检查伤椎椎体后壁保持完整。
术前调整内科情况,排除绝对手术禁忌症后准备手术。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孔庆华;鲁彧;王峰;秦祥德【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4(54)23【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58例(67个椎体)老年OVCF 患者采用PKP治疗,进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术前、术后骨折椎体后凸畸形角度的变化及椎体高度的变化,评价伤椎的复位效果。
结果VAS评分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2.2分,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
伤椎前缘高度术前(1.6±0.3)cm,术后(2.4±0.2)cm,术后随访为(2.3土0.3)cm,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
Cobb角术前为28.1°±5.0°,术后为15.6°±3.8°,术后随访为16.7°±4.2°,术前与术后比较P<0.05。
结论PKP治疗老年新鲜OVCF能矫正后凸畸形,且止痛效果好。
【总页数】2页(P84-85)【作者】孔庆华;鲁彧;王峰;秦祥德【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233;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233;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233;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泰安271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2【相关文献】1.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J], 刘洋;曾峥;林欣;潘海涛2.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症的随访分析 [J], 李东明;侯伟;张滔3.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J], 于庆茜4.双侧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单侧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比观察 [J], 陈超; 谢国华; 杨晓峰5.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 [J], 邓秀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田征王翀屈建华田禾张浩沙强
【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陈旧性; 椎体压缩骨折
0引言
目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VCF)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多为1 a以内的病例报道. 对于 1 a以上的病例其手术效果存在争议. 我院200502/200709共完成陈旧性PKP 16 例19个椎体,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1(男11,女30)例,45个骨折椎体,年龄58~72 (平均67.35)岁. 病变部位:T10 2个,T11 4个, T12 12个,L1 14个,L2 6个,L3 6个,L4 1个;新鲜骨折25 例, 陈旧骨折16 例(病程1~3 a). 均轻微外伤致骨折,拒绝手术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 术前均无神经压迫症状. 影像学符合VCF的表现,椎体后壁完整. 患者
俯卧位,选择全麻或局麻. 采用美国kyphon 公司提供的微创器械套及特制球囊. “C”型臂X 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进入伤椎,在导针引导下将空心钻钻入伤椎,建立直径4.5 mm 的中空工作通道,并通过“C”型臂X线机观察保证位置及深度正确. 将特制高压球囊经工作通道送入伤椎松质骨内,使用装有压力表的高压注射器,向球囊内缓慢匀速注入造影剂,球囊扩张,从而将被压缩的松质骨向四周挤压,使伤椎膨胀并尽可能恢复椎体高度. “C”型臂X 线机观察确认抽出造影剂,使球囊回缩至真空后抽出. 此时,伤椎内产生四周均为骨壁的空腔,选择含钡低黏度骨水泥,调匀后经工作通道注入. 通过“C”型臂X线机观察确认空腔被骨水泥充满后,抽出工作通道,术毕. 出血量极少,术后至少平卧1 h, 12 h后允许患者下地.
参照WHO 标准[1], 将疼痛缓解、脊柱活动度的改善程度分4级.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组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的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术后缓解程度及脊柱活动度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1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12(平均6) mo. 新旧骨折PKP 术后有效率的比较新鲜骨折25例均有效,陈旧骨折14例有效,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146). 疼痛缓解新鲜骨折明显优于陈旧组(P0.01),术后新鲜骨折脊柱活动性的改变优于陈旧骨折(P0.01).
2讨论
VCF手术最佳时机尚无定论,一般保守治疗失败后即可进行. 多数研究者在骨折后1~4 mo行手术治疗, 但临床效果和骨折时
间无统计学相关性. 研究发现,不管骨折时间长短,PKP 均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活动度[2]. Kauffman等[3]认为, PKP 对于VCF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没有骨折时间的限制. 本组数据显示,PKP 对大多数陈旧骨折都起作用. 陈旧性组总有效率为87.50 % ,新旧骨折PKP 术后有效率的比较(P=0.146),但总有效率低于新鲜骨折,疼痛缓解及完全缓解率(P0.01)脊柱活动性及其明显改善率(P0.01). 因此手术时间应控制在1 a以内,否则其疗效的完全改善将有所减退.
陈旧性VCF不要试图恢复压缩椎体至正常高度. 若过分要求椎体高度,可能造成新的骨折或骨水泥的外露. 本组早期病例就因过分要求椎体高度的恢复,不但没有明显的高度改变反而导致骨水泥外渗. 此类患者骨小梁间隙大,充盈好,其术后的症状缓解较好. 但其术后椎体高度改善不大,脊柱支撑功能减弱,使腰背部肌肉代偿而易劳损,术后长期的疼痛缓解尚需进一步观察. 疼痛是VCF 患者的重要症状, 缓解疼痛也是治疗VCF 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 本组病例选择的指征为持续腰背疼痛,服止痛药不佳,临床和影像学应与症状平面一致. 术后取得良好疗效,显示不论是新鲜或陈旧VCF, 均可获得到很高的疼痛缓解率.
我们认为PKP是有效地治疗陈旧性VCF持续性疼痛的有效方法. 但是治疗时间不宜过晚,因为早期治疗更可能彻底根除疼痛,并可能保留更多的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 Cancer pain relief and palliative care: 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mmittee. Geneva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0:1275.
[2]Daniel BB,Louis AG,Manu S,et al. Treatment of chronic symptoma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J]. AJR, 2004,182:319-22.
[3]Lvarez LA, Perez Higueras A, Granizo JJ, et al . Predictors of out comes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fo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J]. Spine, 2005, 30 :87-92.。